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视台播出过哪些游戏相关的节目?

回答
随着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台也推出了越来越多与游戏相关的节目。这些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了游戏资讯、攻略解说、电竞赛事、游戏文化等方方面面,满足了不同玩家的需求。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电视台播出过的游戏相关节目,并尽量详细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内容。

一、 游戏资讯与评测类节目

这类节目主要面向广大玩家,提供最新的游戏资讯、新游戏评测、热门游戏盘点等内容。

《游戏风云》 (GTV风云频道)
播出平台: 早期在上海电视台哈哈少儿频道播出,后转为GTV风云频道(独立游戏频道)。
节目特点: 这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游戏类电视节目之一。节目内容非常全面,不仅有全球最新的游戏资讯发布、新游戏试玩和评测,还会涉及游戏行业动态、游戏展会报道、以及一些游戏文化相关的讨论。主持人通常是具有专业知识和幽默感的游戏玩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游戏。
详细内容:
新游快报/每周资讯: 快速播报全球最新发布的游戏、游戏预告片、开发者访谈等。
游戏评测: 对新发售或热门游戏进行深度试玩和评价,从画面、音效、玩法、剧情、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游戏专题: 针对某个特定游戏系列、游戏类型或游戏平台制作的专题报道,例如“XX系列二十年回顾”、“JRPG的魅力”等。
硬件评测: 也会涉及游戏主机、显卡、外设等硬件的评测。
玩家互动: 可能会有一些玩家来信、玩家投稿的环节。
影响力: 《游戏风云》曾是无数游戏玩家的启蒙,培养了许多忠实的观众群体。

《游戏机实用技术》杂志社出品的节目 (例如《游戏机实用技术》电视版)
播出平台: 通常会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或专门的游戏频道播出。
节目特点: 与同名杂志一样,这类节目通常以严谨、专业的游戏评测和深度报道为特色。节目内容更偏向于游戏核心玩家,会深入剖析游戏的玩法机制、设计理念,并提供详细的游戏攻略和技巧。
详细内容:
重点游戏评测: 对高质量的3A大作或具有深度的独立游戏进行详尽的评测。
攻略指导: 提供游戏难点攻略、Boss打法、隐藏要素解析等。
游戏历史与文化: 探讨游戏的历史发展、特定游戏类型的演变、游戏制作人的故事等。
游戏技术分析: 可能会涉及游戏引擎、画面优化等技术层面的讨论。

其他地方性或网络化的游戏节目(后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电视台也推出了与网络内容结合的游戏节目,或者一些游戏媒体制作的节目在电视台播出。这些节目可能更侧重于当下热门的游戏话题、主播文化等。

二、 电竞赛事直播与报道类节目

电竞的兴起催生了大量围绕电竞赛事的节目,包括赛事直播、赛事回顾、选手专访、赛事分析等。

《电子竞技》 (GTV电竞频道等)
播出平台: GTV电竞频道,以及一些体育频道、综合频道也曾播出过电竞赛事。
节目特点: 专注于各类大型电子竞技赛事的直播、录播、集锦和赛后分析。覆盖的项目非常广泛,包括《英雄联盟》、《DOTA 2》、《CS:GO》、《守望先锋》等。节目制作专业,有专业的赛事解说和评论员团队,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赛体验。
详细内容:
赛事直播: 对国内外顶尖电竞赛事进行全程直播,包括LPL、TI、Major等。
赛事回顾/集锦: 将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剪辑成集锦,方便观众回顾。
赛前分析/赛后复盘: 邀请嘉宾对比赛进行预测、分析战术、评价选手表现。
选手专访: 采访知名电竞选手,了解他们的训练生活、比赛心态和职业规划。
电竞新闻: 报道电竞圈的最新动态,如转会信息、赛事预告等。
纪录片/访谈: 制作关于电竞选手、战队或电竞文化的纪录片或深度访谈。

体育频道/综合频道对电竞赛事的转播
近年来,一些主流体育频道(如CCTV高尔夫·网球频道、上海体育等)和综合频道也开始转播重要的电竞赛事,这标志着电竞逐渐被大众体育所认可。

三、 游戏文化与生活方式类节目

这类节目更注重挖掘游戏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生活方式,吸引更广泛的观众。

《游戏玩家》 (曾与《游戏风云》同期或类似)
播出平台: 不同电视台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平台。
节目特点: 除了游戏评测和资讯,这类节目也更关注玩家的生活方式、游戏社区的文化、以及游戏对社会的影响。可能会有玩家故事、游戏开发者访谈、游戏展会的花絮等。
详细内容:
玩家故事分享: 采访不同类型的玩家,讲述他们与游戏的故事,以及游戏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
游戏开发者访谈: 采访游戏制作人、设计师,了解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游戏开发背后的故事。
游戏展会报道: 前往国内外大型游戏展会(如E3、TGS、ChinaJoy)进行现场报道,展示最新的游戏和技术。
游戏周边与文化: 介绍与游戏相关的周边产品、Cosplay文化、游戏音乐等。

