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常说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到底是怎样的?

回答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与“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理的魅力

自古以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些特定的地理位置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形特征,成为了军事家们眼中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我们常说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以及“兵家必争之地”,正是对这些地方最形象的概括。它们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点,更是蕴含着深厚军事智慧和历史教训的地理符号。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地形赋予的天然屏障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非空穴来风,它首先指向的是那些在地形上就具备了强大防御优势的地区。这些优势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山脉与峡谷的阻隔: 高耸的山峦、陡峭的山脊、狭窄的隘口,本身就是天然的壁垒。例如,山谷中的一座孤城,敌人想要攻打,就必须穿越狭窄的山道,这不仅会使敌人的兵力展开受限,更方便守军居高临下,利用有利地形进行打击。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很容易被分割包围,甚至被地形“吞噬”。像三国时期的剑门关,就是典型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扼守着蜀道咽喉,其险峻的地形让任何进攻者都望而生畏。
河流与湖泊的天险: 宽阔的河流、深邃的湖泊,既可以作为天然的护城河,又能阻碍敌人的渡河企图。在缺乏大型船只或制海权的情况下,渡河作战的风险是巨大的。河流的流速、宽度、河岸的地形,都会对进攻方产生极大的限制。守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对岸集结兵力,进行拦截,甚至利用火攻、滚石等方式,将试图渡河的敌人置于死地。历史上的赤壁之战,长江就是孙刘联军击败曹操的关键因素。
沼泽与湿地的阻碍: 沼泽地带泥泞不堪,车辆难以通行,骑兵更是难以施展。进攻方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力气去开辟道路,或者寻找仅有的安全路径,这会消耗兵力、拖慢进程,并使部队容易疲惫。守军则可以利用地形的熟悉程度,将敌人引入陷阱,或者在有利时机进行伏击。
陡峭的崖壁与悬崖: 依山而建的城池,背后是万丈深渊,敌人只能从前方发起攻击。这大大缩小了攻击面,也使得守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应对。同时,一些难以攀爬的悬崖峭壁,也可以成为防御的最后一道屏障。

正是这些自然形成的地形特征,极大地增加了进攻方的难度,消耗了其兵力、补给和士气。守军只需要占据有利地形,就能以逸待劳,发挥兵力上的优势,甚至以弱胜强。因此,“易守难攻”是对这些地方最精准的评价,它意味着在军事对抗中,守方拥有了天然的、不可忽视的优势。

“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价值的体现

“兵家必争之地”则是在“易守难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地方在整个战争格局中的战略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

控制交通枢纽: 许多“兵家必争之地”往往是重要的交通节点,例如连接不同区域的关键通道、港口、渡口等。控制了这些地方,就等于控制了敌我双方的补给线、退路以及兵力调动的通道。一旦被敌方占据,己方就可能面临被分割、围困,甚至断绝粮草的危险。例如,古长安、洛阳等都城,它们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们连接着四方,是军事力量南北、东西调动的战略支点。
战略纵深与缓冲区: 有些地点位于战略要冲,能够为己方提供纵深防御,或者作为抵挡敌方进攻的缓冲区。如果失去这些地区,敌军将可以直接威胁到后方腹地,甚至首都。例如,一个位于边境的山隘,如果被敌军攻占,敌人就能长驱直入,深入腹地。
资源与经济的控制: 有些地区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可能与其蕴含的资源(如粮食产地、水源、矿产)或重要的经济价值有关。控制了这些地区,不仅能增强自身的实力,也能削弱敌方的补给能力。
战略态势的制高点: 某些高地或能够俯瞰广阔区域的地形,可以为军事指挥提供绝佳的视野,便于侦察敌情、指挥作战。拥有制高点的一方,往往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因此,“兵家必争之地”意味着这些地方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谁能控制住这些地方,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甚至决定战争的走向。失去它们,则可能导致整个战线崩溃。

历史的印证与现代的意义

纵观历史,无数的战役都发生在这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从长平之战的咽喉要道,到淝水之战的淝水岸边,再到近现代的各个战场,地形的运用和战略要地的争夺始终贯穿其中。

