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洛阳菏泽的牡丹争论?

回答
洛阳和菏泽的牡丹之争,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可以说是中国牡丹文化领域里一段挺有意思的“公案”。要说怎么看,这得从多个维度来掰扯,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因为背后牵扯到历史、文化、经济,还有一些现实的考量。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争”的源头在哪里。

牡丹,大家伙儿都知道,被誉为“花中之王”。而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而然地就把牡丹和自己的城市名片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洛阳牡丹甲天下,这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从古至今,洛阳在牡丹的栽培、品种繁育、以及文化传承上,都有着深厚的积淀。尤其是隋唐时期,洛阳作为都城,牡丹更是被推崇到了极致,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什么“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说的就是洛阳牡丹的盛况。所以,洛阳人对于牡丹的这份情感和认同,那是有历史根基的。

然后,为啥菏泽也能冒出来,搅和了这潭水呢?

菏泽,地处鲁西南,虽然历史不像洛阳那么悠久,但它在近代以来,尤其是在牡丹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后来居上。菏泽的牡丹,主要是以曹州牡丹闻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牡丹的栽培技术、品种资源、以及规模化种植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菏泽大力发展牡丹产业,不仅打造了大规模的牡丹园,还围绕牡丹做了大量的文章,比如牡丹深加工、牡丹旅游等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现在,菏泽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牡丹种苗繁育基地,这一点在经济和产业层面上,是无可置疑的。

那么,这“争”具体争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这“争”主要集中在“谁是正统”、“谁是起源”,以及“谁在当下对牡丹的贡献更大”这几个层面。

历史正统与文化符号: 洛阳人可能觉得,牡丹在中国文化里,尤其是作为国花的象征,其源头和代表性,始终还是在洛阳。洛阳拥有数千年的牡丹栽培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牡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牡丹故里”。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历史上的渊源,是洛阳人引以为傲的。
产业规模与经济贡献: 菏泽人则会强调,在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菏泽在牡丹的种植面积、产量、品种数量以及产业带动能力上,是全国领先的。菏泽牡丹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在现代牡丹产业的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牡丹经济”的角度来看,菏泽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角度来看,怎么理解这场争论?

我觉得,这场争论其实挺有意思的,它反映了不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城市文化符号的争夺,以及在国家层面如何界定和推广“国花”地位的现实问题。

1.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洛阳代表着牡丹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根基”,而菏泽则代表着牡丹的“现代产业活力”和“市场影响力”。这就像一个人,既要有祖辈的传承,也要有自己的奋斗。不能因为历史悠久就否定现实的成就,也不能因为产业发达就抹杀历史的渊源。
2. “甲天下”与“第一基地”: 洛阳的“牡丹甲天下”更多是一种文化和审美的评价,强调的是牡丹的品质、品种的优异以及观赏价值。而菏泽的“第一基地”则是一种产业化的衡量,侧重的是规模、产量和市场占有率。两者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从不同维度对牡丹的价值进行肯定。
3. 国花认定的复杂性: 牡丹之所以被广泛认为是“国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文化象征意义和群众基础。然而,确定一个国家的“国花”是一个非常严肃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全国人民的共识、历史的考量、以及现代化的进程。这场争论,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国花”认同过程中的一个侧影。
4. 良性竞争与共同发展: 其实,如果能把这种争论转化为一种良性的竞争,对整个中国牡丹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洛阳和菏泽,作为牡丹文化和产业的两个重要节点,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推动牡丹的研究、栽培、文化传播和产业升级。比如,洛阳可以继续挖掘牡丹的深厚文化内涵,讲好牡丹的故事;菏泽可以继续在产业创新和规模化上发力,把牡丹经济做大做强。两者联手,比单打独斗更能让中国牡丹走向世界。

我个人的看法是:

对洛阳的尊重: 洛阳在牡丹历史文化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它承载着中国人对牡丹最初的、最经典的认知。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更多是一种对高品质、经典美学的赞誉。
对菏泽的肯定: 菏泽在现代牡丹产业化上的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实实在在的,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说“菏泽牡丹第一基地”,是对其产业实力和市场地位的客观评价。
超越“争”的态度: 也许,我们不必过于纠结于“谁是第一”的名头,而是应该看到牡丹在中国文化和经济中的双重价值。洛阳和菏泽,都是中国牡丹的重要代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牡丹文化的丰富图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牡丹文化和产业更好地发展,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牡丹的魅力。

