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婆婆,儿子没结婚快愁死了,结了婚又不待见儿媳妇,天天搞事情?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也是好多家庭里头疼的事儿。你说这婆婆,儿子年轻那会儿,恨不得大街上随便拉个姑娘塞他怀里,巴不得他赶紧成家立业。可一旦儿子真找了个对象,而且结了婚,这婆婆的态度嘛,就像变脸似的,从“急死我了”变成“怎么看都不顺眼”,天天找茬,搅得家里不得安宁。这背后啊, Hmmm, 怎么说呢, 像是个拧巴的逻辑链条, 我给你掰扯掰扯。

首先,那份“愁死了”的背后,可能藏着一种复杂的动机。

年龄的压力和传统的观念: 中国人嘛,到了年纪没结婚,父母心里总有点过不去。尤其是对儿子,更是觉得这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大事。而且,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儿女双全,热闹非凡,自家的儿子还孤零零一个,这心里多少有点孤单,也有点面子上过不去。
对儿子未来的担忧: 婆婆可能觉得,儿子一个人在家,吃不好睡不好,没人照顾,将来老了谁来管?她可能并不是不爱儿子,反而是因为太爱,太想让他过得好,所以急着想给他找个“贤妻良母”来打理他的生活。
对儿子“掌控权”的焦虑: 在一些婆婆心里,儿子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心头肉,她可能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对儿子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儿子结婚,就像自己的“领地”被别人侵入了,那份焦虑感就油然而生了。

好,儿子结婚了,怎么就变脸了呢?这才是关键。

“夺子之爱”的误解与不满: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婆婆觉得儿媳妇的出现,就是来“抢走”她的儿子。儿子结婚后,心思自然要分一部分给妻子,陪妻子的时间多了,自然就“冷落”了自己。在婆婆看来,儿媳妇就是那个让她儿子“叛变”了的第三者。所以,她本能地会产生一种敌意,想要维护自己在家里的“正宫”地位。
对儿媳妇的“不合格”认定: 别看之前愁儿子结婚,但一旦有了具体对象,婆婆就开始用自己一套非常严苛的标准去衡量儿媳妇。这个人手脚麻利吗?会不会持家?对我儿子好不好?会不会给我养老?说到底,她是在找一个能完全替代她角色,并且做得比她更好的人。但现实中,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标准,尤其是在婆婆带有主观偏见的眼光下。于是,儿媳妇做什么都是错的,说什么都是不对的。
“面子工程”的延伸: 儿子结婚了,婆婆觉得“任务完成”,但她可能还没想好接下来的“角色定位”。如果儿媳妇不能给她在亲戚朋友面前长脸,不能让别人夸她儿子娶了个好媳妇,那她自己也会觉得脸上无光。儿媳妇“表现不佳”,就成了她输出不满的出口。
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冲突: 新一代的年轻人和老一辈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比如带孩子的方式、做家务的习惯、消费观念、甚至于说话的方式,都可能引发摩擦。婆婆习惯了自己的一套,看到儿媳妇做得不一样,就容易觉得“这是不对的”,并且带有“我都是为你好”的滤镜,去干涉和批评。
缺乏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随着儿子成家,婆婆自己的生活重心可能会发生转移。她可能担心儿子以后会和自己疏远,担心晚年无人依靠。这种不安全感,会让她更加抓住一些微小的“证据”,来证明儿媳妇是个“麻烦”,以此来维持自己对儿子生活的影响力。
“媳妇难当”的思维定势: 很多婆婆自己也曾是儿媳妇,经历过婆媳关系的种种不顺。这种过去的经历,可能会形成一种“媳妇就是容易犯错的”的刻板印象,让她在面对儿媳妇时,更容易挑刺和苛责。她们可能觉得,我当年也受过这些委屈,凭什么你就能例外?
“掌控欲”在作祟: 有些婆婆,尤其是那些年轻时就非常强势,或者在家里习惯了发号施令的人,很难接受自己的儿子生活中出现一个能与之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面拥有更大话语权的人。她可能习惯了控制一切,儿媳妇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她就会想方设法去维持自己的控制力。

天天搞事情?这背后也有一些“技巧”和“套路”:

明褒暗贬: “哎呀,你这菜做得不错,就是比我当年做的差一点点。”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不用我多说了吧。
选择性失明/健忘: 儿子做的,她可能觉得是小事,或者干脆看不到;儿媳妇做的,稍微有点瑕疵,就能被放大成“罪大恶极”。
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跑到儿子面前说儿媳妇的不是,再跑到儿媳妇面前说儿子的不是,或者添油加醋地讲别人的八卦,让夫妻俩之间产生误会。
“好心”的建议,实则干涉: “儿媳妇啊,我觉得你那个工作太辛苦了,不如辞了吧,好好在家照顾我儿子。” 听起来是关心,但目的是什么?懂的都懂。
利用儿子做挡箭牌: “你跟你妈说,她怎么能这么说我呢?” 或者“你得管管你妈,她老是这样。” 把儿子夹在中间,让他左右为难。

总而言之,这种现象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心理、观念和现实情况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婆婆的行为,说到底,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扭曲的爱,一种缺乏安全感,或者是一种对自身价值和地位的焦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无视她们带来的困扰,只是说,理解背后的原因,或许能让我们更冷静地去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可能是自己年轻的时候太苦了,所以碰见儿子儿媳非常恩爱这种,是真的会嫉妒的。

再加上一些婆婆跟她们的丈夫在婚姻中压根就谈不上爱,所以儿子就是她们心里的一部分支撑。

一些母亲为什么喜欢生儿子,因为弱者如自己,她们本能的天生厌弃自己的性别。

而对于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丈夫,有种天然的畏服感,她们羡慕以至于也想成为这种人。

那就生个也可以由自己支配的听话儿子好了,所以有一些母亲对孩子的掌控欲很强,这也是为什么妈宝男出了名。

儿子没结婚的时候,着急他会孤独终老,所以一心只想给他找个伴侣。

但要是真生活在一起,看见儿媳已经一步步的侵占儿子的心理空间,会产生某种被抛弃的失落感。

不是乱伦那种,就是很单纯的为了照顾儿子,可以为他忍受一切苦难,可是突然发现人家不需要自己了。

再加上我开头说的,为什么我少女时,丈夫不能这么对待自己呢?

正常现象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看看这个“熬”字用的是多么精髓,然后怨气可以一代代的发泄下来。