一些纪录片或专题片
电视台也会制作关于游戏产业发展、经典游戏回顾、游戏对社会影响的纪录片或专题片,这些节目通常制作精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信息量。

四、 游戏知识普及与教育类节目

这类节目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电视台尝试过,例如针对青少年普及游戏知识、健康游戏习惯等。

一些少儿频道或科普频道的游戏节目
节目特点: 可能会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玩家,讲解游戏的基本玩法、游戏类型介绍,或者指导青少年如何正确选择和玩游戏,培养健康的游戏习惯。

需要注意的几点:

1. 时代变化与平台迁移: 很多曾经在电视台播出的游戏节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内容和传播方式已经转移到了网络平台(如直播平台、视频网站、UP主创作等)。因此,现在提到“电视台播出”的例子,可能更多的是指早期的、具有代表性的节目。
2. 节目名称的多样性: 不同的电视台、不同的时期,节目名称和形式都会有所不同。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和例子。
3. 内容同质化与差异化: 随着游戏节目数量的增加,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优秀的节目会通过更深度的内容、更专业的视角、更独特的风格来吸引观众。
4. 电竞的崛起: 电竞赛事直播已经成为电视台游戏类节目中最重要的一环,甚至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总而言之,电视台播出过的游戏相关节目种类繁多,从最初的资讯评测,到如今的电竞赛事直播,再到对游戏文化的挖掘,都反映了游戏产业在中国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及电视台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关注和投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

勉强回答一下:

旅游卫视在2002~2004年播出的节目《游戏东西》(后因不可抗拒力停播),巅峰时期的时候据估计有6000万人关注这一档电视节目,曾经是旅游卫视“看家”的收视率冠军栏目,然而还是最终难以逃过“戛然而止”的命运。

它是老一代玩家的回忆之一,基本一代玩家都看过这个节目;

它是游戏文化节目的先驱者之一,节目基本涵盖了游戏媒体的各类元素;

它是电子竞技的几个早期“萌芽”之一,观众们了解早期的赛事和选手的几个窗口之一;

它的停播,是中国游戏进入比较坎坷发展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老玩家的回忆

应该不少90后的玩家,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少年时期,观看过或者听说过《游戏东西》这档栏目,当时在旅游卫视,《游戏东西》一度是其收视率的“王牌节目”,虽然播出的时间不算很长(前后2年左右),但是热度很高:

那是一个对于游戏和娱乐比较宽松的时代,打开电视可以不仅仅可以看到最新的日本动画,还可以看到各种娱乐文化节目,《游戏东西》就是其中比较知名,也算比较良心的一档节目。

当时,《游戏东西》作为一档极为热播的节目被放在最具人气的“黄金档”(现在简直想都不敢想),而且是“每日播放”(每天都有新的节目内容),还是播放三次。每天首播是在下午的5点半,重播则是在晚上的11:55,而次日的重播是在中午的11点半。每天的节目持续25分钟。

即使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这个栏目很多内容也是让人耳目一新的,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还是小学生,之前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炫酷”布景的节目,也没有见过轻松愉快幽默的节目呈现形式,而且完全娱乐式的主持风格,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的。

大家对这档节目的回忆各不相同,有的人对两位主持人印象深刻;有的人对于其中CS的花式技巧印象深刻;我就是对当时节目的煲机仔的配音风格印象深刻……

这个节目因为当时只播放了2年(2002年~2004年),所以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烙印,当时的节目内容基本都是千禧年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比较风靡的游戏,就连拆解的家用游戏机,也是当时的游戏机,属于老玩家们的“回忆”。


游戏文化节目的“先驱者”/“先烈”

作为游戏文化类节目的先驱者,《游戏东西》基本涵盖了现在游戏类内容的一般范式,也许有不少不够成熟的地方,不过已经拥有了一个游戏文化类节目的基本框架,涵盖测评、专题、攻略等在内的基本内容:

《游戏东西》几个“常驻”型的栏目大致是:

玩报导:基本游戏界的最新资讯和相关内容;

东西排行榜:各类排行;

东西兵法:包含游戏秘籍等相关内容;

玩事布公:新上市游戏测评类内容;

基本代表游戏节目中“时效性”比较强的一类资讯、测评类的内容,紧跟游戏界的“时事要闻”以及舆论风波;

