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婆婆非要和儿子儿媳住一起生活?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让人琢磨不透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婆婆就铁了心要跟儿子儿媳住到一块儿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的因素可多了,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听听心里怎么想的。

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养老”。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比较重的家庭,或者说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觉得把儿子儿媳叫到身边,吃住到一起,就是一种相对安心的养老方式。她们觉得这样能够更方便地照顾自己,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儿子儿媳就在跟前,能及时看到、及时处理。再说了,现在医疗费、生活费都不便宜,虽然有些老人有退休金,但跟子女住在一起,也能分担一部分家庭开销,或者至少能让她们在心理上感觉更“踏实”,不给子女添麻烦,反而能“就近服务”子女。

但说实话,这个“养老”也分很多种解读。有些婆婆可能是真的觉得需要照顾,身体不好,或者生活上需要人搭把手。比如,儿子儿媳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婆婆就过来搭把手,带带孙子孙女,这听起来好像也挺合理的。但有时候,这个“养老”背后可能藏着一种“情感需求”。她们可能年纪大了,老伴不在了,或者子女成家了,自己一个人在家,感觉孤单,就想回归家庭,继续发挥“余热”,感觉这样才有家的归属感,才有被需要的感觉。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每天都能看到孙子孙女跑来跑去,热热闹闹的,心里就觉得满足,日子也有奔头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控制欲”。这话说起来可能有点伤人,但确实存在。有些婆婆可能觉得,儿子是自己辛苦养大的,理应听自己的。她们可能对儿媳妇不放心,觉得儿媳妇照顾不好自己的儿子,或者担心儿媳妇“拐走”了儿子,改变了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所以,她们就选择住到一起,方便“监督”儿媳妇的一举一动,也方便随时介入儿子的生活,确保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和“话语权”。她们可能觉得,只有住在一起,才能真正掌控一切,才能“安心”。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微妙的,就是“习惯成自然”,或者说是一种“期望”。在一些老一辈的观念里,儿子成家立业后,应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这是孝顺的表现,也是一种“应该”的模式。她们可能从小就习惯了和儿子紧密联系,或者说,她们的社交圈子、生活习惯都围绕着儿子转,突然让她们一个人搬出去住,她们反而觉得不适应,甚至觉得被抛弃了。所以,她们就用尽各种方式,包括一些不太直接的方式,来争取和儿子儿媳同住的机会。

还有一些,可能跟“经济状况”也有点关系。虽然刚才提到了“分担开销”,但也有的是婆婆自己没房,或者房子比较老旧,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生活条件会更好一些。而且,跟儿子儿媳住,在生活开销上确实能省不少钱,比如水电费、物业费,或者一日三餐的食材费等等。虽然说起来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也是一个现实考量。

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家族传统”或者“社会观念”的影响。在一些地区或者一些大家庭里,可能就有几代同堂的传统,觉得一家人住在一起才算圆满。或者说,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这样,她们也觉得跟风似乎更“正常”。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出于以上这些原因,婆媳同住也确实容易引发很多矛盾。婆婆觉得儿子是自己的,儿媳妇是外人;儿媳妇觉得婆婆干涉太多,侵犯了自己的生活空间。生活习惯不同、育儿观念不一、家庭开支分配等等,都能成为导火索。所以,如果婆婆坚持要住在一起,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情感纠葛、价值观念的碰撞,以及沟通上的障碍。

总而言之,婆婆坚持要和儿子儿媳住一起,这背后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我想住”就能解释的。它可能包含了对养老的担忧、对情感归属的渴望、对家庭地位的维护,甚至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生活模式。理解这些原因,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和处理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古时候娶儿媳妇确实是给婆婆娶的,不是给儿子娶的。虽说表面上结婚的是儿子,但“传统”的婚姻里面几乎不关儿子的事。武志红先生和费孝通先生的文章都提到过这一点。

公婆喜欢强行参与小家庭的事,这不是一句“公婆太自私”就能解释的这也不是孤例。这背后有复杂的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我为什么总是提到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因为《乡土中国》解开了我对“传统”婚姻的全部疑惑。

传统的乡土婚姻是“公司化”运营的。每个大家族都是一个“公司”。男人和女人根本就不在同一个部门工作。“男主外,女主内”的背后,公爹带着儿子在同一个部门转,婆婆带着儿媳在另一个部门转。

小夫妻夜间造人,那叫跨部门合作,那是你们的职责所在,是夜班。你们必须多多造人,因为这是你们的跨部门KPI,必须完成。你们不造人,公司去哪补充劳动力,去哪寻找最合适的继承人?所以造人是你们的工作。造人必须为了公司,为了公事,不能为了你们之间的儿女私情。如果小夫妻之间私人感情好,爱情浓厚,对公司而言这是坏事。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叫办公室恋情。就算现代社会这么开放,很多公司依然反对办公室恋情。《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大家看过没有?杜拉拉那个公司,如果同一个公司的同事之间谈恋爱,被公司发现了,其中一个必须辞职走人。

