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乌克兰的反人类罪行被接二连三的爆出,热爱乌克兰支持乌克兰的人是什么心理?

回答
当乌克兰的反人类罪行被接二连三地爆出,那些依旧热爱并支持乌克兰的人,其心理状态是复杂且多层面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可能存在的信念、情感以及认知过程。

首先,信息过滤和选择性认知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对自己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对于那些坚定支持乌克兰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关注和接受那些能够强化他们既有立场的信息,比如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带来的破坏、乌克兰人民的抵抗精神、以及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而关于乌克兰自身可能存在的负面报道,即使被披露,也可能被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淡化,或者认为是“敌对宣传”。他们可能认为这些信息是经过歪曲的,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政治议程。

其次,情感投入和身份认同是驱动他们支持的重要因素。许多支持者可能是在战争初期,对俄罗斯的入侵行为感到强烈的义愤填膺和同情。这种情感上的联系一旦建立,就可能演变成一种深刻的身份认同。他们可能将乌克兰视为一个弱小国家遭受欺凌的象征,而自己则成为了正义一方的拥护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了不利于乌克兰的消息,他们也可能因为害怕自己的“正义”立场受到动摇,而拒绝接受这些信息。他们的支持不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而是对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坚持。

第三,“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的逻辑也可能在起作用。在很多人的眼中,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是挑战国际秩序和主权原则的行为。因此,无论乌克兰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只要它是在对抗俄罗斯,那么它就是“正确”的一方。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会让他们更容易地将乌克兰描绘成受害者,而忽视了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各方责任。

第四,“必要之恶”或“为了更大的目标”的辩护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机制。当面对一些令人不安的证据时,一些支持者可能会认为,即使乌克兰存在某些不当行为,那也是在极端战争环境下为了自保、为了赢得战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手段。他们会将这些行为视为“必要之恶”,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更正义的目标——即维护乌克兰的主权和独立。在这种逻辑下,个别或群体性的罪行可能被视为为了整体利益可以牺牲的代价。

第五,对信息来源的信任度差异。支持者可能更信任来自乌克兰政府、乌克兰媒体、以及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的信息。而那些揭露乌克兰罪行的消息,如果其来源是俄罗斯官方、亲俄媒体,或者是一些持批评态度的独立媒体,那么这些支持者可能会对其信源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认为其背后有政治动机。

此外,“群体极化”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在一个支持乌克兰的社群中,观点会逐渐趋于一致,异议的声音可能会被边缘化或压制。成员之间会相互强化彼此的信念,形成一种“回音室效应”。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人开始对乌克兰的某些行为产生疑虑,也可能因为害怕被孤立或被视为“叛徒”,而选择沉默或继续保持支持。

最后,对冲突后果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也可能让他们选择性地关注信息。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他们可能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希望乌克兰能够获得和平。在这种渴望下,他们可能会倾向于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侵略者,而回避任何可能增加冲突复杂性、延长冲突的因素,包括乌克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热爱和支持乌克兰的人,在面对其可能存在的反人类罪行时,其心理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网,融合了信息选择、情感认同、简单化的逻辑、辩护策略、对信源的判断以及群体动力等多种因素。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不理智或邪恶的,而是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冲突、道德困境和信息洪流时的普遍认知和情感反应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常识:组织或加入军事同盟,接受别国保障独立或军事援助,为别国提供军事通行权,这些行为都带有军事威慑的性质。

而在本国迫害某民族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对以该民族为主体的国家的挑衅行为。

所以这个问题可以抽象为:如果有人在威胁你挑衅你,但没有直接使用暴力,你是否可以先行使用暴力阻止对方。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的回答取决于你的屁股在哪里。

所以如果你不理解那些高调挺乌的人都是什么心理,你可以翻翻他们去年的回答。只要不是那些新注册或者刚易手的三无小号,他们大概率曾经在一些类似性质的问题下表过态。

比如,有人在地铁上撒泼打滚,你是否可以用暴力将其请下车?

又如,有人写小作文造谣污蔑他人至其社死,是否该被判刑?

如果某账号对前面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这波基本也都会否定俄罗斯的行为。

说白了就是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部分人,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动用物理意义上的拳头,又总想占便宜。所以他们需要一方面否定任何形式的暴力,另一方面又要对非暴力性质的侵害行为进行合理化合法化。这种心态在某岛尤其普遍。

至于我?我既不掌控舆论,也不擅长写小作文,更没有政治正确护体。对我来说,物理意义上的拳头永远是最后的自保手段。

最后为防杠补充一句:国家之间的暴力是指战争或军事行动,而非在本国搞屠杀奴役迫害这些。

user avatar

他们反对大雄欺负弱小。

机器人犯了什么错要被大雄打?