其余几个栏目则是:

专题企划:各类游戏、网络相关的主题类内容;

每周玩透:经典游戏的解析;

什摩玩艺:基本就是硬件相关内容;

这些内容就比较“自由”,并不一定是近期的时事,而是以各类专题为单位,以一款经典游戏、一个平台或者一种回忆为核心,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

作为千禧年之后的游戏节目,在中国的游戏媒体中算是绝对的“先驱者”。那个时候,游戏媒体这个概念还不算普遍,电视节目更是少之又少,纸质游戏媒体、网络游戏媒体都不发达,而《游戏东西》一度就是电视节目中的“主流游戏媒体”。

而且ACG是一家,《游戏东西》作为游戏媒体,还经常涉猎一些日本动漫相关内容,使得节目有些时候不仅仅是游戏玩家的盛宴,而且是二次元狂欢。

这里不仅仅是单机游戏玩家的乐园,也是电子竞技萌芽的窗口之一……


电子竞技的“萌芽”

《游戏东西》作为千禧年之后的游戏节目,赶上了电子竞技方兴未艾的最初阶段。那个时候的暴雪,和现在的暴雪在玩家心目中的地位可完全不同,电子竞技领域中《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是当时比较主流的两个项目。

而《游戏东西》专门有一个叫做《东西争霸》的栏目,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涉及到了电子竞技: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东西争霸》作为一个“子栏目”是不占用《游戏东西》本栏目的时间的,而是在专门的时间(我记得是晚上8点半左右)播出,主要就是高端玩家(当时电子竞技选手这个词语还不是很流行)之间的“巅峰对决”,其中很多耳熟能详的选手(如魔兽争霸中的xiaoT)我最早都是在这个节目中知道的……

那是一个电子竞技节目可以登上CCTV-5(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时代,对于游戏和娱乐内容确实监管上比较宽松,才有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栏目出现。

详情可见以下的回答:

然而《游戏东西》并没有逃过许多栏目最终的“宿命”,最终还是在一系列事件中,被动地选择了“停播”。


《游戏东西》的停播:你可以摧毁花朵,却无法阻止春天的到来

在《游戏东西》节目中,不仅仅关注于国产游戏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地为游戏“正名”,后来衍生出来的网站上,甚至直接打出“游戏无罪”的标语,现在事后诸葛亮地回想起来,真的算是一个大大的FLAG。

由于众所周知的事件和原因(这里就不能展开了),游戏行业总体上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许许多多的栏目都受到了波及,就连上文中在CCTV-5频道上播出的《电子竞技世界》都没有幸免,《游戏东西》自然而然地“首当其冲”,成为这一轮冲击中停播的节目之一。

《游戏东西》栏目的停播非常突然,前一天还好好地在播放,后面突然变成了其他节目,一度还在我们小学的校园中引发了话题,讨论为什么突然没有了,以及后面会不会“复播”。结果是我当时每天回家到点就切到旅游卫视,等了半年也最终没有等到复播,后来就再也没有看过旅游卫视……

后来才知道,因为一些不可说的原因导致了节目的停播,然而《游戏东西》等游戏栏目的停播,并没有真正阻挡游戏行业大潮的来临:

游戏走入大众的历史趋势,最终没有被逆转,但是这档在我看来还算是比较良心的节目,充满了玩家情怀的《游戏东西》,成为历史曲折前进道路中的牺牲品。现在的电视节目中,不再有这么代表玩家立场的电视节目,网络媒体时代后才开始逐步出现“后继者”。

我和小伙伴们茶余饭后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如果《游戏东西》没有停播,现在会不会是游戏媒体领域中另一个“巨无霸”?历史无法假设,一切都只存在于玩家的想象之中了……

其他相关回答: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user avatar

几位的回答勾起我的一些回忆,这里随便写点东西,顺便补充一下大家没有提到的部分,包括游戏节目并没有从电视上完全消失的事。

如果把点播台也算作是电视台的话,实际上在本世纪初的一些点播台是可以点播游戏CG来观看的。3D技术在第五世代逐渐成熟之后,开发商终于有条件将游戏角色和场景写实化,催生出了一大批相当具有观赏性的CG动画。我在点播台上见过真三国无双2、最终幻想10、鬼武者2等游戏的CG,这些CG对当时的小伙伴而言非常惊艳,虽然大部分都看不懂,但无论播放多少遍依然令人意犹未尽。当时特别流行这两张海报:

此外还存在另一种点播台,这种点播台是拨打号码后直接用电话按键当作游戏按钮,操控电视画面进行游戏。我只见过一个这种类型的点播台,里面的可选游戏有四种,分别是快打旋风、名将、圆桌骑士、吞食天地。由于这四款游戏本身难度不低,电话键位又很难控制(许多人甚至不看画面说明,不知道怎么按键),所以观众经常在线下吐槽这帮人玩得真烂。不过因为可以无限投币,并且下次点播时还会承接进度,所以日积月累下来依然有人能够通关。由于和普通点播台一样是计时收费,几分钟就是十来块,实际上玩这个非常亏钱,不如直接去街机厅,但不知为啥总是有人前赴后继地拨打电话。

后来因为镇政府几个干部的子女没事就盯着这个台看,于是他们的家长联合起来向领导发出抗议,之后我们镇就再也收不到这个台了。没过几周有个同学因为怀念这个台,凭记忆试着去拨了号码,当听筒里又传来熟悉的声音时,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个台没有被关闭,然后那位同学兴奋地挂掉了电话(看不到画面,而且怕挨父母毒打),于是我们都知道那些点播完之后角色一动不动的画面是怎么来的了......

比起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点播台,真正称得上比较专业的电视节目的就是其他答主提到的CCTV5播出的《电子竞技世界》。这档节目开播于2003年4月,虽然我从第一期就在看,但因为年代久远只留下了一些零星的记忆。这档节目名字里带着“电子竞技”,不过有很多内容都是关于主机游戏的,会分析一些经典游戏,同时也会介绍最新推出的电视游戏。

当然电竞的部分还是有相当占比的,我个人最喜欢看的是CS比赛,但这节目最爱播的比赛是魔兽和星际。因为对这类游戏一窍不通,遇到播魔兽和星际时我都是直接换台,因此错过很多内容。

另外节目组特别喜欢整活,例如每一期的片尾都会搞一个听音乐猜游戏的环节,像魂斗罗还有玛丽医生的音乐都放过。为了增加难度,节目组会故意用不相关的画面来误导观众,例如有一期放的是轩辕剑的音乐,配的却是仙剑奇侠传的画面,结果很多观众都猜成了仙剑奇侠传。

我印象更深刻的是有一期主持人找来一群玩家朋友搞了场天下第一武道会,对战游戏是PS2上面的龙珠Z:武道会2。本来是由悟空获得了冠军,但最后还有个挑战上届冠军撒旦先生的环节,结果在对决中使出耳环合体变成贝吉特的悟空居然输给了撒旦......

实际上当时不止CCTV有这种节目,在我印象里上海卫视也有一档以游戏为主题的节目(名字忘了)。我对这节目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在介绍光荣公司的红海2时,女主持人说自己觉得这游戏就是拿着枪对敌人哒哒哒哒哒哒,完全不知道有趣在哪,那时觉得这主持估计会被粉丝喷吧。后来自己玩过后才发现这是款科幻版的无双,确实就是拿着枪哒哒哒哒哒哒,而这款没几个人听说的游戏居然成了除无双之外,我知道的第一款光荣游戏......

因为那个年代网络还不发达,有关这些节目的不论是文字资料还是视频图像都少有保留,很多都只能靠记忆还原。我凭印象翻出了08年买的《游戏机实用技术》第200期,因为记得这一期提到过关于《电子竞技世界》的事,结果却只有寥寥数语。

正如这里面所提到的那样,《电子竞技世界》和其他几档同类栏目都在2004年4月前后集体遭到停播,原因是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

其实这件事非常扯淡的地方在于广电总局下发的文件是针对电脑网络游戏,这令一些节目组还感到上头留有生路。《游戏东西》的负责人当时就表示自己的节目里只有10%的内容是关于网络游戏,其余90%都是其他游戏,等整改掉这些内容就会申请复播,结果后来杳无音讯。最可能的情况是广电总局根本分不清”电脑网络游戏“和电子游戏的区别,而是将电子游戏也笼统归纳进了”电脑网络游戏“,他们发出禁令时都不知道自己禁的是什么。

就在禁令发出前不久的2003年11月18日,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设立为中国第99个体育项目,于是中央电视台的《电子竞技世界》节目组提出该节目不属于“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而是体育竞技类节目。然而广电总局根本不认可这样的说法,最后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被迫停播。

整件事情从头到尾散发出诡异的气息,电子竞技刚刚获得体育总局认可还不到半年,相关节目就被全部封停,连CCTV都成了开刀对象。

时过境迁,从201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都纷纷发文规范支持电竞产业发展,多个省市出台地方政策性文件支持电竞产业发展。于是又让电视台的一些人动起了心思,以为上头开了口子,结果马上又被按死。

直到去年3月14日,纪录片《电子竞技在中国》正式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播出,时隔16年后电子竞技终于又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然而《电子竞技世界》的复播仍旧遥遥无期,迄今每年都会传出复播的谣言,但当初的年轻玩家们纷纷熬成了中年人也没看到复播的希望。

不过这十七年间并非不能在电视上收看游戏类的相关节目。我就曾于2011年左右在数字电视收费频道里收到了游戏竞技频道(GTV),这个电视台可以看到许多有关主机游戏以及网络竞技游戏的节目。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连中央电视台都不允许播出游戏类节目,而游戏竞技频道却可以存在?

