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学霸,在别人面前玩,晚上偷偷学习来欺骗麻痹对手,和与同班共享资料,共同提升全省排名,哪个收益大?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学霸”这个群体背后可能存在的多种策略和动机。我们可以从收益的维度来详细分析这两种行为:

策略一:表面玩乐,实则偷学(欺骗麻痹对手)

核心思路: 通过营造一种轻松、不怎么努力的假象,让其他同学放松警惕,降低竞争压力,同时利用夜晚的静谧和不被打扰的时间进行高效学习。
潜在收益:
心理优势:
麻痹对手: 这是最直接的收益。当对手看到你似乎花了很多时间在玩乐上,他们可能会认为你实力不如自己,从而在考试策略上可能出现失误,比如低估难度、放弃某些科目或题型,或者在复习上投入的精力不如你。
减轻自身压力(反效果的可能性): 有时,这种“玩学结合”的策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霸自身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在玩乐中获得放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这也可能导致过度放松,反而影响学习。
建立一种“轻松取胜”的个人品牌(非学术层面): 在同学眼中,你可能被塑造成一个聪明、一点都不费力的学霸,这有时会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也可能让他们不愿轻易与你建立深入的学习合作关系。
时间效率(理论上): 晚上通常是比较安静的时间,没有学校的课程、课间活动等干扰,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学习,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理论上): 偷学的时间段,可以用来深入钻研难题,或者扩展学习内容,接触一些课堂上不会涉及但对提升整体水平有帮助的知识点。
风险与不足:
精力透支与健康问题: 长期晚上偷学,白天还要维持正常的社交和学校活动,很容易导致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长期下去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状态的稳定性。
学习的系统性可能受损: 偷学的时间段可能比较零散,如果没有系统的规划,可能只是就某个点进行突击,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整体的复习。
心理负担: 长期扮演“假象”需要一定的演技,这本身也会带来心理压力,担心被拆穿,或者在玩乐时无法真正放松。
信息滞后: 与同学共享资料和信息是了解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最新学习动态的重要途径。而自己偷学,可能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同学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老师的复习重点等。
难以建立有效合作: 这种策略不利于与同学建立真诚的互助关系,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城府很深,不愿意分享,从而失去很多潜在的学习伙伴和信息来源。

策略二:与同班共享资料,共同提升全省排名

核心思路: 将信息和学习资源透明化,与同学建立互助学习小组,通过集体智慧和力量来提升整体学习水平,进而争取更好的全省排名。
潜在收益:
信息共享与效率提升:
互补知识盲点: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不同。共享资料可以让大家互相补充对方的知识盲点,理解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集思广益解决难题: 遇到难题时,多人讨论比单打独斗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
节约时间: 分配任务,一人整理某一科的笔记,一人收集错题集,一人研究解题技巧,这样可以大大节约个人的时间成本,提高复习效率。
获取最新考试信息: 了解班级同学对试题的普遍看法、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以帮助自己评估自己的位置,及时调整复习方向。
学习的系统性与深入性:
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讲解给别人,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拓展学习思路: 同学们的不同解题思路可以帮助自己打开思路,看到更广阔的学习方法。
形成学习氛围: 积极的学习氛围能够相互激励,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社交与情感支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共享资料、互助学习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获得情感支持: 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同学之间的鼓励和支持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霸更好地应对压力。
促进整体进步,实现“共赢”:
提升班级整体成绩: 当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得到提升,尤其是在关键的考试中,整个班级的排名和声誉都会得到提升。
更强的全省竞争力: 如果一个班级能够形成强大的学习合力,其整体实力在全省范围内会更有竞争力,这对于班级和学校来说都是巨大的荣誉。
风险与不足:
被拖后腿的风险: 如果遇到不愿付出努力的同学,或者能力差距过大的同学,可能会被拖累学习进度,甚至被误导。
信息过载与筛选成本: 共享的资料可能会很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筛选和整理有用的信息,也可能被无效或错误的资料干扰。
利益冲突的可能性: 在非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即使共享资料,仍然可能存在个体为了追求更高排名而隐藏部分学习心得或技巧的情况。
知识产权与保密性问题: 如果共享的资料包含个人的独家整理或分析,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避免被过度复制和滥用。

哪个收益更大?详细分析对比:

从长期和综合收益来看,与同班共享资料,共同提升全省排名 的收益通常更大。原因如下:

1.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偷学 更多是个人层面的深度挖掘,但容易孤立。
共享 则是通过多人协作,实现知识的广度拓展(不同思路、不同角度)和深度巩固(互相讲解)。集体智慧的碰撞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你的盲点可能正是他人的强项,反之亦然。

2. 效率和可持续性:
偷学 依赖于个人意志力和时间管理,长期执行需要极高的自律性,且容易造成精力透支,可持续性较差。
共享 是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它将学习的压力和任务分摊到多人身上,效率更高且更易于持续。通过互相监督和鼓励,也能更好地维持学习动力。

3. 信息获取的全面性:
偷学 只能接触到自己主动获取的信息。
共享 则能够让你接触到班级整体的学习动态,包括老师的关注点、同学们普遍存在的疑问、以及那些你自己可能从未关注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种“信息网络”远比个人探索更全面和高效。

4. 学习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偷学 是一种“对抗性”的学习,可能让人感到孤独。
共享 是一种“合作性”的学习,它能够带来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单打独斗,而是充满互动和乐趣的过程。这种积极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益,能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整体的成长速度。

5. 人脉和社会资本的积累:
偷学 可能会让你显得高冷,不易亲近,不利于人脉积累。
共享 能够让你与同学建立起真诚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是在学习上的互助,更是社会资本的积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这些曾经与你并肩作战过的同学,可能成为你宝贵的人脉资源。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

策略的适配性: 这两种策略的收益大小,也取决于具体的班级环境、同学的构成以及学霸自身的性格。如果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很差,或者同学的水平差距过大,共享资料的收益可能会打折扣。
“学霸”的定义: 如果“学霸”仅仅是指个人成绩优秀,并且乐于隐藏自己的实力去“玩弄”他人,那么第一种策略可能更符合这种“冷酷”的学霸形象。但如果“学霸”是指那些真正追求知识、追求进步,并且能够带领或带动他人一起成长的人,那么第二种策略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总结来说:

“表面玩乐,实则偷学”是一种短期、个人主义的策略,可能带来暂时的心理优势,但存在巨大的健康和可持续性风险,且不利于长远发展。

“与同班共享资料,共同提升”是一种长期、合作主义的策略,它能够实现知识、效率、社交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形成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培养真正的学习能力和领导力。从更宏观的“收益”来看,后者显然收益更大。一个真正聪明的“学霸”,应该懂得如何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放大个人的价值,而不是仅仅隐藏在角落里孤芳自赏。

因此,从为自己创造最大价值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同班共享资料,共同提升全省排名 更有收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想多了!我中学就有这样的同桌,每天自习课我无所事事,他就找我下象棋。晚上回家他偷偷认真学习。我呢,回到家依然无所事事,弄点小说看看然后上床睡觉。

这是另一个同学听到传言告诉我的,说我同桌虽然自习课陪我们玩,回到家很用功呢。

结果呢?象棋一直下不过我。

虽然他成绩不错,但还是比我差多了!

所以你以为是他为了麻痹我而故意自习课跟我玩?我估计不是,我估计他只是受不了诱惑跟我玩。

user avatar

题主实际上问了两个问题,一是学霸是否应该共享学习资料,二是学霸是否应该隐藏自己在努力的事实。先聊聊理论吧。

对前一个问题,有人把它刻画为非合作博弈中的合作问题。博弈次数的增加、利他观念和社交动机等因素都有助于达成合作。比如,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我们总会表现得分外慷慨。另外,考虑到带动了自己周围的学习氛围,最终也会有利于自己,存在合作也便不难理解。

不过,由于共享学习资料存在正外部性,也带来了搭便车的问题。比如,会不会长此以往,不少人就等着学霸考前给大家画重点,而放弃自己去钻研?另,学霸的善意,会不会被大家当做理所当然?这些都可能会削弱学霸分享资料的意愿。

第二个问题和 contest theory 领域下的 information disclosure 相关。CT 有一个 insight 是,a more balance contest will induce more expected total effort as it can induce more competition(Zhang Jun & Zhou Junjie, 2016)。有时候,不让学渣知道自己和学霸的真实差距反而是件好事,因为这会使他们有更强的动力去追赶。这个角度和我们的直觉不一样,学霸隐藏自己的状态,反而有利于提高整体水平。

