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幼儿园孩子在学校被要求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回答
看待幼儿园孩子在学校被要求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件事,得从几个不同角度来聊聊,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什么体制,都需要有其社会认同和基本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白了,是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教育来推广的一套关于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的价值理念。它包含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

从宏观层面来看, 推广一套共同的价值观,理论上是为了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尤其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清晰的价值指引,对于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似乎是“必要之举”。而将这些价值观的启蒙教育放在幼儿园这个人生最初的阶段,也是希望“从小抓起”,让这些理念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心里,成为他们未来行为的“底色”。

但是,我们具体到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况就复杂很多了。

孩子们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认知世界是具象的、具体的,更多的是通过感官、游戏、模仿来学习。像“民主”、“法治”、“敬业”这些抽象的概念,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更可能只是在鹦鹉学舌,把这些词语当成一串有节奏的“儿歌”来记。而“背诵”这个行为本身,在成人看来是记忆,在孩子这里,更多是一种“任务”,一种“重复”,甚至可能是一种“枯燥”。

教育方式是否适宜: 如果仅仅是要求孩子机械地重复这些词语,而不结合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比如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图画、角色扮演等,来解释这些价值观的含义,那么这种教育的效果就很值得怀疑。甚至,如果过于强调“背诵”而忽略了“理解”和“体验”,反而可能让孩子对这些“高大上”的词汇产生疏离感,甚至产生反感。

“被要求”的意味: 这里的“被要求”是个关键词。教育应该是引导和启蒙,而不是强制灌输。当学习变成一种“任务”,而且是成人世界里相对复杂的任务,孩子是否真的能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会不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这种“被要求”的感觉,是否与幼儿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宗旨相悖?

情感体验的缺失: 价值的形成,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情感体验来完成的。比如,一个孩子帮助了他人,得到了赞扬,他会体验到“友善”带来的快乐;一个孩子热爱自己的玩具,对它很爱惜,这是“敬业”的萌芽。而仅仅是背诵“友善”、“敬业”,并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这些价值的温度和意义。

潜在的“过度政治化”担忧: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过早、过度的推广某些特定的价值体系,是否会剥夺孩子在价值选择上的自由度,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早地被某种特定的“标签”所定义。尤其是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未来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价值观念,如果过早地被一种单一的声音“占领”,是否不利于他们未来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积极的方面:

价值启蒙的尝试: 就像前面说的,社会总需要一种价值共识。幼儿园作为教育的起点,尝试在孩子心中播撒一些积极的种子,比如“友善”、“爱国”,这些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播撒”以及“播撒”什么。

与社会发展的呼应: 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也是为了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社会成员朝着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将这些理念融入教育,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

所以,要如何看待这件事?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

如果教育方式是恰当的: 比如,老师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通过故事、游戏、生活实例,将“爱国”体现在热爱家乡、尊敬长辈上,将“友善”体现在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互相帮助上,让这些抽象的词汇变得生动可感,那么这是一种有益的价值启蒙。

如果教育方式是机械的: 比如,只是让孩子一遍遍重复那些抽象的词语,不顾他们的理解能力,也不顾他们的感受,只追求“会背”这个结果,那么这种教育方式的有效性和积极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更深层次的思考是, 在孩子这么小的年纪,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学会爱,学会感受,学会观察,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独立思考。如果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促进这些方面的能力发展,那它就是积极的。如果只是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一种负担,那我们就需要反思这种做法是否真的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

总而言之,这是一件需要我们仔细审视的事情。在追求价值引导的同时,更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用他们能接受、能理解、能感受的方式去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灌输”。教育的温度和智慧,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洋彼岸小学生上课前

"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我谨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国,上帝之下,不可分裂之国度,自由平等全民皆享。

不可分裂加上美国宪法,克里米亚对老美鼓吹东方分裂势力公投自决真是双标打脸。

(¬д¬。)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这24个字比上面那段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如果说这些概念对幼儿认知太超前,这是就事论事,很好。但非要双重标准,美国的精神灌输就是不能吐槽,中国的就是洗脑,哪怕内容差不多,呵呵,我还能说啥。

还偷换概念把幼儿能背出变成强迫背,我去,我记得我那个年纪最爱干的就是背广告台词,看两遍就背下来。现在年纪大了,只记得这三句了“爸爸,panda是什么?”“孩子,panda 是熊猫”“熊猫彩电!”=。=

不会就事。论事,被满满的预设偏见情感左右的人最不能给民主,非洲,中东,乌克兰纳粹都是例子。

user avatar

我怀疑喊”丧尽天良“的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看清楚这24个字了吗?背这24个字算丧尽天良,那你要小孩子学啥?难道学《弟子规》?