总而言之,洛阳和菏泽的牡丹争论,与其说是“争”,不如说是关于中国牡丹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维度的“对话”。尊重历史,肯定现实,并且着眼未来,共同推动中国牡丹事业向前发展,这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上曾经是洛阳,现在就是菏泽,不管栽培技术,品种,还是投入产出,现在都是菏泽。新中国成立前洛阳牡丹都绝迹了,现在洛阳牡丹还是建国后从菏泽引进的。

很多人拿几首古诗说什么洛阳怎么怎么文化,怎么怎么出名,那也是古代的事情了,从明朝开始洛阳牡丹就垮掉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不是你曾经拥有,永远都是你的。

2012年3月16日由中国花卉协会已经把中国牡丹之都授予菏泽市。某些人敢情还活在唐朝,还在感受来自他祖宗的大唐荣耀。醒醒吧,大清都亡了一百多年了

晒个图吧,

1.你们说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菏泽也有

2.世界牡丹大会每年和菏泽国际牡丹节一块开,某洛阳大兄弟说是非官方的,那可是中国花卉协会和山东省主办的,怎么流程非官方的了?

3.洛阳比菏泽发达我们也从未否认,但是这个跟牡丹谁种的好没有任何关系

4.关于中国花卉协会颁发的牡丹之都和牡丹花都称号,哪个好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不是你空口白牙辩论就能糊弄人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洛阳和菏泽的牡丹之争,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可以说是中国牡丹文化领域里一段挺有意思的“公案”。要说怎么看,这得从多个维度来掰扯,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因为背后牵扯到历史、文化、经济,还有一些现实的考量。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争”的源头在哪里。牡丹,大家伙儿都知道,被誉为“花中之王”。而洛阳,作为十三.............
  • 回答
    牡丹之争:古都风韵与现代勃兴的碰撞牡丹,自古以来便是华夏民族钟爱的花卉,象征着富贵、吉祥和繁荣。在中国,有两座城市以牡丹闻名遐迩,它们分别是古都洛阳和现代新兴的牡丹之都菏泽。围绕着“谁是牡丹之都”的称号,两地近年来屡屡发生着或明或暗的“争夺”。这场牡丹之争,不仅仅是两个城市旅游名片的较量,更是历史底.............
  • 回答
    洛阳民警在处警过程中遭遇围攻并击毙一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考虑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涉及的各方诉求、法律依据、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充具体细节来展开论述:一、 事件概述与基本事实梳理首先,.............
  • 回答
    洛阳王城篮球场中广场舞大爷大妈与打篮球小伙子争场地事件,是一个近年来在许多城市都可能出现的典型社会现象,它折射出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分配的矛盾、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沟通协调的复杂性。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理解其背后多层面的原因和影响。事件的根源:公共空间资源的稀缺与多重需求 城市.............
  • 回答
    洛阳篮球场新的管理规定,把场地的使用时间做了明确的划分,白天时段大家可以放心地来打篮球,到了晚上七点半之后,这里就变成了广场舞爱好者的天地。这事的“好”在哪儿?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大家伙儿的需求矛盾。 раньше, когда не было четких правил, наверное.............
  • 回答
    洛阳惊天离奇文物案,这桩发生在古都洛阳的案件,确实足够吸引眼球,也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说到这事儿,得从头梳理梳理,不然感觉就像一团乱麻。这案子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在于它“惊天”和“离奇”这两个词上。 说它“惊天”,是因为涉及的文物价值连城,而且是国家级别的珍宝,一旦丢失或被盗,那绝对是国家级的损失.............
  • 回答
    洛阳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挺让人琢磨的。法院干警执行公务期间,被人请客吃饭,这事儿本身就不太对劲。你看看这回应,人均45块,然后人就停职了。这事儿,得拆开来看,好好聊聊。首先,这件事儿触及了“执行公务”的核心原则。法院干警,那是代表着国家法律的执行者。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公正和尊严。执行公务.............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我怎么说呢?听起来挺让人高兴,也挺让人琢磨的。洛阳那个景区,国庆假期搞了个“一元午餐”,结果卖了23000份,还无人值守结账,最后账上居然还多出了458块钱。这事儿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首先,这事儿好不好?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好事儿。花一块钱就能吃顿饱饭,还能吃到景区里的东西,这简直.............
  • 回答