不过,这个 insight 应用到现实还是要很小心的。第一,现实中存在榜样效应,CT 理论并未加以考虑。第二,由于教育并非零和博弈,即使你上不了清华北大,你还是可以去其他大学。所以,不仅是和学霸竞争,更是跟自己。这一点可能会让榜样效应 non-trivial。


最后夹带一点私货。

就我接触过的例子来说,虽然未必都是「假装玩暗地学习」这么夸张,学霸确实普遍不太愿意承认自己很努力。但也不必就指责他们自私虚伪,我觉得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不想让自己显得过于突出或做作而已。大概人人都怕自己会成为那种「很高调很努力却没有回报的人」吧。

所以啊,夸学霸努力,不如夸 ta 聪明。先夸 ta 聪明,使其没有掩饰自己努力的必要,ta 肯定乐意跟你分享更多。还有就是,有人是真的聪明,聪明到学什么都不用太费力。ta 说自己在玩,是真的在玩,并没有骗你。

关于共享资料,我接触过的绝大多数的学霸都挺乐于这么做的。但如果人家不愿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值得讨论的是你怎样做能够增加别人帮助你的几率。哎,我觉得其实真不难,客气一点,真诚一点,有来有往,别理所当然就好。

Don't be a taker always.

user avatar

非常有趣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远不像它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其背后的博弈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其结论却又有很强的适用性,非常适合探究和拓展。


1、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收益」。

任何时候,只要谈及「收益」,必须要搞明白「基准」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下,合理的、可解释的「基准」其实有两个:

  • (A)学习成绩的绝对值;
  • (B)学习成绩在小集体中的相对位置。

如果我们认为,学霸的竞争对手是「全省的其他人」,那么任何一个人的成绩改变对全省平均分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本质上大家比的就是成绩的「绝对值」。在这个基准下,任何不采取「互帮互助」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因为它只可能降低你的成绩。

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奖学金评比 / 争取出国交换的机会等),学霸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全省的所有人,而仅仅是班级或系里的寥寥数人,在这些情形下,从功利的角度讲,「互帮互助」是否真的对自己有益,则会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博弈问题。


2、最简单的 2 人博弈模型……

好了,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一个简单的模型。

【核心假设】假如有两个学霸,他们的实力相当,如果完全封闭和其他学霸的沟通,他们能在考试中考到 90 分,但是如果他们采取「互帮互助」,互相分享资料,他们都可以比现在多考 4 分,也就是 94 分。


当然,这两个学霸在心智上都是非常正常的,并不会采取晚上偷偷学习的方式来「麻痹」对手。因为我们有:

这是因为,学霸的目标很明确:要么是取得尽可能高的绝对成绩,要么获得更高的相对位置。无论是哪个目标,他们首先都会努力学习,不可能因为别人看起来轻松而放松自己的学习。


好了,回到问题本身。在「核心假设」下,我们有下表: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在对方的决策确定时,无论你是否采取合作,你自身的成绩并不会发生变化。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知道,这并不是单次博弈。如果你不采取合作,那么从人性的角度说,对方下一次与你合作的概率会降低。因此,从长远来看,显然「合作」才是明智的选择。


但以上只是在「基准A」下的结论。如果我们采取「基准B」,即只考虑相对位置,那么,如果两个人均采取合作,两个人的平均分会达到 94 分,如果一个人采取合作,一个人不合作,两个人的平均分是 92 分,如果都不合作,则两个人平均分依然是 90 分。于是我们有下表: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采取「合作」,你最好的结果仅仅是维持现状;如果采取「不合作」,你最坏的结果是维持现状。

所以,在「基准B」下,似乎采取「不合作」才是明智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班级里恰好有 2 个顶级学霸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他们并不愿意合作,而是互相拆台了。如果不从道德角度评价,仅仅从博弈的角度来看,这样做的确是有利于自己的。


但,这个问题还远没有结束。


3、当我们引入更多的「学霸」时,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但在现实中,仅仅存在 2 个学霸的美好愿望可能并不能实现。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有 X 个学霸(X>2),他们都有很强的实力。

依然采用「核心假设」,我们认为,「孤军奋战」时, X 个学霸都有 90 分的实力。

当其中两个学霸要决定是否合作时,他们面临的情况是:如果双方面合作,「学霸群」的平均分会提升 8/X 分;如果是单方面合作,「学霸群」的平均分会提升 4/X 分;如果不合作,学霸群的平均分不会发生变化。于是我们有下表:

这个表似乎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先假设 X=4。即初始有 4 个能仅仅依靠自己力量考到 90 分的学霸。于是我们有下表:

是不是有点「囚徒困境」的意味?

