问题

成都一超高层小区承重墙被业主擅自拆除,房屋安全等级降低,业主将承担哪些责任,受损房屋该如何补救?

回答
成都某超高层小区近日发生了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事情:一位业主竟然将自家房屋的承重墙擅自拆除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等于直接在“生命线”上开了个洞,瞬间将整个房屋的安全等级拉响了警报。这事儿一旦曝光,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关心:这位业主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受损的房子又该怎么修复?这背后又牵扯出哪些法律和现实问题?咱们得好好捋一捋。

擅拆承重墙,这位业主摊上大事了!他将承担哪些责任?

首先要明确一点,承重墙可不是你家里的普通墙壁,它是整个建筑的“骨架”,支撑着楼板、梁、柱的重量,并将这些荷载传递到基础。一旦被破坏,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引发结构坍塌。所以,擅自拆除承重墙,这位业主将面临的责任,那叫一个“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行政责任: 这是最直接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相关的房屋安全管理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拆改、变动、损坏建筑主体结构。擅自拆除承重墙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 城市管理部门或住建部门会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并责令该业主在规定期限内将受损部分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
罚款: 除了恢复原状,业主很可能还会面临巨额罚款。罚款金额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具体数额可能会非常可观,绝不是小数目。
行政处罚的警告: 这次事件也可能成为其个人征信的不良记录,对日后的购房、贷款等产生影响。

2. 民事责任: 这位业主不仅要面对行政处罚,还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恢复原状的成本: 就算行政部门责令恢复,但承重墙的修复不是小工程,其难度、技术要求和成本都非常高。这笔费用,毫无疑问,要由肇事业主全额承担。这包括了拆除后的结构加固、重新砌筑或焊接(根据原结构形式)、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楼上楼下业主的房屋修复费用。
赔偿邻居损失: 如果因为擅拆承重墙,导致邻居的房屋出现了裂缝、倾斜、漏水等问题,这位业主就得承担赔偿责任。这笔赔偿金额可能会非常高昂,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中,一点点结构破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邻居们遭受的财产损失、甚至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都将是赔偿的内容。
赔偿物业公司的损失: 小区物业作为房屋管理方,在发现此类事件后,会进行专业的评估和紧急处理,这些产生的费用也可能需要业主承担。
承担鉴定费用: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费用,也通常会由责任方承担。

3. 刑事责任(极端情况下): 虽然不是所有擅拆承重墙都会直接构成刑事犯罪,但如果因为这次拆除行为,直接导致了房屋发生重大结构损坏、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达到一定严重程度,那么这位业主就可能面临刑事指控,例如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这属于最严重的后果了,但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房屋安全等级降低,受损房屋该如何补救?这可是个技术活儿!

承重墙被拆,房屋安全等级“跳水”是必然的。对于受损房屋的补救,那绝对不是简单地用水泥重新糊一下就完事儿,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专业的系统工程,通常需要专业的房屋鉴定和加固公司来操作。

补救的流程和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紧急排险与人员疏散: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旦发现承重墙被破坏,必须立即对受影响的楼层及上下楼层进行紧急排险,必要时进行临时支撑,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必须疏散居住在危险区域的居民,确保人员安全。

2. 专业房屋安全鉴定: 这是后续一切补救措施的基础。需要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受损房屋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测和评估。
检测内容: 包括对原结构形式的分析,被破坏承重墙的尺寸、位置、作用的分析,以及对现有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承载力、裂缝、变形等进行检测。可能还会用到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回弹法、钢筋扫描等。
鉴定等级: 根据检测结果,会对房屋的整体安全等级进行评定,比如是否为危房,危房的等级(A、B、C、D级)。擅拆承重墙通常会导致房屋安全等级严重下降,甚至评定为D级危房。
出具鉴定报告: 鉴定机构会出具一份详细的鉴定报告,明确结构损坏情况、安全隐患以及提出相应的加固或拆除重建的建议。

3. 制定科学的加固方案: 依据鉴定报告,由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团队来制定详细的加固方案。这个方案必须是科学、严谨、可行的,并且要满足国家相关的建筑技术规范和标准。
常见的加固方法:
新增结构构件: 在被破坏的承重墙位置附近,新增钢筋混凝土柱、梁或墙体,与原有结构连接,承担原墙体的部分或全部荷载。
粘贴碳纤维布/碳纤维板: 在残存的墙体或新增构件上粘贴高性能的碳纤维材料,提高其承载力和抗裂性能。
外包钢加固: 在柱或墙的表面,用型钢进行包裹加固,增加其承载能力。
钢筋混凝土衬砌: 在原墙体基础上,增加新的钢筋和混凝土层,提高其强度和整体性。
预应力加固: 采用预应力技术,对受损构件施加预应力,提高其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方案选择的考量: 加固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原结构形式、损坏程度、经济性、施工难度、对业主生活的影响等。

4. 实施加固工程: 在方案被审批通过后,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严格的施工监管: 加固工程的施工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专业的施工团队: 这种工程需要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施工队伍来完成。
可能涉及邻里协调: 加固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邻居的正常生活,比如噪音、占道施工等,需要物业、业主和施工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5. 加固后的复检与验收: 加固工程完成后,还需要再次进行专业的质量检测和验收,确认加固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房屋结构安全得到保障。

这件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警示?

