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幼儿园入学要面试父母,将玩商作为父母的必备能力?

回答
最近有些幼儿园在招生时,不再只看孩子,而是开始“考察”起父母,甚至提出了“玩商”是父母必备能力的要求。这事儿吧,听着新鲜,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

为啥要“考察”父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首先得承认,这句话听着有点刺耳,好像把父母架在火上烤一样。但如果咱们站在幼儿园的角度想一想,他们这么做,可能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幼儿园只是孩子学习和社交的一个场所,但真正影响孩子性格、习惯、价值观的,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一个父母“玩商”高,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更能理解孩子、更能陪伴孩子玩耍、更能引导孩子发现乐趣?这样一来,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的熏陶,都会对幼儿园的学习氛围产生影响。
家园共育的理念: 现在很多教育理念都强调家园共育,也就是幼儿园和家庭要合作起来教育孩子。如果父母对教育没有概念,或者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相悖,那沟通起来就费劲了。幼儿园希望找到那些愿意配合、有教育意识的家长,这样合作起来更顺畅。
筛选更适合的家庭: 有些幼儿园可能定位比较高端,或者教学理念比较特别,他们可能希望招收的家庭能更好地理解并认同他们的教育方式。比如,如果一个幼儿园特别注重STEAM教育,他们可能希望家长对这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而不是完全甩手给学校。

“玩商”是啥?为啥要它?

“玩商”,听名字就知道,是关于“玩”的“商数”,也就是玩的能力和智慧。那这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不仅仅是会玩,更是懂得怎么玩: 这不是说家长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能陪孩子搭积木搭出埃菲尔铁塔,或者玩俄罗斯方块玩到通宵。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能促进孩子发展的玩耍方式。
懂得“玩”的价值: 现在的孩子玩具不少,但很多时候是“玩而不乐”,或者“玩了等于没玩”。一个“玩商”高的父母,能看到玩耍对于孩子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能理解,孩子通过玩耍可以探索世界、学习规则、表达情绪、建立自信。
能和孩子一起进入“心流”: 就是那种爸爸妈妈和孩子在一起,全情投入,忘记时间,享受过程的状态。这种高质量的陪伴,是很多玩具和电子产品替代不了的。
有耐心和观察力: 孩子玩耍的过程,往往充满“奇思妙想”和“出其不意”。“玩商”高的父母,能耐心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意图和需求,适时地引导,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想法。他们能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并加以鼓励和延伸。
创造性地利用资源: 不是非得买多贵的玩具。一块布可以变成超人披风,一堆纸箱可以变成城堡,一个瓶盖可以变成游戏道具。“玩商”高的父母,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玩”的元素,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引导而非控制: 孩子玩得“乱七八糟”,或者“没规矩”,有时候是孩子探索的方式。父母“玩商”高,会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什么时候需要适时介入,设定一些必要的界限,或者给予一些指导,而不是一味地控制或呵斥。

面试父母,“玩商”作为必备能力,好处和坏处在哪?

咱们再从另一个角度看看,这种做法的好处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可能的好处:

1. 促进家园合作: 如果父母本身对教育有认知,并且有能力与孩子良好互动,那么他们在配合幼儿园教育时,会更容易理解和执行老师的要求,形成教育合力。
2. 提升孩子学习体验: 家长“玩商”高,往往意味着家庭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都能感受到积极的引导和支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更主动地学习。
3. 筛选更匹配的生源: 对于那些有特定教育理念的幼儿园,这种方式能帮助他们找到“同频共振”的家庭,避免日后在教育方式上的冲突。
4. 引导家长反思教育方式: 即使不被录用,也许这个“面试”的过程也能让一些家长开始思考自己在陪伴孩子方面的不足,从而主动去学习和改变。

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担忧:

1. “焦虑症”加剧: 一提到面试,家长本能就会紧张。而且,把“玩商”这种比较模糊的概念量化,并且作为一种“考察”,很容易让本就焦虑的家长更加不安。生怕自己不够好,不够“会玩”。
2. “表演式”育儿: 为了通过“面试”,一些家长可能会临时抱佛脚,在面试时表现得“很会玩”,但这种表现未必是真实的家庭常态。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家长和孩子都背负表演的压力。
3. “功利化”的玩耍: 如果父母只是为了“应付”面试而强迫自己去“玩”,或者把玩耍的目的变成“为了展现自己的玩商”,那孩子未必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玩耍的本质可能会被扭曲。
4. 可能存在的“阶级”划分: “玩商”这个概念的解读和实践,可能与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教育背景有一定关联。如果解读得不好,或者对“玩商”的定义过于狭隘,可能会无意中加剧教育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比如,有些家庭可能因为工作忙碌,或者缺乏相关知识,就很难在“玩商”上表现得“突出”。
5. “一刀切”的风险: 孩子的发展是多样的,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幼儿园过分强调某一种“玩商”的标准,可能会忽略了孩子和家庭的其他优点。
6. 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过度的“考察”和“评判”,可能会让原本轻松的亲子互动变得“有目的性”和“压力感”,反而影响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咱们普通家长应该怎么看?

