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老师工资不应该高么?优秀和普通甚至不称职的老师一样才是悲哀!
刚发现这是一个网校的品牌问答。
线上教学在互联网以前就有。
这种全国找个名师讲课的模式,不用互联网,以前有电视的时候,国家就干过,所以有个频道叫教育频道。
后来证明,这个方式不行。
有人可以从这个模式收益。大多数人用这个模式成绩一塌糊涂。
学习需要讲课,练习,反馈,针对性讲解结合起来。
要做,班不能太大。一个老师管不了几个人,才可能针对性的管理学生。
所以小补习课有时候比课堂教育还好。
名师直播上课意义不大,录制视频就可以了。有跟踪学生的人很重要。
另外,现在的补习班,网课,都很愿意做K12。为啥呢?
因为没有中考高考的硬尺子,看补习效果。
如果有高考网课,上过一年,二本能上211,那种网课早就火了。
现在挣小学生家长的钱比较容易,因为小升初基本没有统一考试了,讲课效果成绩容易出。
网课效果不好也是学习时间,多了很长的学习时间,会比不学的好。
中学以后,要竞争。孩子本来就会花很长时间学习,网课和线下比,才能看出网课真正的效果。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出于“社交距离”的考虑,在线教学和远程办公这些行业,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发展。网络教学的发展,也让老师这个传统行业在未来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也令不少老师产生了一些危机感
事实上,作为伴随网络时代而兴起的新生事物,网络课堂本身,在这次新冠疫情之前,就已经有多年的发展,不过由于国内学校的授课仍旧以线下课堂为主,因此这种模式的参与者规模仍旧相对有限
毫无疑问,在疫情逐渐过去之后,网络课堂的热度会有一定的消退,毕竟传统教学有着诸多没法取代的优势,不过,线上教学在这次突发事件中,也体现出了未来相比于传统教学一些可能的优势环节
首先,是网络教学本身可以突破地理的界限。比方说在最近这段时间里,我待在家里,也多多少少参与了一些网课和讨论会,也进行了一些主动的授课,只要在准时准点上线,无论你身在北京,广州,杭州,成都等国内的其他城市,甚至是身在日本,欧洲,美国,都能够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参与我在上海家中的授课
其次,网络授课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授课,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有了更多可以掌握自己节奏的余地。比方说,对于无暇参与实时课程的学生,亦能够通过录像回放,在b站等视频平台上,重新观看并且学习课程;又比方说,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连续上1个小时甚至2个小时的课程,也许会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听课效率,线上的录像,也给予了学生以更多掌控自我节奏的余地——觉得听累了,或者觉得一时之间没法消化老师的内容,也可以有一个暂停的余地
在我看来,网络课堂的引入,并不会挤压传统老师的生存空间,但是也许我应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引入网络课堂,会令那些转型能力更强的老师,在兼顾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在网络课堂领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我大学的每个暑假都花在了支教上,去的地方是四川藏区里面经济不发达的地方
我高中是读理科的,当时成绩还不错,高考拿了成都青羊区的第一,但是物理化学生物有师范专业的小伙伴来讲,他们更专业,我能讲的就只有历史
我一个理科生,怎么讲历史?
我上了网课
准确的说,我是边打dota边听袁腾飞的课(十一年前,没别的了)
那时候袁腾飞在网上刚火,便宜了我
他的课很多人都听过,讲的的确是好玩,错误也很多
但是我面对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初一升初二的孩子,我说乾隆他们没反应,我说是小燕子的爹他们说哦哦哦皇阿玛啊
他们聪明,他们有朝气,但是他们信息接收的层面太少了
就连我们带去的笔记本电脑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稀罕玩意
所以我能讲,我还讲的「不错」
镇上原来两个历史老师,还专门来听我讲历史,然后请我去他们家里吃腊肉,说学到了很多
大家品品
我去的那个镇,我不说名字了,但是去川西牛背山看日出的帐篷客应该都知道是哪里
那么多年了,一个九千人的镇,没出一个能考上本科的,甚至整个县八万人里面都很多年没出过本地高中教出来的本科生了
校长给我说,家里稍微有点能力的,都弄去成都了
「娃娃些走不出山,就永远考不上大学」
我能考个区第一,不是因为我厉害,而是因为我的老师厉害,是我的学校厉害,是我周围的环境厉害
山里的确是封闭,但也正是互联网应该抚平的皱褶
不光是对学生,甚至是对当地的老师,互联网授课都不应该是洪水猛兽,都应该是他们改变命运的阶梯
2018年的时候,成都七中老师给贫困地区学校远程授课,在网上掀起了风浪
我看了特别的揪心
我完全能理解接受参加远程授课的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禄劝一中里面学生的感受
禄劝一中高一的一个女孩子,我现在都记得她对记者说的话
我没想到我这么差
她是镇里中考的第一名
用同样的教材,仅仅是老师的授课方式不同
她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成都七中的试卷,除了语文,其他科都没及格
我不是成都七中的,我是外国语的,但是我知道我读书的时候七中的考卷我们从来没怕过,我们考试从来都不看90分的及格线,都是看能多贴近150的满分
而这个女孩子,她尽力了,她已经是全校甚至全镇成绩最好了,她打败了所有和她所处环境一样的学生
你还能要求她怎么样?