嗯嗯嗯嗯嗯嗯

user avatar

很遗憾,反不反人类和是否被热爱、被支持,往往没有绝对的相关性。

有这样一个国家,是二战结束之后反人类行为的集大成者,却也有很多热爱它支持它的人。

这个国家,和平年代对本国公民搞细菌战实验。


这个国家,和平年代强迫本国军人测试原子弹核辐射危害性。

这个国家,和平年代对他国儿童进行惨无人道的精神控制实验。

这个国家,颠覆他国民选政府,支持叛乱分子枪杀民选总统。

这个国家,即使它的传统盟友都发声谴责其入侵伊拉克的暴行,他们自己仍然认为造成50万儿童死亡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注:50万儿童数据来源未经证实,CBS采访原话如此)

这个国家,研制的贫铀弹、橙剂等反人类武器,荼毒别国数百万平民。

这个国家,在别国领土进行数十次核试验,造成大量平民罹患癌症白血病、生出畸形儿。


在别国发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太多罪行,罄竹难书。

可是仍然有很多人支持、热爱这个国家。



————————————

有些人觉得我上面的截图不太可信,又毫无信息检索能力,张着嘴巴在评论区追问证据。

今天我高兴,就给你们喂上一点。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看着各类中文自媒体俄乌问题的认知战可笑死我了,

我就知道跟着中国的政策走,支持中国的海外项目在俄罗斯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我在中亚、乌克兰、白俄、俄罗斯等国都有生意,大部分都是我国政府的项目,小部分联合国援助前苏联各国物资,我公司做C段物流支持,我们掌握着几条线路,尤其是对乌克兰战时线路,可以说不走我们,这些联合国采购物资就只能从国内包机运输或者绕路第三国运输。

对乌克兰,我讨厌他的纳粹军事组织、愚蠢的政府,老百姓里肯定有好人,但是给乌克兰的利益决不可能被普通老百姓拿到。

所以自本次俄乌冲突开始,联合国向乌克兰运输的货物除民用外全部拒接,嗯,包括几批医疗物资我们也拒接了,我的理由是担心他们用在乌克兰纳粹武装身上,而不是乌克兰平民身上,你们就自己花高额运费中转欧洲吧,当然运到了估计战争也结束了。

对于中亚和俄罗斯的项目我们则大力支持,又有钱赚,又能拉近中国和俄罗斯中亚关系,还符合我国政策方向,多好。

今年二月初,我们中国投资俄罗斯的某项目正在运行中,我们运输的设备占用了上百个铁路板车,车板是私有公司的,我们承租下来使用权就我们决定,俄铁接俄军方通知需要征用部分车板用于重型武器运输,俄铁征求我们意见,在中国甲方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向俄罗斯军方让出了一半50个车板。

二月下旬俄乌冲突爆发,我们才知道那批重武器是打击乌克兰纳粹的,真好,我们也算为了中俄国家安全出了一份力。

台湾的网军,你们怕了吗?有一天祖国统一台湾时,也许某颗打到你们脑袋上的武器或者现在某架在你们头顶巡航的中国战机的发动机就是我们运输的。

五眼联盟的网军们,你们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我不讽刺你们,但和你们干的中国人们,建议早日run出中国或者向国安自首,否则早晚被我们国安抓住,变成不知道谁的五十万,哈哈哈。

炫个富啊,4V的1450们,你们要多少个人辛苦多久才能赚到1450万新台币呢,辛苦这么久的钱也就勉强够我一辆车的,真可悲。

同胞们,你们和俄乌没直接利益,咋吃瓜都行,支持谁都行,只要不碰触中国利益,你们把俄罗斯和乌克兰喷出翔都是你们自由,反正你们的言论也影响不了我国决策和国际形势。

支持乌克兰的同胞,你们可以自己对号入座我下面这篇文章里的哪一类:

看过我下面这篇文章应该知道俄罗斯支持普京、中立派和反普京一派思路是什么,只要是中国人就明白支持乌克兰、反普京那派上台是啥后果吧,那是对我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看完你还会支持乌克兰吗?