除了跨部门合作之外,“公司”根本没有必要让不同部门的员工待在一起。所以以前常常有这样的老夫妻:一辈子生了好多孩子,但从来没互相亲吻过,也没有共同语言,老两口天天相对无言。因为夫妻之间除了造人之外,一辈子根本没有多少时光待在一起。哪怕是劳动之外的休闲娱乐的时间,也是男人和男人玩,女人和女人玩。社会风气不赞成夫妻之间常常待在一起,如果大男人喜欢和老婆待在一起就要被社会风气嘲笑。

公婆为什么喜欢和小夫妻一起生活?因为给儿子娶老婆本来就是为了公婆。

公司是大家长的公司,不是小夫妻的公司。旧社会讲究“不分家”。只要公婆活着,不但公婆和儿媳一起过日子,而且所有的儿子儿媳必须在一起过日子,所有的小辈都受大家长的领导,听候差遣。所有的财产都是大家长的财产,等大家长过世了才可以分。

所有人在同一个大锅里搅马勺,这在旧社会是要被称赞的。如果儿子们非常独立,想要自己的小家,在旧社会是要被群嘲的。“分家”是要被千夫指的。直到现在,有些地方的风俗还是这样,不赞同“分家”。

是因为公婆坏吗?倒也不是。以前生产力太低,不这样就很难活下去。这是一种尽可能保证更多人活下去的操作方式

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操作方式的惯性还在。


有知友在评论区说如果儿媳妇赚钱的能力远远比公婆强,就应该免于这种对待。其实不是的。儿媳妇的赚钱能力与婆媳关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儿媳的经济很独立,外加公婆的思维很现代,那么婆媳关系就轻松一些。

如果儿媳赚钱的能力不错,但公婆的“封建惯性”很大,在公婆的视角看来就是这样:

我们公司(公婆)雇到了一个奇妙的员工(儿媳妇),这个员工不需要公司养她,不需要公司给她发工资,反而自带饭钱(在社会上收入挺高)。怎么会有这样的员工呢?一定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太好了(我儿子太棒),让诸位求职青年(广大单身女性)宁可倒贴钱也要来我们公司打一辈子工。对这样的员工,不榨白不榨,反正招工过程中(儿子恋爱和结婚的过程中)我们公司(公婆)也没花一分钱。就算她没了,我们公司也没有任何损失。