但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教育资源就是这么不平均
成都七中的三节英语课,讲完了课本上的东西后,一节讲英文报纸,一节是外教授课,一节听TED演讲,全程英文
她除了课前3分钟的英文歌,其他完全听不懂
我看完禄劝一中的采访,就一个感觉
努力,但出不了成绩;奋斗,但是摆脱不了环境
如果这时候这位女生的老师说,我们不接受直播授课,直播授课会让我们丢饭碗的,大家是什么感受?
我自己当过几个月的「老师」,我其实挺反感现在社会上对老师的神化
明明是个职业,偏要给与太高的期待和要求
所以当清北网校这样的线上教育已经开始百万年薪聘请老师的时候,我可以理解很多老师心是慌的
基层教师本来收入就不高,福利还经常被克扣,人才不断的流失
现在还有互联网的降维打击
怎么能不慌?
但是,我又想起了那两个叫我去家里吃腊肉的大山里的老师
一个40多岁,一个50多岁
平日里除了教课,还要自己动手修被山洪冲踏了的学校围墙,还要加固一个年久失修的仓库
暑假是他们唯一可以给家里帮帮农活的时候
但是他们愿意抽时间来听我讲课,听一个刚20岁的大男孩讲课,听一个就靠着听袁腾飞视频的半吊子讲课
他们在学
他们知道自己学到的东西,可能不多可能不正,但是都能多给自己的学生一丝机会
和我一起去山里的英语老师是最吃香的,她们甚至要从音标开始重新教本地的英语老师
你们能想象那些山里的老师们,他们的孩子都和我们一般大,还要认真的叫我们老师,甚至听我们的训,就为了纠正自己的发音么
他们在努力改变,在努力提高
禄劝一中的老师们是第一批直面直播授课冲击的
他们是怎么做的?
直播带来压力,也是动力
七中考完试,老师们会彻夜批改、分析上百份试卷,第二天就讲评
禄劝一中的老师们刚开始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但现在必须跟上,整个教学节奏紧凑了起来
他们的学生在直播中被冲击,老师自己也在被崭新的教学方法冲击;学生都可以在冲击下提高成绩,老师为什么面对冲击就选择躺倒等死呢?
很多地方的教学是黑箱,都说要改进,但不知从何抓起,现在不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放在面前么?
禄劝一中高一的单科平均分,和成都七中平行班差50分;到高三,最好时仅差6分了
而禄劝一中的老师,按当地教育局局长的说法,也被直播培养了出来
“再去其他班,也能教好”
这应该是一个技术改变世界的美好故事
我不知道未来网络授课的发展,会对对基层老师带来大的冲击,但是我知道这个趋势是没办法,也没道理去阻挡的
基层的老师也不用太心慌
单纯的直播授课,效果并不好,这是这些年来校外培训机构早就摸索出来的规律
教书育人,是一个高度重视过程的行业
像马云和马斯克在2019年人工智能大会上那场跨频道聊天,他们也认为未来的不会被科技发展影响太大的职业是「与人互动」的工作
比如艺术,比如文学,比如教师
即使科技的高度发展, 这些行业是最能把科技转化为自己帮手的,而不用担心科技取代自己的工作
很多知乎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风靡了很久的一万小时定律
我研究生就是专门学背后的理论的,那时候《异类》这本书还没翻译成中文版,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叫Deliberate Practice
刻意训练
很多人只关注了沉浸、心流、学习区这样的词汇,往往忽略了刻意训练最重要的三大环节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是及时反馈
这是要由线下的老师来完成的
所以校外培训很早就摸索出了「双师制」,线上一个老师讲知识,线下一个老师管理学生、答疑解惑、及时反馈、针对性补充
2017的两会,某东方俞敏洪的提案就是「利用双师课堂促进教育均衡」
所以,网课教师都是清北硕博毕业,都是被高薪聘请,能把知识点吃的很透,讲的很清楚
这是一个基石
考虑到每个孩子吸收能力有高有低,发散思维有快有慢
要更好的利用网课的效果,需要线下也有一对一的定制化教育服务相配套,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个老师特别了解她的状况,能够因材施教,查漏补缺
就像清北网校邀请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为同学们讲解阅读与写作的相关知识,这样的业内大佬来分享讲课肯定是好事情,可以打好很好的基础,然后再由线下老师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在钱文忠的基础上或补漏,或讲更深
清北网校还请来了很多自己就有高考拿到高分经验的人,基本都是从各自的省份考进清北的,比如吴萱、杨秀君、亢杰、马景峰这些老师自己就是北大清华的本科
这些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讲解常考、必考的难点重点题型,效果就很好
还有另外一部分人是有专业的知识,甚至参与出题命题的,比如张永福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自己有10年的奥数和高中教学经验;张弓是清华本科,自己有五年同传的经验,擅长全英文教学
这些老师不光自己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有不可代替的榜样力量
有这些老师来铺垫基石,再由线下老师来辅助,就是「利用双师课堂促进教育均衡」的典型落地
这部分无论是像成都七中这样,线上大课+线下助教的模式,还是线上大课+线上一对一助教的模式,对老师的需求量,都是非常大的
所以现在的大部分老师,不是继续留在线下做助教,就是去线上做助教,是不可能因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而失业的
还是那句话,教育是一个需要「与人互动」的职业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当年我教过的那些山里面的孩子,如果说教育是一条通往山外的绳子,是他们唯一翻身的希望
那线上授课的老师就是拉住绳子往上拽的人,而在下面托起这些孩子的,就是山里那些基层的老师
谁更重要?都重要
都不负一声「教师」的称号
——关注 @曹小灵 ,也关注一下山里的孩子们——
都不知道一个个做什么梦呢?
