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代码行数,不代表真实生产力;
计算加班时间也一样。
一个东西做到能用,和好用之间,工作量能差几十倍。前提还是人得优秀。
工资多点,也是工厂工人。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不一样。
做B端G端客户,用户体验其实是领导体验。
外包公司就别研究啥核心技术和用户体验了,来不及,也不赚钱。
有脾气的程序员如果不是工作太累,那么一般可以视同水平不行。
UI设计师优秀的都在做外包,
产品经理是个大杂烩。中外南北一锅炖。
测试在很多老板眼里的价值还没前台重要。
做餐饮每次听"用一次性筷子损害森林,所以大家不要用一次性筷子"都觉得挺反智的。
因为森林原木的价值很高,不会有厂家用昂贵的原木来制作收益低的一次性筷子
有一类经济速作物叫速丰林,是一种能够迅速获得丰收、能很快收获效益的林业。它们被用来加工成各种商品,以保护天然树木。最常见的有竹子,速生杨,桦树,槐树
比起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来达到保护树木的目的,开发速丰林也许是个不错的思路,几者比较,竹筷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竹子是草本植物,易于再生,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比较小
我们之所以不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因为很多黑作坊没有经过合规的程序制作,导致不卫生,细菌滋生,而非一次性筷子破坏了森林,概念不一样
如果不用一次性筷子,用普通筷子对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损耗也很大。同时普通筷子的消毒监管也更加困难
减少一次性筷子,那势必要大量的筷子代替对吧,那请问这些大量的筷子从何而来,答案是原木,如果不用一次性筷子,每天消耗多少原木?而且原木的生长周期是很缓慢的,得不偿失。
曾在新西兰,18%的人工速丰林基地解决了国内木材98%的需求量,澳大利亚用不到1%的林地,提供了国内50%的木材生产量
所有人都知道汽车尾气污染环境,但是你不生产汽车吗?凡事都有利弊两面,关键在如何治理和调控
真正损耗森林资源的大头,是实木家具、地板这类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回答者宁输输
网文行业
1,不要觉得自己文笔好就能火……
2,了解市场,比写作能力更重要……
3,网文是长期创作,几万字看不出来啥玩意,新人没有几十万字打底的写作,是没有任何讨论文字好坏价值的
4,收费教写网文,不是骗子就是工作室,后者还好点,就是pua,
5,网文是个职业,跟一家公司差不多,不是个学校,没人有义务教你什么,你爱死不死,请自己努力点……
6,不关注,不点赞,还来求评的 我真的会拉黑……
7,
草 懒得写了……
很多人对马拉松还停留在“没有世界纪录,只有最好成绩”的错误印象。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这样认为。
实际上从2004年1月1日起,国际田联IAAF就开始设立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了。
起初马拉松没有世界纪录是因为,马拉松整整42.195公里,赛道使用一般城市公路,会经过柏油路、石板路甚至土路,且折返和起伏坡度差异巨大,比赛时间也一年四季各时段都有——因而只有最好成绩一说。
国际田联很久以前就开始讨论是否需要为马拉松设置世界纪录,且满足什么硬件条件的马拉松赛道,成绩才能被视为世界纪录。最终决定马拉松需要设立世界纪录,这样能更好的推广运动。且对满足世界纪录的赛道要求还是挺严格的:
……等等限制。
从2003年1月1日起,国际田联开始设置“马拉松世界最佳成绩”。第一个被正式认可的世界最佳成绩,都是在2002年跑出的。
分别是男子的2小时05分38秒(卡利德·卡诺奇Khalid Khannouchi,2002年4月14日,伦敦马拉松)和女子的2小时17分18秒(保拉·拉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2002年10月13日,芝加哥马拉松):
而经过1年的准试验,2004年1月1日起,国际田联正式设置了马拉松世界纪录。
第一个被正式认可的世界纪录都来自2003年。分别是男子2小时04分55秒(肯尼亚名将特加特Paul Tergat,2003年9月28日,柏林马拉松)和女子的2小时15分25秒(保拉·拉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2003年4月13日,伦敦马拉松):
截止2018年5月,目前正式的马拉松世界纪录,男子已经刷新过6次(其中“长跑皇帝”格布雷西拉西耶一人有两项纪录):
但女子世界纪录则又有很多争议——如果比赛中有男子选手为女选手领跑,领跑这个行为显然更“省力”,那此时的世界纪录还算不算数?有男子选手领跑的比赛,和只有女子选手参加的比赛,两者成绩直接对比公平吗?
