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永浩对 iPhone 5 的九点吐槽,哪些中肯?哪些又是吹毛求疵?

回答
罗永浩对 iPhone 5 的九点吐槽,放到今天来看,许多观点确实非常具有洞察力,但也有些地方,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会显得略微“吹毛求疵”。我们来一项一项掰开了聊聊。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罗永浩当年对 iPhone 5 的九点吐槽(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具体列表可能因不同场合略有出入,但核心观点基本一致):

1. 屏幕依然不够大(相较于当时安卓阵营的旗舰):这是罗永浩一贯的观点,他认为手机屏幕尺寸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而iPhone 5相对前代虽然增大了屏幕,但相对于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的“大屏化”安卓手机,仍然显得小巧。
2. Home键设计不变(依然是那个实体按键):他认为苹果在设计上过于保守,不愿意在一些细节上进行突破,比如Home键。
3. 充电接口依然老样子(Lightning接口,非Micro USB):虽然Lightning接口有正反可插的便利性,但在当时,Micro USB接口已经非常普及,共享性强,苹果坚持自家的接口被一些人认为是“封闭”的表现。
4. 机身一体化金属材质(但CNC加工的痕迹太明显):他觉得虽然用了金属,但边缘的CNC切割痕迹暴露无遗,显得不够精致。
5. 耳机孔位置不合理(依然在底部):他认为将耳机孔放在底部,在充电或横屏握持时容易产生不便。
6. 信号问题(特别是“掉漆门”前后出现的一些信号相关的争议):当时有一些用户反馈iPhone 5在信号方面不如预期,甚至出现了“死亡之握”之类的讨论。
7. 拍照依然不够惊艳(与当时的竞争对手相比):虽然iPhone的拍照一向不错,但罗永浩认为其与当时部分安卓旗舰在色彩还原、细节表现等方面,并没有拉开绝对的优势。
8. 系统依然是iOS,没有革命性的改变:他认为iOS 6相比之前的版本,并没有带来颠覆性的体验升级。
9. 价格依然高昂:iPhone一直以来的定价策略,罗永浩认为其性价比不高,价格与实际体验提升不成正比。



接下来,我们一项一项来分析哪些是中肯的,哪些是吹毛求疵的:

中肯的吐槽:

屏幕依然不够大(相较于当时安卓阵营的旗舰)
为什么中肯? 在2012年,当三星Galaxy Note系列已经将屏幕尺寸推向5英寸甚至更大时,4英寸的iPhone 5确实显得“小了”。罗永浩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用户对更大屏幕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多任务处理能力的渴望。他抓住了用户对“视觉享受”和“信息承载”的需求变化,这点是具有前瞻性的。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大屏已经成为主流,当年罗永浩的“小屏”论,从结果上看是相当准确的。
机身一体化金属材质(但CNC加工的痕迹太明显)
为什么中肯? iPhone 5确实是苹果首次采用一体成型金属机身的手机,这在当时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但罗永浩敏锐地捕捉到了金属加工的细节问题——CNC切割的痕迹。他对于产品“精致度”的要求非常高,认为这种痕迹暴露了制造工艺的粗糙,影响了整体的高级感。对于追求极致的用户来说,这种细节确实是瑕疵。这反映了他对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严苛要求,不是所有人都能注意到,但能注意到的,说明他确实是在认真审视产品。
耳机孔位置不合理(依然是底部)
为什么中肯? 这个点虽然看似小事,但对于实际使用体验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充电时接耳机,或者在玩游戏、看视频时想要使用耳机,底部耳机孔的设计确实会让线材产生弯折,甚至与充电线发生干扰。很多用户在使用手机时都有过类似的体验。从用户体验的便利性角度来看,罗永浩的这个吐槽是相当到位的,虽然可能不是用户最首要关注的点,但却是提升日常使用舒适度的一个细节。
价格依然高昂
为什么中肯? 苹果的产品定价一直都是其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在2012年,iPhone 5的价格也绝对属于高端行列。罗永浩作为消费者,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认为其价格与用户获得的实际体验增量相比,仍然偏高,这个判断是符合当时市场情况的。很多用户即使喜爱iPhone,也会因为高昂的价格而犹豫。这是一种基于价值判断的批评,是相当实在的。