也对,现在《弟子规》火的很,还做成幼儿视频哄家长哄小孩子。

幼儿弟子规全文朗读朗诵视频

这玩意儿教的都是啥?“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就是这一套鼓吹尊卑有序的糟粕。你放着好端端的民主自由不让小孩子背,非要灌一堆封建家长制的东西,哪个丧尽天良,不是一目了然吗?

==============================================

补充一下,关于核心价值观本身,我在这个回答里已经说过了,按照官方解释,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套传统文化配合核心价值观使用,就有一个鉴别精华与糟粕的筛子。

简而言之,就是用着24个字做成一个筛子,去筛中国传统文化,不符合的这24个字的,例如“二十四孝”、“弟子规”这样的糟粕,对照一下,发现不符合,就踢出核心价值观,剩下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把这套东西,放在幼儿园教,根本就不早,因为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政治权利,有些权利甚至比成年人还多。一般来说,到了小学一年级,班干部就是由全班学生普选产生的,幼儿园里如果不知道“民主”是何物,到了小学,被老师指定个班长还觉得老师做的对,还主动站在老师立场上想问题,主动去寻找自身与班长的差距,这就是从小不进行政治启蒙会带来的结果。

而前面之所以提《弟子规》,是因为据我的观察,这玩意儿在幼儿园的普及率比核心价值观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有些人觉得《弟子规》讲的挺有道理,那是因为这套东西在成年人的社会里确实管用,比如说,“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几句话,到了社会上,直接把“长者”替换为“首长”,就是一套很好的“参谋助手论”。何况首长在多数情况下,也确实是长者。从小学会长幼尊卑有序,习惯成自然,长大了拍马不心慌,溜须不紧张,心理上不会有什么负担,岂不是很“有用”?这当然比从小背“平等”要好。

