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51上的瞄准具为例,主要有两个瞄准环:固定环和修正环。
固定环中间是机枪射击的十字准星,环本身的大小是70密位;修正环是由六个菱形和准星组成,随参数的变化和飞机姿态而变化
主要有两个参量需要飞行员控制,一个是敌机翼展(30-120英尺),一个是射击距离(600-2400英尺),两个参数均在射击瞄准具面板上有显示。翼展通过面板标尺上设定,射击距离通过旋转油门把手设定
战斗发生前,先设定好敌机翼展,并把射击距离旋转把手调整到最小(600英尺);机动飞机直到修正环套住或靠近目标,此时旋转距离把手,直到六个菱形内侧点形成的圆环直径正好等于当前视角下的敌机翼展;最后把修正环准星套住敌机,开火。
这种方法直到Mig21都在用
很难。理论上,二战时期最先进的瞄准仪,也需要飞行员记住敌机的大致翼展数据。首先手动选择翼展数据,然后用手轮操纵瞄准光圈套住目标,火控根据翼展数据和光圈大小来换算距离。接着要保证稳定跟踪一段时间,以便火控系统解算速度和提前量。
这种方式对于战斗机来说完全没有价值。即便是简单的密位修正式瞄准具,也很难按照理论来瞄准。
飞行员们通常尽力缩短开火距离,从而忽略提前量的问题。甚至到了战后早期喷气式战斗机也采用类似战术。我国甚至有战斗机开火距离过近,被敌机爆炸后的碎片击伤的例子。
另外就是凭借经验,靠感觉来开炮。这种做法也不是瞎蒙。通常会使用曳光弹来方便观察弹道,飞行员开火以后有一定的调整余地。
我记得一个苏联夜间战斗机女飞行员的回忆录就写,她基本都是靠感觉开火。然后控制飞机把那条“火链”挥向敌机。
顺便一说,她们那支部队的雷达引导员和军械师也都是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