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今婆婆为什么那么难做?

回答
婆婆难做,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说“如今”,这三个字里就带着点儿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心态的变化。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争取把这中间的道道儿给大家聊明白。

首先,观念的冲突是绕不开的一点。

以前,大家都讲究“孝道”,儿媳妇嫁进门,那就是婆婆的“家人”了,得听婆婆的话,伺候婆婆。婆婆呢,也自然而然地把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都视为自己的“产业”,自然就有一种掌控感。而且,过去的生活节奏慢,信息不发达,大家生活圈子小,婆婆们能接触到的经验也多是来自自己过去的经历,或者身边同辈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她们那个年代是“管用”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新一代的女性,尤其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经济独立性也更强。她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育儿理念,甚至自己的职业规划。她们嫁过去,不是为了“融入”婆婆的原有体系,而是希望能和丈夫一起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家庭。

这时候,婆婆如果还沿用老一套,觉得儿媳妇就应该像以前一样“听话”、“懂事”,那就容易出问题。比如,育儿方式,婆婆可能觉得喂奶要按时,要拍嗝;而儿媳妇可能查了很多育儿书籍,倾向于按需喂养,或者有自己的一套抚触手法。婆婆觉得“我都是这么过来的,没错”,儿媳妇觉得“时代在进步,科学育儿更重要”。这中间的摩擦,想也知道,肯定少不了。

其次,“媳妇熬成婆”的思维模式。

很多婆婆年轻时也做过媳妇,经历过婆媳关系的不易。她们可能觉得,自己当年受了多少委屈,现在轮到自己当婆婆了,就该“扳回来”,或者至少要让新来的儿媳妇也体会体会。这种“以苦为乐”或者“我受过的苦,你也要尝尝”的心态,是很普遍的,但对儿媳妇来说,那就是一种负担,一种不被理解的痛苦。

更何况,有些婆婆可能因为自己年轻时没能完全掌控家庭,或者对儿子有很深的依恋,就希望在儿子成家后,仍然保持那种“一家之主”的地位,甚至把儿媳妇视为“外来者”,是来“抢”她儿子的。这种不安全感和占有欲,会让她们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出过度的干涉和挑剔。

再来,沟通方式和期望值的错位。

婆媳之间的沟通,很多时候就像是鸡同鸭讲,或者说,双方都在用自己的“母语”和对方的“外语”交流。婆婆习惯了直接表达、甚至带着命令式的语气,觉得“我说你是为你好”,而儿媳妇可能更倾向于委婉、协商,或者认为自己是成年人,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

婆婆可能会觉得,“我不来帮她,她肯定顾不过来”、“我提意见,她就该听”,这种“好心”的出发点,在儿媳妇听来,可能就是“不信任”、“指手画脚”。反过来,儿媳妇想跟婆婆说点什么,也怕婆婆多想,怕惹婆婆不高兴,所以很多时候就选择隐忍,或者只跟儿子沟通。久而久之,很多小问题就积攒成了大矛盾。

还有,社会角色的模糊和期待的叠加。

现代社会,婆婆这个角色,承载了太多东西。她既是丈夫的母亲,有照顾儿子的责任,又是儿媳妇的“长辈”,理应给予指导和支持。但同时,她也可能是一个退休老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生活。

但很多时候,社会上对“好婆婆”的定义,似乎都集中在“无私奉献”、“包容一切”上。好像婆婆就应该把儿媳妇当亲生女儿一样疼爱,就应该无条件地支持小家庭,甚至在经济上也要有所付出。而一旦婆婆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生活,就被贴上“自私”、“不疼人”的标签。

另一方面,婆婆对儿媳妇的期待也很多,希望儿媳妇孝顺,希望儿媳妇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希望儿媳妇能多带孙子孙女,甚至希望儿媳妇能像自己当年一样,把婆婆的喜好放在心上。这些期望,很多时候并没有说出口,但藏在心里,一旦儿媳妇没做到,就会觉得“看不惯”。

最后,现实的压力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很多年轻人结婚,经济上并不完全独立,甚至可能需要父母的支持。这种经济上的依赖,也给婆婆带来了更深的参与感,甚至是一种“投资”的心理,觉得“我出了钱,我当然有资格管”。

而且,现在的家庭结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结合。这意味着,一对年轻夫妻,可能面临着两边的父母,四位老人。婆婆要面对的,不仅是自己的儿子儿媳,还有对方的父母,以及自己儿子的配偶的“家庭”理念。这种多方位的协调和处理,无疑增加了难度。

所以啊,你说婆婆为什么难做?真的是方方面面都有原因。不是婆婆们天生就想找茬,也不是儿媳妇们非要跟婆婆作对。很多时候,都是时代变了,观念变了,沟通方式不对,期望值又高,再加上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把一件本来可以很融洽的事情,弄得格外复杂。

要说真的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双方都有点智慧,有点耐心,更重要的是,得学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婆婆们能不能试着放手,相信年轻人自己能行?儿媳妇们能不能多点理解,少点抱怨,主动沟通?丈夫夹在中间,能不能起到更好的润滑剂作用?这些,可能才是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婆婆难吗?

