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幼儿园让家长必须在朋友圈发孩子阅读视频,这样做的价值是什么?

回答
幼儿园要求家长在朋友圈发布孩子阅读视频,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门道可不少。我倒不是说这有多“好”或者多“不好”,而是从几个角度去看看它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以及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潜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件事情的出发点,在很多老师看来,可能是为了“促进孩子阅读”。

你想啊,家长自己平时忙里忙外的,可能没太多时间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读书。学校通过这个“任务”,逼着家长去陪孩子看书、听书,甚至还要录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亲子互动的契机。你想想,为了录个像,你肯定得找个安静的环境,可能还会跟孩子聊聊书里的内容,问问他读懂了什么,喜欢哪个角色。这种有目的的陪伴,比平时随意的说几句“你看书呢”要深入得多。

其次,社交属性的价值也不容忽视。

朋友圈是干嘛的?就是大家展示生活、交流情感的地方。把孩子阅读的视频发上去,家长们互相看到,会觉得“哎呀,我家孩子也在进步,你看别人家孩子多认真!” 这种“晒娃”心理,虽然听起来有点俗气,但在教育这件事上,它能带来一种积极的示范效应。别人家的孩子爱看书,你自己的孩子看了,也可能受到感染,觉得阅读是个好玩的事情。

而且,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视频互相点评、交流育儿心得。比如,“我家娃看这个故事的时候特别激动,给你们家娃听听?” 或者,“你们家孩子对这个情节的理解真到位,是怎么引导的?” 这种线上的交流,也能拓宽家长的视野,学习到更多育儿技巧。

再者,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教学成果展示”。

你看,我们学校不仅仅是教孩子们认字、算数,我们还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家长发布视频,学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和进步。这就像给学校做广告一样,用实实在在的例子来证明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成果,吸引更多家长信任和选择这所幼儿园。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幼教市场,这种“软实力”的展示是很重要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件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负面影响。

第一,压力和焦虑。 有些家长可能本身就不太擅长和孩子互动,或者孩子比较活泼好动,不太愿意配合录视频。为了完成任务,家长可能会硬着头皮去引导,甚至强迫孩子。这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也可能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觉得阅读是为了应付“任务”,而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二,形式主义。 你想想,只要是视频,哪怕孩子只是走个过场,或者家长在旁边引导得太明显,都能录下来。久而久之,可能就变成了一种表演,而非真实的阅读体验。家长们为了“交作业”,可能只是找个噱头,让孩子念几句书,甚至有些家长会找专业的配音演员来完成,这就本末倒置了。

第三,侵犯隐私。 虽然是自己的孩子,但朋友圈毕竟是半公开的平台。有些家长可能并不希望把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暴露在朋友圈里,更何况是这样带有表演性质的视频。强制要求发布,可能会让一些家长感到不舒服。

第四,攀比和功利。 这种做法很容易催生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我家孩子读的书多”、“我家孩子表达得更流利”。这种过度的攀比,会让教育回归到一种功利性的比拼,而不是关注孩子真正的成长和内在的兴趣。

总的来说,幼儿园让家长发孩子阅读视频,它的价值在于:

促进亲子阅读: 通过“任务”驱动,让家长有更多机会陪伴孩子阅读。
形成教育示范: 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展示,能互相启发,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成果展示: 向外界证明学校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但它的隐患也同样明显:

增加家长压力和孩子焦虑。
可能导致形式主义,而非真实阅读。
存在隐私泄露和过度攀比的风险。

所以,怎么看待这件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设计和执行方式,以及家长们的理解和参与。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灵活的选择,比如只要求家长和孩子进行阅读分享,而不是必须发布到朋友圈;如果能更侧重于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阅读过程和感受,而不是仅仅看视频的“好坏”,那这样的做法也许能发挥出更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只是机械地要求,那可能就弊大于利了。这事儿吧,还得看怎么玩,玩得好就是促进,玩不好就可能适得其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亲子 邀请。作为一个亲子阅读推广人,我理解但是不赞同这种做法。包括以前很流行的朋友圈读书打卡,我自己都从来不在朋友圈发。因为我熟知人性——