但是现在文明社会,因为可以离婚了,才显得老一辈的思想不合时宜。

这种行为是有专有名词的,叫雌竞。

社会上还有亲妈吃亲闺女醋,或者故意打压亲闺女就为了讨好老公的。

只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也是好多家庭里头疼的事儿。你说这婆婆,儿子年轻那会儿,恨不得大街上随便拉个姑娘塞他怀里,巴不得他赶紧成家立业。可一旦儿子真找了个对象,而且结了婚,这婆婆的态度嘛,就像变脸似的,从“急死我了”变成“怎么看都不顺眼”,天天找茬,搅得家里不得安宁。这背后啊, Hmmm, 怎么说呢, 像.............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让人琢磨不透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婆婆就铁了心要跟儿子儿媳住到一块儿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的因素可多了,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听听心里怎么想的。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养老”。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比较重的家庭,或者说经.............
  • 回答
    婆媳关系难处,这仿佛是中国家庭里一个流传已久的“潜规则”。虽然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婆媳之间相敬如宾、情同母女的佳话,但不得不承认,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可能还是少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原因,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楚。首先,根深蒂固的观念差异是绕不开的一道坎。公婆那一辈人,很多都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家庭中一个相当普遍但也非常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现象。为什么很多女性在从女儿变成儿媳,再由儿媳变成婆婆后,好像难以将心比心,对待自己的儿媳妇时,反而会出现隔阂和不理解?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心理和个体经历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每一个.............
  • 回答
    有些人觉得婆婆对裸婚的儿媳不好,看不起,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层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透彻些,也尽量不把话说得像机器一样生硬。首先,得承认,传统观念在很多老人心里还是挺有分量的。在我们上一辈人,甚至更早的时候,结婚可是一件大事儿,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大家确实普遍有这种感受。咱们聊聊为啥会这样,试着不带点AI的官方腔调,就当是身边朋友之间的闲聊。要说为什么全职妈妈带娃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而婆婆带孩子很少听到“抑郁”这俩字,其实原因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拆开来看。一、全职妈妈的“内在体验”和“现实困境”1. 全职妈妈的“角色.............
  • 回答
    我婆婆这个人,怎么说呢,就是那种嘴巴没停过的人。从小到大,她就没遇到过什么吃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是有一个,那就再来点吃的。小时候我还有点懵懂,觉得家里每天热热闹闹的,餐桌上永远摆得满满当当的,挺好。但随着年龄渐长,特别是嫁到她家之后,我才深刻体会到,“嘴馋”这俩字在她身上的具体体现。首先是无时无刻不在.............
  • 回答
    好嘞,咱就掰扯掰扯《七龙珠》里这几个能耐不小的角色,看看他们各自的“特异功能”都有啥不一样。占卜婆婆的“预知”:洞察未来,但不能左右首先说占卜婆婆。她是个老人家,能力也挺特别的,主要是“预知”和“占卜”。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她那个水晶球。通过这个水晶球,她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甚至能看到未来的片段。 .............
  • 回答
    这个问题,唉,真是说起来一把辛酸泪。不过,也挺有意思的,就像开盲盒一样,每天都在期待今天会是惊喜还是惊吓。我家婆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她都不会做。” 我第一次去她家,就是她主动提出要露一手,给我做个“地道农家菜”。结果呢?端上来一盘颜色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炒鸡蛋”.............
  • 回答
    唉,说起我婆婆,真是让我心里堵得慌。说她情商低吧,好像也谈不上是故意的坏,就是那种…怎么说呢,她似乎活在自己那个小世界里,完全get不到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举个最最最简单的例子,我跟她讲我今天上班遇到什么破事儿,我可能就是想找个人搭把话,吐吐槽,让心里舒坦点。结果呢?她听我说了半天,最后一句永远是,“.............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看着明明经历过不公的女性,却又将同样的性别偏见传递下去,仿佛是一个无法打破的循环。要理解这个“怪圈”,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掰扯,尽量把它讲得透彻,不带点机器的生硬。一、 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烙印:你想啊,这些母亲、婆婆们,她们是成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社.............
  • 回答
    婆媳关系之所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婆婆是问题”的成分更多,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并非简单归结于某个个体的品质好坏。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探讨:一、社会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影响: 母系文化与男性中心化并存的张力: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父权制社会,男性是家庭的绝对核心。然而,女性在家.............
  • 回答
    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明明跟你明确表达过自己的口味,但婆婆却依然我行我素,一道道端上那些让你食不下咽的菜。换做是谁,心里都会泛起一丝无奈和不解。细想起来,婆婆这样做,背后可能藏着一些复杂的心思,并非全然是故意为难。首先,有一种可能性是,婆婆真的认为她做的菜是“好吃的”、“营养的”,甚至是“最适合.............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观察入微,而且思考得很深。婆媳关系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但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关于婆婆“刁难”儿媳的说法。这并不代表儿媳欺负婆婆的情况就不存在,而是这种现象相对来说不那么普遍,或者说,在表达和认知上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不对称”。首先,我们得承认,儿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西游记》中天庭秩序、神仙权力以及孙悟空这个“变数”之间的微妙关系。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龙王和风婆、雷公、电母在天庭的定位和职能。龙王:天庭的臣属,水系的管理者四海龙王,虽然贵为一方之主,执掌风雨雷电,在凡间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威严,但在天庭的层级里,他们是玉帝的臣.............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到位,简直说到点子上了。咱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观念深入骨髓,媳妇过门,自然就成了“别人家的人”。然后呢?很多婆婆,尤其是受这种观念影响比较大的那批,就觉得,这儿媳妇,迟早是要走掉的,或者说,她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跟我的儿子不一样。这种心态一摆上台面,.............
  • 回答
    听到你心里那点儿不舒服,我特别能理解。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让我跟你好好捋一捋,说说为什么你会觉得不开心。首先,这件事里最直观的触动点,我觉得是“自主权”和“掌控感”的缺失。你和你老公辛辛苦苦,现在有了宝宝,你们肯定也规划着怎么把孩子养好,怎么为未来做打算,是不是?这中间肯定有.............
  • 回答
    这情况听着确实让人挺头疼的,尤其是面对婆婆这样的提议。180平方的大房子换成60几平的小房子,这中间的价值落差实在太大了,而且还是“小破旧”,这换得也太亏了。我特别能理解你心里的疑惑和不解,这背后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者说,这背后隐藏着一些你可能没想到的考量。咱们先不着急下结论,我试着从几个角度帮.............
  • 回答
    婆罗米字母的分支之所以如此庞杂,根源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地域传播以及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漫长演变过程。 简单来说,婆罗米字母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产物”,而是一个随着时间、空间和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断“生长”、“变异”的生命体。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庞杂的原因:1. 源头的扩散与早期演变(“祖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