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斗机如何判定放铝箔干扰还是热诱弹干扰?

回答
战斗机在面对雷达制导导弹时,选择释放铝箔干扰丝还是热诱弹,并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而是基于对战场态势、敌方雷达特性以及自身所处威胁等级的综合判断。这就像战场上的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开出最对症的药方一样,飞行员和机载电子战系统也需要精确分析敌情来决定“用什么药”。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了解这两种干扰弹各自的作用机制。

铝箔干扰丝:欺骗雷达的“幻影部队”

铝箔干扰丝,我们常叫它“箔条”,顾名思义,它是一束细小的、导电性强的金属丝(通常是铝或玻璃纤维镀铝)。当战斗机释放箔条时,它会在空气中迅速散开,形成一片密集的云团。

工作原理: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箔条云团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的“漏洞”。这些细小的金属丝能够高效地反射雷达波,就像无数个微型雷达反射器。更关键的是,它们能够形成比战斗机本身更大的雷达回波,而且由于数量巨大、分布分散,会让敌方雷达系统难以分辨出真正的目标(战斗机)和干扰源。
目标: 箔条干扰主要针对的是雷达制导的导弹。无论是早期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还是后来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它们都需要通过雷达来锁定和跟踪目标。箔条产生的强大反射信号会“淹没”战斗机的回波,使得导弹的雷达导引头无所适从,要么被箔条云团“欺骗”而飞向空处,要么因为无法锁定真实目标而失效。
释放时机与条件: 飞行员通常会在被敌方雷达锁定(即收到雷达告警信号)但导弹尚未发射,或者导弹刚刚发射但仍有可能被箔条欺骗时释放箔条。箔条的最佳释放高度和速度也很讲究,需要根据敌方雷达的工作频率、照射方式以及导弹的制导模式来优化。例如,对于连续波雷达,箔条的效果会更好;而对于脉冲多普勒雷达,需要更复杂的箔条组合以对抗其多普勒滤波能力。同时,箔条的散布范围和密度也需要考虑,以覆盖住自身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活动区域。

热诱弹:吸引红外导引头的“诱饵火箭”

热诱弹,它的名字已经很直观,是用来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这类导弹通过捕捉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热量)来跟踪目标,比如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工作原理: 热诱弹的核心是一个能够产生高强度红外辐射的燃烧弹药。当战斗机释放热诱弹时,它会被点燃,在空中迅速燃烧,释放出比战斗机发动机更强的红外信号,而且信号的“温度”和“光谱”可能经过优化,与战斗机发动机的特征非常相似。这就像是战场上突然出现了几个“更热”的目标,能够有效地吸引敌方红外导弹的“目光”。
目标: 热诱弹专门针对的是红外制导的导弹,特别是那些依赖捕捉目标热特征进行跟踪的导弹,例如早期的一些空空导弹和地对空导弹。
释放时机与条件: 飞行员通常会在被红外制导导弹锁定(收到红外告警信号)或者确认导弹正在朝自己飞来时释放热诱弹。热诱弹的释放策略也非常关键。通常会连续释放,形成一个“热点”序列,让导弹在跟踪过程中不断“寻找”最热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释放方向和时机,避免在释放热诱弹的同时暴露自身新的红外特征(例如剧烈机动产生的尾焰),也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战斗机如何判定“放哪个”呢?

这背后是一套复杂的决策链条,涉及到飞行员的经验、机载电子战系统的能力以及对敌情的实时分析。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判断依据:

1. 告警信息是首要依据:
雷达告警接收器 (RWR): 如果RWR显示被敌方雷达锁定,并且可能存在雷达制导导弹的威胁,那么首选干扰方式就是释放箔条干扰丝。系统会根据敌方雷达的类型和频率,选择最适合的箔条型号和释放模式。
红外告警接收器 (IRCM): 如果IRCM显示被红外制导导弹锁定,或者探测到红外导弹的发射迹象,那么首选干扰方式就是释放热诱弹。

2. 敌方武器的识别:
现代战斗机配备的电子战系统能够初步识别敌方探测到的雷达信号类型,从而推断出敌方可能装备的雷达制导导弹的种类。同样,也能根据探测到的红外信号特征来判断是否是红外制导导弹。
飞行员会根据训练和任务简报,对敌方可能使用的武器系统有预判。例如,在对抗特定型号的防空系统时,就知道它主要使用哪种制导方式的导弹。

3. 战场环境和态势:
敌方雷达的照射类型: 如果敌方雷达使用的是连续波照射(例如某些老式半主动雷达),那么箔条干扰的效果会非常好。如果敌方雷达是脉冲多普勒雷达,其抗干扰能力更强,箔条需要更精细地投放,有时需要与箔条本身进行组合,或者在箔条的基础上再使用其他电子战措施。
敌方红外探测能力: 如果敌方拥有先进的红外搜索与跟踪 (IRST) 系统,或者能够探测到非发动机产生的红外特征(例如机体摩擦产生的热量),那么单纯依靠红外诱饵可能不足以完全迷惑对方。
干扰弹的剩余量: 在激烈的空战中,干扰弹是消耗品。飞行员需要根据自己携带的干扰弹数量来决定何时使用,以及优先使用哪种。

