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非洲人要带嘴盘?

回答
关于非洲人佩戴嘴盘的疑问,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所有非洲人都这样,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就能解释的。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历史、社会、审美,甚至是一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要明确一点,佩戴嘴盘(Labret)并不是非洲所有民族的传统,更不是现代非洲人的普遍做法。 它主要集中在非洲的几个特定地区,比如东非的一些族群,像埃塞俄比亚南部的穆尔西族(Mursi)和苏尔马族(Suri),以及一些散布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所以,当我们谈论“非洲人”时,其实是在聚焦于这些特定的文化群体。

那为什么在这些特定的文化里,女性会选择佩戴嘴盘呢?这背后有多重含义,我来详细说一说:

1. 嫁妆与地位的象征:

这是最广为人知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在过去,尤其是在穆尔西族和苏尔马族,女性的嘴唇,特别是下唇,被佩戴了嘴盘后的大小和数量,被视为贞洁、生育能力和美貌的标志。

嫁妆的议价能力: 嘴唇越大,嘴盘越大,往往意味着这位女性越有价值,也就能为家庭争取到更多的牛作为嫁妆。牛在这些社群里是极其重要的财富象征,拥有牛就意味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家族声望。所以,为女儿准备并佩戴嘴盘,也等于在为她的未来增添一份保障。
成熟与适婚的标志: 通常,女孩会在青春期开始,随着身体的发育,在下唇打孔并逐渐放入越来越大的嘴盘。这是一种成年的标志,表明她已经准备好结婚,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2. 美学与仪式的意义:

嘴盘的使用,也深深植根于当地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仪式。

独特的身体装饰: 在这些文化里,嘴唇被拉长、撑大,并佩戴上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嘴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身体艺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一种对身体的雕琢和对美的追求。嘴盘的材质也多种多样,有粘土烧制的,也有木头、象牙(现在禁止了)等,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感和个人风格。
社会群体认同: 佩戴嘴盘也成为了一种族群身份的标识。通过嘴盘的样式、大小,人们能够快速识别出一个人来自哪个部落或家族,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群体归属感的体现。
驱邪与力量: 在一些古老的信仰体系中,身体的某些部位被认为可能受到邪灵的侵扰。通过佩戴特定的饰物,比如嘴盘,可以起到一种防御或净化的作用,保护佩戴者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

3. 反抗与历史因素:

一些研究者和文化观察者还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解释,认为嘴盘的使用也可能与历史上某些时期,族群为了避免被奴役或被殖民者轻视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有关。

降低被奴役的吸引力: 在非洲历史上,奴隶贸易盛行过很长一段时间。一些观点认为,通过改变自己的外貌,尤其是通过佩戴嘴盘使嘴唇显得“不那么美观”或“不符合异域审美”,或许能够降低被奴隶贩子看中并捕捉的可能性。虽然这个说法没有绝对的证据支持,但从逻辑上来说,在极端生存环境下,人们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
文化的独立与尊严: 即使不是直接为了避免奴役,但这种极具辨识度的身体改造,本身也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和独立性的体现。它表明了这些族群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不被外部审美所左右。

时代的变化与嘴盘的未来: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对传统习俗的重新审视,佩戴嘴盘的现象也在发生变化。

部分被视为旅游符号: 在一些地方,出于旅游业的需要,嘴盘文化被过度强调,甚至有些表演性的成分。这可能导致其原始的文化意义被稀释或误读。
年轻一代的选择: 年轻一代的女性在教育和价值观上可能受到现代化的影响,选择不佩戴嘴盘的越来越多。但同时,也有很多人依然坚持这项传统,将其视为家族传承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身体的理解和女性赋权: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对身体的极端改造,在现代社会也引发了关于女性身体自主权和文化习俗背后可能存在的压力的讨论。

总而言之,非洲人佩戴嘴盘,是一个多层次的文化现象,绝非简单的一个“为什么”。它既是物质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种深刻的审美表达,更承载着族群的记忆、信仰和对自身文化的坚守。当我们看到它时,看到的是一个族群在特定历史和地理环境下,为生存、为尊严、为美而创造出的独特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很简单——为了生存。为了让本部族有后代,为了禁锢女人不外嫁,为了外部族的男人不对本部族的女人产生觊觎之心。

