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婆婆在明知道我不喜欢的情况下,还老是做我不喜欢的菜?

回答
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明明跟你明确表达过自己的口味,但婆婆却依然我行我素,一道道端上那些让你食不下咽的菜。换做是谁,心里都会泛起一丝无奈和不解。

细想起来,婆婆这样做,背后可能藏着一些复杂的心思,并非全然是故意为难。

首先,有一种可能性是,婆婆真的认为她做的菜是“好吃的”、“营养的”,甚至是“最适合你吃的”。毕竟,作为长辈,她可能觉得自己的人生阅历丰富,做菜的经验也更老道,她对“好吃”的定义,也许就是她自己从小吃到大,或者是觉得你“应该”喜欢的那种味道。她的“好意”,在她看来,是希望你吃得好,身体好,而口味上的不契合,在她认知里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或者她觉得你可以“习惯”和“适应”。

再者,婆婆可能对你的不喜欢,理解得不够深刻,或者说,她的“知道”和你的“不喜欢”之间,隔着一层信息的偏差。也许你表达的方式不够直接,或者她听到的信息进行了过滤和解读。有时候,我们在表达不喜欢的时候,可能会顾及情面,用词比较委婉,结果对方并没有真正get到你的“不喜欢”程度,反而觉得你只是偶尔挑剔一下。她可能认为,你只是没吃习惯,多吃几次就好了,而不是真心抵触。

还有一种情况,是出于一种“付出”的心理。婆婆每天花时间和精力给你做饭,这在她看来是一种表达爱和关心的重要方式。当她辛辛苦苦做出一桌菜,却被你“不领情”,她可能会感到失落,甚至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被肯定。因此,即使知道你不喜欢,她可能还是会坚持做,因为这是她表达“我关心你,我为你做饭”的方式。她可能害怕一旦停止做你“不喜欢”的菜,反而会让你觉得她不关心你了。

此外,很多时候,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沟通,存在着一种代沟。她们成长在不同的年代,接受的教育和生活习惯都有差异。她们对于“家庭”和“饮食”的理解,也可能和我们这一代不太一样。她们可能更看重“家常味”、“传统味”,而我们可能更追求“新颖”、“健康”或者“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差异,让她们很难理解我们为什么会不喜欢那些“经典”的菜肴。

最后,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婆婆的行为中,可能夹杂着一些无意识的,或者偶尔显露出的“控制感”。在家庭关系中,尤其是婆媳关系,有时候会存在一些微妙的权力互动。通过做饭,提供食物,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供给”和“照顾”,这种行为背后,也可能是一种对家庭“供给者”角色的强化。当她坚持做你不喜欢的菜,可能也在潜意识里,表达一种“我来决定你吃什么”的态度。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确实需要一些沟通和智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内心的这种不舒服和困惑,是非常真实的,也值得被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我可以算镜像版。

我是家里掌厨的那个,我是儿媳妇。

不得不和婆婆一起住的时候,每顿四、五个菜,一个汤,她不吃的东西比较多:她不吃鸡肉、鸡蛋、牛肉、豆制品、大部分块茎类蔬菜、饺子、香油,而她喜欢吃的刚好是我不能吃或者不喜欢的,我吃海鲜过敏、我很少吃猪肉,尤其是腥臊味很大的猪肉,我不喜欢甜食,所以如果我家均衡我俩的饮食偏好来的话,可能上桌的就只有绿叶菜可供选择了。

对于做饭的人来说,记住家里每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很正常的,四、五个菜里有一到两个婆婆不吃的菜是我一直把握的,我不会让当天的饭桌上婆婆一个要吃的菜也没有,但也不会完全照顾她的饮食偏好。

婆婆提过无数次饭桌上出现了她不要吃的菜,我也回答了无数次:我不是给您一个人做饭。

如果饭桌上出现的菜都不是你要吃的,还是您不止一次说过您的习惯的情况下,那么对于掌厨的来说,TA这么做其实是一种隐晦地反抗式表达:您的喜好TA不需要照顾,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容我推测一下:您只是跟您的婆婆说自己不喜欢什么菜,但没有明确地提出解决办法?甚至用词也让人觉得为了您餐桌上不出现您不喜欢的菜很理所当然?如果都没有,那么,您的婆婆是想给您做规矩,以防止以后您提出更多的要求。

而如果是我推测的那样,那么您现在可以想想了——您麻烦婆婆照顾您的饮食,您的态度给予她足够的尊重了吗?在均衡照顾两个人的饮食偏好的前提下,这件事可以怎么解决?