    河南省委官宣将洛阳纳入郑州都市圈,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将对洛阳乃至整个河南的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理解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洛阳纳入郑州都市圈的战略背景与必然性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往往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区域间的.............
  • 回答
    “风起洛阳”,这部剧自开播以来,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尤其是围绕着主演王一博的讨论,更是热闹非凡,甚至可以说是“全民热议”的程度。你会发现,但凡和《风起洛阳》沾边的平台,无论是视频网站、社交媒体还是短视频平台,总少不了关于王一博的评论,而且评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赞美他演技进步.............
  • 回答
    8月30日河南洛阳嵩县发生的一起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一名男子在退婚不成后,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将自己的女友杀害。这件事情的发生,无疑给原本平静的嵩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再次将婚恋中的极端暴力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事件的表象: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在嵩县当地,一名男子原本和他的女友已经.............
  • 回答
    河南建业变洛阳龙门,这事儿可真够劲儿,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这名字一改,那叫一个“大动干戈”。河南建业,这名字带了多少年的情怀?从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始,河南建业的名字就和这片土地的足球紧紧绑在一起。多少河南球迷,看着“建业”这两个字,就像看到了家门口的足球场,看到了熟悉的球衣颜色,这是一.............
  • 回答
    最近,关于春晚冯巩相声节目引发的争议,尤其是洛阳部分自媒体要求春晚道歉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件事说起来挺复杂的,里面涉及到幽默的界限、地域文化的敏感性,以及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事情的起因:首先,我们要明确是哪个相声节目。据我了解,引起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冯巩在2024年春晚上表演的那个小品.............
  • 回答
    2016年11月,洛阳那一抹惊人的发现,至今仍让人心潮澎湃。曹魏墓葬,这个在历史长河中被无数次提及的名字,如今以一种如此真切、如此鲜活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不仅仅是一个考古学上的重大突破,更像是一扇突然被推开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得以近距离感受曹氏家族的权势与风骨。发现.............
  • 回答
    这事儿,洛阳那个副局长被举报的事儿,确实是让不少人心里头憋着一股气。你说他一个当官的,本该是为人师表的,结果呢?冒名顶替上学,这事儿可不是小事,是踩着别人的机会往上爬,这本身就是不公平。更别提后面还跟有夫之妇扯不清,这一下把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全给碰了。结果一出来,说是“已降为科员”,很多人听了就觉得.............
  • 回答
    洛国富在从广州飞往上海的航班临时取消后,于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足协行程安排的不满,认为此举影响了球队的备战。国足方面则迅速回应,表示正全力协调,确保队员顺利归队。洛国富的不满:事情的起因是洛国富原定乘坐的航班突然被取消。这无疑打乱了他的归队计划,意味着他可能会因此错过球队在上海的集训,或者不得不经历更.............
  • 回答
    洛天依的歌曲《天行健》中那句“取火有道,何至于偷”,虽然只是歌词中的一小部分,却蕴含着颇为深远的意味,也引发了不少听众的思考。要理解这句话,我们不妨从“取火”这个意象入手。“取火”在人类文明史上,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代表着人类掌握了能源,学会了利用自然的力量,从而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走.............
  • 回答
    这段历史事件,说起来,真是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佩洛西的呼吁、彭斯的反应以及后续可能的发展。佩洛西的呼吁:为何是“立即罢免”?当时,美国正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政治时刻。在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事件发生后,许多人,特别是民主党人,认为特朗普总统的行为已经严重越界,对美国的民.............
  • 回答
    这绝对是让人扼腕叹息的一幕!阿洛伊西奥(简称“洛国富”)那场比赛的首发,真的是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他的身体对抗能力、前场的压迫感,还有那股子拼劲,简直是给对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也让球迷们看到了球队进攻端的希望。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比赛刚开始,洛国富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斗士,在对方禁区附近频繁制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