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要怒斥公司996压榨员工,二要以身作则反对取消加班,三要宣称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主要是制度漏洞造成的,跟我本人没有丝毫关系。
这一波是赢三次。
不敢说话。
害怕.jpg。
太不像话了,互联网企业不加班,那跟微软有什么区别……
人家公司,又不是你司,
人家工资,又不是你工资,
人家加班,又不是你加班。
你不想着怎么增加自己的收入,怎么总是想看人家怎么工作?
人生看明白了两句话,人生质量就会达到空前的提高。
“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
我就纳了闷了,互联网企业取消个加班,降低个收入就上热搜了,那其他行业呢?
笔者所在的广告行业基层的加工制作方,设计师们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双休的甚至单休都没有。很多个体老板为了那一点蝇头利润,和甲方爸爸们喝的昏天暗地甚至吐血。难道广告人们日子不过了吗?
还上调薪水?单位盈利状况好就多发,亏损就少发呗。同样,紧急的项目就召集加班,员工不肯是你德不配位,是你水平不够,是你钱没到位。员工肯加班是人家认真负责,是你能力得以服众,是你钱能到位。怕就怕没个吊屁事下班通知开会或者来任务,还是完不成的那种。
都是打工人,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哪些人要求取消加班,哪些人主动要求加班,其中有多少是划水的有多少是真正做事的。心里没数嘛?你们那个加班能叫加班?零食成堆,食堂堪比美食节,多少点以后还能报销车费,还有额外加班费。这不都是你们为博所谓狼性精神出来的软文嘛,怎么啦,零食腻了?食堂吃厌了?打车打吐了?
近期新闻,贵行业都出现了打听薪水就辞退的奇葩事情,真的牛批。
是否上调员工基本工资,取决于基本工资是否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以在招聘争夺战中获得所需的人才。
大小周是否取消这个也很奇特?取消大小周工作量就小了吗?如果这是真的,那只能说明公司经营目标,取消大小周的工作量也可以完成。那么实行大小周的意义也就是给老板的表演了。
从管理角度上说,取消大小周,保持薪资不低于行业水平。然后内部设置“任务制”的奖励池,比如“一个让周GMV增长2%的活动”,然后由领导在一定范围内放权,员工自己组队(活动所需各部门)自愿用下班后时间挑战,挑战成功就给予对应奖励。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建立起让有野心员工自主自愿创造真正价值的管理体系,而非为了老板表演加班秀的舞台。
能理解部分员工想赚钱的想法,但是通过大小周去赚钱,这个思路有问题。这个话题值得深思,我列一个简单的大纲:
1、现状
2、未来 :
大部分小伙伴没有看过字节的薪资数据。
我有一个朋友,国外互联网公司回国,曾经拿着字节给他的offer,问我能不能接,我看了一下。
固定薪资:38k/月
浮动薪资:42k/月
我的第一感觉是不能接,因为浮动部分太高了。万一哪天公司想让他走,直接浮动部分不给,他就相当于降薪一半了。
我后来找字节的HR打听了一下,说他们字节都这样,但是这钱最后都是给的。其中的浮动部分是绩效工资和加班工资。
如果没有大小周,可预见很多人的薪资会下调20%,甚至更多。
一年累计下来,少赚10万。
毕竟是白花花的银子,如果加班就能拿到,谁不愿意呢?
但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在我看来,以996换收入的方式,没有任何可持续性可言。
对于员工来说,钱分两种。
996大小周带来的加班费,是眼前的钱。
但可怕的是,这笔钱,绝不会成为你未来的钱。
因为996大小周,永远不会成为职场人的核心竞争力。
就算你今天可以扛得住996的工作量,明年呢?10年后呢?
我在之前一个回答里提到我给996职场人的建议:
尽早掌握可迁移的核心技能,找机会转型。
如果这家公司对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能力,而是996的工作方式,那么职场人的保质期最多10年。之后你就不再是人才了,你是药渣。
关于35岁后被淘汰,40岁失业的话题屡见不鲜。
在我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应该是「能996,能加班」。
这种竞争力门槛太低了。
我读大学的时候,一两晚不睡,还是能坚持下来,现在这么搞分分钟死在工位上。
我们会老,我们会生病(尤其是996的时候),我们会有家庭,这些都在削弱我们为公司996的能力。
我希望所有职场人能够意识到:
今天你通过996上位拿到好的岗位机会,恭喜你。但是你需要知道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你的屁股不能因此坐在「996合理靠谱」的价值观上,你不是既得利益者。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写过一个概念:养生996。
因为996实在太苦逼太不合理,所以为了将自己的身体适应这个工作制度,部分员工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玩法:养生996。
所谓的养生996,就是老板口中的兔子(混日子的人)。
阿里根据「业绩」和「价值观」两个象限的评估标准,将员工分成四种类型:
很多领导喊着要狼性团队。实际上,他们并不喜欢狼。
狼绝不抛弃弱小成员的作风,不符合老板预期。
大多数老板喊着团队精神团队利益,其实想的是「我就是团队,团队要保证我的利益」。
所以老板们最期待的员工,是「猎犬」。不但能力出众,而且任劳任怨唯命是从,其实猎犬,或者说狗,更合适。
但是能力超强的狗,真不好找。越是能力强,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凡哪天狗想通了,他就去创业,打造自己的狗性团队去了。
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你会发现:
等等……野狗不会变装,但是兔子是擅长易容的。
兔子本来是老板的眼中钉,但架不住老板们以「工作时长」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标准。
那就好办了。
兔子深谙职场潜规则,老板发言他鼓掌,老板发票圈他点赞,老板提要求他表决心。
马云不是说996是福报吗?
