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婆媳关系中,很少见人提过儿媳妇欺负婆婆?真的没有这样的事吗?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观察入微,而且思考得很深。婆媳关系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但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关于婆婆“刁难”儿媳的说法。这并不代表儿媳欺负婆婆的情况就不存在,而是这种现象相对来说不那么普遍,或者说,在表达和认知上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不对称”。

首先,我们得承认,儿媳欺负婆婆的事情,确实是存在的。

虽然不像婆婆欺负儿媳那样被广泛提及和塑造,但现实生活中,肯定有儿媳妇对婆婆态度恶劣、颐指气使,甚至在经济上或情感上进行压榨的情况。比如:

言语上的轻视和不尊重: 比如经常对婆婆冷嘲热讽,否定婆婆的付出和能力,说“你懂什么”、“那是老观念了”之类的话。
情感上的漠视和疏远: 比如对婆婆的关心熟视无睹,不愿与婆婆交流,甚至刻意制造距离,让婆婆感到被排斥。
经济上的控制和索取: 比如要求婆婆承担不属于她的家庭开销,或者在家庭财产分配上表现出自私和贪婪。
将婆婆视为“保姆”: 认为婆婆就应该无条件地照顾孙辈、做家务,并且理所当然地接受一切安排,稍有不满就指责。
利用丈夫作为“传话筒”: 夹在中间让儿子为难,或者不断向儿子抱怨婆婆,挑拨儿子与婆婆的关系。

这些行为,无疑都可以归结为“欺负”的范畴。那么,为什么它们不像婆媳矛盾那样“声名远扬”呢?

一、社会文化和家庭结构的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儿子是家庭的“顶梁柱”,而婆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男权家庭的“权威”。媳妇嫁入夫家,被认为是“过门”,需要遵守夫家的规矩,融入夫家。这种框架下,婆婆的地位相对较高,儿媳妇更多是被置于一个需要“讨好”、“顺从”的位置。当儿媳妇反过来“欺负”婆婆时,就有点“逾矩”了,不符合人们普遍接受的家庭伦理观,所以更不容易被“公开化”。

另外,在中国传统大家庭或半大家庭中,婆婆往往掌握着对儿媳生活的“生杀大权”,比如居住空间、财务支配、甚至子女的教育方式等。儿媳妇如果对婆婆不敬,很容易招致婆婆的报复,比如在家庭中孤立她,或者在儿子面前说她坏话,导致她在夫家举步维艰。相比之下,儿媳妇如果“欺负”婆婆,反而可能被一些人(包括她的丈夫)认为是“有能力”、“会争取”、“有主见”,甚至是一种“进步”。

二、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父权社会中,儿子是婆婆的“依靠”,也是媳妇的“依靠”。当婆媳关系出现问题时,丈夫(儿子)的角色至关重要。如果儿媳欺负婆婆,丈夫往往会因为孝道和责任感,站在母亲这边,或者至少会从中调解。但如果婆婆欺负儿媳,丈夫可能因为对妻子的爱护,或者不愿意卷入“婆媳战争”,而选择偏袒儿媳或者逃避责任。

这就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婆婆欺负儿媳时,儿媳妇可能会觉得孤立无援,需要“反抗”,而这种反抗被外界看到时,就成了“儿媳妇受委屈”。而当儿媳妇欺负婆婆时,丈夫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觉得“我妈没事找事”,或者觉得“我媳妇没错”)而“纵容”儿媳的行为,或者至少不会公开指责儿媳,甚至会私下里对婆婆解释或安抚,这样一来,婆婆的“受欺负”就更不容易被外界听到和理解了。

三、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的差异:

女性在表达情感和维系人际关系上,往往更倾向于通过倾诉和交流。婆媳之间的矛盾,常常是家务事、育儿观、生活习惯等细枝末节累积而成,这些内容更适合在女性群体内部(比如闺蜜、母亲、姐妹)进行分享和讨论。因此,关于婆媳矛盾的“故事”很容易在女性群体中流传开来。