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咱们普通家长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应对:

别太往心里去,也别太焦虑: 幼儿园的招生策略是多元化的,这种做法只是一种尝试,不代表所有幼儿园都会这样做。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育儿理念和与孩子的互动,应该基于爱和理解,而不是为了满足某个标准。
审视自己的育儿方式,但更关注内在: 幼儿园的这个提议,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契机,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花时间好好陪孩子玩?有没有耐心去观察和引导他们?但这种反思应该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和孩子一起享受“玩”的过程: 与其研究“玩商”的标准,不如放下功利心,真正地投入到与孩子的玩耍中。孩子快乐,你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理性看待: 如果真的遇到了这样的幼儿园,可以去了解一下他们对“玩商”的具体定义和评估方式。如果觉得这种方式不适合自己的家庭,完全可以选择其他更契合的幼儿园。
“玩商”不是天赋,是可以学习的: 如果觉得自己在陪伴孩子玩耍方面有所欠缺,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育儿书籍、参加亲子活动、与其他家长交流等方式来提升。

总而言之,幼儿园面试父母,“玩商”作为必备能力,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其合理之处,但也伴随着不小的潜在风险。关键在于幼儿园如何界定和实施,以及我们家长如何以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它。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与孩子建立更健康的亲子关系,如何让孩子在充满爱和乐趣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被一些外在的“标准”所绑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意其他答主所说,这是考察家境的一种方式,但我觉得这更是考察孩子“好不好带”的方式。

父母用心带大的孩子,一般来说会比保姆、老人带大的孩子更有纪律性,好管理。因为老人容易溺爱孩子,保姆不敢或者干脆懒得管束孩子。这些难以管理的孩子,对幼儿园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会增加成倍的工作量以及烦恼。

你说,既然学费都一样,并且最好的幼儿园都是供不应求的,幼儿园想要守纪律、不用费心的乖孩子,还是想要整天捣乱的“熊孩子”呢?

并且,父母用心陪玩带大的孩子,连智商都会比没人管没人教的孩子更高。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就是0-3岁,在这段时期,通过玩耍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刺激,不仅可以让他们变得更聪明,也会让他们的情商更高,更有社交能力。

陪玩其实并不需要太多钱,陪孩子唱儿歌不要钱,陪孩子读绘本不需要太多钱,一样能让孩子掌握二外、三外。

你说,同样是上课,幼儿园是想要“一说就通”的孩子,还是“对牛弹琴”的孩子呢?

今后这些孩子毕业去了有名的小学,能不能成为幼儿园的宣传材料呢?至少我们幼儿园动不动就群发毕业生的各种得奖事迹给家长。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我是幼儿园的园长,尤其是民办园,生源就是根本,我也会这么做的。

