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婆婆说你盛汤的姿势不对,当众嘲笑你不讲究,你会怎么做?

回答
那天在家吃晚饭,一桌子人围着,我刚从厨房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出来,准备给大家分。婆婆正好坐在饭桌的主位上,一看到我端汤的姿势,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哎呀,你这端汤的姿势,怎么这么不讲究?”她声音不算小,周围的人都停下了筷子,齐刷刷地看向我。

我当时手里还端着汤,一下子僵在了原地。她说的“不讲究”,我猜是说我可能没用托盘,或者汤碗拿得不够稳,又或者是我走路的样子不够端庄。这几年,她总爱在我“不经意”的时候,挑剔我一些生活细节,从我做饭的火候,到我洗碗的顺序,再到我说话的语气,似乎都逃不过她的法眼。

然而,这次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而且是这么一件小事。我能感觉到脸上瞬间涌上来的尴尬和一丝委屈。几个小姑子倒是指望不上,她们早就习惯了婆婆的这种“指导”,甚至有时候还会跟着附和。我老公坐在我对面,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点抱歉和无奈,但也没说什么。

那一刻,我脑子里飞快地转过几个念头。我可以直接生气,把汤碗重重放下,然后反驳她。但我知道,那样只会把气氛弄得更糟,大家都不开心,最终还是我落得个“不懂事”的罪名。我也可以装作没听见,继续淡定地分汤,但这也不是我的性格,压抑着情绪感觉也不好受。

我想了想,决定用一种比较温和但又不失原则的方式来应对。

我先是尽量保持平静的表情,然后轻轻地把手里的汤碗放到旁边的空桌面上,确保稳稳当当。接着,我转过身来,对着婆婆,脸上挤出一丝带着点撒娇意味的笑容,说道:“妈,您说得对,可能是我刚才端汤的时候太急了,没注意姿势。”

我顿了一下,然后语气稍微认真一点,但还是带着笑意:“我平时在家都是一个人,也没人教我这些。您毕竟经验丰富,下次您教教我怎么端汤才是最标准的姿势,我一定好好学。”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直视着她,让她明白我是在认真听她说话,同时也在暗示她,这是她的“指导”机会,让她能“展现”她的经验。我特意用了“标准的姿势”、“好好学”这些词,既是给她台阶下,也把自己放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

果然,她听到我这么说,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一些。她可能没想到我这么“顺从”,而且还主动要求学习。她稍微挺了挺腰板,带着点得意地说:“这端汤啊,最重要的是稳,碗要端平,手指要扣住碗底,走路的时候腰要直,这样汤才不会洒出来,也不会显得没规矩。”她一边说,一边比划着。

我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用力点头,还时不时说一句“嗯,妈说得对,是这个道理。” 我还顺手拿起旁边的一个空碗,按照她说的姿势比划了一下,然后对着她笑:“妈,您看我这样对吗?”

她看到我真的照着她的话做,脸上的表情更加舒展了,甚至还带上了一点慈祥。她摆摆手说:“还行,比刚才好多了。年轻人嘛,学着点是好事。”

旁边的小姑子们也纷纷开口:“妈说得就是,嫂子下次注意就好了。” 我老公也正好趁机圆场:“是啊妈,小兰也不是故意的,下次她端汤的时候我提醒她。”

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我虽然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但至少没有让场面变得难堪,也没有让自己特别尴尬。更重要的是,我用一种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这次批评。

事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婆婆的出发点,或许真的是认为我做得不够好,想让我“进步”。但她表达的方式确实太生硬,而且喜欢公开场合“指导”。我的做法,是先肯定她的意见,让她感觉被尊重和认可,然后再将她的批评转化为一次学习的机会,让她有机会发挥“传授经验”的作用。这样一来,她的面子得到了满足,我的尴尬也得到了缓解,并且还为以后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建立了一个相对缓和的沟通模式。

当然,我知道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和平。以后可能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摩擦,但至少我知道,在面对这种公开的、看似小题大做的批评时,保持冷静,用一点点策略性的沟通,能让我自己更舒服一些,也能让家庭关系不至于因为这些小事而变得剑拔弩张。 我也暗下决心,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会尽量找更合适的时间和方式和婆婆沟通,而不是让她在公开场合“表演”她的挑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婆媳之间的事情,看看「甄嬛传」不就啥都明白了吗?