兔子们会立马发票圈:
你见过凌晨4点的钱塘江吗?
但是,无论是对企业来说,还是对普通员工来说,不但能力不行混日子而且还装勤奋的兔子,都是最可恶的。
996和大小周,其实助长了兔子们的势力范围。
这两年,我聊过的好几家公司的HR。
他们都在反思: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还有不少从业者认为是「能」;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都是质疑的。
常态性的加班,往往并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不少人就在混时间等拿工资。
我一直主张给员工提供选择权,包括:
国外有很多关于向员工提供选择权,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敬业度的调研。
但对于加班,我找不到相关调研。
对于我们发展很快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确实有一点很现实:增长空间越来越小了。
从2017年开始,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开始高喊「互联网下半场」
而2018的互联网寒冬,严重打击了互联网行业的不少创业公司,中小企业越来越少。
巨头开始利用其体量蚕食市场,但互联网都下乡了,还有多少新的流量呢
未来互联网还会发展,但能够取胜的互联网公司,不再是当年野蛮生长,一味追求体量的企业,而是擅长精细化运营的企业。
三孩政策出台之后,有了不少新的政策变化。
国家很清楚,不鼓励年轻人生孩子,未来的养老是有问题的。
于是乎,生孩子养孩子的几大阻力:
在职场侧,违法加班,导致职场人对于生娃有心无力;歧视女性员工,增加女性生娃的成本,大概率都会遭受社会主义铁拳伺候。
未来的趋势可以预见。我们和996的战斗,一定会赢。
所谓有没有必要不是讨论出来的,而是看实际效果而得到的。如果收入大幅缩水了,你还取消所谓的大小周大量员工离职,其中包括很多核心员工,导致你的业务发展受到了影响,也就是你成本的节省无法去弥补你业务下滑所带来的收益损失,那公司当然会觉得有必要,不用我们讨论。
但是反之,如果你没有上调工资,但是员工也没有大批量离职,或者依然有很多人想来,业务发展不受影响,那他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必要。所谓的必要是公司管理层自己把握的,而不是外人插着腰讨论出来的。
动物园里有三只猴子,一只爱吃香蕉,一只爱吃苹果,一只爱吃桃子,它们是好朋友。
随着物价的涨跌,园长会不断改变食物的种类,桃子便宜了就喂桃子,香蕉便宜了就喂香蕉。
但是每次改变食物其他两只猴子总会不满意,就会联合第三只猴子一起偷偷的对园长搞恶作剧。
不堪其苦的园长想了个办法,投票。虽然每次投票之前就能猜到结果都是各占1/3。
桃子便宜时,园长就宣布有2/3的猴子反对苹果,2/3的猴子反对香蕉,所以决定大家吃桃子,其他两种情况亦然。
喜欢苹果的猴子觉得因为喜欢桃子和香蕉的猴子的原因导致自己吃不到苹果,其他两只猴子也如此。
每只猴子还是和以前一样,都只能吃到最便宜的水果,但是它们不再恨园长,而是恨其他两只猴子了。
一个喜欢掀资本底裤的喷子,欢迎关注 @RichElio
公司发现加班多了也没啥效益,还增加电费,所以取消了。
员工发现取消加班后收入少了,纷纷要求加班。
但事实上公司发现加班也是摸鱼,不如不加。
员工知道加班就是摸鱼,所以不怕加班。
之前说过,如果说资本家可以为了300%的利益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那么程序员可以为了30%的涨薪亲手绞死自己。
资本主义世界最悲惨就是人活着是有巨大成本的,你在大城市需要交房租,需要吃饭,8小时工作之外的工作时间不是零成本的,而是有巨大成本的。这样很多人就没法安心休息,会把自己醒着的时间压榨到极致。假如你月薪10k.,生活成本5k,那么你每月攒5k,假如说你加加班工资变15k,那么你每月可以攒10k,那么你实际的工资是翻了1倍的。
极端点,很多人月薪20k,每月房贷车贷+生活成本花23k。假如没有加班这5k,那么他不是生活质量下降,而是真的会入不敷出而破产。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真的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喊别人工贼没意义,每个人都不想加班,大家都是为了生活。
从一个今年拿了OFFER但是去读研的学生视角说说吧
这件事说明字节非常短视
现在字节加班费取消之后会降薪六分之一,应届生年包的话相当于降薪七到八万,老员工更多。这是因为现在加班那天两倍工资
可是两倍工资这事,去年我秋招offer时候还没这事呢,大概是今年一二月份开始的
从资本家视角,资本家想减少支出,如果当初不给两倍工资,取消加班最多降薪十分之一,配合3—5%的普调,完全不至于突然出现这么强烈的反对声音