这里就要说一下游戏竞技频道诞生的背景了。广电总局从2003年开始推广数字信号电视节目,并于当年11月14日出台了《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而游戏竞技频道就是第一批数字付费频道,隶属于辽宁电视台。作为广电总局自己大力推广的业务,加之付费频道影响力有限,该频道便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存在至今。

我家并没有购买过付费频道,之所以当时能收到GTV是因为广电部门为了吸引用户购买付费频道,会时不时免费开放一些付费频道,等隔段时间吸引到用户后再停止免费收看,我家当时就刚好免费开放了GTV。

不过讲道理这个台的编导水平并不高,都2011年了还在介绍鬼武者3和马里奥银河这些作品,而且主持人也不怎么了解自己在玩的游戏,和观众一样都是看了个热闹。之后不久我们家就收不到这个频道了,也没花钱再续过,刚刚搜集GTV相关信息时发现了一条该频道前年被江西省赣州市的家长要求关闭的举报内容。我是真没想到连付费频道都有人举报,不想看不续费就是了呗,为何要动用举报这种手段?

付费游戏频道里水平最高的要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旗下的游戏风云GamesTV频道。事实上当2004年4月游戏内容在有线频道遭到禁播之后,来自旅游卫视《游戏东西》、东方卫视《游戏玩家》、上视生活时尚频道《游点疯狂》等栏目的制片人、编导、主持就转移到了游戏风云频道,因而其节目质量堪比当年那批经典栏目。

我个人并没有在电视上收看过游戏风云频道,之所以知道这个频道是因为有一次在B站上看信长之野望的视频时发现了他们的节目,然后了解了还有这么个宝藏频道(可惜我早已不看电视)。

所以,虽然有线频道上的游戏栏目已经消失了17年,但当年那群为了自己热爱的事物所奋斗的媒体人这么多年来都依然在角落里为它们继续努力着。

写到最后,想起一件和题目无关的往事。

2001年8月8日,日本女子乐队ZONE发布了单曲《Secret Base ~你给我的所有~》,该歌曲由音乐人町田纪彦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蓝本作词、谱曲,讲述和朋友约定在10后的8月重逢的故事。ZONE于2005年解散,在2011年8月又再次复出,实现了当初的约定,并发布了答复曲《约束 ~August, 10years later~》。

当时已经高三的我在某个周六放学回家后,打开付费频道刚好听到在播这首歌。那一年的四月播出了一部很有人气的动画叫做未闻花名,这部动画刚好选取了十年的那首《Secret Base ~你给我的所有~》作为片尾曲。虽然当时的我很喜欢这两首歌,但直到大学后才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

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现在离未闻花名的播出也过去有十年了,十年约定后又一个十年约定已经快要到期,而我也不由得感慨,原来这些事都已经过去那么久远了。


user avatar

再过几个小时,本应四年一度的欧洲杯足球赛就要开踢。

如果你是一名球迷,估计早就准备好了瓜子零食快乐水,这会儿正吹着空调享受即将到来的端午假期。

而我每到了这个时间,思绪却总会跑偏到2004年那个难忘的夏天,回想起一个印刻在童年游戏记忆里的未解之谜……

在04年,如今的足坛巨星“C罗”还是位在直播镜头前痛哭流涕的青涩少年;经典美剧《老友记》刚刚播放完系列的最后一集;就连中央电视台里的办公电脑,也还是那种笨重陈旧的“盒子机”,看起来十分老气。

