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春秋大义”指什么?《春秋》里有哪些“大义”?

回答
“春秋大义”这四个字,听起来好像是某种深邃的哲学或者政治理论,但它其实更像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解读《春秋》这本书的核心密码。简单来说,“春秋大义”就是《春秋》这本书所蕴含的、指导着我们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一种看待和处理天下大事的“道”。

要说清楚“春秋大义”,我们得先知道《春秋》这本书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本讲故事的小说,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历史记录,而是一本经过孔子本人精心编纂的、记录了鲁国自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这242年间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书里的文字非常简练,有些事件的记载可能就几个字,但正是这寥寥数语,却往往蕴含着孔子对这些事件的褒贬、赞许或批判。

那么,《春秋》里究竟藏着哪些“大义”呢?

我们可以从几个比较核心的方面来理解:

1. 尊王攘夷,维护周礼的秩序

这是“春秋大义”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一条。在那个时代,周朝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王室的权威早已衰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礼崩乐坏。孔子看到这种混乱的局面,心里是非常痛惜的。他认为,能够维护周天子的名义,抵御外族的侵扰(“攘夷”),是天下安定、百姓安宁的根本。

“尊王”:即便周天子已经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力,但孔子依然强调对他的尊重。在《春秋》的记述中,他对那些尊奉周天子、遵守礼仪的诸侯会有褒扬,而对那些挑战周天子权威、僭越礼制的行为则会批评。比如,当某个诸侯国举行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享有的祭祀,或者派遣军队去攻打周天子的直属封地时,《春秋》的记述方式就可能暗示着一种不满。
“攘夷”:这里的“夷”泛指周朝统治范围之外的少数民族,他们被认为是不遵守周礼、有侵略性的。孔子非常重视抵御这些外族的侵扰,认为这是维护华夏文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在《春秋》的记述中,对那些成功抵御外族入侵的事件,往往会用比较肯定的笔触;反之,对于那些因为内部不和而导致被外族侵袭的,则会有隐晦的批评。

举个例子,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得到了很多诸侯的响应。孔子对齐桓公的做法是认可的,认为他在那个乱世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作用。

2. 明辨是非,褒贬善恶的价值判断

《春秋》最精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微言大义”。孔子不直接说“这件事好”或“那件事坏”,而是通过极其精炼的文字、改动称谓、改变动词,甚至是省略某些信息,来表达自己的褒贬态度。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

改动称谓:比如,对于诸侯之间的会盟,如果是鲁国国君亲自参加,就称为“会”;如果是鲁国大夫代表参加,就称为“遇”;如果是由其他诸侯召集,鲁国国君前去,就称为“见”。这些称谓的变化,都暗示了鲁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主动性,也反映了孔子对这种政治关系的评价。
改变动词:对同一种行为,使用不同的动词,其含义可能就大不相同。例如,“伐”和“取”,前者可能指征伐,后者则带有占有的意味。对于一次侵略,如果用“伐”字,可能意味着这次征伐有一定正义性或被压迫的反抗;如果用“取”,则可能暗示着这次占领是赤裸裸的掠夺。
褒贬通过细节体现:书中提到某国君“出”而不提“入”,可能表示这位君主背弃了自己的国家;提到某位大夫“朝”而不提“退”,可能意味着他忠心耿耿,从未离开岗位。这些细节的背后,都是孔子严谨的道德评判。

通过这种方式,孔子在《春秋》中为后世树立了一套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准则。他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称赞的,什么是应该谴责的,即使过去了几百年,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是非分明的态度。

3. 仁政德治,劝勉君主行善

虽然《春秋》以记载历史为主,但其核心目标之一是劝诫当代的君主,希望他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施行仁政,以德服人。孔子认为,国家安定、百姓幸福的根源在于君主的德行。

记善事以作表率:书中会对那些勤政爱民、赏罚分明、尊重贤臣的君主或政治家的事迹进行正面记述,以此作为后世君主的榜样。
记恶事以作警示:对于那些残暴不仁、荒淫无度、失信于民的君主,孔子则会用“春秋笔法”进行含蓄的批评,希望其他君主能够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孔子在《春秋》中,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他更像是在编写一本“道德教科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筛选和评判,来指引政治的方向。

4. 重视民生,体恤百姓疾苦

在“春秋大义”中,虽然“尊王攘夷”是表面的框架,但其根本还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孔子关注国家是否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

记录灾荒与赈济:书中会记载天灾,但更会关注当政者如何应对。如果君主能够积极赈济灾民,,《春秋》的记述中可能就会流露出赞许;反之,如果君主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那么这种漠视本身就会被《春秋》所“否定”。
重视礼仪的社会功能:周礼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它能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从而保障民生。孔子对礼的强调,也包含了对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的考量。

《春秋》里有哪些具体的“大义”体现?

