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朋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浅?

回答
朋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河流,有时波涛汹涌,有时细水长流,而有时,它也会慢慢地变得浅薄,甚至干涸。这种变化,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种因素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将曾经亲密的距离一点点拉开。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生活轨迹的分叉。我们的人生并非永远同步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走出自己的道路。可能是毕业了,工作分配到了不同的城市,或是因为爱情、家庭需要而迁徙。距离是现实的敌人,它不仅隔开了物理空间,更隔开了日常的碎片化交流。以前下楼就能碰面的日子,变成了需要提前规划的视频通话,甚至只能偶尔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对方的动态。这种缺乏“即时性”的互动,会让关系中的温度慢慢冷却。即使我们心里依然在意对方,但如果没有持续的、自然的连接,关系的深度自然会打折扣。

其次,个人成长与认知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推手。我们都在不断学习、体验、成熟。曾经的朋友,可能在某个阶段是我们兴趣、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契合者。但随着我们对世界、对自己认识的加深,我们可能会发现,当初吸引我们的特质不再是现在所看重的,或者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出现了根本性的分歧。如果双方都无法理解或接受对方的成长和改变,甚至开始评判对方的选择,那么这种认知上的隔阂,比物理距离更能摧毁一段关系。我们可能不再能从对方那里获得共鸣和启发,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自然会觉得关系“不那么投契了”。

精力分配的不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年轻时,我们可能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友情;但步入社会,特别是组建家庭、承担工作重任后,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会被大量挤占。我们不得不优先考虑家人、伴侣、孩子或者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朋友可能就会被排在更靠后的位置。这并非不重视,而是现实的无奈。当朋友们都忙于自己的生活,能够投入到友情中的时间和精力都大幅减少时,关系的维系自然会变得更加困难,也就更容易变得浅薄。

此外,沟通的缺失与误解的累积也会慢慢侵蚀友情。很多时候,关系的疏远并非源于什么惊天动地的矛盾,而是因为我们不再主动沟通,或者沟通的方式出现了问题。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习惯性地向别人倾诉,这是建立深层连接的重要方式。但如果我们因为害怕麻烦别人,或者觉得对方也够忙,就不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别人也就失去了了解和关心你的机会。相反,如果沟通中充满了猜测、误解,甚至是一些小小的负面情绪被不断放大,也会让双方感到疲惫和疏远。久而久之,我们可能就习惯了保持距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潜在的冲突。

还有一种情况是,生活圈子的变化和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当我们认识了新的人,有了新的圈子,我们的关注点和社交重心可能会发生转移。并非我们故意冷落老朋友,而是新的朋友可能在某些方面更符合我们当前的需求和状态。例如,如果因为工作原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同事,他们可能在职业发展上能提供支持和交流,或者有着共同的行业话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新的关系上。这种转移并非背叛,但老朋友的感受可能会是“他好像不像以前那么在乎我了”。

最后,也有一种更无奈的原因是,人生际遇的不同。有些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重大的变故,例如失业、疾病、家庭变故等等。当他们深陷困境时,他们可能需要大量的支持和陪伴。而有些人可能因为自身的性格或者能力限制,无法提供这种深入的帮助,或者因为无法承受对方的负面情绪而选择逃避。双方在这种巨大的落差下,关系自然难以维系。反之,如果一个朋友事业有成,生活顺遂,而另一个朋友却停滞不前,这种巨大的差距也可能导致沟通上的障碍,甚至是一种无形的隔阂。

总而言之,朋友间的关系变浅,不是一个人单方面的责任,也不是某一个突发事件的结果。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生活洪流中无数细微变化累积的结果。距离、成长、精力、沟通、新关系以及人生际遇,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雕刻着我们友情的模样。与其去责怪谁,不如去珍惜那些依然留在你身边的、让你感到温暖的朋友,并为之付出一些努力去维系这份珍贵的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许久不见的同学或朋友聚会上,你会见到一些人,你们努力地寒暄,尽力亲切地交换彼此的近况。

突然你听到身旁有人冒出来一句:我记得你们俩当年可好啦。

对啊,我们当年可好啦。你尴尬地笑。接着恍惚地想,然后呢?