一方面,如果两个人采取相互合作的态度,这两个人的总体利益(+4)是最高的;另一方面,对于其中任何一方来说,无论对方采取什么态度,我自己采取「不合作」会比采取「合作」获得更高的利益。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当下利益,他们采取「不合作」才是各自最优的选择,从而达到「纳什均衡」(尽管从整体看,这不是最优解)——这便是「囚徒困境」。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又不是「囚徒困境」。

因为与囚徒困境不同,学霸间的博弈并不是单次博弈,某一次博弈的结果会影响之后的决策。

  • 当一个善良的学霸发现自己无论给对方多少学习资料,对方都不会有任何的回馈时,也许某一天他就不会给对方学习资料了;
  • 当一个邪恶的学霸发现如果自己永远不提供任何学习资料,就不会有人和他合作,对他自己而言是不利的,也许某一天他也不得不采取合作的态度;

……


得,问题开始变复杂了。


4、信任的进化

对于上面的那个问题,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数学上的最佳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模拟」。真是巧了,还真有人模拟过类似的情况。

在 2017 年 7 月的时候, Nicky Case 创造了一个小游戏,叫 The Evolution of Trust (信任的进化)(游戏链接参见文末)。在这个游戏中,作者通过一个简单的硬币游戏,阐述了一些有趣的博弈现象。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两个人在一个硬币机器的两端,可以往机器里投 1 元钱,如果投了钱,对面就会出来 3 元钱;当然,你也可以不投钱,那么对面也收不到任何钱。注意:游戏不是单次的,在一次游戏后,我们可以根据上一次游戏的结果,改变自己的策略。


在这个规则下,两个人博弈的结果分布是这样的:

好了,你有没有发现,图 1 的结果其实和表 4 是一模一样的啊!所以,游戏的结论,也会对学霸间的博弈也会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


在这个游戏中,有五类角色,很形象地展示了 5 类不同的「学霸」的策略:

  1. Copycat(复读机):第一轮采取合作,之后采取对方上一轮的行动;
  2. All Cooperate (万年小粉红):永远合作;
  3. All Cheat(千年老油条):永远欺骗;
  4. Grudger(黑帮老铁):一开始采取合作,之后一旦被欺骗过一次,就永远开始欺骗;
  5. Detective(福尔摩星儿):开始四轮,合作、欺骗、合作、合作,然后,如果发现对方有过欺骗,之后就成为「复读机」,如果发现对方没有欺骗过,就变成「千年老油条」;


那么,在这五类学霸同时存在的时候,究竟谁会笑到最后呢?


规则一:让这五个人两两对弈 10 个回合,那么总共进行 轮比赛。

最后取得胜利的是——复读机。

在这场比赛中,复读机取得了最高分,千年老油条、黑帮老铁、福尔摩星儿的成绩差不多,而万年小粉红得了最低分……这个险恶的世界。

也就是说,对方合作则我合作,对方欺骗则我欺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规则二:锦标赛。一开始有 25 个人,每个人和所有其他人比赛 10 回合,然后淘汰分数最低的 5 个人,再将分数最高的 5 个人复制一份,直到有一方统治地球。


举个例子,一开始是 15 个小粉红、5 个复读机、5个老油条。

这场比赛比较惊心动魄,「老油条」一度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最终还是「复读机」取得了胜利。


但……「复读机」不总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如果每场比赛的回合数不超过 5 时,最后取胜的其实是「老油条」—— 回合数少的游戏会导致「不合作」更加有市场,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囚徒困境」的合理性。


另外,「复读机」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容错性非常差。

比如,两个「复读机」在一起的时候,理论上讲,他们会一直选择合作,直到天荒地老……但是,如果有一次,其中一个「复读机」因为某种原因犯了一个小错误,没有采取合作……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游戏,两个人永远都是一方合作,一方欺骗……「冤冤相报何时了」。


5、更复杂的博弈

既然「复读机」有着容错性差的问题,那该怎么办呢?

