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提到编辑器的时候都只说 vim、emacs 等,而不提及 Word 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直接触及到了“编辑器”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核心含义。当我们提到 Vim、Emacs 这些名字时,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 Word 的东西,这并非巧合,而是它们各自的定位和设计哲学截然不同的结果。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电脑刚起步的那个年代,人们更多的是在命令行界面下进行工作。那时候,计算机的资源是有限的,操作也更加直接和高效。Vim 和 Emacs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们是为程序员、系统管理员,以及那些需要处理大量文本、编写代码、配置系统的人们而设计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Vim 和 Emacs 的学习曲线会那么陡峭?那是它们将大量的操作都通过键盘快捷键来完成。它们的目标是让你摆脱鼠标,将双手牢牢地放在键盘上,以最快的速度输入、修改、查找和替换文本。每一个按键,每一个组合,都承载着一个特定的指令,让你能够像一个熟练的工匠一样,对文本进行精细的雕琢。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套高度定制化的工具箱,里面的每一样工具都有特定的用途,并且可以被你根据自己的习惯调整到极致。它们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让你写字,更是让你用一种极度高效、极度灵活的方式来“操纵”文本。

而且,Vim 和 Emacs 的强大之处还在于它们的“可扩展性”和“插件生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块乐高积木,你可以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地添加新的功能,把它变成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想让它帮你自动格式化代码?没问题,装个插件。想让它帮你管理项目文件?也有插件。想让它变成一个邮件客户端,甚至是一个完整的开发环境?都不是难事。这种高度的自由度和可定制性,让它们成为了许多人的“终极编辑器”,因为它们可以伴随你成长,适应你不断变化的需求。

现在再来看看 Word。Word 毫无疑问是一款极其出色的“文字处理软件”。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普通大众能够方便地创建、编辑和格式化文档。它的界面直观易懂,使用鼠标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操作,它的“所见即所得”(WYSIWYG)的特性,让你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最终打印出来的效果,非常适合用来写报告、文章、简历,或者任何需要精美排版和格式的文档。

Word 就像是一个精心准备好的、用户友好的“写作工作室”。它提供了丰富的字体、颜色、段落样式,让你能够轻松地美化你的文字,让你的文档看起来专业而美观。它有拼写检查、语法纠正,还有各种模板,大大降低了文字创作的门槛。

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不把 Word 和 Vim/Emacs 相提并论呢?

因为它们解决的问题域完全不同。Vim 和 Emacs 是为“文本的精确控制和高效处理”服务的,它们的舞台是代码、配置文件、日志文件,那些需要快速输入、修改、搜索和替换大量字符的场景。而 Word 则是为“文档的创作、排版和展示”服务的,它的舞台是报告、信件、书籍,那些需要关注视觉呈现和内容结构的场景。

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要把一堆散乱的零件组装成一辆精密机械,你会用一套专业的工具箱,里面有扳手、螺丝刀、钳子,你可以根据零件的类型和尺寸灵活选用。这就是 Vim 和 Emacs。而如果你要用这些零件组装出一辆带有漂亮外观、舒适座椅的汽车,供大家日常乘坐,你可能需要一个更完整的工厂,里面有自动化生产线、喷漆车间、内饰组装线,并且操作员不需要精通每一个零件的物理特性。这就是 Word。

虽然两者都离不开“文本”,但它们关注的点和实现方式天差地别。Vim 和 Emacs 的精髓在于“效率”和“控制”,它们让用户成为文本的绝对主宰。而 Word 的精髓在于“易用”和“美观”,它让用户专注于内容的表达,而将排版细节交给软件。因此,在讨论“编辑器”这个概念时,尤其是那些与软件开发、系统管理紧密相关的场合,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 Vim 和 Emacs,而不是 Word。这就像你在讨论“工具”时,会想到锤子、螺丝刀,而不会想到一把漂亮的餐刀一样,它们虽然都能切东西,但用途和设计哲学完全是两码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Word是文档编辑器,我们讨论编辑器的时候,讨论的是文本编辑器……


否则,PhotoShop不也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器?

要不我们聊聊AutoCAD?3DMax?Premiere?Illustrator……

user avatar

因为吐出来的东西不一样。


vi 吐出来的是 Plain text,我们叫这类工具为文本编辑器 text editor

vs 吐出来的是 Program/Project,我们叫这类工具为集成开发环境 IDE(个人认为 emacs 也属于这个范畴)