而儿媳妇“欺负”婆婆,可能更多是一种“权力”的展现,或者是一种“边界感”的过度释放。这种行为可能并不需要特别多的“倾诉”,而是直接体现在行动上。即使婆婆感到委屈,她可能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儿子倾诉,或者默默忍受,而不会像儿媳那样主动向外人求助,或者把事情闹大。加上社会普遍对婆婆“吃苦耐劳”的期待,以及对年轻媳妇“叛逆”的标签,婆婆的“委屈”有时会被认为是“正常现象”,或者被视为家庭内部的“小摩擦”,而不是什么“大事”。

四、社会对“好媳妇”和“好婆婆”的定义不同:

社会对“好媳妇”的定义,往往包含着孝顺、懂事、体贴婆婆等内容。而对“好婆婆”的定义,则侧重于明事理、不干涉小两口生活、疼爱孙子孙女。当儿媳妇表现得不那么“孝顺”,甚至“强势”时,很容易触碰到“好媳妇”的“及格线”,从而被贴上“不孝”、“没良心”的标签。

反观“好婆婆”,其标准更多是“不找麻烦”。当婆婆本身就存在一些难以改变的缺点或者“奇葩”行为时,儿媳妇的反抗或者对婆婆的“压制”,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被一些人解读为“有原则”、“能管得住婆婆”,甚至是一种“保护家庭的积极行为”。这种解读,使得儿媳妇的某些行为被正当化,也就更不容易被看作是“欺负”。

五、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导向:

媒体在报道婆媳关系时,往往会选择那些更具戏剧性、更能引发共鸣的素材。而“婆婆虐待儿媳”、“恶婆婆”的故事,更容易吸引眼球,也更容易引发大众的同情和讨论。这种报道的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公众的认知,使得关于婆媳矛盾的负面信息,更多集中在婆婆身上。

总结一下:

不是不存在儿媳妇欺负婆婆的情况,而是这种现象在表达方式、社会认知、文化期待、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与婆婆欺负儿媳的情况有所不同,导致它在公众视野中不那么“显眼”。

婆媳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到传统文化、家庭结构、性别角色、个人性格以及具体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哪一方处于强势或弱势,健康的家庭关系都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希望我们能更全面地看待和理解婆媳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而不是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的是网上还是现实里?

现实里多了去了,网上基本没有儿媳妇欺负婆婆的,因为大多数婆婆不会上网。

user avatar

太多了,一点不比婆婆欺负儿媳妇的少。

不过婆婆感觉被欺负了,在七大姑八大姨堆里家长里短唠叨,被知乎人斥为八卦。

儿媳妇被欺负了,在网上控诉婆婆,觉得自己遭遇到极品。

所以,不是“很少有人提儿媳妇皮欺负婆婆”,而是你关注的消息里,很少有儿媳妇欺负婆婆。

user avatar

你可以参见关于要不要到婆家洗碗的贴子看。

很多知乎女表示上婆婆家不能洗碗,第一次肯定不能洗了,有部分表示,结婚后可以考虑。还有个贴子问结婚后怎么拒绝婆婆要求洗碗的要求。

我就想问问了,你去婆婆家吃饭。如果没有买菜,没有做菜,那么管洗碗,这个很正常吧。让老人忙活,你就坐沙发上看。凭什么啊?这不是欺负婆婆吗?

当然有的说,为啥不是儿子洗。婆婆和儿子是亲生的,愿帮儿子干。和你又没有什么关系,她做大部分,你做一小部分,也算正常吧。不干无非就是仗着搞掂老公,一起欺负婆婆罢了。

等婆婆老了,做不动了,就甩手扔了,你说老了再侍候老人,可能吗?

user avatar

等现在这批网络原住民到了自己做婆婆的时候就有了。不过更有可能的是到时候自顾自,不想管儿子儿媳那么多事了。

user avatar

有啊,而且我感觉普遍是儿媳妇对婆婆的要求更加高,那些婆婆呢,因为年纪大思想老旧肯定远远达不到儿媳妇的要求,正常都会遭受嫌弃,能够在网络上大肆吐槽的不都是那些媳妇吗。婆婆呢,估计就找找家里人朋友抱怨抱怨吧。

user avatar

因为来这里哔哔的大部分是媳妇呀!

