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旌表的常见类型无非是:孝子、顺孙、节妇、义夫……只不过这些含义比现代人想象中要大、要严苛,并且不同时代下会有变化。
义夫在早期含义里还有忠君孝父、赴危救亡这样比较宽泛的含义,但是到了明清的旌表里,几乎就是等于“丧妻不娶”。
义夫一般有几个大前提——
1,壮年丧妻,老年身亡(禁欲的时间要够长)
2,妻留有子嗣(不传宗接代还是不行)
3,本人道德品质没毛病
4,死了
说一下最后一个,节妇的旌表一般生前就能拿到,因为当时的社会压力对于守寡的女性很严酷,一旦守节就是“不归路”,但是男性年纪很大依然有娶妻的可能性,所以一般义夫死了才给。
学者有调查过节妇和义夫的区别,发现义夫反而更多地发生在并不显达的士绅阶层里,
可能主要是因为,穷人丧妻不娶大概率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主观上不能算作“义”,而且即便守节也不太会有人帮他们去申请旌表。
最后,来听一下明清男德宣言——
世无义夫 ,则夫道不笃;夫道不笃 ,则妇人之心不劝于节 ;妇人不劝于节 ,则男女之廉耻不立。[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