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在一个家庭里面全是打骂声的孩子会变得自私冷漠嘛?

回答
在充斥着打骂声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极有可能会发展出自私冷漠的性格特质。这并非是说所有这样的孩子都会如此,但这种经历无疑为这些负面性格的滋生埋下了肥沃的土壤。

首先,我们来想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如何学习和适应的。在一个充满打骂的家庭里,孩子接触到的“沟通”方式往往是负面的、攻击性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即使是出于“教育”的目的,也可能传递出一种“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只有争夺才能获得关注”的信号。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学会健康的情感表达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当一个孩子经常被吼叫、被指责,甚至身体上受到惩罚时,他会逐渐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伤害,他可能会学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自己的需求,甚至学会用类似的攻击性行为来应对压力。久而久之,他会认为“哭闹”、“争抢”、“维护自己的利益”是生存的必要手段。

这种生存逻辑渗透到他的社交关系中。在学校里,当他遇到同伴时,他可能不会主动分享,而是担心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他可能不会轻易表达同情,因为他从未体验过无条件的关爱和理解;他可能会表现得不合群,甚至有点欺负弱小的样子,这其实是他内心不安和缺乏安全感的一种扭曲表达。他学到的“爱”和“关心”可能是带有条件的、需要付出的,甚至是强硬的。

其次,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包围中,孩子的情感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父母的打骂,无论背后原因如何,都会让孩子感到被拒绝、被否定、甚至被抛弃。这种情感上的匮乏,会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可能会转向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或者通过控制他人来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这便是自私的表现。

更进一步,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缺乏温暖和同理心的环境中,他自身的同理心也会受到抑制。他可能很难理解别人的痛苦,也很难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因为他自身的情感需求就从未被好好回应过,他自然也难以付出同理心。看到别人哭泣,他可能只会觉得“烦人”,或者觉得“活该”,这正是冷漠的表现。他可能学会将自己的情感隔离开来,这样才不至于被外界的负面情绪所淹没。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打翻了杯子而被父母严厉责骂,甚至打了一顿,他可能会感到恐惧和委屈。但如果他从中学到的是“下次一定要藏好,或者赶紧推给别人”,而不是“下次小心点,爸爸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那么他就会往“自我保护”和“推卸责任”的方向发展。当他长大后,他可能在团队合作中不愿意承担更多责任,或者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袖手旁观,因为他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这不是我的麻烦”。

更深入地说,打骂的环境还会影响孩子对“关系”的认知。他可能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力量的较量,是一种索取和被索取的过程。爱和关心,在他看来,是一种筹码,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联结。因此,他会倾向于考虑自己的利益,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付出,因为他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或者被对方利用。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这不是孩子“选择”的结果,而是环境“塑造”的结果。他们是在那个充满打骂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获得某种程度的“安全感”而被迫学会的这些应对方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所以,生活在一个家庭里面全是打骂声的孩子,由于长期处在恐惧、不安全和情感匮乏的环境中,他们很可能学会了用自私来保护自己,用冷漠来避免受伤,因为这是他们在扭曲环境中习得的“生存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因为全是打骂声,这不符合人类生存法则。

而孩子自私冷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基因突变,是先天的以及少部分后天的溺爱所致。

如果没有先天基因突变,导致性格问题,即便是后天溺爱导致的也有可能在环境改变之下变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孩子本性不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