当然是要多发点自己受到婆婆欺负很委屈的文章,帮婆婆发声,傻了吧?

user avatar

如果你说的是网络上乃至知乎里:

1、婆婆年纪都大,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自由的使用网络,导致网络上大部分都是小年轻在诉苦,我父母那个年纪,刷刷视频就是极限了,连发视频吐个槽都不知道怎么吐。

2、有的情况是,就算婆婆吐槽了,大部分表述方式也不是能get到主流迎合的,不像部分小年轻会美化自己踩婆婆,有的人明明自己占理,但是表述方式不行就好像他们的问题似的,招来批判之后人家也没有说的想法了,这是少数。

3、你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对,你看看老年人侃大山时候吐槽家长里短的,骂媳妇欺负婆婆一点不比你看到的少。

4、网络软件的千人千面,导致软件就根本不会推给你这样的信息,你不是这类吐槽的受众层。

5、年轻人群体里面的主流观点,就是都是恶婆婆,年轻人受委屈,对标这个年龄,都是儿媳,肯定要说是自己受苦而不是我欺负别人,就算真是在说我欺负婆婆了也得扯个冠冕堂皇的复仇大旗,或者扯点独立自主女性大旗,语言美化方式很多,反正爽文还能有一堆赞,哪有自己欺负人还洋洋得意的说出来,那是傻纯粹找骂,说欺负人的媳妇说的都是别人家的,反正不带是自己的。

以上是你get不到儿媳欺负婆婆的主要原因

user avatar

因为婆婆不上网,上网的儿媳妇儿她们又不诚实坦白。

user avatar

婆婆一般都不会用智能手机,而会用智能手机的婆婆一般也混不到被媳妇欺负还不了手而在网络上发泄的地步。

不过不着急,再过个二三十年,就会有大把大把的爆出来了。因为现在的媳妇老了,变婆婆了。

可以预想一些问题:

1.我生病的时候儿媳没来照顾我,现在她怀孕了,我有义务伺候她吗?

2.儿媳妇总是有意无意挑拨我跟儿子的关系,我该生气吗?

3.把家里的空箱子借给亲戚用了一下,儿媳很生气怎么办?是我做的不对吗?

4.孙子出生后想多亲近亲近,儿媳总是拦着,我该怎么办?

5.孙子不喜欢吃米饭,我舅给他买了汉堡披萨,儿媳妇非说是垃圾食品,现在不理我了,怎么办?我做的有错吗?

user avatar

因为上网的都是儿媳妇

user avatar

因为婆婆忙着看孩子,不会玩手机

user avatar

因为婆婆大多不会玩知乎、发帖子……

去年,我们家前面一幢楼的一个老太太在某个清晨,跳楼身亡。因为她每天小区里收垃圾,小区大多数人都认识她,断断续续听到一些她的事情,她儿媳妇嫌她脏不给进门啦、打的她浑身是伤啦、不给她吃的,饿的她皮包骨啦……真实性无法保证,但是老太太皮包骨、浑身伤是很多人看到过的,因为她儿媳不给她在家洗澡,她会在河边擦擦身。

再前面,隔壁小区一老太太,和儿媳吵架后跳楼了。

一前同事的媳妇,把她婆婆打回老家了,这个因为他媳妇亲口说的,真实性可以确知,不过婆婆也挺厉害,对打输了而已。

婆婆不都是恶的,媳妇也不全是善的,互相体谅吧,能处就处,不好处就敬而远之。

user avatar

因为上知乎的基本 上都当媳妇,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现实中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事太多了。

user avatar

别人不知道,我身边的基本都是儿媳跟儿子合伙坑老人,老人欺负孩子的不说没有吧也是寥寥。

user avatar

话语权的不平衡导致的印象偏差。

user avatar

媳妇欺负婆婆多过婆婆欺负媳妇。

为什么很少提及?因为大多数的婆婆不会上知乎,能上知乎的婆婆一般不会给媳妇欺负。

老家江苏农村,我家离老家有点距离。我从小就被动接受在我妈的忆苦思甜,就是饱受我奶奶的欺凌。后来长大,发现家里的婶婶们都还在受压迫,只不过程度轻点。后来,我婶婶有了媳妇,什么活不做,说了一下,媳妇就骂人。整天给个脸色给我婶子看。说给儿子听,儿子表示媳妇说是婆婆欺负她了,再哭上一哭。该信谁呢?一边是媳妇一边是妈,和稀泥吧,谁都不信。结果,老妈伤心,媳妇得意。儿子不在,媳妇对着婆婆,跟你儿子说了又咋样?看看你儿子能把我咋样?