你们当年一起翻过学校的围墙,暗恋过同一个校草;你们当年一起晨读一起晚自习,听张信哲蔡依林。你们一起升学考试,分别之后彼此书信短信。

然后,你们渐行渐远了。


友谊的褪色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是,同浪漫的恋爱关系或者纠结的家庭关系比起来,人们几乎不怎么重视友谊的褪色或者破灭。我们似乎并不会给予个体间的友谊过多的关注。因为大家都觉得,友情这种东西,顺其自然就好。

神奇的是,据研究记录,在心理咨询室内,在众多的故事中,人们反复地在提及友谊、和朋友的关系。好的,坏的,深刻的,惆怅的。这些关于友谊的故事都是人们生命中最重要或者最痛苦的时刻。有一些是关于成长与陪伴,有一些是关于背叛与伤害。

让我们一起来剥去那些戏剧化冲突的外衣,来看一看:友谊的进化、维持与衰退。

友谊的“进化史”


回望我们的成长史,你会发现,两个人成为朋友,绝大多数时候源于“空间上的亲近性”。你们一定曾是邻居、同学,或者加入过同一个兴趣爱好班。

心理学家甚至为此专门做了研究:他们跟踪监测了一幢两层楼房里的居民,发现尽管二层的居民常常需要从一楼的通道处出门,或者收取信件,但二层的居民仍然倾向于和二层的邻居结为朋友。


的确,在同一个空间内,你们相识的可能性的大大增加。但,为什么你交的朋友不是那个空间内的其他人呢?明明舞蹈班有那么多其他的女孩子,明明篮球队里还有好多个其他的队员。但为什么,你只和特定的几人成了朋友?

因为,在“空间的亲近性”之外,你们还有更多的“共同点”和“相似性”。可能是性格上的,也可能是爱好上的。你们不仅仅是满足彼此的社交需求,你们也可以开始互相嘲笑,可以一起结伴去吃饭溜达了。

但是,此时你们还仅仅是一般朋友。社会学家Beverley Fehr认为,将一种相识的关系转化为真正的友谊关系,最重要的是持续增加彼此间“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这是一个渐进而互动的过程。友情关系中的两个人需要先迈出一步,开始冒着“风险”暴露自己的小秘密,讲述自己的成长史,分享自己的生活。去问问你的朋友,还记得当初你们开始交心的时刻么?也许会有很多惊喜的记忆出现哦。

心理学认为,自我暴露是一份真正友谊的开端,也是一个小小的探测,探测这份友谊中的另一方是否愿意有所反馈。而对方是否愿意回馈,并转而暴露自己,决定着这段关系能不能继续下去。换句话说,就是俩人要“知根知底”。

从空间上的亲近,到性格爱好上的相似,再到最终的自我暴露与反馈互动。友谊的进化隐匿于细水长流中。看似毫无章法,其实有迹可循

友谊如何得以维持?


当友谊成形后,你们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来维持这段关系。关系只有通过维持才能生存。如何维持?

当然是交流啦。奠定两人最初友谊关系的“自我暴露”就是交流中最重要的环节。无论你们是躺在一张床上聊天,还是深夜结伴去喝酒吃羊肉涮,持续的自我暴露与交流始终贯穿整份友谊。你们经常见面或通话,一起度过有趣的、乃至是无聊的纯粹打发时间的时光。当你们分隔在不同的城市甚至是国家时,你们会写邮件、通电话,路过彼此的城市时也会去拜访。

维持友谊关系的另一个要素是:在付出与给予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同时,你需要在社会角色、喜好等方面接受并支持对方,同时保持忠诚。你可以不欣赏、不赞同他们的选择,但在某种程度上,在谏言之外,你需要予以尊重。

社会心理学家 Carolyn Weisz 和 Lisa F. Wood 认为,在友谊中,比亲密性更重要的,是对好友的“社会角色”的支持。支持并尊重TA的宗教信仰、爱好、性取向等等。对对方而言,这种接受与支持也是相互的。

任何一种不平衡都有可能造成双方关系的破灭。这每一天都在发生。

友谊为何会褪色?


