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融资成本过高,所以就迫使企业不得不设计自己的融资模式,也就是廉价的钱从哪里来,如何分配,根据很多大型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来看,企业融资发展中总会倾向于转移中产的财富,事实上即使转移了也并没有出现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持续很多年了!
提倡扩大内需在制定时目标同样是想让中产消费,但实际操作时发现让中产消化工业产能很难,食不能动,结果就是住、医疗和教育,且三者还行形成了区域捆绑,虽然中产手里的财富总额很高,但大部分在房子上面,还要承担较高的债务利息成本,还是没有太多钱消化工业产能,即使有钱了还想多买一套房,但终归聊胜于无,扩大内需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题外话:扩大内需不完全是不利于中产的,理论上有能力的人扩大内需虽然交出了货币,但同时消费的商品也会增加,生活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我国的产能虽然巨大,但很多廉价产能被欧美居民消耗掉,人均消耗离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勤奋的人就应该享受到商品消耗的权利,关键是把握一个度,根据身边的观察,很多中产有余钱更愿意投资房子而不是提高生活质量,房子大部分的投资其实在这个群体内,这里无所谓对错,社会保障和居民抗风险能力还是有待提高,很多人都会因为疾病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迅速返回贫困,房子对这些人来说是一个背书,客观结果是有能力消费的由于主观、客观原因不会选择消费,而没有消费能力的青年人却拥有着极强的消费意愿。
有些则要剑走偏锋,砍不动中产要么向上砍富人,比如奢侈品等,要么向下砍穷人,高利息贷款鼓吹消费,向下砍的方法多是用消费主义诱导穷人透支信用,谁不消费就用输出文化和创造鄙视链来压垮他,比如某圈文化和对直男的恶意,如果把18岁以上的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年轻人不管家里怎样,其实也可以归入到穷人,这些人往往资产并不会太多,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收入,却是最容易被诱导的群体,危害最大的就是向下收割穷人,虽然结果与扩大内需是一样的,但初衷我个人相信是不同的,搞各种金融创新收割穷人很可能酿成社会问题,经济整体的成本收益是不匹配的,所以现在不搞大水漫灌了,也在积极出台各种限制收割穷人的规章制度,比如小贷管理和平台反垄断。
最后,扩大内需目的是为了出清产能,产能过剩是传统经济危机的诱因,更希望挖掘中产的消费能力,也有一个缺陷,设计时没有考虑消费出去的钱能不能以劳动报酬回归到中产,后来的内循环就较扩大内需更新添加了此设计内容,期待消费的钱流动中能回到中产手上,回得去叫内循环,回不去还是扩大内需,大概率并不想收割穷人造成社会问题,还会拿出来一部分补贴穷人。为什么要反消费主义,搜刮穷人身上仅有的财富对于经济体往往弊大于利,虽然短期收割者会获利,但因此引起社会问题所付出的成本远大于这点收益,比如年轻人的心态和穷人的破产,这也是为什么在提倡扩大内需的同时要反对消费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