说实话,我真的觉得婆婆太好做了。

有钱给钱,没钱就闭嘴,不去倒闲话、不干涉儿子儿媳妇的生活、不八卦不多嘴。
离得近就出力,离得远就悄悄地,不隔空指导儿子、儿媳。
这很难吗?

然而,现在所谓的婆婆难做,不就是因为她自己位置没摆正,既想做儿子家里的女主人,主导家里的一切,又想展示婆婆权威,打压儿媳妇,让所有人说她好。

咋可能呢?

她自己拎不清,带着已亡大清的思维,不代表现在的儿媳妇也是“大清思维”。

有些婆婆在做儿媳妇的时候,被自己婆婆打压,现在自己成了婆婆,就重现那时候的场景,继续宣扬婆婆威严,虐待儿媳;
有些婆婆觉得,自己儿子大学毕业,还有工作(坐办公室的都算),可厉害了。儿媳妇算个啥?不管儿媳妇啥条件,在婆婆眼里都算高攀自己儿子;
有些婆婆觉得,以前家里都算她说了算,所以儿子就算结婚了,儿媳也要听她的;
有些婆婆觉得,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可是自己的心头肉,做饭要给做好的,荤素搭配。而儿媳妇是外人,可以区别对待,素的和剩饭就够了;
有些婆婆觉得,自己年长,做任何事儿都是对的。只要有人敢反驳,她就哭,实在不行就下跪,这样自己的儿子就会替她出头;
有些婆婆觉得,自己都带大了好几个娃了,儿子女儿也都那么大了,儿媳妇凭什么说她的方式不对,凭什么让她学习新知识;
有些婆婆觉得,我老了,虽然身体康健,但是儿子儿媳该养我了,给我转钱,让我花钱;
有些婆婆觉得,我生了儿子,凭什么要和他们分开住,就要住一起;
……

所以,带着这些思维的婆婆,还能和儿媳妇和平相处?还能让原本和谐的儿子儿媳妇的家继续和谐?