这说明取消大小周这件事十有八九是梁汝波拍脑子想出来的
所以散了吧,这事八成最后不了了之
一轮新的内卷开始了。
之前大家都不加班,直到有人为了竞争岗位主动加班,然后其他人也不得不开始被迫加班。
加班人多的公司在同行里占据优势,公司发现好处开始拿钱或者其他办法强迫不愿意加班的人加班,996开始盛行。
渐渐几乎所有公司都普遍开始加班,大家都加班就等于大家都不加班,加班的竞争优势不再凸显。
这个时候公司高层发现加班不仅没有用,反而因为加班费水电多花了好多钱,于是纷纷开始禁止加班。
大家都开始不加班了,然后有人为了竞争岗位开始主动加班,又一轮新的没卷开始了……
其实加班文化是有副作用的,我觉得比较大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扰乱了定价,降低了生产效率提升的价格(收益)。
2,降低了加班群体在社会意义层面的正外部性。
举个例子,假如现在有一种技术,可以提升40%的生产效率,让本来需要10个人做的事情,变成需要6个人即可,但是需要相当于2个人工作的额外研发成本。这样一种技术是有正面的收益的,经济体会有研发这种技术的驱动力。
但是如果加班文化蔓延,工作需要的这10个人,如果被7个人以额外50%左右的工作时间抵消了,那么这项可以提升40%的生产效率的技术就看起来没啥吸引力了,不如直接让大家加班好了。
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收益具有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能不局限于这项单一技术本身。
而降低了加班群体的正外部性就很简单了,他们通过付出额外劳动时间完成任务,这就降低了他们拥有的社会化的时间,会减少消费,甚至就算不减少消费,也减少了他们陪伴家人朋友,社会互动的时间,这都是一种社会收益的减少。
其实中国人的根本问题是加班要给钱的执念……
我这里反常识的说一下。
只有等中国普遍普及了加班不给钱这个认知。中国人才能脱离囚徒困境。也会再更长期逼迫房价租金往正常劳动时间靠拢。
加班给钱是个囚徒困境。核心问题是有很多人不会玩,没有玩商,他们会以在公司呆更长时间为乐。
我直接了当说。如果要更长期为大多数人身体健康考虑,长期来看。应该倒过来收钱加班才对。因为加班占用了更多公司资源,也需要更多人在加班时间配合对接,效率下降,影响社会闲暇时间的消费总量,增加社会普通人稳定自由社交圈的难度,进一步负面影响生育率,让孩子更少接触父母,影响大脑发育(孩子要被父母爱抚的情况下会发育更健康)。加班本来就是个占用社会资源的事。
我现在对加班赚钱的制度然后最终导致全民加班没法反对。很简单,中国现在实际还在跟超级国家进行超高烈度的竞争,短期松懈都做不到,没有任何安全感,那只好短暂牺牲一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了。——那起码好消息是现在看到竞争有个头了。
6.22更新
人一定要学会跳出自己不喜欢的舒适区思考。
很多个体自身短期得利的事,放大到社会整个群体,都容易产生低效重复和灾难。
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华人在西班牙开超市 。某小镇,有几家超市,原本每天大家只开门大概不超过8小时。
但是一个中国人来了之后,不睡觉都开着。然后生意渐渐都往中国人这家超市转过去。最后,逼迫所有超市商家都一天到晚开着店。于是渐渐大家市场份额又平衡了。但是劳累度上升不止一倍。
最后的结果,这个结果还算好了。大家重新约定好开店开到不到下午5点关门。这样时间回来了,大家收入没变。市场就这么大。只是小镇居民又回到了晚上不能买商品的作息中。
加班的问题,直觉想不通很正常。
但是事实上,加班给钱是万恶之源。当市场普遍都加班才能维持生存的时候,房租价格,消费品价格,必然是加班给钱才能维持的价格;尤其是动态定价的房租。
然后加班还导致休闲娱乐产业难以发展,稀有的现充因此要花费比原来人多情况下贵得多的成本才能现充。更加让普通人不敢现充消费,进而社交困难。——比如游乐园密室逃脱剧本杀定价就是很贵。核心一直都很简单,因为消费者买单的不是周末那一天,而是为地租的一周七天一起买单。如果一个店七天都可以高负载运转,那价格就可以打到现在1/3到1/5。而饮食成本可以摊薄很低——因为民以食为天,七天都不停转。
休闲产业难以发展,大家都在加班,会导致房价进一步攀升。因为高收入群体钱花不出去。只能花在碎片手游,或者只能投资股票房产等资产。让正常人的生活模式难以与这个群体竞争。很多人加班改变了生活——那种改变是存量卡位赛的改变,是抢椅子的游戏。而一旦前排人站起来,所有人就只能站起来。那所有人加班是个好社会吗?——孩子需要父母更多关爱才能健康成长,成年人需要健康休息时间才能避免中年开始不停找医院。很多人支持加班是因为他是短期受益者,年轻人扛得起(或者干脆摸鱼上班-加班),长期对身体的损害是不知道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