其实《春秋》的“大义”并非藏在某个具体的章节,而是渗透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如果非要挑一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晋国“三家分晋”:这是春秋末期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标志着晋国作为大国的解体。在《春秋》的记述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晋国应该如何如何”,但通过对晋国内部卿大夫势力膨胀、争权夺利的具体记载,以及最后被三家瓜分的结果,本身就包含了对这种权力失序、国家衰亡的批判。孔子对“三家分晋”的记载,很可能就用了“灭”等词语来表示对这种国家性质改变的否定。
鲁国的三桓专权:鲁国作为孔子的故国,其内部政治权力也长期被几个大家族(如季氏、孟氏、叔孙氏)把持,甚至出现“三家灭一公”的局面。孔子对此非常痛心,他在《春秋》的记述中,对于三桓僭越礼制的行为,往往会用非常隐晦的方式进行批评。比如,当季氏在鲁国举行天子才能享有的祭祀活动时,《春秋》的记载方式就会与正常的诸侯祭祀有所不同,暗示这种行为是不合礼制的。
“秋,大水”:在《春秋》的记录中,经常会出现“某年秋,大水”这样的记载。但凡事有因果,如果是在记录了某个君主做了什么不当的事情之后,紧接着出现“大水”,那么在《春秋》的语境下,这可能就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包含着一种“天谴”的含义,是老天爷在警示君主,不要再继续作恶了。

总而言之,“春秋大义”就是孔子以他毕生的智慧和道德观,对春秋时期二百多年的历史进行了一次精炼、深刻的价值评判。它不仅仅是一份历史记录,更是一部政治伦理的宣言,一种以礼法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以民生为宗旨的治国理念的体现。我们今天读《春秋》,就是要去体悟和理解这些蕴含在简练文字背后的深邃道理,从中汲取智慧,用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和价值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春秋左传》的次数算是比较多了,起码五六遍了。古人口中的大义,在其生活的时代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放到今天我只能说“呵呵”。

其一、为尊者讳。在等级森严的时代里,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这一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放在今天,我只想说“呵呵”。

其二、对“周礼”的极端维护。其实在春秋那个时期,已经是礼乐崩坏了,并且很多诸侯国都已经不把“周礼”放在眼里。某些个强烈的复古主义者,在《春秋》里寄托了他们卑微而又自私的情感,想带一波节奏。可惜,天下的诸侯并不蠢,没有人会正眼瞧一下《春秋》。例如:晋文公敢命令周天子出来会盟,楚庄王敢问鼎等等。