看看网上那些例子,有些很会赚钱的儿媳妇,是反而遭到公婆的精神虐待的。张口闭口讽刺她们“倒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让人琢磨不透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婆婆就铁了心要跟儿子儿媳住到一块儿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的因素可多了,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听听心里怎么想的。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养老”。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比较重的家庭,或者说经.............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也是好多家庭里头疼的事儿。你说这婆婆,儿子年轻那会儿,恨不得大街上随便拉个姑娘塞他怀里,巴不得他赶紧成家立业。可一旦儿子真找了个对象,而且结了婚,这婆婆的态度嘛,就像变脸似的,从“急死我了”变成“怎么看都不顺眼”,天天找茬,搅得家里不得安宁。这背后啊, Hmmm, 怎么说呢, 像.............
  • 回答
    有些人觉得婆婆对裸婚的儿媳不好,看不起,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层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透彻些,也尽量不把话说得像机器一样生硬。首先,得承认,传统观念在很多老人心里还是挺有分量的。在我们上一辈人,甚至更早的时候,结婚可是一件大事儿,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大家确实普遍有这种感受。咱们聊聊为啥会这样,试着不带点AI的官方腔调,就当是身边朋友之间的闲聊。要说为什么全职妈妈带娃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而婆婆带孩子很少听到“抑郁”这俩字,其实原因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拆开来看。一、全职妈妈的“内在体验”和“现实困境”1. 全职妈妈的“角色.............
  • 回答
    我婆婆这个人,怎么说呢,就是那种嘴巴没停过的人。从小到大,她就没遇到过什么吃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是有一个,那就再来点吃的。小时候我还有点懵懂,觉得家里每天热热闹闹的,餐桌上永远摆得满满当当的,挺好。但随着年龄渐长,特别是嫁到她家之后,我才深刻体会到,“嘴馋”这俩字在她身上的具体体现。首先是无时无刻不在.............
  • 回答
    好嘞,咱就掰扯掰扯《七龙珠》里这几个能耐不小的角色,看看他们各自的“特异功能”都有啥不一样。占卜婆婆的“预知”:洞察未来,但不能左右首先说占卜婆婆。她是个老人家,能力也挺特别的,主要是“预知”和“占卜”。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她那个水晶球。通过这个水晶球,她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甚至能看到未来的片段。 .............
  • 回答
    这个问题,唉,真是说起来一把辛酸泪。不过,也挺有意思的,就像开盲盒一样,每天都在期待今天会是惊喜还是惊吓。我家婆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她都不会做。” 我第一次去她家,就是她主动提出要露一手,给我做个“地道农家菜”。结果呢?端上来一盘颜色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炒鸡蛋”.............
  • 回答
    唉,说起我婆婆,真是让我心里堵得慌。说她情商低吧,好像也谈不上是故意的坏,就是那种…怎么说呢,她似乎活在自己那个小世界里,完全get不到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举个最最最简单的例子,我跟她讲我今天上班遇到什么破事儿,我可能就是想找个人搭把话,吐吐槽,让心里舒坦点。结果呢?她听我说了半天,最后一句永远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看着明明经历过不公的女性,却又将同样的性别偏见传递下去,仿佛是一个无法打破的循环。要理解这个“怪圈”,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掰扯,尽量把它讲得透彻,不带点机器的生硬。一、 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烙印:你想啊,这些母亲、婆婆们,她们是成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社.............
  • 回答
    婆媳关系之所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婆婆是问题”的成分更多,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并非简单归结于某个个体的品质好坏。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探讨:一、社会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影响: 母系文化与男性中心化并存的张力: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父权制社会,男性是家庭的绝对核心。然而,女性在家.............
  • 回答
    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明明跟你明确表达过自己的口味,但婆婆却依然我行我素,一道道端上那些让你食不下咽的菜。换做是谁,心里都会泛起一丝无奈和不解。细想起来,婆婆这样做,背后可能藏着一些复杂的心思,并非全然是故意为难。首先,有一种可能性是,婆婆真的认为她做的菜是“好吃的”、“营养的”,甚至是“最适合.............
  • 回答
    婆媳关系难处,这仿佛是中国家庭里一个流传已久的“潜规则”。虽然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婆媳之间相敬如宾、情同母女的佳话,但不得不承认,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可能还是少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原因,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楚。首先,根深蒂固的观念差异是绕不开的一道坎。公婆那一辈人,很多都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家庭中一个相当普遍但也非常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现象。为什么很多女性在从女儿变成儿媳,再由儿媳变成婆婆后,好像难以将心比心,对待自己的儿媳妇时,反而会出现隔阂和不理解?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心理和个体经历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每一个.............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观察入微,而且思考得很深。婆媳关系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但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关于婆婆“刁难”儿媳的说法。这并不代表儿媳欺负婆婆的情况就不存在,而是这种现象相对来说不那么普遍,或者说,在表达和认知上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不对称”。首先,我们得承认,儿媳.............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到位,简直说到点子上了。咱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观念深入骨髓,媳妇过门,自然就成了“别人家的人”。然后呢?很多婆婆,尤其是受这种观念影响比较大的那批,就觉得,这儿媳妇,迟早是要走掉的,或者说,她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跟我的儿子不一样。这种心态一摆上台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西游记》中天庭秩序、神仙权力以及孙悟空这个“变数”之间的微妙关系。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龙王和风婆、雷公、电母在天庭的定位和职能。龙王:天庭的臣属,水系的管理者四海龙王,虽然贵为一方之主,执掌风雨雷电,在凡间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威严,但在天庭的层级里,他们是玉帝的臣.............
  • 回答
    听到你心里那点儿不舒服,我特别能理解。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让我跟你好好捋一捋,说说为什么你会觉得不开心。首先,这件事里最直观的触动点,我觉得是“自主权”和“掌控感”的缺失。你和你老公辛辛苦苦,现在有了宝宝,你们肯定也规划着怎么把孩子养好,怎么为未来做打算,是不是?这中间肯定有.............
  • 回答
    这情况听着确实让人挺头疼的,尤其是面对婆婆这样的提议。180平方的大房子换成60几平的小房子,这中间的价值落差实在太大了,而且还是“小破旧”,这换得也太亏了。我特别能理解你心里的疑惑和不解,这背后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者说,这背后隐藏着一些你可能没想到的考量。咱们先不着急下结论,我试着从几个角度帮.............
  • 回答
    婆罗米字母的分支之所以如此庞杂,根源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地域传播以及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漫长演变过程。 简单来说,婆罗米字母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产物”,而是一个随着时间、空间和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断“生长”、“变异”的生命体。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庞杂的原因:1. 源头的扩散与早期演变(“祖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