成都这起擅拆承重墙的事件,不仅仅是个别业主的无知或任性,它更像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敲在所有高层住宅业主,甚至所有购房者的心上。

法律意识的缺失: 很多人对房屋结构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也远远不够。以为“我家房子我做主”,殊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威胁到成百上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装修江湖”的乱象: 一些不正规的装修公司为了迎合业主的需求,或者为了省事省钱,可能罔顾行业规范,甚至怂恿业主拆改承重墙,这背后的责任也需要追究。
物业监管的挑战: 物业在发现和制止此类行为方面,虽然有责任,但面对业主“硬闯”和“抗法”,其强制力也有限,需要更完善的联动机制和执法支持。
邻里关系的考验: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邻里之间的信任和安全感,一旦出现问题,邻里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

所以,这事儿真不是小事,它提醒我们:
买房是大事,更要懂规矩。 任何装修,尤其是涉及到主体结构的改造,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
安全第一,生命无价。 别为了所谓的“装修效果”或“空间利用”,去挑战建筑的底线。
邻里守望,共同守护。 发现邻居有违规行为,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共同维护居住环境的安全。

总而言之,成都这位业主的行为,不仅对自己房屋造成了巨大隐患,也给整个小区甚至城市带来了安全风险,他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从经济到法律层面,都难逃责任。而受损房屋的修复,也注定是一场艰难而昂贵的“自救”行动,需要专业、耐心和巨额的投入。这件事,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业主最大问题是没有履行合理的施工手续。房屋改动结构受力构件前,必须做好安全评估,一般先由由资质的单位对改造影响区域做检测鉴定,然后由设计单位根据竣工图和鉴定报告进行加固改造设计(注意,是由有资质的正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而不是加固公司来出,加固公司一般只有施工资质,没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图纸完成后,递交政府审图机构进行施工图审查,审查合格后,才可以依据审查合格的图纸办理施工手续。视频中的业主说要专家论证,反而不是必须的。但业主说得对,加固方案是不合规的,它仅仅是个施工方案,加固公司没有资质出施工图,因此仅仅出了个施工方案,不能作为合理的依据。

个人家装修改造,要完成以上各项工作,先不说业主是否知道合规手续该如何办理,单是这几项工作做完,花费都不是小数目,特别是改动了结构承重构件,有些要求严格的审图单位,要求改造设计单位对结构整体进行重新核算。这么大一栋楼,结构整体核算、再出加固方案,没大几十万是没有单位愿意做的。除非原设计单位,有原始结构计算模型,调整起来比较容易,但检测鉴定费用是省不下来的。

这可能也是我们政府对个人家装修不许动结构承重构件的原因,如果要动,需要正规办理的手续太多,不是个人能完成的。

但从技术角度,承重结构又不是完全不可以改动。其实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下部商业、上部住宅的建筑,下部商业常常会根据租户需求进行结构改动,也会拆除承重墙、也会楼板开洞、切除梁等,但为什么他们可以改,普通住户不能改呢?难道“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这主要是建设手续问题,商户做这些工作,在有正规管理的前提下,他们有实体公司作为责任主体去完成检测、设计、报建工作,办理手续会很顺。但以住户个人为主体,去申报自家房屋改造,即使技术完全可行,也有正规单位检测、设计,到了施工手续那块,都很难办理,建设主管部门就不接待私人业务。

这就出现了个矛盾,个人住宅有结构改造需求,但以个人名义去办理各种手续却会遇到困难,导致一部分人偷偷改,当然也有胆大妄为的瞎改,就没有结构安全这个概念。今后存量房改造需求会越来越多,很多老的设计,不满足人们新生活的需求,该如何管理个人住房改造结构,是个要研究的课题,也许建筑师负责制真的实行起来后,各个楼由各个楼的建筑师来负责,是个可行的路线,但前提是这个建筑师要真正能负起责任,有着超强的责任心才行。

user avatar

这还是被发现的,有多少拆了没被发现呢?

