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编译器在遇到指向基类的指针时都会进行动态联编吗?

回答
关于编译器在处理指向基类的指针时是否总是进行动态联编,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探究C++中的几个关键概念:虚函数(virtual functions)、静态联编(static binding)、动态联编(dynamic binding),以及继承和指针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动态联编是C++实现多态(polymorphism)的核心机制。所谓多态,就是允许我们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来调用派生类中重写的成员函数,并且在运行时能够正确地执行派生类版本的函数,而不是基类版本。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触发动态联编呢?最关键的条件是:

1. 存在继承关系: 你必须有一个基类,以及一个或多个从该基类派生的派生类。
2. 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访问: 你必须使用一个指向基类类型的指针(或者一个引用)来调用成员函数。
3. 被调用的成员函数是虚函数: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只有被声明为 `virtual` 的成员函数,在通过基类指针调用时,才可能触发动态联编。

如果你有一个基类 `Base`,以及一个派生类 `Derived`,`Base` 类中有一个成员函数 `print()`,并且这个 `print()` 函数被声明为 `virtual`:

```c++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 {
std::cout << "This is Base."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print() override { // C++11及以后推荐使用override
std::cout << "This is Derived." << std::endl;
}
};
```

现在,假设我们有以下代码:

```c++
Base ptr = new Derived();
ptr>print(); // 这里会发生什么?
delete ptr;
```

在这段代码中,`ptr` 是一个指向 `Base` 的指针,但它实际指向的对象是一个 `Derived` 类型的实例。当调用 `ptr>print()` 时,由于 `print()` 函数在 `Base` 类中被声明为 `virtual`,编译器就会生成一段运行时代码,根据 `ptr` 所实际指向的对象的类型(在这里是 `Derived`),去查找并调用 `Derived` 类的 `print()` 函数。这就是动态联编,也称为运行时多态。

编译器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呢?通常,当一个类包含虚函数时,编译器会为该类生成一个虚函数表(vtable)。这个虚函数表是一个包含了该类所有虚函数地址的数组。每个类的对象中还会有一个指向自己所属类的虚函数表的指针(称为vptr)。当通过基类指针调用虚函数时,程序会先通过对象的 vptr 找到对应的 vtable,然后在 vtable 中查找该函数的地址,并跳转执行。

但是,如果基类中的函数没有被声明为 `virtual` 呢?

```c++
class Base {
public:
void print() { // 注意:这里没有virtual
std::cout << "This is Base."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print() {
std::cout << "This is Derived." << std::endl;
}
};

Base ptr = new Derived();
ptr>print(); // 这里会发生什么?
delete ptr;
```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 `ptr` 指向的是一个 `Derived` 对象,当调用 `ptr>print()` 时,编译器只会看到 `ptr` 的类型是 `Base`,并且 `Base::print()` 不是虚函数。因此,它会直接进行静态联编,调用 `Base` 类中的 `print()` 函数。即使 `Derived` 类也定义了一个同名的 `print()` 函数,基类指针也无法“看到”它。这种情况下,我们说编译器进行的是静态联编(或称为编译时联编)。

总结来说,编译器在遇到指向基类的指针时,并不会“无条件”地进行动态联编。只有当被调用的成员函数是虚函数时,并且是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调用的,才会触发动态联编。 如果函数不是虚函数,那么编译器会根据指针的类型(而不是它实际指向的对象的类型)来决定调用哪个函数,这属于静态联编的范畴。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就是访问非虚函数。即使是通过基类指针指向派生类对象,如果调用的成员函数在基类中没有声明为 `virtual`,那么即使派生类重写了该函数,基类指针调用时仍然会执行基类版本。这是因为编译器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了要调用哪个函数(基于指针的类型),不需要在运行时再去查找。