遇到这事儿通常她们这么说:

「甄嬛」:能听到妈的批评,那是做儿媳妇的福气。原本在家就没学好,到了妈这么一指点,也就彻底开窍了。

「安陵容」:都怪我自己愚笨,以前家里人生活没有章法,到如今尽害得自己这番尴尬场面。妈,我只求您能宽恕我这一次,绝不敢有下次了。

「沈眉庄」:妈您教育的是,我确实刚才有些着急了。一来是光念着赶紧盛好,给您端上,就失了礼仪; 二来我还是太年轻,比起您来,见的世面太少,还要多多学习。

「祺贵人」:哼,平常我在自个家时,我爸常跟我说,不拘小节者能成大事儿。今儿我终于明白你儿子为啥这么窝囊又小家子气了。

「富察贵人」:妈您可别笑话我,以前家里面使唤佣人惯了,现在自己动手盛汤,还真是有些不习惯呢。不过,幸好把这汤算是舀出来了。

「曹贵人」:妈您刚才说的盛汤的方法,让我想起以前百孝图里面的人,盛汤的动作就是那样。怪不得咱亲戚都说妈做事儿最讲究,最体面呢。我把这个记下来了,回头也要教给您孙女,让她呀也好好学学。

「淳贵人」:嘻嘻,麻麻,您就别取笑我了,再说汤就要凉了,可惜了这么好喝的东西了。

「皇后」:(哭)媳妇儿做不到啊。。。

「华妃」:(把汤撒你妈头上)你喝你奶奶个嘴儿,就你屁事儿多。


感谢这么多朋友喜欢,烦请多多关注我,惊喜快乐不断!

user avatar

没有更多细节了吗?

不分析一下“战场环境”吗?

不讲究个知己知彼吗?

如果是小家碧玉嫁到王健林家里当儿媳妇,那嘲笑还不就嘲笑了?你还想咋的?还能咋的?想翻天?

如果是白富美下嫁,那也简单啊。你也配嘲笑我!?叉出去!