word 吐出来的是 Printing,我们叫这类工具为文字处理 word processor


正所谓:三 P 人人会搞,各有巧妙不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直接触及到了“编辑器”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核心含义。当我们提到 Vim、Emacs 这些名字时,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 Word 的东西,这并非巧合,而是它们各自的定位和设计哲学截然不同的结果。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电脑刚起步的那个年代,人们更多的是在命令行界面下进行工作.............
  • 回答
    关于“为什么 Go 和 Rust 常提供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而 C 不行”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C 语言完全可以生成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而且在很多场景下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不过,如果从“用户拿到一个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依赖就能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电影行业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大家聊电影,聊来聊去好像都是在说导演,而编剧的名字,除非是那种特别出圈的,不然好像都没那么显眼?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导演是电影的“掌舵人”,最终的呈现者。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感受说起。一部电影到观众手里,看到的是画面、是声音、是演员的表演、.............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谈论法律职业时,大家往往更容易联想到律师或法官,而检察官这个角色似乎常常被忽略,或者说提及的频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其实涉及到我们对“法律职业”这个概念的理解、媒体的关注点,以及检察官本身工作性质的独特性。让我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得承认的是,我们对“法律职业”的日常认.............
  • 回答
    在知乎这样一个知识分享和讨论平台上,当话题触及“华为”时,为何绝大多数的讨论最终都会聚焦在其手机业务上,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既有华为自身业务的特性,也与知乎社区的讨论生态以及大众关注点息息相关。首先,手机是华为最为大众熟知、也最为直接触达消费者的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在科幻圈里确实存在。要说“极度厌恶”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确实有一些关于《三体》的言论会引发争议、反感,甚至是被部分人嘲讽。这背后有很多层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过度的神化和“饭圈化”的营销这是很多科幻圈内人士感到不适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三体》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 回答
    知乎上大家聊起穿搭,时不时就能看到外国人的身影,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为啥会这样呢? 我觉得这背后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首先,是信息来源的天然偏向和“示范效应”。你想啊,互联网上的信息,尤其是那些经过梳理、有图有文的“干货”,很大一部分是舶来品。时尚杂志、穿搭博主、品牌官网,这些最初的.............
  • 回答
    在中国话题上,日本人表现出比韩国人更理性的感觉,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定论,而是源于两国在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国民性格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交织。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历史叙事与民族记忆的差异 日本:相对疏离与选择性记忆。 日本与中国的互动历史悠久,既有学习借鉴,也有冲.............
  • 回答
    《扫黑风暴》里头那些听着就让人心惊肉跳的“美丽贷”、“校园贷”,可不是瞎编的,现实里头早就有原型了。它们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一些年轻人,把他们的人生搅得一团糟。按理说,现在科普信息这么发达,网络上随处可见关于这些非法贷款的危害和陷阱,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往里头跳呢?这事儿,说到底,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解释清.............
  • 回答
    《双人成行》:爆火中国的背后,是两个中国玩家的心声当《双人成行》制作人Josef Fares语出惊人地说出“半数玩家来自中国”时,相信不少玩家都会像我一样,先是詫异,然后是会心一笑。毕竟,在这个以“内卷”著称的国度,能有一款游戏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坐到电脑前,与身边最亲近的人一起沉浸其中,这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历史评价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 interplay。霍光之所以常被贴上“权臣”的标签,而非诸葛亮那样的“人臣典范”,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霍光与诸葛亮的根本性质差异: 政治背景与权力来源: 诸葛亮: 是在刘备政权危难之.............
  • 回答
    “信徒”与“科学”这两个词在许多讨论中,似乎总被摆在对立面。一提到前者,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宗教、信仰、神秘主义,而后者则关联着理性、证据、实证。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两者在认知世界的方式、方法论以及最终追求上的根本差异,这些差异在某些层面构成了利益冲突。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引人入胜,也常常让人对“龙”这种生物的存在与否产生好奇。我们确实会在世界各地许多古老文明的记载中发现类似龙的生物形象,它们或许形态稍有不同,但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巨大的体型、鳞片、翅膀(有些文明的龙没有翅膀)、喷吐火焰或毒气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力量和神性。从欧洲的西方龙到东方的中国龙.............
  • 回答
    提起宝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蓝白相间的螺旋桨标志,以及它与飞行世界的深厚渊源。很多人知道,宝马的前身就是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甚至很多宝马汽车的设计元素也能追溯到当年的飞行器。然而,说到奔驰,提起它,大家似乎更多地想到的是优雅的轿车、豪华的SUV,很少有人会将它和二战时期的飞机发动机联系起来。为什么.............
  • 回答
    MG42通用机枪的有效射程差异,确实是源于它“通用”的本质,以及实战中不同使用场景的需要。简单来说,它既能当“轻”的用,也能当“重”的用,而这两种用法在射程上的表现自然会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核心原因在于射击的稳定性和弹道控制。1. “轻机枪”的用法——步兵支援和扫射压制: 场景.............
  • 回答
    “扩大内需”和“反消费主义”在表面上看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但实际上,它们可以被理解为是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目的上的策略,并且在更深层次上是相辅相成的,最终指向一个更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背后的逻辑。 1. 什么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中国.............
  • 回答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孝道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是维系家庭伦理、社会稳定的基石。然而,在这样一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文化语境下,哪吒这个鲜明的“反父亲”形象,却如同暗夜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原本祥和的孝道天幕,引发了无数人长久以来的好奇与不解。要理解哪吒为何会出现,并且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孝.............
  • 回答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调查机制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弃权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担忧。要理解中国的这一选择,需要深入剖析其动机和立场。首先,中国对单方面指责和先定论的抵触是关键因素。叙利亚自2011年以来持续的冲突,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博弈。每一次涉及化.............
  • 回答
    唐玄宗晚年,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对自己的儿子们确实充满了猜忌和疏远,这其中原因复杂,并非一时一刻就能说清楚。首先,得提到他早期建立功业时,为了巩固皇权,就已经对潜在的威胁进行过一番“清理”。虽然当时他主要针对的是自己的兄弟们,但这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维模式,在他心中早已埋下了种子。夺嫡过程中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而且直击要害。在这个被信息洪流淹没、节奏快到让人喘不过气的时代,你提出“为什么还要去鲁迅”,这本身就说明鲁迅的“非主流”性,也恰恰是我们今天去寻找他的根本原因。让我慢慢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去鲁迅”这个动作本身,就不是一件随大流的事情。在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去读鲁迅,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