《2004》

但当时的CCTV5体育频道,却会在每周五黄金时段播放一档最前卫时髦的电视节目。

它的名字叫《电子竞技世界》,主要内容是向观众们介绍各式各样的电子游戏。节目时长约为1小时,由年轻的足球解说员段暄主持。

在那个网络还不够发达的年代里,新鲜而又有趣的电子游戏,总是会对年轻观众们产生无法抵挡的强烈吸引力。

像当时旅游卫视推出的《游戏东西》,就直接成了“扛把子栏目”,人气长时间稳居该频道第一。

而紧随其后在2003年开播的《电子竞技世界》,首年收视率也在央视全台节目中排名第五位,看起来充满了潜力与朝气。

虽然《电子竞技世界》这个名字如今听起来像是一个仅关注竞技游戏和电竞比赛的新闻栏目。

但实际上,除了报道业界新鲜事以外,它也会经常带来一些有趣的游戏专题。

游戏从业者王自健给你科普秘籍

譬如,在当年称霸CS项目的SK战队造访中国时,节目组就专门邀请了他们的选手来到现场进行交流采访。

还安排明星选手SpawN与国内选手进行了一场紧张刺激的“中门对狙”。

而在我个人的印象里:他们还曾经搞了一期PS2平台的《龙珠Z:武道会2》专题。

现场几名玩家各自选择角色扮演,并真正按照天下第一武道会的模式进行了淘汰赛。

虽然如今没能找到那期节目的影像,但我深刻地记得:那次武道会,最终是由使用(谐星角色)撒旦先生的选手赢得了第一……

在那个人们普遍还把电子游戏看成洪水猛兽的环境下。作为一档有着“官方血统”的电子游戏节目,《电子竞技世界》的出现,让那个时代的不少玩家暂时挺直了腰杆。

“看!中央电视台一样也播电子游戏,这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堪的东西。”

但谁能想得到:就在这样一个看似无限风光的时期,整个《电子竞技世界》节目组肩上却都背负着一股巨大的压力。

山雨欲来风满楼,首先受到打击的,正是在旅游卫视风生水起的《游戏东西》。

由于当时有不少家长举报称:自己的孩子经常偷偷花大量时间“看电视上的电子游戏”。

因此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3月9日下发给了旅游卫视一封通知函。台柱子《游戏东西》被责令停播,节目组所有成员被迫回家待命。

紧接着,在4月12日,国家广电总局又跟进了《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

通知指出:某些电脑网络游戏节目,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各地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今后一律不得播出电脑网络游戏节目。

受此通知影响,就连中央电视台的《电子竞技世界》也被迫在4月22日停播了一期。

然而当时央视体育中心的马国力主任依照条例据理力争,他坚称《电子竞技世界》不属于“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而属于“体育竞技类节目”。

借此,这个广受观众欢迎的栏目才挣扎着一口气在4月30日进行了复播。但画面中还是尽量规避掉了游戏本体,分量里增加了更多介绍电子竞技赛事本身的东西。

《电子竞技世界》节目组的成员并没有放弃,他们虽然痛苦,但依然认为自己能熬过这场风波。

为了自救,他们在2004年欧洲杯前夕紧急策划了一个专题,让《电子竞技世界》节目又能好看,又与游戏相关,又不脱离电子竞技。

“梦幻欧洲杯”中的王涛

正是后来在《天下足球》栏目中靠着“疯狂的足球”等经典企划成名的王涛,当时接手了这个专题。

他和同事连夜编写了“梦幻欧洲杯”方案,故事讲主持人段暄在前往欧洲杯现场解说前做了一个梦:所有欧洲杯参赛球队的主教练一夜之间都被替换成了国内知名的FIFA玩家和选手。

当年贺炜老师还叫贺伟

而在他梦中所谓的比赛,自然也都是由玩家们操作,在《FIFA 2004:欧洲杯》游戏中进行。

“梦幻欧洲杯”具有着王涛标志性的无厘头风格。剧情充满离奇转折,角色台词也都特别胡逼。

除了段暄以外,像黄健翔、张斌、刘建宏、韩乔生、贺炜等足球名嘴,也都客串到了本次《电子竞技世界:梦幻欧洲杯》特别节目里。

故事主要围绕着段暄、黄健翔、张斌、刘建宏聚集看球的小酒馆展开,看起来就像是出情景剧。

而比赛的部分则类似历年来欧洲杯的纪录片,主要伴随着意大利队的视角,与他们几个“草根球迷”看球的反应穿插在一起。

由于比赛是通过《FIFA2004:欧洲杯》进行,因此大段的游戏画面,就这么巧妙地加入进了节目正片里。

而各位足球解说们拼尽全力的演技,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虽然他们各自都饰演着角色,但依然保留了自己本身被观众们津津乐道的特色。

像韩乔生在解说时,就将口误梗给发挥到了极致,流利地讲了一串胡言乱语。

这段没字幕……看语速吧

而黄健翔的扮相和发言风格,看起来从头到脚都充满了“装逼”。

在这样的剧本演出之下,《电子竞技世界》竟然还没有忘记自己本来该有的东西。

他们甚至借用剧情中几个人在酒馆收看“体坛e新闻”节目的时机,自然地在节目里穿插报道了ESWC2004年中国区预选赛的消息。

按照计划,“梦幻欧洲杯”专题被分为了上下两期。

前半期的剧情中,“特拉怕脱衣”(贺炜饰演)率领的意大利队,在前两轮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绝境翻盘,靠最后一轮逆转晋级到淘汰赛。