任何良好的习惯,只要成为了一项任务,就马上失去了乐趣,变为一种痛苦。

如何治好一个沉迷于游戏的人?只要勒令他天天在规定的时间打游戏,不完成规定的任务就不许停,还要考察KPI,通不过就打到过为止,保证没几天就打吐了。

阅读应该是一种乐趣,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如果需要靠发圈来督促孩子,那即使孩子是自愿阅读的,天天被手机拍,也会成为心理负担。

我经常会在群里发朵朵读书的视频,而且我的粉丝会天天追着我要她读书或者英语对话的视频。

但是我在拍摄之前会问她可不可以拍给大家看。只要她表示不愿意被拍,我绝对不会拍。

如果孩子不愿意被拍视频发到朋友圈里,建议家长和园方沟通,首先肯定阅读的重要性和老师的一片苦心,表示自己会督促孩子读书,然后表示一下自己的困难,说几句好话,我想老师都会理解的。

毕竟老师这么做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督促家长带领孩子读书,只要书读了,形式并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孩子愿意被拍,但是家长不想发圈给无关人员看,那很简单,分组可见就行了。

如果家长根本懒得带孩子读书……我无能为力,反正不是我的娃!

最后放一个我们亲子阅读:Child's Play套装里的The Wheels On the Bus的视频吧!朵朵很乐意唱给大家听哦!