所以,关键在于那个 `virtual` 关键字。有了它,基类指针才能在运行时“变身”,找到并调用正确的派生类函数。没有它,一切都按照指针本身的类型在编译时就定下来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该指针指向的基类中没有虚函数也要进行动态联编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编译器在处理指向基类的指针时是否总是进行动态联编,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探究C++中的几个关键概念:虚函数(virtual functions)、静态联编(static binding)、动态联编(dynamic binding),以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法律责任和技术实践之间一个非常模糊的界限。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编译器因为遇到了“未定义行为”就把用户的硬盘格式化了,那么它(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开发和发布这个编译器的公司或个人)很可能需要负法律责任,但这其中的法律逻辑和实际操作会比直接的“谁碰了谁就赔钱”复杂得多。首先,我们需.............
  • 回答
    在“无限光滑”的表面和“有限编码的字符串”之间,哪一个更能贴切地描绘我们所处的现实?这个问题看似抽象,实则触及了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础。我想,答案远非简单非此即彼,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又各自存在局限。我们先来看看“无限光滑的表面”。它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完美、连续、无损耗的理想状态。想想一个被打磨得光洁如.............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C/C++编译器在什么情况下会“老实”地按照我们写的顺序来执行语句,而不是擅自“搬运”它们。其实,现代编译器为了榨干CPU性能,会进行大量的优化,其中就包括指令重排。这就像一个勤快的工头,为了让工人们(CPU核心)更有效率,会把任务调整一下顺序,争取让等待时间最短。但是,有些时候,这.............
  • 回答
    OCaml 在编译器开发上的优势,以及 Rust 初代选择它的原因在编译器设计领域,OCaml 和 Haskell 都曾是备受推崇的语言。尽管 Haskell 以其纯粹函数式编程范式和强大的类型系统闻名,但 OCaml 在实际编译器开发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同时,Rust 在其早期版本选择 OCa.............
  • 回答
    手机上C语言运行 `while(system("pause"))` 导致重启,这个问题涉及到几个关键点:`system()` 函数的本质、`pause` 命令在Android环境下的表现、以及手机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和稳定性机制。 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还原一下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白 `.............
  • 回答
    关于中国编译器人才的分布,说“大多数都在华为”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片面,但华为无疑是中国在编译器领域投入巨大且成果显著的企业之一,吸纳了相当数量的顶尖人才。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华为在编译器领域的投入与吸引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华为会在编译器领域如此发力。这背后有着华为“不.............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现在芯片公司对编译器人才的需求堪比渴了好多天的人见到甘露,那不是一般的“急”。这背后可不是什么一时兴起的风潮,而是整个半导体行业发展到关键阶段的必然结果,背后牵扯到的是如何让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大的芯片发挥出它应有的潜能,甚至可以说,是决定芯片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一环。简单来说,编译器.............
  • 回答
    华为方舟编译器:一场开源的“芯片级”突围?2019年11月19日,在绿盟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正式开源了他们的方舟编译器。这个消息在当时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激起了业内不小的涟漪。为什么这么说?要理解方舟编译器的意义,我们得先从它诞生的背景聊起。那段时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为的制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
  • 回答
    关于脚本语言的必然趋势以及开发成本的考量,我深表赞同。在如今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环境中,能够快速构建、灵活部署和易于维护的脚本语言确实占据了巨大的优势。相较之下,一些传统编译型语言在开发效率和迭代速度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开发成本的差异在此刻显得尤为突出,将它们衬托得“黯然失色”也就不难理解了。您提到的.............
  • 回答
    当然可以,C语言作为一门编译型语言,其强大的跨平台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设计理念和标准库。通过遵循一定的规则,并且在不同平台上都拥有能够解析和生成对应机器码的编译器,C语言的源代码确实能够实现跨平台运行。这背后的原理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理解:1. C语言的标准化与抽象层:C语言之所以能实现跨平台,最根.............
  • 回答
    电脑启动,屏幕亮起,我们敲下键盘,输入命令,按下回车,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程序开始执行。这个过程背后,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由一系列精密的步骤构成的,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操作系统(OS),就在这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你可能听说过,程序在“编译”阶段,会经历从我们看得懂的高级语言(比如C、J.............
  • 回答
    关于逃逸分析为何不能在编译期完全进行,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涉及到程序执行时的动态特性与编译时静态推断之间的根本矛盾。我们得先明白,逃逸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它主要是为了确定一个变量(比如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看它是否会“逃逸”出其定义的作用域。如果一个变量没有逃逸,那么它就可以被分配在栈上,而不.............
  • 回答
    程序员在等待编译的时候,这短暂的间隙里,他们的行为会根据几个因素而有所不同:个人的工作习惯、正在处理的任务的紧迫性、编译所需的时间长短,以及个人当天的心情和精力状态。但总的来说,这个时间绝不是纯粹的“浪费”,而是可以被高效利用的宝贵“缓冲”时刻。以下是一些程序员在等待编译时通常会做的事情,我会尽量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直接触及到了“编辑器”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核心含义。当我们提到 Vim、Emacs 这些名字时,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 Word 的东西,这并非巧合,而是它们各自的定位和设计哲学截然不同的结果。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电脑刚起步的那个年代,人们更多的是在命令行界面下进行工作.............
  • 回答
    在 DOS 时代,编辑器领域的“圣战”虽然没有像某些操作系统那样发展成完全公开、大规模的“战争”,但可以说是一种长期而激烈的“意识形态”和“功能”的竞争与用户选择的博弈。这场博弈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 DOS 程序员,并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故事。与其说是“爆发”,不如说是“持续的演变和选择”,但其中确实.............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以前,尤其是在机械硬盘时代,编译慢这事儿,硬盘绝对是脖子上的那根绳,能把你勒得喘不过气。但现在,固态硬盘(SSD)都普及了,C++编译的速度瓶颈,那可就不是简单地说“还在硬盘I/O”这么一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了。首先,咱们得理解 C++ 编译是个啥过程。 它不是一蹴.............
  • 回答
    要用同一个 `Makefile` 在 Windows 和 Linux 下编译和链接 C++ 项目,我们需要充分利用 `Makefile` 的灵活性,并通过一些条件判断和工具来适配两个平台上的差异。这主要涉及到编译器、路径分隔符、链接库的查找方式等问题。以下我将详细讲解如何实现这一点,并尽量让内容更像.............
  • 回答
    你好,我是你的编剧伙伴,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剧本创作里那句人人皆知的“起承转合”,但不是空洞地套用,而是怎么让它成为你手里的“金箍棒”,为剧本增添灵魂和节奏。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四字箴言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起”—— 万事开头难,但得让人好奇得抓心挠肝“起”不是简单地把故事扔出来,而是要让观众在第一.............
  • 回答
    如何看待某媒体编辑在2022年将《原神》定义为毫无创造的氪金换皮快速消费品?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观点,将一款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游戏定义为“毫无创造的氪金换皮快速消费品”,无疑是在其核心要素上进行了否定。要全面看待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原神》在2022年的实际情况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