user avatar

不得不说,这个可比杭州那个猛多了,上次杭州的那个楼,我做过分析,不过没注意后续怎么处理。

这可是一个超高层,并且顶部采用连体结构,我并没有查到这栋大楼具体的结构图纸,不能简单的判断这个危害程度,因此基本靠猜。

通过外观看到这个大楼最特别之处在于其顶部结构。

没有任何结构图纸的情况下,不好判断这个结构。根据我的理解我猜有两种可能

第一,两栋大楼上面的横跨部分,并没有结构连接,就是一个孤立的,两个楼顶上面各自建设了一个一个平的部分,中间的连接只是外包结构的连接。这种连接并不承受力量。我猜中间的连接应该是绞接,这种方式常常在桥梁加宽中出现,例如道路加宽,至于原来的桥梁,在旁边建了一个新桥,平行的大桥,那么原来大桥变成单行,其中就有两个桥完全独立的结构,基本上互不干涉,当然沉降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下,另外一侧大楼的用户可以松口气了····我觉得这种可能是大概率

第二种,上面的横跨部分,是有结构连接的

甚至整体就是一座桥梁一样架设在两个大楼上····

如果采用这个结构说明,上面的横跨部分重量比较大,这样对两个楼的沉降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边楼沉降超过临界,就很危险

现在那个业主做的鉴定报告,说明该房屋安全等级降为CU级——即经过加固处理才能安全使用

当然最严重的DU级,就是杭州那个楼,需要立即撤离,建筑安全等级也就4级别

根据视频,4处墙体进行了改动,这种剪力墙,如果开一个门洞影响结构稳定性,为啥叫剪力墙?如果整个大楼是框架结构,水平形变可能就会大,即正方形你一推容易变成平行四边形,所以填充整堵墙,承重同时抵抗水平应变,所以高层楼宇中常用,剪力墙开洞多了之后,大楼在风的吹动下,顶部摆动幅度加大,时间久了结构产生裂缝,影响楼宇寿命

注意,墙边上的那一圈圆形孔,那是水钻的工作痕迹。

水钻,可以用来钻芯取样,它是将混凝土,钢筋,磨断了,整体取出来,取出来的圆柱体还能保持强度,水钻对旁边混凝土破坏极小,因此广泛应用在混凝土结构上面开孔。

如果当时拆墙用的是冲击钻,那肯定完犊子了,冲击钻是将混凝土打碎,旁边混凝土都被震碎了。修复困难性比较大。

这个图片这个地方破坏比较大,上面的梁下墙体被破坏。

那就看具体修复了:

我还专门翻了一下混凝土结构修复规范

如何加固,我认为只有经过原来设计单位进行验算才行,并且上报有关部门核准,这个大楼的加固施工需要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来干。

首先必须有个临时加固方案,这样空着洞,肯定会有变形,裂缝,破坏性会慢慢加重,因此需要临时支撑体系,例如使用千斤顶,需要多大的力量支撑都是需要验算的。

永久加固施工:

按照我的理解,应该采用植筋加固,以及外包刚加固

即进行植筋,沿着原来墙体进行连接新的钢筋,然后以钢板为模板,浇筑更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另外,有个难点就是上部施工缝处理,就是加固墙体和顶部原来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这道施工缝处理起来比较难,处理不好,没有振捣结实,意味着这个后补的墙虚空,没有真正支撑····

最后,需要进行体系转换,即撤掉临时支撑体系,这个操作还有点技术难度。

最后钻芯取样,结构验算,验收

但是无论如何,对建筑的耐久性是造成了破坏。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按照我说的施工,手续麻烦,施工费用,时间都不短

这住户能这么做不能?所以还是需要有关部门进行介入·····

框剪结构,就是这么特点,墙上多一个洞,那么这个力量就会由剩余部分承担,虽然建筑的设计冗余很大,但是无奈开的洞比较多,毕竟45层,这是发现的,没发现的就更多···。

这些洞会消耗房屋的安全余量,影响寿命。大家可以注意观察一下自己家的墙体,房屋裂缝。

我说几个现象,大家可以留意

第一,墙体裂缝,尤其是承重墙裂缝,尤其是缝隙的发展···

第二,门窗突然的变化,尤其是窗户,有些窗开始开关流畅,可是满满不流畅了,有卡顿,原因很简单,窗洞变形了,窗户本身不会变形,窗洞压迫窗户了,可能就是几毫米。

第三,地砖起翘,地砖主要是各种硅酸盐,有点玻璃性质,自身不会有大的变形

如果你发现瓷砖起翘了,从地面上脱离了,你会发现似乎瓷砖大了,放不回原来的位置,其一可能是你家地暖有问题,如果是南方,没有集中供暖的城市,多半是楼板向下变形。

上面拆掉那个梁下面的墙体,肯定楼上那一户,瓷砖可能起翘·····

砸承重墙的业主,应该判几年,真要是造成严重后果,可赔不起····



想想这些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未来就头疼·····

国内的建筑其实寿命就50多年,未来怎么办?拆?拆不起,拆不动···

所有的小区都在滑向老破小····

所以现在国家对高层住宅有限制,鼓励多层住宅。

我其实非常建议大家买多层住宅,别整高层住宅····





欢迎关注知乎第一流氓,职场政治专家,传说中无所不能的老王/期货作手,原号:寰宇视野

欢迎关注公众号:交易哲学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