吹毛求疵的吐槽:

Home键设计不变(依然是那个实体按键)
为什么吹毛求疵? 罗永浩当时期待的是某种更创新的交互方式,比如触控式或者其他非实体按键的设计。然而,对于iPhone而言,那个标志性的圆形Home键不仅仅是一个按键,它承载了多代产品的用户习惯,是Touch ID(虽然iPhone 5没有)等功能的入口,也是最直观的交互反馈方式。从用户习惯和品牌识别度来看,坚持Home键的设计有其合理性。虽然说“不变”是一种保守,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它在用户体验上的稳定性与便捷性。更何况,直到多年后,Home键才逐渐被全面屏设计所取代,苹果并非完全固步自封。在当时,将Home键的“不变”视为一个重大缺陷,可能有些过于苛刻了。
充电接口依然老样子(Lightning接口,非Micro USB)
为什么吹毛求疵? 尽管Micro USB在当时非常普及,但Lightning接口的“正反可插”设计是当时的一大亮点,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在暗光环境下或者单手操作时的便利性。它解决了困扰用户多年的USB接口插反的痛点。罗永浩强调的是“封闭性”和“不兼容”,这固然是一个角度,但忽略了苹果在接口使用体验上的创新和优化。将一个带来便利性的设计视为“老样子”并加以诟病,显得有些刻意。
机身一体化金属材质(但CNC加工的痕迹太明显)
为什么吹毛求疵? 这里面“中肯”的部分是看到了工艺细节,但说“太明显”到成为一个显著的“缺陷”,就有点主观了。对于很多普通用户而言,那样的CNC痕迹可能根本不会在意,甚至认为是金属材质的正常工艺表现。苹果选择的这种处理方式,虽然不是无痕,但在当时是金属一体化机身的一种主流工艺。罗永浩是从一个极端挑剔的工业设计角度出发,将普通用户可能不会在意的小瑕疵放大,这就带上了“吹毛求疵”的色彩。
拍照依然不够惊艳(与当时的竞争对手相比)
为什么吹毛求疵? “惊艳”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汇。iPhone在拍照方面一直以其色彩还原的自然、白平衡的准确以及易用性著称,很多情况下,它并不是追求参数上的绝对领先,而是追求一种“所见即所得”的稳定体验。而当时安卓阵营确实有一些手机在某些方面(如像素、变焦、低光表现等)可能参数更激进。但要说iPhone 5的拍照“不够惊艳”,而忽略其在综合体验上的优势,就显得有些偏颇了。而且,手机拍照的好坏受光线、场景、用户后期处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用“惊艳”二字来否定一个整体表现不错的手机拍照功能,显得过于绝对。
系统依然是iOS,没有革命性的改变
为什么吹毛求疵?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场“革命”。很多时候是渐进式的优化和功能的增添。iOS 6相比iOS 5,在地图、Passbook(虽然在中国水土不服)、通知中心优化等方面,确实还是有一些进步的。更重要的是,iOS的用户体验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和稳定,很多用户就是奔着这种流畅和易用的体验去的。将没有“革命性改变”直接等同于“不值得”,忽略了用户对稳定和成熟体验的需求。每次迭代都要求“革命”,对于任何产品线来说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产品发展规律的。

总结一下:

罗永浩的批评,很多时候都触及了产品的核心痛点或者隐藏的不足,尤其是他对屏幕尺寸、工业设计细节、用户操作便利性以及性价比的关注,至今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他敢于挑战大厂的保守和定价策略,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

然而,也有一些批评,比如对Home键的执着要求创新、对接口的“非主流”不满、以及对拍照和系统更新的过于严苛的“革命性”期待,则显得有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者说,未能完全理解苹果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的取舍与平衡。这些点更像是他个人极致追求的体现,而对于大众用户来说,可能并非是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