正常的人性,母亲不会难为儿子,不想让儿子难过,媳妇不同,很多女人不过把男人当个工具人。别提爱情,你爱这个男人,会让你心爱的人难过吗?我是不会。爱屋及乌听说过吗?

几个回合,媳妇的气焰上去了,婆婆彻底没有了底气。你有证据是媳妇欺负你吗?没有,就算是媳妇讽刺你,骂你,甚至动手打你,有证据吗?儿子信你吗?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婆婆,你能怎么办?

还好,我还有叔叔,叔叔找个合适的理由,叫儿子媳妇出去住了。

我叔叔家里经济还好,叔叔也还有威望。如果叔叔家里经济没有底气,婶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不用想,大多数农村的婆婆就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受婆婆欺负,老了受媳妇欺负。

实际上,婆婆欺负媳妇,要么婆婆天生的恶人,要么婆婆家财力雄厚,现在有几个年轻人能受婆婆欺负?除非你想。

婆婆受媳妇欺负,那是真没有办法。

user avatar

媳妇欺负婆婆的可多了,可惜婆婆不会用知乎呀。

user avatar

也就是现在的婆婆大多数不会在网上吐槽,再过二十年看看这些媳妇熬成婆的人,吐槽儿媳妇和她们当年吐槽婆婆没什么区别。

user avatar

现在的这批婆婆网络没有话语权的,因为她们根本没有上网发帖的习惯

你等这批媳妇成婆婆再看,一定很热闹

user avatar

因为现在用知乎,抖音的,包括前几年天涯,贴吧大火的时候,主力军是媳妇们

等这一代媳妇熬成婆且还坚持用知乎的时候就能看到了

user avatar

婆媳关系中,儿媳妇欺负婆婆的多了去的,只不过网络上,包括但不限于知乎,主要用户都是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她们大部分都没有升级为婆婆,甚至不全都是别人的儿媳妇。


所以那些已婚的,遇到几个极品婆婆,她们如祥林嫂一般在网上到处吐槽,但是她们自己对婆婆不好了,她们会说吗?她们在网上只会选择性的沉默。当然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说自己的不是。


而受气的婆婆们基本上只会和邻居、亲戚说,而且稍微懂事点的婆婆也知道家丑不可外扬,也会选择沉默,最多就是不给儿子儿媳带孩子,分开住。


但是儿媳妇吐槽一般在网上,基本上都不认识她和她婆婆,所以可以任性的吐槽婆婆,甚至添油加醋的编排婆婆,然后获得高赞,成为全站热门话题。

user avatar

我说说我们那农村吧,其实,我要是说,现在很多都是媳妇欺负婆婆,你们肯定不信的。但基本就是这样。太久远的年代就不说了。

我们那农村媳妇不欺负婆婆,就算是不错了。我估计很多地方也是这情况。

我倒是一直认为50岁以上的这最新一代的婆婆挺可怜的,之前呢,婆婆地位高,她们是受气的小媳妇,轮到自己当婆婆了吧,时代变了,女权时代来临,而且有种矫枉过正的感觉,她们又得对儿媳妇小心翼翼,这辈子也没翻身。我所知道的,基本都是这样。

举我身边例子,我大姨65岁了,她年轻当媳妇的时候,那个年代,农村大多数家庭公公婆婆是家里绝对地位的存在!(当然也有恶媳妇欺负公婆的,属极少例子,不谈),我姨接连生了2女儿,婆婆就老是撺掇我姨夫打她,被打的下不了床,我姥爷路过去她家,她说感冒了难受起不来床。我另外一个姨,嫁了个妈宝男,公公婆婆一起打我姨,我姨求那个男人救她,公婆说敢插手以后他的事就啥也不管了,他就放任我姨被打,后来,我这个姨就告诉家里人了,娘家人撑腰就离了婚。农村那个年代离婚,是很少的。幸好离了,现在过的很好。包括我家,也是,我妈妈也是受尽婆婆和大姑姐的苛待,所以我很仇视奶奶。