作为一个从2012年开始研究网络教学,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中学公立教师。
2013年我在本区开展微课教学,那时本专业教研员都还不知道微课是什么。
做了这么多研究,写了这么多论文,但我从来就不认为网络教学能替代传统教学,甚至觉得它能作为补充都要废老大劲了。
你们也不用去看什么别的地方,就去看看灯塔国。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试行电视广播教学,那时我们全国才多少电视?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能达到平均每四个学生一台电脑。
2000年,翻转课堂开始在美国部分学校开始试行。
2000年,中国教育部发文《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在高校实行网络教育。
现在,20年过去了,各国的翻转课堂还是极少部分学校能坚持,网络授课甚至在连大学都没能达到全覆盖。
这与技术、网速的关系实际上不大,始终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讲解在整个教育中虽然是核心,但实际上监督才是它的前提条件。
延迟开学用直播网课代替有效吗? - 水烛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843571/answer/1011137601
这个新冠疫情就看出来了,学校全面实行网络教学,学生不仅更累了,效果还更差了。
一开始2月份的时候还有新鲜劲,3月家长陆续开工后,作业提交量急速下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
缺少了教师、班主任的监督,学生越来越放飞自我了,而网络教学缺少监督手段,只能让一个个老师在屏幕那头干着急,监督的手段也仅仅只有“打电话给家长”这一个了。
但学生缺少了环境的熏陶,缺少学校老师的威慑,长期只有家长监督,反抗之心愈发强烈。
最终就是,家长也累,学生也累,学习效果也特别差。
知道现在多少学校开始紧急给学生做心理辅导吗?知道多少学生出现手机的戒断反应吗?知道最近多少地区学生出问题吗?我们都不敢说。
这学期所有考试取消,期末考试不统一,老师考完很可能也不能发成绩。
我在很多回答里都说过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因为它需要16年的艰辛才能看到最终成果,而且你必须在最懵懂无知,对未来最迷茫的时候坚持那种枯燥乏味的重复训练。
学习不是打游戏,更不是看电影,它是需要练习、巩固以及重复练习的,别说让清华北大的来授课,你把知识点拍成电影,新鲜劲一过,大批学生也不会去看。
纯粹靠兴趣支持学习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99%的人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都会败下阵来,玩乐和堕落才是人性。
很多人 一谈教育就对标北上广深,或者是本地最好学校。
那些学校的家长是如何监督的,你们知道吗?本区最好的学校,一个班绝大多数都是公职,哪怕父母上班,家中老人也是退休干部,高学历懂教育,剩下的都是老板子女,家长至少有一位是不用上班全职带孩子。
一般家庭做得到吗?
以广东为例,实际上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能上三本以上的,也就占总人数大概20%左右,70-80%都上不了,这才是本国教育常态。
现在的取消补课、晚修,教师不能惩戒学生,已经越来越被家长诟病了,因为他们发现教育自家孩子越来越难了。
若是造成大批量学生家长必须辞职在家才能教育孩子,对社会又会产生多大的动荡呢?我想教育部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一起形成混合式教学,将来会成为一个发展方向,但想完全替代,除非能将教师的监督职能放入网络,否则绝无可能。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网络教学必然是其中一项,作为老师的你,只需要好好跟上这个时代,熟悉好各类最新的软件,尝试网络教学,不要被这个时代淘汰就好了。
最后,网络教学产业化,一开始年薪百万或许有可能,但高薪也会带来大量人员进入,随后薪资必然会逐渐递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