但是,这样一个社会,真的是诸位想要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待幼儿园孩子在学校被要求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件事,得从几个不同角度来聊聊,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什么体制,都需要有其社会认同和基本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白了,是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教育来推广的一套关于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的价值理念。它包含了“富强、民主、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折射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件事:1. 事件本身及引发的普遍情绪: 事件描述: 幼儿园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拍摄自己的家庭车辆。 网友反应: “没个好车都不敢生孩子” 这句话,虽然带有夸张和情绪化的成分,但真实地反映了网友们普遍的焦虑.............
  • 回答
    这起幼儿园老师因孩子淘气,连续多天让孩子在厕所吃饭的事件,无疑触碰了为人父母和公众敏感的神经。当孩子在这样一个本应受到精心呵护和教育的环境中遭遇不公对待,尤其是以如此羞辱性的方式,我们不得不深入审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多重问题。首先,这反映了在教育一线,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严重滑坡。教师,尤其是幼师,肩负.............
  • 回答
    幼儿园要求家长在朋友圈发布孩子阅读视频,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门道可不少。我倒不是说这有多“好”或者多“不好”,而是从几个角度去看看它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以及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潜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件事情的出发点,在很多老师看来,可能是为了“促进孩子阅读”。你想啊,家长自己平时忙里忙外.............
  • 回答
    看到呼和浩特幼儿园多名孩子身上出现不明针眼,并且涉事教师被刑拘的消息,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沉重和愤怒。这不仅仅是几个孩子的伤痕,更是对我们所有人关于儿童安全底线的直接冲击。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太多的问题在发酵: 信任的崩塌: 幼儿园本应是孩子们最安全、最值得信赖的港湾,是家长们将自己最珍贵的宝贝托付的.............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在讨论,说自家孩子在幼儿园被强制打疫苗,而且不打就不让上学。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心情也都很复杂。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这事儿确实让人挺上火的。家长们最关心的当然是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疫苗这东西,虽然说是为了保护孩子少生病,但毕竟是打到孩子身上,多少都会有.............
  • 回答
    关于红黄蓝幼儿园声明承认教师让孩子闻脚,但未发现强迫、虐童或猥亵行为,以及当事人已被行政拘留7日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起事件的处理和披露,至少在目前阶段,暴露出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担忧和不满。首先,我们来看红黄蓝幼儿园的声明。“承认教师让孩子闻脚”,这句话一出来就让人感到非常不适和.............
  • 回答
    山东一幼儿园幼师将孩子领进厕所,用手打、拽头发等方式进行殴打,这一事件令人心痛且愤怒。作为一名社会观察者,我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的严重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事件的恶劣性及其对儿童身心的双重伤害:首先,这件事的本质是虐待儿童。无论幼师出于何种动机或情绪失控,对一个无力反抗的孩子施加暴力都是不可饶.............
  • 回答
    作为一个老公,当孩子迈入幼儿园,而妻子选择在家照顾孩子,这是一个人生阶段的重要转变,对你们夫妻关系、家庭生活以及个人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丈夫,我对此的看法会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调整。以下是我会如何详细看待这个问题:1. 对妻子在家照顾孩子的“理解”与“肯定”: .............
  • 回答
    85后夫妻“房车+裸辞+停学”,这是个相当掷地有声的决定,也确实是能把不少人的眼球牢牢抓住。要说怎么看,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得拆开来看,从不同角度去品味。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帮85后,他们生在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成长过程中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比父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开阔的视野.............
  • 回答
    听到巴东某幼儿园园长组织杀猪活动给孩子讲解杀猪知识这事儿,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首先,从那个园长的初衷来看,我能理解他可能是想让孩子们更贴近生活,了解食物的来源。在这个越来越“隔着屏幕”的时代,很多孩子可能只知道餐桌上的肉是怎么来的,却对真实的生产过程一无所知。园长或许是想通过这样一种“亲身体验”,打.............
  • 回答
    看到武汉那位幸运的家长抽中了250斤草莓,然后为了孩子的分享习惯,把这堆积如山的草莓全部分给了幼儿园的同学们,我心里是挺触动的,也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这真是一件让人羡慕又觉得温暖的事情。250斤草莓,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想想那画面,一大箱子一大箱子金灿灿、红艳艳的草莓堆在那里,光是想想口水都要.............
  • 回答
    作为你的同事,我听到你为了送孩子上幼儿园天天上班迟到这件事,我首先会感到有些理解,毕竟为人父母都不容易,孩子的成长阶段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是,如果这件事持续发生,成为常态,我心里可能会产生一些复杂的情绪和看法。首先,我会想到家庭和孩子的重要性。 我会理解你大概率是在尽力平衡家庭和工作。送孩子上学、照.............
  • 回答
    《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幼儿园》这篇文章,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它以一种略带夸张和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前社会中产阶级在子女教育上的焦虑以及由此产生的“鄙视链”心态。首先,我们要承认这篇文章的核心命题是有现实基础的。在教育资源相对不均,且社会竞争日.............
  • 回答
    这起事件,相信很多关注儿童教育的读者都不会陌生。网传“云南一幼师罚孩子去厕所吃粪便”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而随后官方的回应,更是将事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官方声明“情况不实”,这无疑给很多心急如焚的家长和关注此事的公众泼了一盆冷水。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而那些发布不.............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关于“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的建议,无疑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生育率下降、人口结构老龄化等一系列严峻挑战的痛点。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好的,旨在通过经济激励,鼓励生育,特别是生育三孩,从而缓解人口问题。但如何看待这一建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考量,不能仅仅停留在“是否应该”的层面,更要深入.............
  • 回答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张俊廷提出的“建议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这一提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福利问题,更触及了国家人口政策、家庭经济压力、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公平等深层议题。提议的出发点与合理性:鼓励生育,应对老龄化张委员的提议,最直接的目的无疑.............
  • 回答
    看到幼儿园辞退亲吻男童的网红幼师,并且幼儿园被要求停业整顿的消息,这无疑是一个触动人心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幼教行业、网红文化以及儿童保护的深刻讨论。处理结果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情理和法理上来说,这样的处理结果是必要且相对合理的。 对网红幼师的处罚: 幼师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
  • 回答
    最近有些幼儿园在招生时,不再只看孩子,而是开始“考察”起父母,甚至提出了“玩商”是父母必备能力的要求。这事儿吧,听着新鲜,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为啥要“考察”父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首先得承认,这句话听着有点刺耳,好像把父母架在火上烤一样。但如果咱们站在幼儿园的角度想一想,.............
  • 回答
    谈到幼儿园简历中“获奖多、特长多、会写300个汉字就能秒杀白领和大学生”的说法,这实在是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这种说法,与其说是一种对孩子能力的评估,不如说是一种对现实的戏谑和反讽,甚至是对当下一些不成熟育儿观和功利性教育的尖锐批判。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冒出这么一个看似荒诞却又有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