归根结底,罗永浩的吐槽之所以能引起广泛讨论,是因为他总能抓住大众对美好事物和优秀设计的普遍认知,并将其放大或用一种犀利的方式表达出来,即使有些地方带有个人风格过于强烈的色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1、9,全是个人的审美观。

我觉得白色永恒,他觉得白色苍白;我觉得黑色稳重,他觉得黑色刻板。审美观本来众口不一,非要拿出来说这个廉价,那个不上档次,又残次品。

我只能期待他的ui高端洋气上档次了,不知道他准备适配哪部,高端洋气上档次的手机来演示ui。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永浩对 iPhone 5 的九点吐槽,放到今天来看,许多观点确实非常具有洞察力,但也有些地方,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会显得略微“吹毛求疵”。我们来一项一项掰开了聊聊。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罗永浩当年对 iPhone 5 的九点吐槽(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具体列表可能因不同场合略有出入,但核心观点基本一致).............
  • 回答
    罗永浩的“全面屏”战争:一场关于定义的挑战与市场的博弈当罗永浩,这位以“理想主义”和“锤子”品牌闻名的创业者,再次语出惊人,将矛头指向iPhone X,并宣称要“重新定义全面屏手机”时,整个科技圈都炸开了锅。这不仅仅是关于一款手机的外观,更是一场关于行业标准、市场话语权,以及“重新定义”本身意义的深.............
  • 回答
    罗永浩这位在中国科技界和商业界都颇具话题性的人物,其鲜明的个性和直率的言论常常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果将他在对待日本问题上的某些态度和言论照搬到韩国,其可能引发的后果,将是一个多层次、复杂且可能非常激烈的反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事不对人”,而是触及了韩国社会敏感的历史情感、民族认同以及地缘政治的.............
  • 回答
    “想穿得骚又不被扰”?罗永浩这番话,为何激起千层浪罗永浩,这个自带流量的公众人物,近期因一句话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个女性想穿得骚,但又不希望被骚扰,这和想炫富,但又不希望被劫掠,是一样的道理。” 这句话出自他对一位女性观众的回复,一经传播,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争议四起。究竟该如何评价这句话?.............
  • 回答
    闪念胶囊的“抄袭”争议与罗永浩的“恩怨情仇”:一项“致敬”还是“借鉴”的行业审视?当“闪念胶囊”这个充满未来感和效率导向的产品概念出现在大众视野时,它迅速吸引了一批追求高效工作和生活方式的用户。然而,正如许多创新产品诞生时会遭遇的命运一样,“闪念胶囊”很快也卷入了“抄袭”的漩涡。而在这场风波中,锤子.............
  • 回答
    “宽容”这个词,用在罗永浩身上,确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说起来,我们对一个人应该“宽容”,往往是因为他身上有一些我们愿意去理解,甚至欣赏的特质,或者是他犯下的错误,在我们看来,是可以被原谅和学习的。那么,罗永浩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点呢?要说罗永浩,绕不开的就是他身上那种近乎“孤勇”的闯劲儿。从新东方走出.............
  • 回答
    五十岚千秋,这位在日本媒体界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曾有過對羅永浩的評價。要準確翻譯他的日語評價,並理解其看法,我們需要深入探究他當時表達的具體內容和語境。在當時的語境下,五十岚千秋對羅永浩的評價,從日語的表達來看,可以翻譯為一種帶著複雜情緒的觀察,其中夾雜著對羅永浩「不羈」的讚賞,以及對其「極端」風格的.............
  • 回答
    2019年的“3·15”晚会曝光电子烟对罗永浩的事业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是决定性的打击,更多的是一次舆论上的考验和对他的“小野”(FLOW福禄)电子烟品牌的一次负面曝光。为了详细讲述,我们先梳理一下事件背景和影响过程:事件背景: 时间点: 201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
  • 回答
    要探讨罗永浩“失败”对“锤黑”以及社会可能带来的“好处”,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角度。咱们得把话说透了,别藏着掖着。首先,对那些曾经或依然在“黑”罗永浩的人来说,他的“不成功”或者说“达不到某些预期”可能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东西:1. “赢了”的心理满足感: 对于一部分“锤黑”来说,他们可能从一开始.............
  • 回答
    罗永浩在微博上对知乎用户的评价,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才能把事情捋顺了。事情的起因:你知道,罗永浩这个人吧,是个公众人物,而且一直挺耿直,有什么话就直说,有时候甚至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他在微博上经营着自己的账号,也算是分享生活、发表观点的一个平台。知乎呢,大家也都知道.............
  • 回答