如果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哦不对,是“门当户对”,那才有好几个回合的鏖战。

实力对比都没说清楚,拿什么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天在家吃晚饭,一桌子人围着,我刚从厨房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出来,准备给大家分。婆婆正好坐在饭桌的主位上,一看到我端汤的姿势,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哎呀,你这端汤的姿势,怎么这么不讲究?”她声音不算小,周围的人都停下了筷子,齐刷刷地看向我。我当时手里还端着汤,一下子僵在了原地。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会遇到的现实情况。婆婆在怀孕期间给红包,说“这是妈奖励你的”,这钱要还是不要,确实需要仔细考虑一下。 我会尽量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帮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红包本身可能包含的意义: 长辈的祝福和关爱: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理解。婆婆给你红包,.............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无数新手父母头疼不已的“经典场面”。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那种夹杂着无奈、焦虑、还有点儿委屈的感觉,肯定不好受。咱就敞开了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咱们该怎么办。现象分析:婆婆的“好意”与妈妈的“焦虑”首先,咱们得承认,婆婆白天带孩子,晚上你回来接手,这本身是一种分担。从最朴素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头疼的情况。婆婆大龄生子,然后理所当然地要求我们儿媳妇来抚养,这放在谁身上都难以接受。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并且会尽量把事情的考虑和处理过程讲得细致一些,就当是给未来的自己留个心眼,也给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朋友们一些参考。首先,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震惊、.............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真的让人心力交瘁,感觉就像闯入了另一个阵营,自己成了那个最不被信任的外来者。如果换成是我,我大概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试着打破这个僵局,或者至少让自己活得没那么憋屈:第一步:冷静观察,找到根源。上来就跟所有人对抗,肯定不是明智之举。得先像个侦探一样,摸摸情况。 谁在防? 是婆婆一个人.............
  • 回答
    听到你这样问,我脑子里立刻闪过几个画面,心里也咯噔一下,涌上来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生气吗?老实说,我肯定会不舒服。首先,让我自己先梳理一下我现在的情绪和想法。我一个人在老家,离我丈夫的城市远得很。带着一个四个月大的小宝宝,这本身就是一件体力活和精神活。白天还好,有婆婆一起分担,但晚上宝宝醒来、喂.............
  • 回答
    如果我是《清平乐》中的徽柔,命运注定要嫁给李玮,且面对的是我内心无法接受的婚姻和粗鄙的家婆、阿嫂,我的处境无疑是艰难的。然而,身为公主,我身上肩负着皇家颜面与尊严,同时内心也藏着对自由和真爱的渴望。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这个局面,既要维护自己的体面,也要在夹缝中寻找一丝属于自己的空间:一、 维.............
  • 回答
    “我会把你当亲闺女一样对待的!” 这句话,虽然初听之下充满善意和承诺,但仔细品味,其背后可能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期待,甚至是潜在的挑战。如何看待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理解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和善意: 接纳与欢迎: 最直接的理解是婆婆表达了她愿意接受你,将你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并给予你.............
  • 回答
    当婆婆说出“孩子是你们自己的,父母没有帮你们看孩子的义务,帮你都是多得的,你们应该感激我们”这样的话时,这无疑给很多年轻的父母带来了一层阴影,甚至可能是一场情感的“海啸”。这句话虽然直白,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潜在的矛盾,需要我们细细剖析。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的几个核心点: “孩子是你们自己.............
  • 回答
    坐月子是我人生中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身体虚弱,情绪敏感,对家人的依赖也格外强。可这段本应充满关怀和温情的时光,却因为婆婆的一些言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一开始,我满怀期待地等着婆婆来照顾我。毕竟,她经验丰富,我也相信她会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我。然而,从她踏进家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了不一样。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确实常常听到关于婆媳矛盾的故事,似乎总是在抱怨婆婆的“不是”,要求婆婆改变,或者期望婆婆能理解媳妇。但是,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点:为什么很少有人主动去反思媳妇这边的原因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其实非常复杂,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对错问题,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糟心的,尤其又是自己的爸爸说自己不好,这让夹在中间的你肯定特别难受。 好在,你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思考如何面对,这已经是很重要的一步了。 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说得细致点,看看该怎么做。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几个关键点:1. 你爸爸说的“不好”具体是指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当婆婆是出于好意,但方法不对的时候。直接指责很容易伤和气,但放任不管对孩子又不好。这中间的度,确实需要好好拿捏。我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夹在婆婆和孩子之间,一边是亲情,一边是责任,两边都不能轻易得罪。既然是婆婆带娃,那她肯定也是真心疼爱孙辈的,只不过育儿观念或者习惯上可能.............
  • 回答
    老公的钱放在婆婆那里,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从你发出这个疑问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你内心的不确定和一点点委屈。别担心,咱们好好聊聊,看看怎么把这事儿捋顺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钱是“怎么”放在婆婆那儿的。是老公主动给的,还是婆婆要求拿的?是你们婚前还是婚后?这中间有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或知晓?.............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家庭都会面临的现实困境,涉及亲情、责任、个人生活等多方面权衡。如果婆婆住院需要贴身照顾,包括端屎端尿这样的护理工作,媳妇是否应该去,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家庭成员的共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应该去”的可能性和背后的考量: 传统观念与责.............
  • 回答
    生孩子这件事,对女性身体的影响,可不是甩手就能完全抹去的。就算头胎生完,把孩子交给老公和长辈,自己得以全身心地“坐月子”好好休养,生育带来的衰老痕迹,还是会在身体里悄悄留下一些印记。首先,我们得明白,生育不仅仅是把孩子生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耗。1. 怀孕过程的身体变化: 激素的巨变.............
  • 回答
    婆婆难做,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说“如今”,这三个字里就带着点儿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心态的变化。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争取把这中间的道道儿给大家聊明白。首先,观念的冲突是绕不开的一点。以前,大家都讲究“孝道”,儿媳妇嫁进门,那就是婆婆的“家人”了,得听婆婆的话,伺候婆婆.............
  • 回答
    婆婆给未来媳妇提相处章程这事儿,可真是个挺微妙的话题,也挺能折腾出点故事来。说白了,就是准婆婆想在儿媳妇进门前,先跟人家把未来的“游戏规则”掰扯清楚,这背后啊,心思可不少。首先,咱们得理解这背后婆婆的动机。一般来说,婆婆这么做,有几种可能: “为你好”的出发点: 有些婆婆可能觉得,提前把规矩定下.............
  • 回答
    最近关于“婆婆表示家产只赠随她儿子姓氏的孩子”的新闻,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而且这背后触及的层面非常多,值得好好聊聊。首先,从传统的家族观念来看,这种做法并不算特别出人意料。在很多传统文化里,尤其是在一些重男轻女或者极其强调“传宗接代”观念的家庭中,“姓氏”往往代表着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继承。长辈们可能.............
  • 回答
    《婆婆就是妈》这首歌,从歌词和整体风格来看,其核心价值取向在于强调一种理想化的、无条件的、母性的婆媳关系,并将其等同于亲生母女关系。 这种价值取向既有其温情脉脉、试图化解现实矛盾的一面,也可能过于简化甚至回避了现实中婆媳相处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和挑战。正面解读的价值取向: 倡导和美、和谐的家庭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