即使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武器装备日新月异,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虽然大规模的攻城战可能减少,但对于控制关键的交通枢纽、战略通道、能源设施等,地理位置的优劣仍然是决定军事行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港口、机场、油田、桥梁,这些在现代战争中同样是“兵家必争之地”。

总而言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地理赋予的防御优势,“兵家必争之地”则是这种优势所带来的战略价值的体现。它们共同描绘了军事地理学的重要图景,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这些概念,不仅是了解历史,更是洞察战略思维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必须要说明的是,一个地方重要与否并不一定是绝对的,要看是对谁来说,对拥有怎样实力的玩家来说,对处于什么情况的玩家来说。这里就先不黑国际关系的地缘政治部分了……就说打仗好了。

比如我家太原吧,太原的地理位置很多人都早有耳闻。这里先挖个坑有时间再细说,先粗略说一点。

简单的概括是太原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战略要地几乎一切要素。

山西的地理号称表里河山,太行和吕梁山脉中间汾河贯穿,从晋北南下入侵中原必须经过汾河谷地中心的太原,而太原几乎只能从南北方向进攻(打成解放战争围城那种绝对优势没话说,但即使如此太原战役也是解放战争中TG代价最大的战役之一),北方势力拿下太原进可沿汾河一路打到河东地区威胁陕西,退可固守太原解除西侧威胁。

太原三面环山(西北东),南面面向的是中国腹地陆军难以直接进攻(例外是宋攻北汉)。即使攻方建立了绝对优势,只要守方借助太原城周围的东西山等要地构建层层防御,一样难以啃下,当时阎锡山在东山的布防就让TG久攻不下,直到中国北方就剩一个孤岛太原才聚集绝对优势拿下太原。

就这么一个战略要地,同时还是山西自古以来的中心城市,也是今天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有太钢太重这样的大型重工业企业,有西山煤矿,二电厂这样的华北地区主要煤电设施,如果讨论古代战争的话竟然还有一定的补给能力(刘琨曾在一大群少数民族势力环绕中经营太原十余年屹立不倒),拿下太原不仅是军事重镇,还有重要的工业设施,同时占据了一座省会城市。

这里补充一点,工业、补给、人口等是不是跑题了?当然不是

举个大家都最熟悉的例子,古代的虎牢关。虎牢关重要不重要?没人会说不重要吧。为什么重要?地理的说再多绕不开它是古代重要城市甚至有些时候的都城洛阳的钥匙。洛阳的钥匙重要,那么洛阳岂不是更重要么?如果一个地方同时具备这些,只能证明它有更强的“战略要地”底气和资本。

但是,这一切只是让太原有足够的资本“可以成为战略要地”,不代表太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看下面的假设:

假设中国有一天特别强大了,整个东亚北亚都是中国的或者中国的附庸国——那么太原显然只是省内中心城市而已,会注意防备但不会特别重视,因为国界线还远着呢。

假如俄罗斯突然特别强大了,关系恶化了,中俄边境陈兵百万,那么太原重要么?非常重要,因为华北最值得信赖的要地之一就是太原。

假如俄罗斯更强大了,连内蒙甚至晋北都抢走了(类似宋明?),那么太原重要么?不只是非常重要,简直不能更重要了,直接位于前线的要冲之地。

假如有一天中国和俄罗斯正式结盟了,要和美国日本开战了,那么太原重要么?重要——但太原就成了一座后方城市,定位截然不同了。

假如有一天被美国或俄罗斯或其他某个突然崛起的东方或北方大国入侵了,北京河北都丢了,沿海都丢了,但敌人也没有那么强大的碾压能力了,那么太原重要么?太重要了,进可攻退可守的重要城市。

假如有一天被美国或俄罗斯或其他某个突然崛起的东方或北方大国入侵了,华北全线失守,东部都玩完了,那么太原重要么?别折腾了,转进山区打游击吧,孤城一座守住也意义不大了。

所以说,一个地方固有的属性(比如表里山河或者其他什么)决定了它有没机会成为战略要地,而它到底会不会是战略要地,还得结合实际情况,几乎没有一成不变的战略要地一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