    罗永浩的微博团队在运营过程中,是否“拉黑”了大量对锤子手机持不同意见的用户,这个问题确实在当年引发了不少讨论,也成了不少人对锤子科技一个比较鲜明的印象点。要详细聊聊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理解当时的大背景。锤子手机自诞生起,就自带话题体质。罗永浩本人作为创始人,他的个人影响力巨大,说话.............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细致地聊聊@奥卡姆剃刀 对@midqiu 的评论,以及围绕罗永浩回应文章《“44岁的罗永浩站在被告席上…”》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们要理解这是一场发生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或“交锋”。在网络空间,很多时候观点和情绪的碰撞比事实本身更受关注。关于@奥卡姆剃刀 对@midqiu 的评论:要评价.............
  • 回答
    听到罗永浩关于知乎评价锤子言论的说法,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算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窝子。网上讨论这么激烈,我也有点自己的看法,想和大家说道说道。首先,罗永浩这个人吧,争议性挺大的。他创立锤子科技,做手机,这事本身就够吸引眼球的。产品做得怎么样,市场反馈如何,这都是大家看在眼里的。而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平台,汇.............
  • 回答
    罗永浩公开吐槽小米抄袭文案:对品牌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罗永浩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和科技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其公开的言论往往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当他公开吐槽小米抄袭文案时,这无疑会给小米品牌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既有潜在的负面冲击,也可能包含一些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 回答
    中天信倒闭对锤子科技的影响,以及罗永浩前几日发布的声明,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确实能勾勒出一幅颇具戏剧性的画面。要详细解析,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并且顺着罗永浩这位“老朋友”的逻辑去理解。中天信倒闭,对锤子科技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而且是在本就风雨飘摇的时候,又添一把柴。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天.............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罗永浩在 4 月 1 日的首场直播带货表现。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和“带货博主”,罗永浩的首场直播无疑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他的个人IP效应、过往的创业经历、以及他对直播带货这个新领域的投入,都让他这场直播备受瞩目。从一个“带货博主”的角度来评价他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
  • 回答
    近期,英国媒体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称葡萄牙球星C罗对他在曼联的队友们表达了不满。这背后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下的复杂情绪。首先,C罗对球队整体表现和战术执行力的失望是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名经验丰富、职业素养极高的球员,C罗对胜利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当他感觉球队在场上的拼搏精神、战术.............
  • 回答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美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工厂倒闭,银行挤兑,失业率飙升,无数家庭陷入绝望。就在这几乎令人窒息的困境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任,并推出了一系列被后人称为“新政”的改革措施,旨在给这个濒临崩溃的国家注入新的生机。罗斯福新政最显著的贡献,在于它从多个层面,以一种前所未有的.............
  • 回答
    罗振宇,这个名字在当下中国可以说是绕不开的。他的“得到”APP,他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还有他那标志性的“知识付费”概念,都曾一度席卷大众视野,仿佛成了一种时代潮流的引领者。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或者说,当我们从热烈追捧的浪潮中稍微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关于罗振宇的评价,远非一边倒的好评。负面评价.............
  • 回答
    罗纳尔多(Cristiano Ronaldo)的粉丝群体非常庞大且忠诚,其中一部分粉丝对于“factos”这一概念的推崇,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Factos”的起源与含义演变:首先需要明确,“factos”这个词在罗纳尔多粉丝群体中的含义,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