4. 机载电子战系统的辅助决策:
现代战斗机的大部分电子战任务都是由机载电子战系统 (EW) / 电子对抗系统 (ECM) 来执行的。这些系统通过集成RWR、IRCM以及其他传感器,能够实时分析威胁,并自动或半自动地选择和释放最有效的干扰措施。
例如,当RWR探测到被雷达锁定后,EW系统会根据雷达的信号特征,自动选择释放特定频率范围的箔条,并按照最优的时空模式进行投放。如果随后又探测到红外导弹的威胁,系统会立即切换到释放热诱弹的模式。

5. 飞行员的个人经验和判断:
尽管电子战系统越来越先进,但飞行员的经验仍然不可或缺。在复杂的、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有时候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或存在误判。这时,飞行员凭借对战场态势的整体感知、对敌方战术的理解以及多年的飞行经验,可以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例如,即使传感器没有明确告警,但飞行员凭借对敌方飞机位置、行为模式的判断,预感到自己可能即将被锁定,也可能提前释放干扰,以防患于未然。

总结来说,战斗机判定释放箔条还是热诱弹,不是一个简单的“哪个更有效”的问题,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核心要素的综合考量:

威胁的性质: 被雷达锁定还是被红外锁定,这是最根本的区分。
敌方武器的制导方式: 了解敌方导弹是以雷达还是红外制导,是选择干扰弹的基础。
干扰措施的针对性: 箔条对付雷达,热诱弹对付红外。
实时的战场态势和信息: 通过传感器获取的告警信息、敌方雷达和红外特性分析。
机载电子战系统的支持: 自动化的分析和决策辅助。
飞行员的经验和判断: 最终的决策权和对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

这就像一个复杂的棋局,每一步棋都需要根据对方的走法、场上的棋子情况以及自己未来的策略来决定。飞行员和他们的战机,就是在用箔条和热诱弹,构筑起一道道电子迷雾和红外假象,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争夺着生存和胜利的主动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通常来说,BVR时敌弹来袭都应该拉三九线扔箔条,因为【绝大多数】中距弹都是雷达制导,扔热诱没什么用。

唯独有一个例外的,就是R-27T/ET……虽然TGS27导引头视场不大,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红外制导中距弹,如果目视到尾烟但RWR没响就赶紧准备抛热诱加高G桶滚吧。