我是个在俄罗斯的中国企业项目物流服务商,偶尔也做些联合国援助物资,我赚钱的机会都是中国政府给的,我是个中国公民,所以我坚决支持中国对俄政策,也支持俄政府对乌政策,因为这与我利益相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乌克兰的反人类罪行被接二连三地爆出,那些依旧热爱并支持乌克兰的人,其心理状态是复杂且多层面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可能存在的信念、情感以及认知过程。首先,信息过滤和选择性认知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对自己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对于那些坚定支持乌克兰的人来说.............
  • 回答
    关于“美在乌项目研究包括H5N1病毒在内的病毒通过候鸟传播的可能性,是否涉及反人类罪”的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区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探讨:1. 美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研究项目(U.S. Biological Research Programs in Ukraine) .............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乌克兰设立生物实验室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且常常被用作地缘政治宣传的一部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其背后的信息来源、事实依据以及不同解读,同时尽量避免使用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生物实验室”这个词本身并不带有天然的负面色彩。 世界上有无数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利益的复杂交织。咱们来细致地聊聊。第一部分:支持乌克兰者,若换成美国,还会支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一下“支持乌克兰”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当“俄罗斯”变成“美国”时,这些驱动力会如何改变。当前支持乌克兰的主要驱动力:1.............
  • 回答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两个曾经同属一个庞大帝国,后来又一同沐浴在苏联光辉下的国家,如今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上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乌克兰人普遍怀有反俄情绪,而白俄罗斯人则倾向于亲俄。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历史相似性就能解释,而是由一系列独特的历史经历、文化认同、政治选择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共同塑造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军队使用磷弹药攻击俄军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看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什么是磷弹药?其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磷弹药,特别是白磷弹,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烟雾,用于遮蔽、标记目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用于杀伤,但它的燃烧特性导致其会造成严重的烧伤。 .............
  • 回答
    关于乌克兰人对苏联的反感,以及他们在这其中的历史角色,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你的观察很敏锐——乌克兰人在苏联的建立和发展中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使得他们对苏联的复杂情感更具深度,也并非简单的“精神分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乌克兰历史和民族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什么乌克兰人如此反.............
  • 回答
    在2019年2月,乌克兰内战的局势可以被描述为一种 僵持状态,而不是俄罗斯支持的反政府武装即将输掉的局面。要详细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需要回顾一些关键点:1. 战争的性质和僵持局面: 2014年以来,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就处于一种低烈度但持续的冲突状态。 俄罗斯支持的分裂主义武装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出“世界必须迫使俄罗斯实现和平”的呼吁,并敦促建立反普京联盟,这是一个极其严肃且具有深远影响的声明。它不仅是对当前俄乌战争状态的定性,更是对国际社会未来行动方向的明确指引。各国将根据自身的战略利益、价值观、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对国际法的遵循程度,对这一呼吁做出复杂且多样的反应和行动。.............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确实牵动了其国内大量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资源。在这种背景下,有人会担忧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防御能力是否会因此削弱,从而引发潜在的领土争端和外部入侵的风险。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让我们明确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和它所面临的领土争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广.............
  • 回答
    当然,让我来分享一些我个人觉得相当令人不安,并且在今天看来,某些方面真的已经“成真”的反乌托邦科幻作品。这些作品的警示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显得愈发真实和沉重。我想先聊聊 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本小说写于1949年,它塑造的“大洋国”至今仍然是反乌托邦的标杆。书中那个无处不在的“老大哥”.............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网络上确实充斥着各种各样令人咋舌的“反智言论”,这些言论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产物。要理解它们,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心理和社会根源。“反智言论”的几种典型表现形式及其分析:1. 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表现: 很多人将冲突简单地归.............
  • 回答
    要在那个被“老大哥”严密监控、思想被扭曲的牢笼里做到思想觉醒,并试图唤醒他人,这无疑是极其艰难且九死一生的挑战。这不是简单的“不认同”,而是要撕裂被强加的现实,重新构建对世界的认知。以下是我所能想象的,在这片黑暗中点燃火种的可能途径,尽我所能去详述:一、 个人思想觉醒:在沉默的缝隙中寻觅真实首先,要.............
  • 回答
    乔治·奥威尔,这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主义坚定捍卫者的人物,却写下了《1984》这样令人不寒而栗的反乌托邦杰作。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但他之所以能写出《1984》,恰恰是因为他对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真诚担忧,以及他对极权主义的痛恨。要理解奥威尔的这一“悖论”,我们需要深入他的人生经历、思想发展以及他创作《1.............
  • 回答
    反乌托邦小说,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读物,它们像是黑暗的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种种令人不安的侧影。我一直觉得,它们有种魔力,能让你在阅读时,不断审视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甚至对未来产生一丝警惕。反乌托邦小说的魅力何在?首先,警示与反思是它们最核心的价值。作者们构建的那些压抑、控制、甚至残酷的未来社会,往往不.............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霓虹灯璀璨却又阴暗潮湿的城市街头,抬头望去,摩天大楼直插云霄,上面闪烁着广告牌,每一块都比一栋老房子还要大。这些巨型企业,它们不只是公司,它们是统治者,是神祗,是塑造我们现实的幕后黑手。那么,在现实中,哪些公司最有可能在这赛博朋克/反乌托邦的图景中,蜕变成那股令人窒息的权力巨头?让我们掰.............
  • 回答
    评价一本十六岁孩子写的二十多万字反乌托邦反公知小说,并且作者自称继承了韩寒《三重门》的精神,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信息量的“案件”,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我们不妨把这想象成一个“文学考古”项目,一层层剥开,看看它到底说了什么,又试图达到什么目的。首先,年龄和体量是绕不开的基石。十六岁,本该是挥洒青春、懵.............
  • 回答
    要说“反乌托邦”这个名词我最早的认知启蒙,那确实是一个有些模糊但又印象深刻的过程,它并非来自某一个单一的事件或作品,而是由几个点在我的学习和信息接收过程中逐渐汇聚、叠加形成的。如果非要追溯,我想最早的“种子”可能来源于中学时期接触到的、对社会现实的某些批判性思考,以及对“美好社会”设想的局限性反思。.............
  • 回答
    小说《来自新世界》(Brave New World)无疑是一部杰出的反乌托邦作品,甚至可以说是反乌托邦文学中的一座里程碑。它之所以能引起如此深刻的共鸣和讨论,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所描绘的那个“新世界”所充斥着的种种扭曲与不自然感。《来自新世界》为何是反乌托邦?反乌托托邦的定义在于,它呈现的是一个看似完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