因而2011年国际田联又通过一项决议,从2012年1月1日起,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被区分为Mx和Wo——
Mx全称mixed gender race(混合性别),Wo全写women only race(仅限女性)——仅限女性并非指男子不可参赛,而是说比赛中男性选手不会对女性选手带来什么有利影响,比如领跑。
目前很多马拉松都采用女子精英组比男选手提前20分钟左右发枪,这样女子领先选手在跑的时候也绝不会出现被领跑的情况。女子马拉松Wo世界纪录也不允许女选手聘请男子作为领跑员。
因而,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就有了两个,第一个Mx世界纪录是2小时15分25秒(保拉·拉德克里夫,2003年4月13日,伦敦马拉松),第一个Wo世界纪录2小时17分42秒(也是保拉·拉德克里夫,2005年4月17日,伦敦马拉松)。
关于拉德克里夫有个很有趣的“比赛中途路边撒尿还破纪录”的梗,详见:体育比赛或者运动中有哪些「竟然还可以这么玩」的极限操作?
女子Mx和Wo的区分也有人不买账,认为不管有没有男选手领跑,都是女子选手自己一步步跑下来的,凭什么就不作数?闹得最凶的是英国人——因为保拉·拉德克里夫就是英国人。
但拉德克里夫的实力太过强大,十几年来都没有人能撼动她最快成绩。直到2017年,肯尼亚姑娘玛丽·乔普科斯盖·凯特尼才刷新了Wo世界纪录(2小时17分01秒,2017年4月23日,伦敦马拉松)。
不过至今说到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最被认可的依然还是保拉·拉德克里夫的2小时15分25秒。
参考资料:
知乎机构号:运动分子 橙蓝文化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一个与运动、健身有关的常识:
开始运动的第一阶段,应该好好学习运动需要的技术。哪怕只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因为我们的肌肉和大脑一样具有记忆,一旦动作定型,想再改过来就会是非常漫长且痛苦的过程。并且相比出成果,很可能运动损伤会先找上门来。
目前的运动手表(以及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手机等)可以记录大量详实的运动数据。比如划水数/划水率/泳姿识别(游泳)、步频/步幅/垂直振幅/垂直步幅比/左右平衡/触地时间(跑步)、踏频/功率(自行车)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运动中每个动作细节产生的数据,很客观的反应了运动状态——不要想骗过它。
而当你运动了一段时间,自觉玩的不错,想有所进步时,再查看数据/请高人指点时发现,自己的动作一开始就存在问题……是很令人绝望的。
以跑步为例,“触地时间”这一项指跑步时脚底接触地面再抬起的过程用时。触地时间通常非常短,因此以毫秒为单位进行测量(1秒=1000毫秒)。事实上,精英跑者的触地时间通常特别短,大多短于200毫秒,跑步动态传感器(或心率带)就会监测到这极端的时间。
一般来讲跑者的触地时间低于300毫秒是比较科学的。过长的触底很可能说明了一点,跑步时存在过度跨步的错误姿势。过度跨步是指一种严重错误,脚的着落点在身体前方的过远处,导致脚部冲击地面产生制动力和对膝关节的剪切力,同时使触地时间变得较长。
更严重的,过度跨步对膝盖带来的冲击是极大的。
然而让一个用错误姿势跑了很久的跑步爱好者再改跑姿是艰难且痛苦的过程,在改进的过程他会有段不适期,可能不由自主想换回旧的姿势,身体感觉怎么都不协调,甚至会有体力不足和成绩明显下降的情形。
这种状态会持续很久,直到肌肉开始忘记错误的动作,并“记住”正确的姿势,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也相匹配(平衡状态),同时大脑和肌肉之间也建立回联系(不再觉得新的跑姿动作怪异不协调),这样才算是改了回来。运动数据上也会呈现出好的一面。