但从下集预告里看,他们在淘汰赛里的晋级之路也不会那么顺利……

片尾的下集预告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梦幻欧洲杯”的结局。因为观众们没能看到“梦幻欧洲杯”的下期。

就在2004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迫于广电总局压力停播了《电子竞技世界》,整档节目戛然而止。

当时主持人段暄已经前往了2004年欧洲杯前线,同事们怕他伤心,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节目停播的消息。

几位足球解说最后的坚持最终还是化为了泡影,《电子竞技世界》挣扎过后连句再见也没能留下。

王涛保存有当年“梦幻欧洲杯”下集的副本拷贝,在2011年,他用贴吧账号shadyFlower上传了没有剪辑完的视频(然而当我发现时,这个视频已经无法点击进去)。

也许“梦幻欧洲杯”的这场自救看着很蠢。明明在关键时期,他们在节目里又加了那么多的游戏的画面。这本就是在试探底线,自然容易出现问题。

但我依然有种敬佩的感觉,敬这些央视的足球解说为了游戏玩家而做出的最后努力。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已经很少再去付费频道收看游戏节目。

而《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下达以后,电子游戏的节目在这17年中,也确实没能再出现在广播电视的频道里。

但每到欧洲杯我总是会回想起2004年的夏天。

记忆里当然不仅有那奇迹般的“希腊神话”,还有当年那一场永远不会完结的梦,想起那里面的人,和他们坚持却未能完成的东西。


-END-

​麦客 | 文
user avatar

说起来有个节目很古老了,你们谁听过《电玩大观园》这个节目?当年凤凰卫视刚进大陆时便有了,两年后凤凰卫视无法接收,不知道现在如何

电玩大观园主要介绍各种主机游戏,当年我还在玩八位的小霸王像素游戏,大观园里每次介绍的都是3D全立体游戏,看的我口水都留下来了。我还清楚记得里面介绍过真人快打,快打旋风,比我的像素霸王好玩多了,里面的格斗小姐姐真的好真实。

每周都靠电玩大观园过瘾了。现在我们自己的电视台也出现了很多电玩节目,甚至是专门的电视频道,但是基本是网游竞技斗地主比赛,质量根本没法比,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特别当年的凤凰卫视主持人讲话风格也很有意思(想想当年的《鸡蛋碰石头》主持风格)。