user avatar

“最好的”幼儿园会用种种手段筛选家境优越、妈妈是全职太太的家庭。这样可以把许多工作推给家长。“玩具数量”和“去游乐场次数”考察家境,“陪玩时间”考察家长能带给孩子多少陪伴。一切考察内容要淡化阶层差距,尽量装作“为了孩子更好成长”的样子。确实,符合考察条件的家庭真的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成长环境。或许园长多年后可以发表论文,说他考察了多年来毕业生的去向,发现本幼儿园的价值导向让孩子成长环境更幸福,更容易成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有些幼儿园在招生时,不再只看孩子,而是开始“考察”起父母,甚至提出了“玩商”是父母必备能力的要求。这事儿吧,听着新鲜,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为啥要“考察”父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首先得承认,这句话听着有点刺耳,好像把父母架在火上烤一样。但如果咱们站在幼儿园的角度想一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折射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件事:1. 事件本身及引发的普遍情绪: 事件描述: 幼儿园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拍摄自己的家庭车辆。 网友反应: “没个好车都不敢生孩子” 这句话,虽然带有夸张和情绪化的成分,但真实地反映了网友们普遍的焦虑.............
  • 回答
    看到幼儿园辞退亲吻男童的网红幼师,并且幼儿园被要求停业整顿的消息,这无疑是一个触动人心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幼教行业、网红文化以及儿童保护的深刻讨论。处理结果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情理和法理上来说,这样的处理结果是必要且相对合理的。 对网红幼师的处罚: 幼师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
  • 回答
    幼儿园要求家长在朋友圈发布孩子阅读视频,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门道可不少。我倒不是说这有多“好”或者多“不好”,而是从几个角度去看看它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以及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潜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件事情的出发点,在很多老师看来,可能是为了“促进孩子阅读”。你想啊,家长自己平时忙里忙外.............
  • 回答
    谈到幼儿园简历中“获奖多、特长多、会写300个汉字就能秒杀白领和大学生”的说法,这实在是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这种说法,与其说是一种对孩子能力的评估,不如说是一种对现实的戏谑和反讽,甚至是对当下一些不成熟育儿观和功利性教育的尖锐批判。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冒出这么一个看似荒诞却又有点.............
  • 回答
    看待幼儿园孩子在学校被要求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件事,得从几个不同角度来聊聊,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什么体制,都需要有其社会认同和基本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白了,是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教育来推广的一套关于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的价值理念。它包含了“富强、民主、文.............
  • 回答
    这起幼儿园老师因孩子淘气,连续多天让孩子在厕所吃饭的事件,无疑触碰了为人父母和公众敏感的神经。当孩子在这样一个本应受到精心呵护和教育的环境中遭遇不公对待,尤其是以如此羞辱性的方式,我们不得不深入审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多重问题。首先,这反映了在教育一线,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严重滑坡。教师,尤其是幼师,肩负.............
  • 回答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相信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心中都曾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愤慨与沉痛。这件事情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不仅仅是孩子受到身心伤害的事实,更是它揭示出的社会信任危机和监管漏洞,以及我们作为旁观者,那种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担忧。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是事件本身的恶劣性。 那些本应是孩子们安全港湾的地方,.............
  • 回答
    幼儿园购买壮阳药?一场乌龙背后的信息审视与社会心态最近,一则关于某幼儿园购买壮阳药的传闻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起初,消息甚嚣尘上,各种猜测和恐慌情绪迅速蔓延,仿佛儿童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在被无情地侵蚀。然而,随着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和官方信息的披露,这场风波终于被证实为一场彻头彻尾的谣言。谣言的起源与.............
  • 回答
    芜湖幼儿园给孩子们吃长虫大米,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心惊肉跳,也触碰了为人父母最底线的担忧。这绝对不是小事一桩,背后牵扯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以及对幼童健康的严重伤害。首先,这件事本身就触目惊心。幼儿园,本应是孩子们最安全、最受呵护的地方,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然而,在芜湖这家幼儿园,孩子们却被喂食了长虫的.............
  • 回答
    香港学校最快于 4 月 19 日恢复面授课堂,这个消息无疑给许多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振奋。尤其考虑到幼儿园、小学以及国际学校率先复课,这背后有其特定的考量和对整体教育体系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自从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的学校经历了长时间的停课,转为线上教学。虽然线上教学在维持学习连续性方面发挥了作用,.............
  • 回答
    深圳一位幼儿园女教师的所作所为,无疑触碰了公众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引起了极大的愤慨和不安。这起事件,如果属实,其恶劣程度难以估量,因为它涉及到未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和尊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任何形式的对儿童身体的侵犯,尤其是以不当或非法的方式进行,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位教师的行为,无论其声称的动机.............
  • 回答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这个名字曾几何时如同惊雷般炸响在中国社会的天空,在无数家长心中投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当“虐童”、“幼童”、“安全”这些字眼与一个原本充满童趣的教育机构联系在一起时,引发的愤怒、悲伤和对未来的担忧是压倒性的。而当法院最终宣判,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时,这判决的结果,无疑又激起.............
  • 回答
    关于红黄蓝幼儿园声明承认教师让孩子闻脚,但未发现强迫、虐童或猥亵行为,以及当事人已被行政拘留7日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起事件的处理和披露,至少在目前阶段,暴露出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担忧和不满。首先,我们来看红黄蓝幼儿园的声明。“承认教师让孩子闻脚”,这句话一出来就让人感到非常不适和.............
  • 回答
    当我们得知某幼儿园发生疑似虐童事件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和愤怒的消息。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下是我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一、 事态的严重性与潜在影响: 对幼童身心的摧残: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都非常脆弱。疑似虐童行为,无论.............
  • 回答
    看到呼和浩特幼儿园多名孩子身上出现不明针眼,并且涉事教师被刑拘的消息,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沉重和愤怒。这不仅仅是几个孩子的伤痕,更是对我们所有人关于儿童安全底线的直接冲击。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太多的问题在发酵: 信任的崩塌: 幼儿园本应是孩子们最安全、最值得信赖的港湾,是家长们将自己最珍贵的宝贝托付的.............
  • 回答
    None.............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头不是滋味。一个幼儿园的后勤主管,辛辛苦苦干了这么久,结果说辞退就辞退了,而且理由还不那么正当,你说这得多憋屈?最后这位主管为了泄愤,把一些家长可能想知道,但幼儿园层面肯定不会轻易公开的信息,一股脑儿地扔到了家长群里。事情的经过,我想我们可以这样还原一下:首先,这位后勤主管,.............
  • 回答
    听到巴东某幼儿园园长组织杀猪活动给孩子讲解杀猪知识这事儿,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首先,从那个园长的初衷来看,我能理解他可能是想让孩子们更贴近生活,了解食物的来源。在这个越来越“隔着屏幕”的时代,很多孩子可能只知道餐桌上的肉是怎么来的,却对真实的生产过程一无所知。园长或许是想通过这样一种“亲身体验”,打.............
  • 回答
    看到武汉那位幸运的家长抽中了250斤草莓,然后为了孩子的分享习惯,把这堆积如山的草莓全部分给了幼儿园的同学们,我心里是挺触动的,也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这真是一件让人羡慕又觉得温暖的事情。250斤草莓,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想想那画面,一大箱子一大箱子金灿灿、红艳艳的草莓堆在那里,光是想想口水都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