——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花时间好好学动作,显然就避开了“大脑/肌肉行程记忆-动作错误/数据显示异常-改正-肌肉/大脑“删除并重建”记忆-动作正确/数据正常”这一过程。大脑、肌肉、新陈代谢以及身体的所有其它部分会像经过一个程序化,然后真正正确的在运动中各司其职。
游泳爱好者的认知往往更深刻。很多人的泳姿都存在问题,例如头部偏向一侧、双臂动作不对称……而想改过来真的非常困难。Garmin佳明的用户中有很多铁人三项参与者,他们公认的一点,相比骑行和跑步,游泳才是最难的那一项,姿势标准的泳者实在太少了,想从头学泳姿又实在太难。
所以,目前用在运动手表/可穿戴设备上的各种“黑科技”会将我们的各种运动细节纪录,并客观呈现出来,我们从中发现问题并驱使自己做出改变——过程犹如破茧重生,煎熬但很有必要。
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和那些准备新入门的运动“菜鸟”们,与其急急忙忙的加量运动,务必在一开始就好好掌握动作要领,让大脑和肌肉尽快形成正确的记忆。
感谢阅读Garmin佳明的第13个回答~我们未来会持续在知乎和大家分享关于运动、导航、生活、科技的干货知识/故事。期待诸位的关注和互动!
机构号:Garmin佳明
知乎专栏:Garmin佳明独家
今天的推送我觉得是所有去夜店蹦迪、电音节的人都应该看的一篇文章。
tututu先讲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主人公是个白纸男孩,我们就叫小白吧。
小白去蹦迪认识了朋友的朋友Yuki,Yuki是个留学生、老夜店玩咖,一看到小白跟个宝藏男孩一样,就疯狂的去倒追小白,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在一起之后,Yuki就经常会去小白家里睡觉。
但因为Yuki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喜欢飞叶子(大麻),每次事后就喜欢在小白家里自己卷上一根。
一次、两次、三次…小白实在受不来了,他是个小白纸啊,咋可能找个会飞叶子的女朋友啊?
两个人就吵架,小白说:“你以后不能碰这种东西了。”
Yuki就跟他说美国叶子合法之云云,两个人越吵越厉害,小白气坏了说我现在就报警叫警察抓你!
结果Yuki也是个岔道B,她说你报警就报警,我他妈现在就自己举报我自己。
警察就来了,一到现场,好,看到叶子了,给小白和Yuki验尿,小白没事,Yuki倒闭了,警察跟说Yuki得被关进去十四天,完了Yuki就进去了。
行政拘留十四天,第一次吸毒被抓都是这个处理结果。
接下来就到了这个故事最他妈精彩的部分了——
小白知道自己没事啊,就问警察叔叔说我要不先回家了?明天还得早起去上班呢。
警察叔叔笑了笑,就跟小白说你更走不了。
“吧哒”,一个手铐跟呼啦圈一样拷小白手上了,“您因为涉嫌容留他人吸毒,请配合调查。”
那一刻小白的心里真的是日了大狗了。
两个月后,法院判决结果出来了:
小白在三次明知女友在自己家吸毒的情况下,仍然容留她,为其提供吸毒场所,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有期徒刑6个月,罚款5000元。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在扯犊子?
你会觉得,WTF??小白连他妈碰都没碰,他简直太无辜了!
但对不起,这个故事就是现实中的判例:
而且判的合理合法,没有任何错误。
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容留他人吸毒的量刑标准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跟你吸不吸没有任何关系。
你说那我假如夜店认识了一个女生,我把她带回酒店满分,但她却要打气、飞叶子,我根本不碰这些东西,我就是在旁边守株待兔玩手机呢,我这也得被判刑么?
