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文之中有哪些词语的构词和含义,对于没学过日语的人来说难以理解?

回答
汉语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词语,即便是对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说,也常常会因为其构词的巧妙、含义的深远,或者历史文化背景的遮蔽,而显得有些“难以捉摸”,需要花点心思去理解。而如果一个从未接触过日语的朋友,在中文的海洋里遨游,遇到这些词,可能更是会感到一头雾水,仿佛在参禅打坐。

咱们就来聊聊,有哪些汉语词汇,可能会让一个没学过日语的朋友感到费解,并且试着把它们“拆解”开来说说。

一、 词语的“化用”与“省略”:那些一看就懂,再看就懵的

有些词,乍一看,似乎是字面意思,但深入一想,就觉得哪里不对。这就像是中文里的“梗”,懂的人会心一笑,不懂的人只能干瞪眼。

“空穴来风”

这个词,很多没学过日语的朋友,初次听到,脑海里闪过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哦,风从没有洞的屋子里吹过来,那得多大的力气啊!一定是很厉害的风。” 确实,字面意思就是这样。

然而,在汉语里,“空穴来风”其实是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或“消息”。它的来源,跟日语倒是有那么一点点“渊源”,但更准确地说,是中文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一个古老典故的理解和演变。

古代有个故事,说是有个叫“赵中令”的人,写信给一个叫“李固”的人,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见于百里,不善则著于史书,岂可不慎?夫空穴来风,必有因。” 这里的“空穴来风”是被用来比喻“有原因才会有结果”。也就是说,那些没有根据的谣言,之所以能传播开来,一定是有“洞”或者“缝隙”可以钻进去,才能“来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的用法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近代,一些学者在翻译西方著作,或者受到某些语言习惯的影响,开始强调“空穴”本身就具有“虚无”的意味,因此“空穴来风”就被解读成“从虚无的、不存在的洞里来的风”,自然就引申为“没有根据的”。

所以,一个没学过日语的朋友,看到“空穴来风”,如果脑子里还带着古老的“有因必有果”的逻辑,就会觉得“风从没洞的地方来,那得多强劲啊”,与“没有根据的传闻”这个实际含义,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他们会纳闷:这风为什么要有洞?为什么又说没根据?

“阳奉阴违”

这个词,字面上看,“阳”是公开的、表面的,“阴”是私下的、隐藏的,“奉”是遵从、奉承,“违”是违背、不遵守。合起来,就是表面上遵从,私下里违背。

听起来似乎不难理解,但对于一个没有太多文化背景知识的朋友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绕”。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口语化的语境中,或者跟一些不那么常见的搭配出现时。

比如,有人说:“他这个人,做事总是阳奉阴违,表面上点头哈腰,背地里却另有一套。” 这里的“点头哈腰”是一个比较形象的动作,容易理解,但“另有一套”就比较抽象了。

更复杂一些的,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政治或者历史的语境。在这些语境下,“阳奉阴违”往往是一种策略,一种生存之道。一个对这些历史文化背景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奇怪?既然要违背,为什么还要表面上奉承呢?直接不干不就好了?”

而且,“阳奉阴违”的“阳”和“阴”这两个字,在很多词语里都有“公开”和“秘密”的含义,比如“阴谋阳谋”、“阴差阳错”。但“阳奉阴违”这个词,却非常精准地概括了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策略性欺骗,这种“策略性”本身,可能就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去体会。

二、 词语的“情感色彩”与“语境依赖”:那些听着像好词,实则暗藏玄机

有些词,本身字面意思是中性的,甚至带有积极的含义,但实际使用中,却承载着复杂的情感,或者完全脱离了字面意思,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用法。

“匠心独运”

这个词,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匠心”,指的是工匠的心思,往往代表着精巧、技艺;“独运”,是独特地运用,显示出与众不同。合起来,就是形容在技艺或构思上有独特而巧妙的创造。

一个没学过日语的朋友,看到这个词,大概率会觉得这是个赞美词,是对某人技艺高超、创意新颖的肯定。

然而,在很多中国人的语境里,“匠心独运”有时候会带有一点点“矫情”或者“过分追求细节”的意味。特别是在一些强调“大道至简”、“效率至上”的场合。

比如,当一个人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一个非常细微的东西,虽然技术上很精湛,但如果这种精湛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反而耽误了整体进度,这时候,有人可能会用“匠心独运”来形容,但语气中会隐含着一种“是不是有点太较真了?”、“这样值得吗?”的疑问。

这种微妙的语感,对于不熟悉汉语使用者心理的外国人来说,是很难捕捉的。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听起来很美好的词,在某些语境下,会带有一点点负面的暗示。