目前,我姨都当了婆婆了,她们呢,可不是千年的媳妇熬成婆,有了儿媳妇后,哪个不是小心翼翼,伺候儿媳妇,伺候孙子孙女,就怕儿媳妇儿子不高兴了〈这种情况,包括我婶婶家,包括我邻居家,包括所有我认识的家庭),幸好呀幸好,我姨还停好命的,娶的儿媳妇特别好。幸好,我大姨的儿媳妇特别讲孝道,只要她在家(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地打工,过年回来),家务活都特别积极干,甚至还端洗脚水给长辈,特别体贴。所以,我姨65了,带孙子孙女,身体吃不消,也还是没有怨言。这真的是娶了好儿媳呀,我表弟在外面和其他女的走的近了,全家都站儿媳妇。

其实,其他家庭,她们的儿媳妇并不会像我表弟媳妇那样的,就这,我大姨还是十分小心翼翼的呢。说话做事,一切优先考虑儿媳妇感受。

我离婚的姨,和前夫有个儿子,也就是我没怎么见过的表弟,这个表弟的媳妇怀孕了要生了,提前让我姨去照顾(因为我姨前夫太过妈宝,找了一个女的,也没有留下),我姨为了儿子就去了,去之前,也是各种担心,怕和媳妇合不来。这个儿媳妇脾气大,我姨目前是小心翼翼伺候着。为什么我姨会去伺候她月子呢,因为儿媳妇不想找保姆,说把钱给保姆还不如给我姨,我姨之所以会去,绝对是心疼 儿子,钱她绝对不会要。另外,我姨现任,是个好人,同意我姨去照顾月子。目前,我就祈祷,我姨别受气,年轻时候受尽了婆婆气,现在千万别受这个儿媳妇的气。

说了一大堆,可能有点混乱哈。就是表述一点,我们那的最新一代的婆婆其实大部分心态都是怕儿媳妇的,或者说都是超级顾虑儿媳妇感受的。当然也有情商低的人呀。


(题外话,农村的,年轻时候,干活都很费身体,我大姨腿疼腰疼胳膊疼,是真疼,常年贴膏药,我离婚那姨也是,她才50,一只手腕疼的常年带手套贴膏药,我妈妈身体倒是没有腰腿疼这样毛病,但是得过一次癌症)

user avatar

原因:

1.婆婆毕竟是长辈,晚辈就算是不喜欢婆婆,也很少会真正欺负长辈。

2.老人一般不会把一些有意无意的小事上升到被欺负的程度,而且她们更看重你是不是为了我好,而不是你实际上是否对我造成了收益。

3.婆婆不上知乎,就算儿媳对她不好也无法在知乎上说。

4.就算少数婆婆上了知乎,但因为老一辈人都会有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不会说。

反而因为:

1.儿媳是晚辈,虽然不是所有婆婆都是恶婆婆,但部分地区是存在恶婆婆的个体的,如果恶婆婆不喜欢儿媳,是确实会有婆婆欺负儿媳的事发生的。

2.很多女性都喜欢过度解读别人的行为,把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或小事上升到欺负的程度。甚至是把一些中性乃至于善意的行为当做是欺负,只是因为其带来了负收益。导致很多婆婆虽然不恶,却因为网上的断章取义、言辞诱导、第一视角信息的不完善以及过分解读,也被当成恶婆婆的事例被广为流传。

3.知乎里年轻人居多,很多人即将结婚或刚刚结婚,所以实际被欺负或认为自己被欺负的人,会在知乎喊冤。

4.更多的喊冤则是“我有个朋友”、“我听说一件事”、我艺术加工一件事甚至是编造一件事,所以也不涉及家丑外扬的问题。殊不知本身事情就是口口相传,早已脱离了事情的本来面目。却被一些有心人当做证据、事例,进行大肆宣扬。

——————分割线——————

评论最多的就是:婆婆网上不说,都是线下说。

所以你们这不是在帮我反驳题主吗?你们在说,现实中,也有婆婆会挨欺负~

我唯一不明白的是,你们为什么不发回复反驳题主。。。

user avatar

因为婆婆不上网,都在现实社会里吐槽了。

比如街坊邻居,三姑六婆。

都是人,哪能婆婆都是恶人,媳妇都是好人?