是的,如果缉毒警察突击进来,那你就拉闸了。
要是她还带了几个女生一起,是在你酒店房间高轰趴,那情节更严重,还得加刑。
你得被判半年,那个害你入狱的岔道B,没准被关了14天就出来了,还能去监狱探访你呢。
她还会隔着玻璃跟你说,兄弟你太惨了,我就是被关看守所里而已,环境还不错呢,你咋就进监狱了呢?等兄弟你出来之后我请你蹦迪好吧!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昨天朋友跟我吐槽了她以前一个蹭住的朋友,那个朋友就天天蹭住在她家里,她那个蹭住的朋友不仅每天带不同的男生回家,还玩东西。
我朋友给我吐槽的时候,她就根本不知道她已经触犯了刑法里“容留他人吸毒”这条罪名。
这也让我意识到,大部分的蹦迪选手也好、电音节Raver也好,其实都缺乏法律常识的,不知道有一条罪名是“容留他人吸毒”,总觉得“我不碰,就一点关系都没有”,真别等到自己被关半年,才后悔自己是个法盲。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不是正确的:
但根据2019年国家禁毒办发布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是214.8W名,这个群体其实鱼龙混杂,人们总觉得吸毒的都是黑社会、站街女,其实不是。
富二代、女艺人、留学生、网红、导演、金融…各行各业都有,所以如果你常去电音节和夜店,总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这类人。
这是很常出现的一种情况:
你知道对方吸毒,对方却不会像电影里一样教唆你吸毒,反而是在你好奇的时候严厉呵斥你,让你别碰这种东西。
而你自己也有一定的自制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碰那些东西。
你会发现对方也并不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精神错乱,反而温和有礼,跟你还很聊得来,而且人家还有正当工作,并且杰出优秀。
于是你们渐渐的变成了好友,你们会一起去电音节或夜店,之后你们还会一起在酒店的房间里轰趴、小酌。
他有时候还会来你的城市,你会直接让他住在你家里,因为你信的过他的人品。
他会在你的酒店房间、你家玩点东西什么的,当然每次你好奇的时候,他都让你别碰这些。
结果有一天恰好是电音节的时候,一个瘾君子被警察抓了,他又跟警察报出了很多他知道的名字,于是你朋友就被点了,警察来抓你朋友,直接敲开了你酒店房间的门。
一进门,你在沙发上玩手机喝酒上头呢,你朋友在那里玩东西。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你朋友被关14天,而且他是行政处罚,你得被关半年甚至更久,你这个叫刑事处罚。
所以我希望所有蹦迪选手、Raver都能记住这一点:
不管你碰不碰那些东西,请务必不要收留任何人在你家吸毒。
也别随便让吸毒的人来你家,你咋知道人家会不会因为你抢过他的小哥哥/小姐姐,所以故意接近你,去你家吸毒,自己举报自己,然后跟你来个同归于尽呢?
最后我想来理性的谈谈毒品和法律这个问题。
不可否认吸毒对于灵感创作、人生顿悟的帮助,比如许多画家、作家、音乐人都通过毒品创造了传世的佳作,比如柯尔律、济慈、勃朗宁、伯勒斯、梅勒、金斯堡、迪克、卡林、斯蒂芬金,甚至连白求恩都是经过一段毒品、糜烂的生活后,才寻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
但须知,世界上没有对错,所谓价值观即是多种利益之妥协,法律乃是社会契约所成,法律的本质目的在于维系社会的稳定,在大部分人生命权益的自由和小部人创作灵感的自由中进行取舍是困难的,这就像“电车难题”一样,从来不会有一个答案,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主观的。
但如果我是立法者,我仍然会坚定的在毒品和枪支两件事上以重刑。
很多自由派会批评社会过于追求稳定,但须知一个人生在中国,他大可以在凌晨三点放心的出门,他不用担心自己乘坐的地铁会突然爆炸,更不用担心自己的办公室会突然遭到枪击,甚至连新冠流行你都会像没事人一样轻松。
但生在其他国家,你必须为这些事情担心,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兼顾到所有人、所有事的法律,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任何一种法律和制度都是在各种问题上进行取舍得出一个答案而已。
很高兴认识你,我是tututu、一个从衡中考到上财之后不务正业的蹦迪博主,并莫名其妙写着写着就成了中国最大的蹦迪公众号,如果你想看更多有趣的蹦迪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满分激光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