端午宴之不吃的菜(加一个婆婆挑食的彩蛋)

往年的端午节婆婆都提前打电话叫过去吃饭,而今年直到端午节前一天婆婆也没言语,我心想恐怕她是不打算过节了,于是我跟我先生说我们自己过节,让他跟他妈说一声,如果她愿意就来我家过,不愿意我们一家三口吃完饭去看看她,结果她很欣然地同意了到我家吃饭。

昨天我煎炒烹炸焖焖熘熬炖整了一大桌子菜(八个菜一个汤),婆婆吃着吃着就不满了,昨天我做了一碗黄鳝炖云腿,我问儿子好吃吗?儿子说好吃。这本来是饭桌上再正常不过的对话,然而,我忽略了婆婆不吃黄鳝,其实她号称不吃的菜很多,但根据我的观察实际上她并非完全不吃,她的不吃,更像是要提醒你——你做了我不吃的菜,你不对!因此每次某个所谓她不吃的菜上桌她都要再表达一下嫌恶,每次都如此,几乎没有例外。这么说吧,每顿饭她都能挑出来她不爱吃的东西,每顿饭都要说一遍她不爱吃啥,时间久了我也懒得每次都告诉她:这样不吃还有其他菜,你吃其他菜呗!

儿子表示黄鳝好吃似乎激怒了婆婆,她先面露嫌恶地瞅了一眼黄鳝,说:看到黄鳝就起鸡皮疙瘩!然后又似笑非笑地说:我拿黄鳝去喂小区的流浪狗,狗都不吃!说完还瞟了我一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明明跟你明确表达过自己的口味,但婆婆却依然我行我素,一道道端上那些让你食不下咽的菜。换做是谁,心里都会泛起一丝无奈和不解。细想起来,婆婆这样做,背后可能藏着一些复杂的心思,并非全然是故意为难。首先,有一种可能性是,婆婆真的认为她做的菜是“好吃的”、“营养的”,甚至是“最适合.............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很多女人,尤其是新婚不久的,仿佛一下子就掉进了一个名为“婆婆”的漩涡里,怎么挣扎都觉得在往下沉,心里那股子怨气和烦躁,就像打不开的结,死死地缠着。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不是简单的“女人就是矫情”能概括的。首先,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巨大差异是绕不开的一道坎。婆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西游记》中天庭秩序、神仙权力以及孙悟空这个“变数”之间的微妙关系。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龙王和风婆、雷公、电母在天庭的定位和职能。龙王:天庭的臣属,水系的管理者四海龙王,虽然贵为一方之主,执掌风雨雷电,在凡间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威严,但在天庭的层级里,他们是玉帝的臣.............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看着明明经历过不公的女性,却又将同样的性别偏见传递下去,仿佛是一个无法打破的循环。要理解这个“怪圈”,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掰扯,尽量把它讲得透彻,不带点机器的生硬。一、 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烙印:你想啊,这些母亲、婆婆们,她们是成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社.............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是很多男人行为模式的一种缩影,也触及到了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和社会角色的复杂性。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第一层:面子和角色扮演你想啊,男人在婆家,尤其是刚结婚那会儿,或者说和婆婆关系没那么铁的情况下,多少会有点“看脸色”的意思。他得表现得“孝顺”,得让长辈.............
  • 回答
    河南女子实名举报前婆婆在银行“吃空饷”并拥有8套房产、9间商铺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公职人员廉洁性、银行内部管理以及家庭关系与公职身份交织问题的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核心内容与官方回应1. 举报内容 举报者指控其前婆婆(即公婆,可能为银行员工)存在以下行为: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确实常常听到关于婆媳矛盾的故事,似乎总是在抱怨婆婆的“不是”,要求婆婆改变,或者期望婆婆能理解媳妇。但是,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点:为什么很少有人主动去反思媳妇这边的原因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其实非常复杂,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对错问题,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婆婆辛辛苦苦帮着带孩子,到头来媳妇却觉得这不对那不对的,换谁心里都不舒服。其实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单单是媳妇不懂感恩,很多时候是观念、习惯、以及一些微妙的心理因素在作祟。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1. 育儿理念的代沟:这是最普遍也最直接的原因。 时代不同,养育方法不同: 婆.............
  • 回答