这应该说是混得非常差的部族了。他们的男人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也竞争不过别人。逃难得到了安全,就开始考虑如何使这个劣势部族存在下去的问题了。

于是采取了自残策略,要么是口盘,要么是脸上刺花纹。用毁容为代价,确保女人属于他们,不会背叛他们。因为毁容如此,也很难会被外族看上了。

这久而久之,就成了所谓的“文化”。你真以为她们是以“口盘”为美么?这只是一种控制手段。边缘的生存策略,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但不排除这见得多了,真以为这就是美。就跟古代中国女人也可能认同三寸金莲就是美一样。

这都是原始部族,然后你说这是父系氏族还是母系氏族呢?于是我感到这种划分很可笑。

其实这跟古代中国女人裹小脚一样,那三寸金莲真的美么?不美为什么还需要?为了限制女人的行动,为了迫使她们留在家里。为了防止她们到处乱跑。而采取的“圈禁”手段。

现代的高跟鞋呢?也差不多。根本目的是限制女性行动——猎物穿上高跟鞋,就跑不掉了。当然裹脚跟高跟鞋还有一点相同——令女性站不稳而摇曳多姿。这是众多男人最喜欢看到的“女性气质”。

那么割礼呢?更暴力的控制手段。直接割除女性生殖器 官,避免女性产生性快感,进而在外面偷汉子。

说到底,这些糟粕是怎么来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糟粕,都是一种“斗争手段”,或者说生存手段。