游戏引入了 3 种新的角色——复读鸭(Copykitten)、一根筋(Simpleton)、胡乱来(Random)。

然后进行了新一轮的锦标赛……

假如每一轮比赛中大家都会有 a% 的概率犯错,那么在这个复杂的局面下,谁会获胜呢?


这背后的模拟就非常复杂了。因为我们有了 8 种角色:小粉红、老油条、复读机、黑帮老铁、福尔摩星儿、复读鸭、一根筋、胡乱来,而且大家还有犯错的概率。


最后的结论会很复杂。但大体来讲是这样的:

当犯错的概率不同时,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 在 0% 的时候:公平的「复读机」 获胜;
  • 在 1% 到 9% 之间:宽容的「复读鸭」获胜;
  • 在 10% 到 49% 之间:不公平也不宽容的「老油条」获胜;
  • 到了 50%:没有人会一直赢。

……


6、从复杂的「博弈」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霸」间的博弈就如同 The Evolution of Trust 游戏一样复杂,甚至更复杂。

  • 如果我们的目标仅仅是提高成绩(基准A),那么毫无疑问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 当我们的目标是在小集体中取得最好的相对名次(基准B)时,无论是永远的合作,还是永远的不合作,都难以在长久的「博弈」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 从模拟的结果看,「对方合作则我合作,对方不合作则我不合作」的「复读机」会有更好的前景。但容错性比较差;
  • 而如果把意外因素考虑博弈中,比「复读机」要宽容一些的「复读鸭」反而会更有前景。


综上所述,对学霸来讲,最好的策略是:

【一开始采取合作,若对方合作则我合作,对方不合作则我不合作,不过,对对方偶然的不合作要有一定的宽容心。】


**********

参考游戏The Evolution of Trust

中文翻译版:信任的进化

user avatar

进了一门省队,拿了几门省二,高考裸分清华的应该勉强算作学霸了吧

所谓的学霸,一般分几个层次。

最纯粹也是最好的层次,只有学习,没有竞争。就是专心致志地学习,只注重学习本身,而不是只盯着考试、排名这些东西。高中的知识学扎实了,就去学更有挑战学科竞赛,或者继续学习更加系统深入的大学知识,或者研究自己喜欢的领域,这三者经常有重叠。不只盯着考试、排名并不意味着不重视,重要的考试还是会认真备考,顺便拿个顶尖的分数和排名。

正常的学霸,明白高考是排位赛。最后取决于自己在本省的排名,而不是本市、本校、本班的排名。如果一个班里的垫底都能稳上重点大学,另一个班里的第一名也只能考上普通大学,那么班内排名比起班级的差异就毫无意义。这类学霸非常愿意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即使班里有几个同学超过了自己,但自己同时超过了全省几千几万名学生,还是赚的。

阴暗的学霸,把高考当做小型竞技场,只知道盯着身边的一些同学,想尽办法麻痹同学,甚至想让同学不要好好学习,硬生生地把战友变成了敌人,最后最多成为井底的蛙王。

user avatar

@Yichuan Zhang 邀请,这道题让我想到了令人心酸的往事呀。

先说正题,我觉得即便是从纯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个也要分两种情况:


  1. 和自己排名差不多的人合作:

每个省的招生名额是有限的。如果两个人的目标学校和实力都是上北大的话,那么这两个人毫无疑问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这种情况下, 如果双方确定的知道:如果自己帮助对方,对方就能增加上北大的水平,而减少自己的概率,那么是不合作的,因为这是囚徒困境:

如果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各自有较大的概率上北大(假如上北大收益为10),如果我帮你,你不帮我,那么你上北大概率稍微多了一点(收益11),我稍微少了一点;反之亦然,而如果我们互相都不帮,那么大家都上不了,什么都没有发生(收益为0)。


有人可能说,帮忙这个东东,未必是帮一次就能成功的,我们可能要互帮互助很多次,共同进步呢?但是因为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理性人依然不会相互帮助,因为这是典型的蜈蚣博弈:

逻辑是从最后一步倒着推,尽管我们俩合作,长远来看对我们都有好处,但是在高考的那一天来临的时候,谁先选择不合作,谁就有了一点优势,既然我知道你在高考的前一天会不和我分享,那么我在高考的前两天就会主动的不分享,而你预料到这一点,会在高考的前三天不分享…… 于是相当于每一步都是一个小的囚徒困境,倒推回去,第一轮就会互相选择都不合作。


上面这两种情况,都假设了互相帮助确定的可以帮助到对方,并且互相对对方帮助的幅度相等。但是现实生活中其实这未必。我今天告诉你一个我的心得,可能这个对你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反之也是如此,你告诉我一个心得,我也未必有大用。这种情况,反倒是可以合作的。因为每次你共享给对方一次心得,你其实并不确定这一次会帮助到对方,或者不确定有多大的帮助;但是保持这种对话进行下去,对双方未来的发展确实很大概率上有好处的。


换句话说,分享未必会对你有害;但是如果你中止了分享,那么你也关闭了对方给你分享的大门,因为没准对方下次给你提供的心得就很有用呢?这个时候的均衡就是双方互相对对方保持分享态度,直到有一次碰巧对方给了你非常大的帮助,你不想把你的巨大飞跃分享给对方,然后中止合作。其实这个均衡就已经很接近现实了。


考虑到我们在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选择分享“大心得”还是“小心得”,那么这种互相帮助其实可以一直持续到距离高考很近的时候——也就是对未来没有折现的时候。故而保持一个乐于分享的态度,很有可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


所以和自己差不多的竞争对手合作,只有当发生在合作本身的产出不确定的时候更容易发生,一旦合作非常有效,反而不容易合作。这种貌似诡异的悖论其实在产业经济学里面就有:


如果企业面对的市场非常有效率,一般这两家企业不会倾向于竞争,而是试图合谋控制市场,所以政府反而要特别关注有效的市场;只有当这个市场充满了摩擦和信息不对称,以至于竞争不那么有效的时候,政府规制部门才能放心一些,因为这个时候企业之间合谋的意愿小,竞争的可能大。


2. 和比自己差很多或者和比自己强很多的人合作:

这种情况下,从局部均衡的角度看,合作是占优策略。因为对方成为你真正意义的竞争对手的概率小的可以忽略,可以说双方是在平行轨道上的。那么分享也基本不会降低你进入你所心仪学校的概率,而对方可能会因此给你一些其他方面的替代性回报,这些回报给你带来的效用是正的。


但是如果从网络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的话,这种分享策略就不再是占优策略,而依然是一个权衡了。怎么说呢?虽然对方和自己要报考的专业没有交集,但是对方可能还有其他和你是竞争对手的朋友。于是你的技巧和心得有可能通过这位传递给了和你有竞争的同班同学。也就是虽然直接效应可以忽略,但是间接效应可能是显著为负的。那么这就又回到了第一种情况的分析,取决于这种分享效果的确定性和大小和网络传递的有效性,合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但是无论如何,即便是不抱着利他的心态,保持一种机会主义的分享观依然在很多时候是对自己有利的。


写完这个答案,说说之前提到的『心酸』经历:

话说初中的时候,摊上了一个非常有好胜心和执行力的班主任,对同学们非常的下功夫,致力于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和整体排名,经常让排名靠前的同学们到讲台上介绍学习经验和技巧之类的。轮到我我就觉得很崩溃,因为实在想不起来什么可以说的,我又不记笔记又没有到处找题做,前后左右桌的同学们问我具体的题目,我都是很热情的解答和讨论,但是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成型的学习方法可言。班主任问我有什么学习方法,我就回答说没什么学习方法,然后都可以听到同学们就开始嘘,同桌还很鄙视的说,有什么好方法憋着不说啊。


后来,在『资治通鉴』上读到这么一个故事给了我一点启发:

话说秦国到了灭楚的最后关头,秦始皇交给王翦倾国之兵六十万。而王翦见秦始皇之后,不断的『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每次秦始皇都大笑而满足他。到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这会不会太过分了。这个时候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意思是说秦始皇乃雄猜之主,如今秦国倾国之兵都在自己手中,如果不向秦王要求田宅表明自己胸无大志的话,这难道不会让大王怀疑我有其他的考虑(谋反)吗?