    婆媳关系难处,这仿佛是中国家庭里一个流传已久的“潜规则”。虽然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婆媳之间相敬如宾、情同母女的佳话,但不得不承认,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可能还是少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原因,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楚。首先,根深蒂固的观念差异是绕不开的一道坎。公婆那一辈人,很多都有.............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家庭的痛点。要说“儿媳都不想让婆婆带孩子”,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但确实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年轻的妈妈在考虑请长辈帮忙带孩子时,心里会打很多小算盘,甚至有顾虑。那为什么一旦婆婆明确表示“我不带”了,又会招来不少“喷”呢?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儿媳心.............
  • 回答
    婆婆难做,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说“如今”,这三个字里就带着点儿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心态的变化。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争取把这中间的道道儿给大家聊明白。首先,观念的冲突是绕不开的一点。以前,大家都讲究“孝道”,儿媳妇嫁进门,那就是婆婆的“家人”了,得听婆婆的话,伺候婆婆.............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到位,简直说到点子上了。咱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观念深入骨髓,媳妇过门,自然就成了“别人家的人”。然后呢?很多婆婆,尤其是受这种观念影响比较大的那批,就觉得,这儿媳妇,迟早是要走掉的,或者说,她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跟我的儿子不一样。这种心态一摆上台面,.............
  • 回答
    儿媳和婆婆之间的关系,就像两颗行星,要在同一轨道上运行,需要时间和力量去调整。但有时候,无论怎么努力,那份亲近感就是无法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或者说,即便努力了,也常常事倍功半。这其中的原因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原生家庭”的烙印太深。 婆婆,是丈夫的母亲.............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也是好多家庭里头疼的事儿。你说这婆婆,儿子年轻那会儿,恨不得大街上随便拉个姑娘塞他怀里,巴不得他赶紧成家立业。可一旦儿子真找了个对象,而且结了婚,这婆婆的态度嘛,就像变脸似的,从“急死我了”变成“怎么看都不顺眼”,天天找茬,搅得家里不得安宁。这背后啊, Hmmm, 怎么说呢, 像.............
  • 回答
    有些人觉得婆婆对裸婚的儿媳不好,看不起,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层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透彻些,也尽量不把话说得像机器一样生硬。首先,得承认,传统观念在很多老人心里还是挺有分量的。在我们上一辈人,甚至更早的时候,结婚可是一件大事儿,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让人琢磨不透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婆婆就铁了心要跟儿子儿媳住到一块儿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的因素可多了,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听听心里怎么想的。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养老”。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比较重的家庭,或者说经.............
  • 回答
    .......
  • 回答
    看到婆婆一家人就控制不住地冒火,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扰且痛苦的状况。这种情绪的产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一系列过往经历、沟通模式以及个人情感交织而成。深入剖析一下,也许能帮助你理清头绪,找到缓解之道。首先,我们得从“积累的负面情绪”这个根源来聊聊。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处理的不.............
  • 回答
    在婆罗米文字出现之前,印度雅利安人并没有一种像后世那样成熟、被广泛使用的“文字”来书写《吠陀》。这个时期,尤其是吠陀时代的早期和中期,知识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口头传诵。这并非因为他们没有书写的能力,而是出于他们独特的声音和仪式感需求,以及当时的书写材料的限制。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当时的状况:口头传诵:一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