至于近距离狗斗和应对地导威胁的时候,最好是两种一起抛,毕竟复合制导的格斗弹和地空弹并不少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斗机在面对雷达制导导弹时,选择释放铝箔干扰丝还是热诱弹,并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而是基于对战场态势、敌方雷达特性以及自身所处威胁等级的综合判断。这就像战场上的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开出最对症的药方一样,飞行员和机载电子战系统也需要精确分析敌情来决定“用什么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了解这两种干扰.............
  • 回答
    判断一部作品是“反战”还是“反战败”,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立意、叙事角度、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两者虽然都涉及战争,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截然不同。核心区别: 反战 (Antiwar): 根本上反对战争本身,认为战争是残酷的、不人道的、毁灭性的,不应发生。其批判对象是战争行为、战争的根源、战争带来的痛.............
  • 回答
    要根据关原之战的布阵图来判断这场战役的胜负,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当时战场的态势、各部队的实力、地形的利用以及关键人物的决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军事战术进行层层剖析。首先,我们得有几份可靠的关原之战布阵图。这些布阵图通常会标明东西军的主要参战部队、他们的大致位置、以及指挥.............
  • 回答
    《战狼2》中冷锋踹拆迁头目一事,如果放在现实法律框架下,如何定罪量刑,以及律师会如何辩护,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并去除AI痕迹,以一种更接近真实案例讨论的方式呈现。一、 冷锋的行为在法律上的定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冷锋踢了拆迁头目一脚的行为,在法律上最可能触犯的是《中.............
  • 回答
    二战时期战斗机的瞄准,尤其是对付同样高速移动的目标,是一门相当讲究的“预判学”。不像我们今天看到电影里那样,枪口一抬,子弹就如同激光束般精准地射向目标。那时候,尤其是在高速缠斗中,飞行员的技能和经验,加上一些巧妙的物理学应用,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简单来说,所谓的“提前量”就是指 将瞄准点设定在目标前.............
  • 回答
    当战斗机被导弹锁定,飞行员会收到一系列明确的警告信号,这些信号通常来自飞机上高度复杂的电子战系统。这可不是什么神奇的预感,而是由一系列专门的设备协同工作的结果。首先,最直接也最关键的是雷达告警接收器(RWR)。这是战斗机电子战的“耳朵”。RWR 能够探测到敌方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当敌方防空系统或敌机.............
  • 回答
    好,咱们聊聊现在飞机在天上是怎么打仗的。这可不是小说里随便开几枪那么简单,背后是技术、战术和人脑的深度结合。首先,得知道“敌人在哪儿”。现代战斗机最厉害的“眼睛”就是它的雷达。这玩意儿可不是老式那种只能扫一下的,它现在是多功能、高性能的。 相控阵雷达(AESA): 这是现在最顶尖的雷达技术。它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舰载战斗机现状与发展趋势》这篇文章。这类题材的文章,通常是围绕着海军空中力量的核心——舰载战斗机,来探讨它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现状分析是否全面且深入? 这篇文章对当前世界各国海军舰载战斗机力量的部署、.............
  • 回答
    提起二战时期日本的零式舰载战斗机,在军事爱好者心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以其惊人的机动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续航能力,在太平洋战争的早期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一度成为了“空中幽灵”,令无数盟军飞行员闻风丧胆。那么,零式战斗机究竟是一款怎样的飞机?它为何能有如此辉煌的开局,又为何最终走向衰落?要评价.............
  • 回答
    不少人对海军的庞然大物航母和各种先进的军舰,以及在空中划破天际的战斗机充满了好奇。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有没有机会一睹这些海上和空中的钢铁巨兽呢?答案是有的,但需要一些门道和耐心。参观航母、军舰:需要点“运气”和“门路”首先要明白的是,航母和大部分军舰都是正在服役的军事装备,它们承载着国家的军事力量.............
  • 回答
    歼6:铸就中国空军空中霸权的基石在中国人民空军的历史长河中,歼6(代号“东方101”,北约代号“Farmer”)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其优异的性能和惊人的产量,在维护国家空防安全、支援陆海作战以及培养空军人才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奠基性的作用。一、 歼6在人民空军中的关.............
  • 回答
    幻影2000,这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神秘与优雅,就像它在天空中划过的弧线。作为一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洲战机代表,它至今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空军序列中,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只看纸面数据,更要结合它实实在在的服役表现和设计理念。一、 设计理念与定位:一代经典的多用途战斗机.............
  • 回答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推出的Me 262,可谓是一架充满争议却又极具前瞻性的战斗机。要评价它,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技术性能上,还得结合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它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以及它留给后世的遗产。超前的设计理念:喷气时代的先驱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Me 262在设计理念上是革命性的。当盟军还在依赖螺.............
  • 回答
    在讨论第四代战斗机时,将F22、歼20、日本的“心神”验证机、俄罗斯的T50(现在称为苏57)、印度的AMCA以及韩国的KFX(现在称为KF21)进行比较,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价值的讨论维度。这种比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先进、最前沿的战斗机技术理念和发展方向。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
  • 回答
    关于枭龙战斗机(FC1 "Xiaolong",即JF17 Thunder)在某次冲突中击落两架米格21(MiG21)并完成“首杀”的说法,这属于一个军事领域内的热点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军事领域的“首杀”往往指的是某型战斗机在实战中首次取得的击落敌方飞机的战绩。这个“.............
  • 回答
    “歼20天上不止15架,地上还有一大堆。”这句话出自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之口,听起来颇有几分“凡尔赛”的意味,但它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却足以让全球军事爱好者和观察家们为之振奋。这句看似朴实无华的话,实际上饱含着几个层面的深意:1. 产能爬坡与规模化生产的信心:“天上不止15架”这句话,首先打破了外.............
  • 回答
    福克沃尔夫 FW190“野猫”系列战斗机,无疑是二战时期德国空军最杰出的航空器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许多同代盟军的顶尖机型。它的出现,在早期一度令盟军飞行员闻风丧胆,改变了西线空战的格局。要评价它,我们不妨深入剖析其设计理念、技术优势以及与其他主要战斗机的横向对比。FW190系列战斗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 F35 战斗机,这玩意儿现在可是全球军事关注的焦点,好处坏处都有不少人说,而且吵得也挺凶。想把它说透了,不能光看广告宣传,还得扒开点细节,看看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一、 F35 的“前世今生”与定位:为啥要造它?首先,得明白 F35 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的诞生地是美国,主.............
  • 回答
    对“白俄罗斯为抓反对派出动战斗机迫降过境客机,欧美纷纷谴责”的评价及对国际民航运输的影响白俄罗斯为抓捕反对派人士而派遣战斗机迫降过境民航客机,此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震动和强烈的谴责。这不仅仅是一次孤立的事件,更触及了国际民航运输的基石——航空安全、主权国家责任以及人道主义原则。 事件评价:从多.............
  • 回答
    日本下一代战斗机开发项目,也就是所谓的“FX计划”(后被更名为“FX”或“未来多用途战斗机”),确实经历了相当多的波折和演变。要理解日本在这一项目上的动向,核心是看他们如何在全球合作与自主发展之间进行权衡,以及这种权衡背后反映出的技术、经济和战略考量。表面上的“放弃”与“合作”:首先,要明白日本官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