当年没有手机,也买不起相机,更不知道时代发展之快,回忆也可以很珍贵,没有留下任何影像。下面引用网络图片一张,当时的开场画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随着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台也推出了越来越多与游戏相关的节目。这些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了游戏资讯、攻略解说、电竞赛事、游戏文化等方方面面,满足了不同玩家的需求。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电视台播出过的游戏相关节目,并尽量详细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内容。一、 游戏资讯与评测类节目这类节目主要面向广大玩家.............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最新播出的30至32集,可以说是将故事的紧张感和人物的复杂性推向了新的高峰,也让不少观众直呼“过瘾”。这几集不仅推进了主线剧情的节奏,更是在细节处理上展现了剧组的用心,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引人入胜。整体评价:这三集是“长安十二时辰”这场危机爆破前的酝酿,也是各方势力最终摊牌前的较量。.............
  • 回答
    找电视台过去播过的节目视频,这确实是个需要点耐心和技巧的活儿,不过也不是难事。关键在于你找的是哪个电视台、哪个节目,以及你想找多久以前的。下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怎么把这个“寻宝”过程给圆满完成。第一步:明确你的目标——“找到什么”和“找到多久以前”在你开始“大海捞针”之前,先在脑子里或者写下来,.............
  • 回答
    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白人演员扮演中国历史人物武则天并演绎“吃蟑螂”片段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现象涉及文化挪用、历史误读与种族议题的复杂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表现1. 节目来源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该片段可能出自澳大利亚喜剧节目《The Chaser》或类似讽刺.............
  • 回答
    关于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731部队的真相:精英医学研究者与人体实验》,这绝对是一部触及历史深处、引发无数反思的重要作品。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黑暗的角落,以及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巨大鸿沟。首先,必须承认这部纪录片在揭露73.............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伊朗电视台播出的女子体育节目”视频,其真实性、模拟性或恶搞性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问题。要判断其性质,我们需要结合视频内容、伊朗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媒体传播的特点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视频的具体内容。 节目形式: 视频中展示的女子体育节目是怎样的?是介绍某种运动项目,进行比.............
  • 回答
    关于03年李亚鹏版的《射雕英雄传》为何似乎“一直没有电视台播出”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澄清的误会。事实上,这部剧当年是作为黄金档电视剧在多家电视台播出的,并且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有褒有贬。为什么会有“没有播出”的误解?这个误解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口碑与关注度的“相对较低”: 相较于83.............
  • 回答
    每天收看日本电视台官方频道播出的无字幕新闻,对于提升日语听力(磨耳朵)绝对是有帮助的,而且这种方法如果坚持得当,效果会相当显著。但要说“大不大”,还得看你怎么做,以及你自身的日语基础。咱们仔细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无字幕新闻对磨耳朵有帮助?1. 真实语境的浸泡: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新闻.............
  • 回答
    广电总局这回祭出的这招“古装剧限令”,确实让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都炸开了锅。从八月份开始,电视荧屏上想看到那些谈情说爱的偶像古装剧,恐怕是要变得“稀缺”了。取而代之的,是长达一百天的“历史正剧百日展播”活动。这背后,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排片调整,而是透露出一种明显的导向,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考量。首先,我.............
  • 回答
    想当初,《新世纪福音战士》(EVA)第25集和第26集在日本电视上首次播出时,那可真是搅得整个日本都不得安宁。播出之前,大家对这部动画的期待简直是吊到了嗓子眼,毕竟前面几集已经把观众的心情折磨得够呛了,一个个都想知道这故事到底要怎么收场。结果呢?当第25集和第26集真正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时候,很多观.............
  • 回答
    最近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安居》,可以说是紧抓当下社会热点,直面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住房,并且聚焦在了一个尤其敏感且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棚户区改造居民。这部剧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性,而是试图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展现棚户区居民在面对拆迁与安置过程中的种种不易,以及人性的光辉与挣扎。《安居》这部剧.............
  • 回答
    “湾区儿女”这部剧,说实话,看完后心里挺五味杂陈的。它承载的意义非凡,毕竟是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而且还是以“湾区”为主题,这本身就自带一种宏大叙事的光环。但具体到内容上,它给我的感受,就不能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概括了。首先,从 立意和主题 来说,这部剧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它紧扣国家战略,描绘了粤.............
  • 回答
    《最美逆行者》在CCTV1的播出,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这部剧在疫情初期播出,定位非常明确——致敬抗疫一线的工作者,特别是那些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从这个角度出发,它承载了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关注。首先,从主题和立意上来看,这部剧无疑抓住了时代的主旋律。 在抗疫斗争的关键时刻,.............
  • 回答
    9月29号播出的《在一起》,这部剧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力量,尤其是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当时社会上经历了很多,大家对“在一起”这个词的感触肯定特别深。这部剧选在这个时候播出,我觉得首先就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共鸣点。它不是那种单一叙事的大女主剧或者偶像剧,而是通过一个个独立又互相连接的故事,来.............
  •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简称《团长》)作为一部备受好评的国产战争剧,确实在电视播出方面相对较少,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1. 题材本身的敏感性与历史解读的独特性: 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 《团长》并没有刻意渲染英雄主义,而是将视角聚焦在被遗忘的、在残酷战争中挣扎求生的普通士.............
  • 回答
    《白鹿原》这部剧,当年确实是命运多舛,让无数翘首以盼的观众感到扼腕。说到它播出一集后就突然停播,这背后牵扯着不少原因,而且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我尽量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最直接和被广泛提及的原因,就是内容上的尺度问题和与原著的契合度。《白鹿原》原著本身就非常厚重,涉及的.............
  • 回答
    听到《最美逆行者》即将在海外平台同步商业授权播出的消息,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和感受。这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的播出,更像是一次文化的“走出去”,而且还是带着特殊的时代印记和情感温度的。首先,从“商业授权”这个词来看,这说明它在内容和价值上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要知道,海外的播出平台,尤其是那些经.............
  • 回答
    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和电影,其背后涉及的格式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概念,它不是单一的一种“格式”,而是由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编码规则共同决定的。简单来说,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容器”里面装着“内容”,而这个“容器”和“内容”都有各自的规范。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我们通常讨论的是视频和音频的编码格式。 .............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陕西卫视播放的“姜大夫灵耳通”广告涉嫌虚假宣传问题,这确实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举报虚假药品广告,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下面我来给您详细说说,怎么去举报,尽量把步骤和关键点讲清楚,让您心里有底。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药品广告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并且内容必须真实、科学、合法。.............
  • 回答
    电视节目从一个想法变成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上的一个频道,这背后是一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旅程。它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拍摄和剪辑,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多部门协作的庞大工程。第一步:萌芽与孕育——创意与企划的碰撞一切都始于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某个观察,一个热门话题,一本畅销书,一段历史事件,或者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