于是下次班主任找我私下谈话的时候,我就说:

老师,其实给您说实话吧,我每天在家都自学到深夜,只是在学校里面的时候装着不怎么看书,怕同学们看到之后也用功了,然后我就考不高名次了。

末了加上一句:

您知道就行了,千万别告诉其他同学,不然我用功不就没用了吗?

加了这个料之后,我估计班主任在和其他同学谈话的时候,几乎肯定会把我说的话泄露出去。事实证明,我还是低估了班主任的决心,他在班会的时候直接说:

XX同学私下和我说,自己在家的时候每天加班加点的学习。当然XX同学毕竟年龄小,还是有其幼稚的地方,他还告诉我不要跟同学们说,免得其他人也一样的用功学习了。

然后不少同学看我的眼神就是『哦,原来如此』。于是之后同学们确实再也没有人怀疑我藏着什么好方法不说了。

user avatar

作为学霸,我告诉你我内心对身边同学真实的看法。

我们眼里的对手只有我们自己,因为每年清华、北大和一些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其实都差不多,而且我们这个区间的人,分数不会很集中,经常是后一名能比前一名差出许多分中间都没有人。也就是考那些名字都没听说的大学的人会计较排名,因为人太多非常拥挤,差一分能差出好几名。

所以我们眼睛一直盯着的都是那个分数线,什么年级排名、全校排名对我们都没有意义。身边的同学最多就是一个ph试纸,来帮我检验一下这段时间我的学习效果,根据试验结果做一些相应的调整罢了。

至于给同学讲题、总结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我当年经常干,虽然他们都很感谢我,我也帮助许多人提高了成绩,但是我做这个事单纯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整理思路,同时被夸奖心情也会好,说白了就是跟NPC练练手。