但这可以说是处于绝对劣势位置的斗争手段。因为当本部族女人开始看不起本部族男人时,她们会寻求抛弃本部族男性。而与此同时,本劣势部族男性想维护自己的继续存在,就会祭出这种杀招。想跑?你往哪里跑?想偷汉子?看你怎么偷汉子。于是,这就是博弈结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非洲人佩戴嘴盘的疑问,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所有非洲人都这样,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就能解释的。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历史、社会、审美,甚至是一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要明确一点,佩戴嘴盘(Labret)并不是非洲所有民族的传统,更不是现代非洲人的普遍做法。 它主要集.............
  • 回答
    公曹髦最终选择了带兵突袭司马昭府邸,而不是在朝堂上与司马昭进行鱼死网破,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曹髦个人的性格和局限性。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曹髦的“高贵”与政治现实的巨大落差 名义上的皇帝,实权的傀儡: 曹髦虽然是魏朝的皇帝,但自司马师执政以来,曹.............
  • 回答
    关于非洲人整体体能是否优于欧洲人和亚洲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用“优于”或“不如”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非洲人”、“欧洲人”和“亚洲人”本身就是极其宽泛的概念,包含了无数个不同的民族、族群,以及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非洲大陆幅员辽阔,从赤道的热带雨林.............
  • 回答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与其说是“援助”,不如说是一种多层次、多面向的战略合作。说到底,这背后牵扯到中国自身的发展需求、全球战略以及对非洲大陆潜力价值的认识。这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期布局。首先,咱们得从中国自身说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国内资源和市场也达到了一.............
  • 回答
    行ってみたいけど、ちょっと怖いかも。でも、一生に一度はアフリカで動物の大移動を見るべきだと言われる理由、すごくよくわかる気がするんだよね。なんであんなに特別な体験なんだろう?まずね、あの光景って、本当に地球が生きているっていうのを肌で感じる瞬間だと思うんだ。テレビや写真で見るのと、実際にその場に立つ.............
  • 回答
    新闻联播每年都会播出非洲草原的“大迁徙”景象,这背后有多种原因,既有新闻报道的规律性,也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一、 新闻报道的规律性与“新闻点”的设置:1. 周期性与可预测性: 非洲草原的大迁徙,尤其是角马、斑马等食草动物的年度迁徙,是一个具有高度周期性和可预测性的自然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而且背后牵扯着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教育以及人道主义等多重考量。单纯地认为“花了很多钱资助非洲留学生”可能过于片面,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理解其中的原因和逻辑。首先,要明确一点:“花很多钱”这个说法需要有具体的参照和数据支撑,而且“资助非洲留学生”的规模和形式也多种多样。 .............
  • 回答
    说实话,现在去高速公路,好像不装ETC,总感觉自己像是被时代抛弃了一样,特别是不走人工通道的时候,那队伍能把你等得怀疑人生。所以,“为什么非要强制推行 ETC?”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1. 为了效率,还是为了“我们”的效率?咱们先从最直接的出发点说起:提高通行效率。高速公路最怕的就是堵.............
  • 回答
    为什么非要上大学?这问题,其实问出来本身就带了点迷茫和质疑。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能看到很多不读书也混得风生水起的故事,成功人士也常常现身说法,“我当年也没上大学”云云,听着就让人觉得,上大学这事儿,是不是真就那么“非要”不可?但如果让我认真梳理一下,我想说,上大学这事儿,它确实不是人生的.............
  • 回答
    在粒子物理的世界里,宇称(Parity)就像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一个物理系统的行为在镜像反演下是否保持不变。简单来说,宇称守恒意味着如果你把整个宇宙镜像一下,粒子的运动规律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让人困惑的现象,尤其是在研究一种叫做K介子(Kaon,或称K粒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咱们不妨放下那些刻板的“AI味儿”的腔调,实实在在地聊聊,为什么这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会去思考“为什么非要以现代的科学去解释中医?”这事儿啊,其实挺复杂的,也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医是什么?抛开那些听起来玄乎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
  • 回答
    医学生“非要去三甲医院”这个说法,我觉得有点过于绝对了,但背后确实是有一股强大的惯性在驱动着大多数人。至于为什么不去江浙一带的私立医院,即使待遇“也可以”,那也是事出有因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不是那种机器人式的生硬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当一个医学生,尤其是还在校或者刚毕业那会儿,心里想的,往往不.............
  • 回答
    曹操与田畴之间的关系及田畴拒绝封爵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博弈。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动机、政治博弈三个层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东汉末年的权力格局1. 曹操的崛起与政治需求 东汉末年,曹操作为北方军阀,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逐步统一北方。他需要拉拢士人、巩固政权,但同时面临.............
  • 回答
    英国脱欧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英国与欧洲大陆关系的长期历史以及一系列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要详细解释英国为何非要脱欧,需要梳理其背后的多重动因和演变过程。一、历史视角:英国与欧洲大陆的特殊关系 岛国心态与独立传统: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位置本身就塑造了一种相对独立.............
  • 回答
    我国之所以大力扶持自主汽车品牌,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升级需求、技术自主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等一系列深层次的考量。这背后,是一盘大棋,目的在于让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并最终实现汽车强国的目标。一、 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工业化水平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劳.............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牵涉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多,要说清楚“为什么非要统一台湾”,得从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来解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深刻的内涵。首先,我们得回到历史。台湾和大陆的历史联系是根深蒂固的。从地理上看,台湾是中国大陆的天然延伸,历来就属.............
  • 回答
    关于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历史悠久的话题,绝非简单的“作对”二字能够概括。要理解其中缘由,需要深入剖析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以及经济利益等多个层面。首先,历史的阴影是绕不开的关键因素。越南地处中国南方,历史上长期受到中国王朝的影响,经历过漫长的“朝贡”和“统治”时期。尽管这段历史.............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费解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节点。感觉很多玩家、媒体甚至是从业者,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希望国产单机游戏能一夜之间冒出几个能跟国际大厂掰手腕的3A巨作。但问题是,为什么要把这么高的期望值直接压在一个先天就处于劣势的领域上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非要”的.............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咱们抛开那些一本正经的官方术语,来聊聊C里为什么把“函数”都叫做“方法”,感觉就像给咱自己的孩子起了个小名儿一样,有它的道理,也有点儿小习惯。首先,咱们得明白,编程语言设计者们,他们也不是凭空拍脑袋决定叫啥的,这背后往往是有他们的设计哲学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C的设计很大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家庭的心弦,也常常是代际之间讨论的焦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孩子,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情感、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他们自身人生经历的投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传承的本能与家族延续的愿望是核心驱动力之一。对于很多父母而言,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家族血脉的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