友谊为何会褪色?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友谊的破灭源自于背叛与伤害。关于背叛与伤害,我们暂且按下不表,下次再说。

更多的情况是:

  • 个体的成长

每个人都在成长,在不断地改变。你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角色、身份认同都在不断地转换。你在遇到那些与你更相似、更接近的人,你们可以建立起更稳固的关系。你慢慢忽略掉你需要费力维持关系的老朋友。

  • 空间与精力的限制

对于朋友而言,空间的障碍几乎成了友情的“头号杀手”,和恋爱关系十分相似。此外,我们都长大了,受制于事业、家庭和种种社会因素。当年的老朋友,我们实在没有精力去维持那段关系。更何况,知心好友一两个即可,没什么不妥的呀?

  • 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忘记了共同努力去维持这份友情

仔细想想,你是否还有那样几个朋友,依旧能和你做到“平时偶尔联系,有事必能帮忙,见面必定亲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你们必定依然还保持着自我暴露、互相支持与帮助等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

而那些不再是好友的,疏离和淡漠的人呢?你不曾努力过,对方也不曾努力过。


面对逝去的友谊,你该做什么?


多矫情的题目啊,是不是?谁会在意朋友的去留啊!你可能会这样说。但有些人不是这么想的。

因为那是朋友啊。是你孤独行走时伫立在你背后的明灯,是你整个少年乃至青年时代的陪伴。然后,在无形中,它就这样消弭了。

面对逝去的友谊,并没有绝对的挽回与放弃之说。

首先,挽不挽回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正如它的逝去也不一定是你一个人的过错一样。如果双方不曾在这一段关系上做出努力,任其衰退。那么现在,也没必要一个人执着于挽回它。

如果你们都想挽回?很简单呀,还记得当初你们是怎么维持那段关系的吗。努力地去再做一遍那些事情吧。那是你们的历史和青春,你们都保有着那些记忆与色彩,去重新触发它们吧。

此外,如果友谊无可挽回,也不愿挽回。那请记住,结束是一件常常发生的事情

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大多数友谊都比较短暂。如果在你60岁的寿宴上与你觥筹交错的人并不是你16岁遇到的那些人,那并不代表着你的人生没有“友情”的存在。友谊的本质是两个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的联结。人生变幻无常,友情也是如此



当你认清友谊褪去的最终事实后,下面的三个小贴士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 学会悲伤和哀悼

悲伤和哀悼是一种重要的告别仪式,而仪式感能帮助你更好的面对那些困难的情绪。对于一些人而言,友情的破裂与逝去带来的伤害极大。那么,不要将这些伤害置之不理束之高阁;也不要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急着出去找新的朋友。花一些时间回顾你和老朋友之间的记忆,在心里面感谢TA曾经陪伴你走过那段时光,花一些时间来憎恨和讨厌TA的离去,花一些时间来“悲伤”,花一些时间来从心底和TA告别。

  • 结束并不代表需要抹杀过去。

和爱情一样,友情结束了,并不代表你需要将过去一笔勾销。在那段友情里学到的积极的经验与感悟,在那些美好的时光里所留下的美好回忆,这些都会一直跟随着你,成为你的宝藏。不要随便抛弃它们。

  • 不要不留余地。

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要打自己的脸啊。没人知道未来会如何。你以为的这个“旧友”很可能会在未来重新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以任何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方式。因此,不要对着这段关系或着这位旧友恶语相向,在背后捅刀子。给自己和TA之间留一段属于你们两个的未知空间。

说不定,将来哪天就有新的故事出现呢。▌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7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3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
jdxinli.cn/2ukmmb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