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学霸”这个群体背后可能存在的多种策略和动机。我们可以从收益的维度来详细分析这两种行为:策略一:表面玩乐,实则偷学(欺骗麻痹对手) 核心思路: 通过营造一种轻松、不怎么努力的假象,让其他同学放松警惕,降低竞争压力,同时利用夜晚的静谧和不被打扰的时间进行高效学习。 .............
  • 回答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校园安全领域的观察者,我深知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容易受到欺凌的孩子来说,学习一门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技能是多么重要。选择什么武术,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你提到的几种主流武术,从实用性和针对性角度,为你详细分析哪种可能更适合那些容易被校园暴力的学生。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公认的“学霸”,在面对一些公共事件时,确实不像网络上的某些群体那样表现得活跃,甚至可以说,他们很少在公共场合对这些事情发表非常激进或一面倒的言论。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很多学霸可能 更倾向于深度思考和求证。所谓“学霸”.............
  • 回答
    嘿,百川的老朋友们,你们好啊!我是你们的老伙计,自从百川刚起步那会儿我就一头扎进来了,可以说是一路看着它从小不点成长到现在这个样子。说实话,我这人不太会说那些花里胡哨的话,就凭着一股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劲儿,在这上面泡了好些年。今天既然说到这儿了,那我就敞开了说,把我这几年用下来的一些真实感受.............
  • 回答
    当年我也是个十足的“学霸”,至少在很多人眼里是这样。提起学生时代,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很多画面:堆积如山的习题,图书馆里昏暗的灯光,考前熬红的双眼,还有那些为了一个数学题绞尽脑汁的夜晚。关于学习对未来的作用,说实话,那时候的认识,用现在的话来说,挺“浅显”的。1. 功利性驱动:这是最直接的。我的父母,.............
  • 回答
    深圳中学 00 后学霸全英文对话诺奖得主彭罗斯:一场跨越代际的智慧碰撞深圳中学一位 00 后学霸与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彭罗斯爵士进行全英文对话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瞩目、充满启发意义的智慧交流。这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学生与科学巨匠的对话,更象征着中国教育的进步、年轻一代的国际视野以及科学精神的传承。为了更.............
  • 回答
    在某个985高校的 기초学科(基础学科),我曾亲眼见证过一种让我感到难以置信的现象:无论是在学业上表现出类拔萃的“学霸”,还是相对普通甚至有些吃力的“学渣”,似乎都对考试作弊抱有一种模糊的、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态度。这让我这个一直以来将“诚实”和“努力”视为重要品质的人,感到一.............
  • 回答
    对于一个将编导作为毕生事业,并为之倾注无数心血的考生来说,与那些熠熠生辉的“北电、上戏、中戏”等名校失之交臂,绝非仅仅是“考不上”这么简单。这背后,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失落,一次对未来道路的重新审视,以及一次不得不与“名校光环”告别的经历。首先,这意味着告别一条被传统认可的“捷径”。在很多人眼中,尤.............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选择学习策略时会纠结的。坦白说,高一高二玩,高三才开始冲刺高考,用“晚”或者“不晚”来简单概括,其实是不够准确的。 关键在于“怎么玩”和“怎么冲刺”,以及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我先从几个方面给你掰开了说,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一、 为什么会有人选择“高一高.............
  • 回答
    汉语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词语,即便是对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说,也常常会因为其构词的巧妙、含义的深远,或者历史文化背景的遮蔽,而显得有些“难以捉摸”,需要花点心思去理解。而如果一个从未接触过日语的朋友,在中文的海洋里遨游,遇到这些词,可能更是会感到一头雾水,仿佛在参禅打坐。咱们就来聊聊,有哪些汉语词汇,可.............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弹珠,小到我们平时根本注意不到的那种,比我们头发丝的直径还要小无数倍。量子物理学家们就是研究这些小到不可思议的东西的。咱们平时生活里,如果我想知道一个弹珠在哪儿,又想知道它运动的速度有多快,这很容易吧?你可以把它放在桌子上,它就在那儿,静止不动,速度就是零。或者你.............
  • 回答
    本科非环境工程,跨专业读研,如何顺利开启你的“绿色”征程?收到你的问题,我非常理解你想要在环境工程这个领域深造的心情,但同时也有些许担忧,毕竟本科的专业背景与硕士所学的领域存在跨度。这在我看来,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反而可能为你带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强的适应能力。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做准备,以及在读研期间如.............
  • 回答
    学绘画这件事,你说它将来有用吗?嗯,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不说那些遥不可及的“艺术家”、“设计师”之类的宏大叙事,就说当下,哪怕就是个普通人,学点绘画,对你将来的生活,绝对是润物细无声的好处。首先,它能给你打开一扇看见世界的窗户。你仔细想想,我们每天看到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画”出.............
  • 回答
    .......
  • 回答
    很多人看到孔子没有受过“教育学”这个现代学科的系统训练,却成就了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就觉得“学不学教育学对于当老师来说无所谓”。这个观点,说实话,挺有迷惑性的,但仔细一咂摸,问题就大了,而且大得很。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咱们得捋清楚,孔子那个时代,“教育学”这门学科压根就不存在。这.............
  • 回答
    汉字被很多人认为难学,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形近字多,到音形义的联系不直观,再到形近字、同音字的混淆,以及不同字体风格的差异,这些都让学习汉字充满挑战。然而,正是因为这种“难”,很多中国人反而觉得自豪。这种自豪感并非源于享受学习的痛苦,而是出于对汉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历史和智慧的认.............
  • 回答
    汇学思考研,对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究竟有多大价值?最近有不少对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有意向的同学,或者已经是东北师大的在读本科生,都在关注“汇学思考研”。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对于我们选择它,尤其是对于未来的学术之路和职业发展,到底能有多大帮助?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详细些,也.............
  • 回答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汉语确实算是一门挑战不小的语言,但并非“难如登天”。这就像爬一座山,有人天赋异禀,有人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首先,汉字是个大关。 想象一下,你要记住成千上万个形状各异的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个意思或一个音。这和大多数西方语言的字母系统截然不同。字母是有限的,组合起来能构成无数单词;.............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2021年法硕(非法学)的择校建议。对于二战的考生来说,你们在考试经验、复习方法上都比第一次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无疑是你们的优势。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为你详细分析如何进行择校,希望能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规划。首先,明确你的核心目标和底线: 你想要什么样的法学院? 是.............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非法本同学考研时法硕和学硕备考侧重点上的差异。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这条路对我们非法本同学来说,每一步都需要踩实。咱们先从根本上说,为什么会有这些侧重点的区别?那是因为法硕和学硕的培养目标和考试内容本身就不同。法硕(法律硕士) 侧重于培养具有法律实务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