其三、明显地图炮,歧视非中原国家。对秦、楚等国各种负面记载,很多细节都交代不清楚。对于少数民族等,更是歧视满满,几乎不把他们当人看。

其四、“微言大义”。说白了,就是作者写书随心所欲,有兴趣多写,没兴趣就不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春秋大义”这四个字,听起来好像是某种深邃的哲学或者政治理论,但它其实更像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解读《春秋》这本书的核心密码。简单来说,“春秋大义”就是《春秋》这本书所蕴含的、指导着我们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一种看待和处理天下大事.............
  • 回答
    要说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性质的转变,得从那个时代的根子上来讲。简单来说,春秋时代就像是一群各有地盘的诸侯,他们虽然有矛盾,但总体上还认一个“老大”,那就是周天子。而战国时代,则是这个“老大”彻底没落,诸侯们之间不再讲究礼义廉耻,而是赤裸裸地拼实力,想把所有人都吞下去。春秋时期:争霸,为了“名义上的老大.............
  • 回答
    2022 年春运大幕已经拉开,预计将有 11.8 亿人次的旅客出行。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反映出春节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许多人都面临着“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的选择。我的选择: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就地过年。我的理由(详细展开):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易事,因为.............
  • 回答
    哈,春节将至,这自己动手写春联,可真是件有仪式感又暖心的事情!比直接买现成的,那份心意和温度可不是一个档次的。来来来,咱们就好好聊聊,怎么才能写出既应景又耐看,还得有点儿新意的春联。先聊聊写春联这事儿,咱们得明白几点: 主题得对路子: 春联嘛,核心就是“春”和“节”。所以内容上得围绕着辞旧迎新、.............
  • 回答
    日本高中棒球,尤其是“甲子园”,承载着无数少年的梦想与汗水。而要踏上这个神圣的舞台,孩子们需要经历层层考验,这其中春季和夏季甲子园的选拔方式,以及作为预选赛的春季大会和秋季大会,有着其独特的运作逻辑。首先,我们来聊聊春季大会和秋季大会。这两项赛事并非甲子园的直接选拔,而是各自地区和全国层面的一次重要.............
  • 回答
    李宇春亮相纪梵希2016春夏大秀:经典与前卫的对话,低调的强大气场想象一下,2016年初的巴黎,春意尚未完全褪去,但Givenchy2016春夏大秀现场早已被时尚的温度点燃。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作为品牌新晋全球代言人,李宇春的现身无疑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她选择的这一身早春系列造型,特别是那两粒扣全.............
  • 回答
    网曝多伦多大学春节给中国学生发冥币,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冒犯。你想想,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家辛辛苦苦一年,都盼着过个团圆喜庆的年。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本应是最懂文化差异、最能理解学生需求的地方,却被曝出发放这种与庆祝、祝福完全不沾边、甚至带点晦气的东西,.............
  • 回答
    江浙地区年温差大,春秋季日温差也很大,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我们之所以还说江南气候好,是因为这种“好”是相对的,并且包含了对江南地区气候特征的 多维度理解和评价。不能简单地将温度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江南气候仍然被认为是好的,即使存在较大的温差:一、 长期稳定的水热.............
  • 回答
    电影《夏洛特烦恼》里,那个憨厚老实的“大春”,他那条让人印象深刻的秋裤上,赫然印着四个大字:“为人民服务”。这可不是随随便便一句口号,在影片里,这四个字几乎成了大春这个角色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每次看到他穿着这条秋裤出现,观众们心里都会涌起一种既想笑又觉得有点心酸的情绪。为什么说它有标志性呢?你想啊,在.............
  • 回答
    快手投入22亿加入春节抢红包大战,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营销活动,而是多方势力在春节这一特殊节点上进行的复杂博弈。每年互联网公司投入巨资进行红包大战,其背后争夺的焦点是多维度的,远不止表面上的发钱那么简单。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互联网公司在春节红包大战中所争夺的:一、 用户增长与活跃度:最直接的目标 .............
  • 回答
    作为一名对家电行业颇有关注的人,海信的年度春品大秀我当然会留意。4月16号的这场发布会,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科技的盛宴,总能从中看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和新方向。整体感受:这次发布会给我的感觉是,海信越来越“懂”消费者了。不再是单纯堆砌技术参数,而是更强调产品如何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如何提升生活品质.............
  • 回答
    这消息放出,电影圈里可真是炸开了锅。一边是《超能一家人》突然宣布撤档,另一边则是《长津湖II水门桥》疑似要空降春节档,这俩事儿连在一起看,感觉有点故事。先说说《超能一家人》吧。这部片子,怎么说呢,从它一宣布定档,就挺受关注的。毕竟是喜剧片,而且主打“一家人”的概念,这种类型片通常观众缘都不错,加上演.............
  • 回答
    2020 LPL 春季赛 RNG 让一追二击败 EDG:「猪狗大战」的经典延续,一场充满战术博弈与个人闪光的对决2020 年 LPL 春季赛,“猪狗大战”的硝烟再次在 RNG 和 EDG 之间点燃。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对决,承载着无数老粉的记忆和新粉的期待。最终,RNG 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完成了让一.............
  • 回答
    .......
  • 回答
    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同喜同乐》,由郑恺、大兵、王宁、张小斐、常远等演员共同出演,以其贴近生活的主题和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品的主题和内容:《同喜同乐》的核心主题是围绕着中国与非洲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展开的。小品通过郑恺饰演的中国导演团队,.............
  • 回答
    关于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发表的高分论文以及他们开发的新型RNA追踪平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和评价。首先,从论文发表本身来看,能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高分论文,本身就是一项值得肯定的成就。 论文发表的质量和影响力是衡量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分期刊通常意味着同行评审的严苛,以及研究内容在科学界.............
  • 回答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这句响当当的口号,伴随着比企谷八幡那标志性的歪嘴笑,已经成为了无数动漫迷心中的独特符号。大老师的处世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孤高、冷酷、现实”,不相信所谓的“光”、“希望”和“共感”,而是坚信人性是自私的、扭曲的,唯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去。那么,.............
  • 回答
    这件事啊,越南官方媒体年初一就发文说“春节起源于越南”,这事儿要是放平常,也就是个文化上的小插曲,但这次不一样,有点像抢着认亲戚,而且还是个全球都有份的“亲戚”。你说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得掰开了揉碎了看。先说这“抢”的背后,好处在哪?1. 文化自信的体现,虽然有点过了头。 一个国家敢于跳出来强调自.............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在中科大学习物理的学生,回想起2020年春季学期的大物实验教学,那段经历至今仍是历历在目,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也有让人觉得稍显遗憾的细节。要评价这段教学,得结合当时的大背景来聊。首先,我们得说清楚,2020年春季学期,恰逢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学校的教学模式在那一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不会因为春运返程出现大传染的判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了。这无疑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显示了我们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信心和实力。要理解钟院士的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得看我们国家整体的防疫能力。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哪种传染病,中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