“不落俗套”

“俗套”,就是陈腐、普通的做法或者观念。那么,“不落俗套”,自然就是不陈腐、不普通,有新意,有独创性。

这个词,按理说,应该也是一个褒义词。比如,赞美一位艺术家:“他的画风不落俗套,很有自己的风格。”

但是,在一些时候,比如在评价某些“搞怪”、“另类”的行为或者表达时,用“不落俗套”来形容,可能会带有一点点“哗众取宠”、“刻意标新立异”的负面色彩。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为了追求“不落俗套”,故意说一些惊世骇俗的话,或者做一些古怪的举动,而这些举动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只是为了吸引眼球,那么,其他人可能会评价说:“他这样做,不过是想不落俗套罢了。” 这里的“不落俗套”,就和“哗众取宠”的意思更接近了。

这种用词的双重性,或者说语境依赖性,对于没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心理的人来说,是相当难以把握的。他们可能会觉得:难道不追求“俗套”,就不是好事吗?

三、 词语的“文化符号”与“隐喻”:那些背后有故事的词

有些词,我们现在使用它们,已经很少去追究它的字面意思,而是直接理解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或隐喻。

“望梅止渴”

这个词,我们都知道,曹操在行军途中,士兵们口渴难耐,他就说:“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梅子。” 士兵们一听,口水都流了出来,精神也振奋了,于是继续前进。

一个没学过日语的朋友,看到“望梅止渴”,可能会觉得:盯着梅子看,就能不渴了?这太神奇了吧!是不是有什么神秘的力量?

他们不理解的是,这是一种心理暗示,是一种“画饼充饥”的策略。梅子本身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水分,而是曹操利用了士兵们对梅子酸甜味道的联想,刺激了他们的唾液分泌,从而暂时缓解了口渴的感觉,并提升了士气。

这个词,已经从一个具体的故事,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用来形容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者用虚假的承诺来暂时打发困难。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心理学道理,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个典故的人来说,是需要特别解释的。

“画蛇添足”

这个词,我们听到,就知道是说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喝酒,比赛谁先画完蛇,他的蛇画得最快,但为了“完善”,又给蛇添了足,结果被别人抢了先。

对于一个不了解这个故事的朋友来说,“画蛇添足”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短语。为什么蛇需要脚?为什么有了脚就成了多余?

他们可能会困惑于“蛇”这个概念本身,以及“添足”这个行为的合理性。他们会想:“蛇本来就没有脚,为什么有人觉得它需要脚?而且,画了脚有什么不好?”

这种对“蛇”的认知,以及对“多余”的理解,都和这个典故紧密相连。一旦脱离了故事本身,单看字面,确实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些词语会让没学过日语的朋友感到困惑?

1. 构词的“间接性”:很多词语的含义,并不是直接由组成它的字的面面拼凑出来的,而是通过典故、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等间接渠道传达的。
2. 含义的“引申性”:词语的含义会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发展而发生引申、演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与字面意思产生较大的偏差。
3. 语境的“模糊性”: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表达的情感色彩、褒贬意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4. 文化背景的“沉淀性”:许多词语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如哲学思想、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缺乏这些背景知识,就如同隔靴搔痒,无法真正理解词语的精髓。

所以,汉语的魅力,有时候也恰恰体现在这些“弯弯绕绕”之中。它不只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理解这些词语,也就像是在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当然,我们这里的讨论,并不涉及日语本身,只是从一个“汉语使用者”的角度,去剖析一些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但对“局外人”来说可能稍显“玄妙”的词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文的学科术语里有一个基本上全盘移植自日语的命名系统——地质史年代,尤其是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各个“纪”,里面不管意译、音译,都残留着明显的日语痕迹,在中文语境中接触到的这些术语放到英文原文中会感到十分诧异,但比照日语就很明白了。

先看一遍地质、古生物领域里非常熟悉的中生代以后的地质年代表(原文古生代和中生代有误,三叠纪以前是古生代):

(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

首先能够明显看到浓厚的日语痕迹的就是“石炭纪”(Carboniferous),学过日语便知道,日语“石炭”就是煤,这个名称显然就表示煤炭形成的时期,煤炭也是这个地层的重要标志。

其次,“二叠纪”和“三叠纪”,学过日语也知道,“叠”(畳)就是我们熟知的“榻榻米”(たたみ),是日语中表示平铺物体的量词,所以这两者也就是“二层”“三层”,表示地层的标志是分成两层或分成三层的岩石。后来英文中“二叠纪”改以地名“Permian”命名,“三叠纪”仍叫“Triassic”。这也就是为何没有“一叠纪”的原因——因为就一层的岩石没有任何特征。