网络上的话语权不一样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观察入微,而且思考得很深。婆媳关系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但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关于婆婆“刁难”儿媳的说法。这并不代表儿媳欺负婆婆的情况就不存在,而是这种现象相对来说不那么普遍,或者说,在表达和认知上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不对称”。首先,我们得承认,儿媳.............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国人感到困惑的现象。为什么在国外,婆媳关系似乎没有像在中国这样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时常被讨论的社会议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这背后其实是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以及个人独立性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首先,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的差异是最直观的一点。.............
  • 回答
    婆媳关系之所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婆婆是问题”的成分更多,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并非简单归结于某个个体的品质好坏。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探讨:一、社会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影响: 母系文化与男性中心化并存的张力: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父权制社会,男性是家庭的绝对核心。然而,女性在家.............
  • 回答
    “婆媳不和”这四个字,几乎是中国家庭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如果你随便问问身边的长辈,十有八九都能跟你掰扯出一堆关于婆媳矛盾的家长里短。说起来,这比例之高,简直就像是隐藏在中国人基因里的某种“共识”。当然,“99%”这说法,听着有点夸张,像是为了强调问题的严重性。但细想一下,之所以会有这种普遍的感受,肯.............
  • 回答
    婆媳关系,这个贯穿中国历史长河的古老命题,为何能千百年来屡屡触碰却依旧难以“和睦”?它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顽疾,而是深埋于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家庭动态乃至个体心理等多重土壤之中的复杂纠葛。要说透这层关系,得一层层剥开,细细品味。一、根源深处的文化烙印:家国一体下的“正统”之争中国传统社会,“家”不仅仅.............
  • 回答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邢夫人的婆媳关系为何成为叙事重心,而非邢夫人与王夫人之间的妯娌争端,这并非简单地忽略了后者,而是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以及主题表达上的深邃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几位女性在贾府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以及她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首先,从“戏份”和.............
  • 回答
    婆媳关系好,那感觉就像是生活里开了一扇窗,明媚的阳光洒进来,把屋子都照得暖洋洋的。平日里,我去婆婆家,她总会提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饭桌上永远有我爱吃的菜,而且还是她特意变着花样做的,有时候我会故意说:“妈,这道菜我今天吃得特别香。”她就高兴得眼角都带着笑,然后非要再给我夹几筷子,嘴里嘟囔着:“喜.............
  • 回答
    婆媳关系的实质,说白了,就是两个女人,在一个男人(儿子/丈夫)身上,因为角色、期待、成长环境、价值观以及最核心的“资源分配”而产生的复杂交织。它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而是涉及到“三角”以及更广阔的家庭系统。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1. 身份的重叠与冲突: 婆婆: 她是儿子的“提供者”、“抚养者”.............
  • 回答
    作为一个丈夫和儿子,夹在婆媳之间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你感到困惑,想知道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是否做错了什么,以及接下来该如何处理,这说明你是有心想要改善和维系家庭和谐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我们不妨先一步步梳理一下,你在处理婆媳关系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一、 你可能做错了什么?很多时.............
  • 回答
    说起家庭里的“特定”矛盾,婆媳不和似乎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但反观丈人和女婿之间,虽然也会有意见分歧,却很少上升到那种水火不容的“矛盾”。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有趣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看看传统观念和角色定位是怎么影响两组关系的。从前,尤其是在讲究“夫.............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到位,简直说到点子上了。咱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观念深入骨髓,媳妇过门,自然就成了“别人家的人”。然后呢?很多婆婆,尤其是受这种观念影响比较大的那批,就觉得,这儿媳妇,迟早是要走掉的,或者说,她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跟我的儿子不一样。这种心态一摆上台面,.............
  • 回答
    婆媳矛盾,这四个字说出来,大概很少有哪个已婚女性会感到陌生。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幽灵,时不时地飘荡在许多家庭的上空,搅得人心神不宁。为什么这个看似“一家人”的关系,会如此充满“火药味”?刨根究底,其实背后牵扯着远不止表面的那点鸡毛蒜皮。我们得从最根本的说起:归属感的转移和新旧家庭的融合冲突。一个女性结婚.............
  • 回答
    婆媳矛盾,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尽的。多少家庭,多少中国女性,在这桩“世纪难题”面前头疼不已。要我说,婆媳矛盾这事儿,最关键最本质的原因,其实就俩字:“主权”和“边界”。先说这“主权”。哪个家庭最根本的“主权”归属问题?大多数人心里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那个在家操持了半辈子的婆婆。她辛辛苦苦把儿.............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