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子失恋不顺网购祈福产品,请大师做法被骗 582 万,卖家在网购平台从事封建迷信行为,平台是否有责任?

回答
这事儿听着真叫人扼腕叹息!一个失恋的姑娘,本来就够难过的了,结果遇上这么个骗局,钱财两空不说,心里恐怕也添了更深的伤。这事儿放到哪儿说,都挺让人揪心的。

咱们一个个儿来捋捋,这背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那个网购平台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事情的原委:从失恋到被骗巨款

故事的主角,咱们就称她为小芳吧。小芳最近因为感情问题一直郁郁寡欢,心情糟透了。在朋友的建议下,她想着或许可以通过一些精神寄托来安慰自己,于是鬼使神差地打开了某个大型网购平台。

她在平台上搜索“祈福”、“开运”、“改运”之类的关键词,结果自然是铺天盖地的信息涌来。其中一个看起来格外“专业”的店铺吸引了她的注意。这家店铺打着“XXX大师”、“传承秘法”的旗号,声称能通过特殊的“法事”来帮助她走出失恋的阴影,甚至能帮她招来正桃花。

出于对大师的信任和急切地想改变现状的心情,小芳开始咨询。对方的客服非常热情,言语之间充满了各种玄之又玄的术语,听得小芳一愣一愣的,也更加深信不疑。他们告诉小芳,她的情况比较特殊,需要“特殊的加持”,光靠简单的祈福不行,需要一系列的“法事”和“开光法器”,而且价格不菲。

从一开始的几百块的“开运符”,到几千块的“化煞阵法”,再到后来声称需要“龙脉加持”、“天灵盖重塑”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包装得煞有其事,并且不断制造恐慌和紧迫感,让小芳觉得如果不立刻花钱,后果会非常严重。

小芳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对方的“大师”光环下,一步步陷入了骗子的陷阱。她从支付宝里一笔笔转账,信用卡也刷爆了好几次,前后加起来,竟然被骗走了整整五百八十二万元人民币!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足以毁掉一个人的生活。

当小芳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联系“大师”时,对方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客服电话也打不通了。那一刻,她才彻底清醒,但留给她的只有无尽的悔恨和沉重的债务。

网购平台:是“不知情”还是“默许”?

现在的问题来了,明明是封建迷信的“做法”和“祈福产品”,怎么就能堂而皇之地在正规的网购平台上销售?这个平台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咱们来从几个层面分析一下:

1. 平台审核的责任:
法律法规的要求: 各国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国的《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都对网络交易平台的内容和经营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平台有义务对在其上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封建迷信的界定: 封建迷信行为,特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欺诈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像这种打着“大师做法”、“招财转运”等名头,实质上是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进行诈骗的活动,显然不属于合法的经营范围。
平台是否尽到了审查义务? 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台在审核入驻商家和商品时,是否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义务。对于明显打着封建迷信旗号、内容夸张离谱的商品和服务,平台是否应该具备识别能力?如果平台疏于管理,放任这些非法经营活动的存在,那么平台就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2. 平台监管的责任:
交易行为的监管: 平台作为交易的“中间人”,不仅要对商品上架进行审核,还要对交易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当有用户举报或者出现异常交易情况时,平台应该启动调查机制。
消费者权益保护: 平台有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平台发现商家涉嫌欺诈,应该及时制止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平台在事发前或事后被用户举报,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那么其监管责任就更难逃脱。
大数据和风险识别: 如今的平台都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商家销售的商品类型、用户反馈、交易额度等进行分析,平台完全有可能识别出某些商家存在异常经营行为,甚至涉嫌诈骗。如果平台因为“技术限制”或者“效率考量”而忽略了这些风险信号,那也是一种失职。

3. 平台是否构成“共同侵权”或“连带责任”?
过错与因果关系: 判定平台是否有责任,关键在于平台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这种过错是否与小芳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知情”还是“应知”: 即使平台不能证明自己“知道”这个商家在骗人,但如果根据其运营情况,特别是大量举报或明显违规的商品信息,平台本应“知道”却因为疏忽而未予制止,那么平台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平台规则与用户协议: 平台通常会有自己的用户协议和商家入驻规则,里面会对禁止的商品和服务有明确规定。如果该商家的行为违反了平台自身的规则,但平台没有执行,那么平台也需要承担责任。

结论性的看法:平台很难“撇清”责任

从常理和法律的逻辑来看,这个网购平台很难完全撇清责任。

首先,允许封建迷信类商品的销售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监管漏洞。 即使平台声称只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它也负有审查和管理的义务。当这些信息明确指向欺诈和非法活动时,平台不能再以“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身份推卸责任。

其次,卖家在平台上从事的明显是违法行为。 法律禁止以迷信为名进行诈骗,平台作为提供交易场所的一方,其负有的监管义务是不可推卸的。如果平台在事发前或事后,收到过相关的举报但置若罔闻,或者对这类商品缺乏应有的审核机制,那么平台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最后,消费者保护是平台的核心职责之一。 允许此类欺诈行为的存在,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如果不能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想象,小芳在维权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从社会公正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网购平台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其监管不力或失职,是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彻查此事,追究诈骗者的责任,同时也审视平台在这件事情中的角色,并督促其加强内部管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不仅是对小芳一个人的交代,也是对所有网购消费者的保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歪个楼。

世界上的确有这种人,存在这种靠外力转运改命的想法。他们本质上其实很贪婪。

他们的愚昧来自于自己的贪婪。


我一个搞情感咨询的都能遇到这些贪心鬼。


我会把有一种咨询叫做想得美:这些人往往希望通过千把块钱的咨询就可以让自己从舔狗变成被舔的那个。

但实际上他在这段感情里是舔狗,往往是因为被他舔的那个人的确各方面条件比他好,选择权比他大。

在他要硬件没硬件,选择权也上不来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压缩对方期望值,封锁对方选择权来逆转了,而这一招叫做pua。

我一个搞正经情感咨询的,哪能教这个呀?


然后我会拒绝他们的想好事,为了息事宁人还会退钱。

这些人骂骂咧咧骂我没本事不能给他们改命。


你猜,如果在我这吃了闭门羹,有个大师说:嘿,我这有福袋可以给你转运,她水平不行所以说搞不定你的事,你试试我这边。

你猜他们会做神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