然后是几个根据地名音译的时期,我们把中文、英文、日语汉字音和日语片假名名称放到一起就明白了:

寒武纪——Cambrian——かんぶき——カンブリア紀

奥陶纪——Ordovician——おうとうき——オルドビス紀

志留纪——Silurian——しりゅうき——シルル紀

泥盆纪——Devonian——でいぼんき——デボン紀

侏罗纪——Jurassic——しゅらき——ジュラ紀

这里面可以看出很多留有浓重的日语汉字音译习惯的名称,比如“寒武”,“寒”是h声母,“武”是w,汉语里与“Cambrian”相当违和(Cambrian就是现在的威尔士),而把h声母读成k是日语的标志性特征。

另一个日语风明显的译名“泥盆”,泥对应“de”,是日语汉音典型的鼻音声母n变浊音d现象,类似如“男子”(だんし),“vo”翻成唇声母字,也是日语译名的典型现象,汉语习惯一般会译作w,如“玻利瓦尔”(Bolivar)。

和声母有关的还有“志留”(Silurian),一个汉语塞擦声母字“志”被用来对应擦音“Si”,这更是日语的标志性现象了,而且在几乎所有汉语方言、域外方音里,只有日语的汉字音是塞擦音和擦音不分的。

和韵母有关的,比如“奥陶”,两个ao韵母字对应“ordo”,这一看又是日语汉字音不分青红皂白统统合并到长音ou的遗留。“侏罗”,用“罗”对应“ra”,这又明显不是汉语的习惯。