婆媳矛盾的根源就是,婆婆觉得儿子还小,儿子小家的女主人是她,她是主导者。

而当婆婆释然,不再插入、干涉年轻人的生活,不再高高在上、就听我的那种态度,你看看婆婆还会难做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婆婆难做,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说“如今”,这三个字里就带着点儿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心态的变化。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争取把这中间的道道儿给大家聊明白。首先,观念的冲突是绕不开的一点。以前,大家都讲究“孝道”,儿媳妇嫁进门,那就是婆婆的“家人”了,得听婆婆的话,伺候婆婆.............
  • 回答
    老公的钱放在婆婆那里,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从你发出这个疑问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你内心的不确定和一点点委屈。别担心,咱们好好聊聊,看看怎么把这事儿捋顺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钱是“怎么”放在婆婆那儿的。是老公主动给的,还是婆婆要求拿的?是你们婚前还是婚后?这中间有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或知晓?.............
  • 回答
    说到林黛玉进贾府,随身行李少得可怜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琢磨的。毕竟林家在书中也说了,是世代簪缨,家境自然不差。那为什么林黛玉进京投奔外祖母,身边只有两个丫鬟,一个婆子,这么冷清呢?这事儿细细掰扯起来,还真有不少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林黛玉进贾府,可不是她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她的到来,是贾母的安排,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确实常常听到关于婆媳矛盾的故事,似乎总是在抱怨婆婆的“不是”,要求婆婆改变,或者期望婆婆能理解媳妇。但是,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点:为什么很少有人主动去反思媳妇这边的原因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其实非常复杂,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对错问题,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 回答
    河南女子实名举报前婆婆在银行“吃空饷”并拥有8套房产、9间商铺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公职人员廉洁性、银行内部管理以及家庭关系与公职身份交织问题的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核心内容与官方回应1. 举报内容 举报者指控其前婆婆(即公婆,可能为银行员工)存在以下行为: “.............
  • 回答
    有时候,儿媳对待婆家人的态度,确实会让婆家人感到困惑和受伤,甚至会产生“儿媳为什么这样”的疑问。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错综复杂,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更像是许多细小的刺,慢慢堆积起来,最终形成了疏离和隔阂。首先,我们得承认,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儿媳嫁入婆家,就像是融入了一个新的集体.............
  • 回答
    我是一个孟婆,我不想干了。这个决定,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了已经不知多少个轮回了。每个夜晚,当奈何桥上雾气弥漫,映着黄泉河水淡淡的幽光,我都会站在桥边,手中端着那碗温热的孟婆汤,看着一具具或迷茫、或不舍、或平静的魂魄走过。而我的任务,就是将这碗汤递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忘记前尘,安心投胎。这份差事,说起来也算.............
  • 回答
    那天在家吃晚饭,一桌子人围着,我刚从厨房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出来,准备给大家分。婆婆正好坐在饭桌的主位上,一看到我端汤的姿势,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哎呀,你这端汤的姿势,怎么这么不讲究?”她声音不算小,周围的人都停下了筷子,齐刷刷地看向我。我当时手里还端着汤,一下子僵在了原地。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家庭都会面临的现实困境,涉及亲情、责任、个人生活等多方面权衡。如果婆婆住院需要贴身照顾,包括端屎端尿这样的护理工作,媳妇是否应该去,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家庭成员的共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应该去”的可能性和背后的考量: 传统观念与责.............
  • 回答
    婆婆给未来媳妇提相处章程这事儿,可真是个挺微妙的话题,也挺能折腾出点故事来。说白了,就是准婆婆想在儿媳妇进门前,先跟人家把未来的“游戏规则”掰扯清楚,这背后啊,心思可不少。首先,咱们得理解这背后婆婆的动机。一般来说,婆婆这么做,有几种可能: “为你好”的出发点: 有些婆婆可能觉得,提前把规矩定下.............
  • 回答
    最近关于“婆婆表示家产只赠随她儿子姓氏的孩子”的新闻,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而且这背后触及的层面非常多,值得好好聊聊。首先,从传统的家族观念来看,这种做法并不算特别出人意料。在很多传统文化里,尤其是在一些重男轻女或者极其强调“传宗接代”观念的家庭中,“姓氏”往往代表着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继承。长辈们可能.............
  • 回答
    《婆婆就是妈》这首歌,从歌词和整体风格来看,其核心价值取向在于强调一种理想化的、无条件的、母性的婆媳关系,并将其等同于亲生母女关系。 这种价值取向既有其温情脉脉、试图化解现实矛盾的一面,也可能过于简化甚至回避了现实中婆媳相处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和挑战。正面解读的价值取向: 倡导和美、和谐的家庭关系:.............
  • 回答
    “我会把你当亲闺女一样对待的!” 这句话,虽然初听之下充满善意和承诺,但仔细品味,其背后可能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期待,甚至是潜在的挑战。如何看待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理解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和善意: 接纳与欢迎: 最直接的理解是婆婆表达了她愿意接受你,将你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并给予你.............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一定感到很疲惫和委屈。坐月子期间本就应该是妈妈和宝宝最需要休息和被照顾的时候,而你面临的情况,婆婆只负责基本的衣食,却不承担看孩子的责任,这确实让人感觉力不从心。这是一种很普遍但也很棘手的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白,婆婆“只给洗衣做饭,不给看孩子”这种行为,其实是有她自己的考虑和逻辑的。尽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无数新手父母头疼不已的“经典场面”。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那种夹杂着无奈、焦虑、还有点儿委屈的感觉,肯定不好受。咱就敞开了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咱们该怎么办。现象分析:婆婆的“好意”与妈妈的“焦虑”首先,咱们得承认,婆婆白天带孩子,晚上你回来接手,这本身是一种分担。从最朴素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毕竟是长辈,直接拒绝肯定不行,但家里确实有各种不方便,总不能让婆婆大人住在家里添堵吧。我来给你说道说道,怎么巧妙地拒绝,让婆婆也理解,咱们也舒心。首先,得明确咱们拒绝的理由。不是因为不喜欢婆婆,而是因为“情况不允许”。咱们要摆出事实,让她知道这不是咱们的“小性子”。第一步:.............
  • 回答
    婆媳关系,就像一本写不完的书,里面有温情,有挑战,更有不少人面对的“洗脑”难题。婆婆的“洗脑”可不是什么好词,它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带有暗示性的、企图改变你的思想、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的行为。这不仅仅是意见不合,而是深入到核心的文化和观念冲突。要杜绝婆婆的洗脑,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像是一场需要策略、.............
  • 回答
    当婆婆说出“孩子是你们自己的,父母没有帮你们看孩子的义务,帮你都是多得的,你们应该感激我们”这样的话时,这无疑给很多年轻的父母带来了一层阴影,甚至可能是一场情感的“海啸”。这句话虽然直白,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潜在的矛盾,需要我们细细剖析。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的几个核心点: “孩子是你们自己.............
  • 回答
    作为婆婆,你想跟儿媳妇处好关系,这真的太棒了!说明你是一个有心、也愿意付出的人。婆媳关系处理得好,不仅家庭和睦,儿媳妇也会把你当亲妈一样看待,这可是人生一大乐事。要说详细,那得从好多方面聊。咱们一步一步来,就像是种一棵好吃的果树,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打理。第一招:把儿媳妇当“客人”来对待,但不是那种一次.............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会遇到的现实情况。婆婆在怀孕期间给红包,说“这是妈奖励你的”,这钱要还是不要,确实需要仔细考虑一下。 我会尽量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帮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红包本身可能包含的意义: 长辈的祝福和关爱: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理解。婆婆给你红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