朵妈读The Wheels On the Bus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829342474636492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幼儿园要求家长在朋友圈发布孩子阅读视频,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门道可不少。我倒不是说这有多“好”或者多“不好”,而是从几个角度去看看它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以及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潜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件事情的出发点,在很多老师看来,可能是为了“促进孩子阅读”。你想啊,家长自己平时忙里忙外.............
  • 回答
    看到武汉那位幸运的家长抽中了250斤草莓,然后为了孩子的分享习惯,把这堆积如山的草莓全部分给了幼儿园的同学们,我心里是挺触动的,也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这真是一件让人羡慕又觉得温暖的事情。250斤草莓,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想想那画面,一大箱子一大箱子金灿灿、红艳艳的草莓堆在那里,光是想想口水都要.............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头不是滋味。一个幼儿园的后勤主管,辛辛苦苦干了这么久,结果说辞退就辞退了,而且理由还不那么正当,你说这得多憋屈?最后这位主管为了泄愤,把一些家长可能想知道,但幼儿园层面肯定不会轻易公开的信息,一股脑儿地扔到了家长群里。事情的经过,我想我们可以这样还原一下:首先,这位后勤主管,.............
  • 回答
    这起幼儿园老师因孩子淘气,连续多天让孩子在厕所吃饭的事件,无疑触碰了为人父母和公众敏感的神经。当孩子在这样一个本应受到精心呵护和教育的环境中遭遇不公对待,尤其是以如此羞辱性的方式,我们不得不深入审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多重问题。首先,这反映了在教育一线,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严重滑坡。教师,尤其是幼师,肩负.............
  • 回答
    关于红黄蓝幼儿园声明承认教师让孩子闻脚,但未发现强迫、虐童或猥亵行为,以及当事人已被行政拘留7日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起事件的处理和披露,至少在目前阶段,暴露出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担忧和不满。首先,我们来看红黄蓝幼儿园的声明。“承认教师让孩子闻脚”,这句话一出来就让人感到非常不适和.............
  • 回答
    《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幼儿园》这篇文章,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它以一种略带夸张和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前社会中产阶级在子女教育上的焦虑以及由此产生的“鄙视链”心态。首先,我们要承认这篇文章的核心命题是有现实基础的。在教育资源相对不均,且社会竞争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折射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件事:1. 事件本身及引发的普遍情绪: 事件描述: 幼儿园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拍摄自己的家庭车辆。 网友反应: “没个好车都不敢生孩子” 这句话,虽然带有夸张和情绪化的成分,但真实地反映了网友们普遍的焦虑.............
  • 回答
    看到幼儿园辞退亲吻男童的网红幼师,并且幼儿园被要求停业整顿的消息,这无疑是一个触动人心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幼教行业、网红文化以及儿童保护的深刻讨论。处理结果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情理和法理上来说,这样的处理结果是必要且相对合理的。 对网红幼师的处罚: 幼师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
  • 回答
    最近有些幼儿园在招生时,不再只看孩子,而是开始“考察”起父母,甚至提出了“玩商”是父母必备能力的要求。这事儿吧,听着新鲜,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为啥要“考察”父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首先得承认,这句话听着有点刺耳,好像把父母架在火上烤一样。但如果咱们站在幼儿园的角度想一想,.............
  • 回答
    谈到幼儿园简历中“获奖多、特长多、会写300个汉字就能秒杀白领和大学生”的说法,这实在是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这种说法,与其说是一种对孩子能力的评估,不如说是一种对现实的戏谑和反讽,甚至是对当下一些不成熟育儿观和功利性教育的尖锐批判。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冒出这么一个看似荒诞却又有点.............
  • 回答
    看待幼儿园孩子在学校被要求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件事,得从几个不同角度来聊聊,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什么体制,都需要有其社会认同和基本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白了,是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教育来推广的一套关于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的价值理念。它包含了“富强、民主、文.............
  • 回答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相信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心中都曾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愤慨与沉痛。这件事情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不仅仅是孩子受到身心伤害的事实,更是它揭示出的社会信任危机和监管漏洞,以及我们作为旁观者,那种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担忧。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是事件本身的恶劣性。 那些本应是孩子们安全港湾的地方,.............
  • 回答
    幼儿园购买壮阳药?一场乌龙背后的信息审视与社会心态最近,一则关于某幼儿园购买壮阳药的传闻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起初,消息甚嚣尘上,各种猜测和恐慌情绪迅速蔓延,仿佛儿童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在被无情地侵蚀。然而,随着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和官方信息的披露,这场风波终于被证实为一场彻头彻尾的谣言。谣言的起源与.............
  • 回答
    芜湖幼儿园给孩子们吃长虫大米,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心惊肉跳,也触碰了为人父母最底线的担忧。这绝对不是小事一桩,背后牵扯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以及对幼童健康的严重伤害。首先,这件事本身就触目惊心。幼儿园,本应是孩子们最安全、最受呵护的地方,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然而,在芜湖这家幼儿园,孩子们却被喂食了长虫的.............
  • 回答
    香港学校最快于 4 月 19 日恢复面授课堂,这个消息无疑给许多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振奋。尤其考虑到幼儿园、小学以及国际学校率先复课,这背后有其特定的考量和对整体教育体系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自从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的学校经历了长时间的停课,转为线上教学。虽然线上教学在维持学习连续性方面发挥了作用,.............
  • 回答
    深圳一位幼儿园女教师的所作所为,无疑触碰了公众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引起了极大的愤慨和不安。这起事件,如果属实,其恶劣程度难以估量,因为它涉及到未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和尊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任何形式的对儿童身体的侵犯,尤其是以不当或非法的方式进行,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位教师的行为,无论其声称的动机.............
  • 回答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这个名字曾几何时如同惊雷般炸响在中国社会的天空,在无数家长心中投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当“虐童”、“幼童”、“安全”这些字眼与一个原本充满童趣的教育机构联系在一起时,引发的愤怒、悲伤和对未来的担忧是压倒性的。而当法院最终宣判,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时,这判决的结果,无疑又激起.............
  • 回答
    当我们得知某幼儿园发生疑似虐童事件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和愤怒的消息。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下是我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一、 事态的严重性与潜在影响: 对幼童身心的摧残: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都非常脆弱。疑似虐童行为,无论.............
  • 回答
    看到呼和浩特幼儿园多名孩子身上出现不明针眼,并且涉事教师被刑拘的消息,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沉重和愤怒。这不仅仅是几个孩子的伤痕,更是对我们所有人关于儿童安全底线的直接冲击。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太多的问题在发酵: 信任的崩塌: 幼儿园本应是孩子们最安全、最值得信赖的港湾,是家长们将自己最珍贵的宝贝托付的.............
  • 回答
    Non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