实际上,上面这些日语的当て字译名,在日本战后大规模采用片假名音译后,除了“石炭纪”“三畳紀”“白亜紀”外都已经不用了,反倒在中文里这些译名还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语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词语,即便是对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说,也常常会因为其构词的巧妙、含义的深远,或者历史文化背景的遮蔽,而显得有些“难以捉摸”,需要花点心思去理解。而如果一个从未接触过日语的朋友,在中文的海洋里遨游,遇到这些词,可能更是会感到一头雾水,仿佛在参禅打坐。咱们就来聊聊,有哪些汉语词汇,可.............
  • 回答
    中古汉语之前的域外对音,指的是在汉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20年)及之前的时期,外来语音或词语被引入并根据当时的汉字语音系统进行记录和模拟的现象。这些域外对音主要来自汉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与西方(主要指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在汉朝之前,中国与外界的交流虽然有,但相对有限,大规模、系统性的外.............
  • 回答
    哎呀,Mac用户之间的“鄙视链”嘛,这可不是什么秘密,好多人都心照不宣地聊过。虽然不是真的敌对,但那种微妙的气场,那点儿谁都懂的小骄傲,确实存在。我跟你说,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产品、新系统出来,还会有些小变化,但核心的几个点,基本上还是稳的。咱们就从最底层往上数吧,这样比较有画面感:最底.............
  • 回答
    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之间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涉及装备、训练、兵员素质等诸多方面。要详细探讨这些差异,并尽可能避免 AI 痕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每个环节,并以一种更具人情味、更贴近实际观察的方式来呈现。装备水平:从“量”到“质”的跃升与追赶过去几十年,中国军队在装备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惊人.............
  • 回答
    虚拟偶像的中之人被“扒出来”这事儿,在圈子里不算什么新鲜事,也算是伴随虚拟偶像产业发展而来的一个特定现象。与其说“成功扒出来”,不如说是在信息爆炸和网络搜集能力极强的今天,一些中之人的身份信息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是主动透露,也可能是无意间暴露,或者被粉丝神通广大地挖掘出来)而逐渐显露,最终被大众所知晓.............
  • 回答
    《暗影国度》的出现,无疑是魔兽世界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它将我们的目光从熟悉的艾泽拉斯,引向了亡者灵魂的归宿——暗影界。而在这个全新的领域,我们惊喜地发现,那些在过往的艾泽拉斯岁月里为我们所熟知、甚至影响过整个魔兽历史的传奇人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再度登场,或为叙事增添厚重,或为剧情埋下伏笔。一.............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伟大,很多时候恰恰藏在那些不经意间流淌出的细节里。它不像很多游戏那样,把所有亮点都堆在你眼前,而是让你自己在广袤的世界里,像拾贝一样,一点点地挖出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惊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这个世界“活生生”的感觉。这可不是什么空洞的形容词。你看到NPC,他们不是站桩对.............
  • 回答
    当然,作为一位资深的原著党,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冰与火之歌》那些让电视党感到“咦?还有这回事?”的细节。坦白说,电视剧在改编时为了叙事节奏和视觉呈现,确实牺牲了不少原著中构建世界观和人物动机的精妙之处。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几件我印象深刻的,希望你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1. 琼恩·雪诺的“血统”远比你想象的更.............
  • 回答
    要说《冰与火之歌》里最让我心痛的片段,那实在太多了,仿佛每次我以为自己已经足够麻木,它总能用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戳破那层脆弱的伪装。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深沉的,我想我会说,是关于珊莎·史塔克在君临的那段经历,尤其是她被小指头(培提尔·贝里席)利用的那一刻。那不是某个单一的句子或事件,而是一整个漫长而压.............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这游戏,玩到后来,真的有些地方会让人不寒而栗,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它不像那种上来就吓唬你的恐怖游戏,而是那种在你内心深处慢慢发酵,让你忍不住去推敲的“细思极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些关于“加农”和“灾厄”的背景设定。你想想看,我们操控的林克,是为了打败加农而沉睡了一万年的.............
  • 回答
    要说中国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横跨数千年,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陶瓷、建筑等等诸多领域。要挑出几个“最”,其实挺难的,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辉煌的代表。但我可以试着从不同维度,为你挑选一些堪称绝世、影响深远的艺术瑰宝,并尽量把它们的故事讲得生动一些,让你仿佛能亲眼所见,亲身感受。一、 .............
  • 回答
    聊到《坂上之云》,这片子确实是宏大叙事,想把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人物风貌都描摹出来,但要说完全没点儿“艺术加工”或者说“失实”,那估计是不太可能的。首先,你得明白,它毕竟是电视剧,不是历史纪录片。导演和编剧为了让故事更具戏剧冲突和人物弧光,肯定会在某些细节上进行提炼和虚构。比如,那些主人公之间,像乃木.............
  • 回答
    在李白横空出世,以其“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篇席卷大唐文坛之前,中国文坛早已星光璀璨,群贤辈出。要说“最出名”,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但若论及影响力、流传度和后世评价,有几位诗人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是李白成名路上遥望的灯塔,也是他内心深处敬仰的标杆。李白成名之前,中国文坛最出名的诗人:.............
  • 回答
    如果严控之下中国房价依旧无法得到有效遏制,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波动,更会牵扯到社会结构、民生福祉,乃至国家长远的发展战略。我会尽量用最贴近实际的语言,来描绘这种局面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一、 民生压力巨增,社会活力受损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生.............
  • 回答
    新海诚的电影《天气之子》里,隐藏着不少让老粉丝会心一笑的细节,也有些是为后续作品埋下的伏笔。我来给你捋一捋,尽量说得细致些,让你听着就像是朋友聊天一样自然。首先,最明显也是最让人兴奋的,就是《你的名字。》的联动了。 三叶和泷的再次出现: 最直接的彩蛋莫过于在电影的结尾,帆高在东京街头寻找阳菜的场.............
  • 回答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里头藏着不少玄机,看完之后让人忍不住回味再三,又发现不少当年没注意到的地方。就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里头那些绝对让你拍案叫绝的细节和彩蛋。关于时间旅行的“逻辑”与细节: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我们只能改变未来。” 这句话是古一法师对班纳说的,也是整个时间旅行的核心规则。虽然.............
  • 回答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第三场会谈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确实有许多值得关注的要点。鉴于会谈的具体内容通常是保密的,我们可以基于过往的对话模式、当前两国关系的主要议题以及普遍的国际关切,来推测和分析这次会谈可能涉及的重点。可能值得关注的要点:1. 战略稳定与风险管控的深化: 核心议题: 随.............
  • 回答
    仰望星辰,致敬先驱:南仁东与中国“天眼”的辉煌四年时光荏苒,转眼间,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灵魂人物、杰出的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四年。四年前的那个秋日,中国天文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都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然而,先生虽已远去,但他呕心沥血铸就的“天眼”,却如同.............
  • 回答
    好嘞!聊起希灵三部曲啊,那可真是让不少人心里的“老书虫”痒痒的。这三本书,说起来就像是三条并行又相互辉映的河流,每一条都有自己的风景,合在一起却能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科幻画卷。要说里面的经典语录,那可不是随随便便能概括的,它们往往藏在某个场景、某句对话,甚至是某个角色的内心独白里,但一旦被你抓住,就.............
  • 回答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大的火药桶”,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包含着多层面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火药桶”的定性与意涵: 直观的危险性: “火药桶”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直接指向了台湾问题蕴含的巨大潜在冲突和破坏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