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认为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就有义务让其健康快乐地长大,孩子没什么可感恩的,这样想法对吗?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观点,关于“父母将孩子生下来,就有义务让其健康快乐地长大,孩子没什么可感恩的”,确实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亲子关系、责任与义务的深层讨论。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想法,认为生育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而随之而来的责任是理所当然的。但要深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个观点的核心:

“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就有义务让其健康快乐地长大”:这强调了父母的责任。从生物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父母在养育后代方面确实承担着独特的角色和责任。他们提供生命,并有责任去保护和支持这个生命,使其能够发展和成长。这种义务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契约,或者是一种自然法则的延伸。父母的抚养义务,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提供食物、住所、教育、医疗等。而“健康快乐”则是在物质基础之上,对孩子精神和情感需求的更高层次的期望,这包含了父母在教育、陪伴、情感支持等方面的投入。

“孩子没什么可感恩的”:这似乎是在挑战传统观念中“养育之恩”的概念。传统的观点往往认为,父母给予生命、辛勤抚养,孩子理应感恩。而你的观点则认为,这是父母的义务,履行义务不需要被“感恩”。就好比你付钱买东西,你不会因为店家卖给你东西而感恩,因为那是交易的一部分。

那么,这种想法“对不对”呢?

这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对”或“错”来衡量,因为它涉及到价值判断和个人认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1. 义务与自由的选择:生育孩子是父母的自由选择,而选择就意味着要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就像你选择养一只宠物,你就自然而然地承担了照顾它的义务,而宠物并不会因为你满足了它的基本需求而“感恩”你,因为它没有这种能力和认知,而你则是出于一种责任和爱。
2. “理所应当”的界限:父母尽到抚养义务,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并给予适度的关爱和教育,这可以被看作是“把一件事情做到应有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孩子“没什么可感恩的”,是因为这符合了作为父母最基本、最核心的责任要求。如果父母连这些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才是失职。
3. 避免将亲子关系商业化或功利化:如果过于强调孩子的“感恩”回报,可能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有些沉重和带有交易色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压力,觉得自己必须时刻回报父母的“恩情”,而不是自然地去爱和孝顺。你的观点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平等”关系的强调,父母给予是本分,孩子接受是生命过程。
4. 强调父母的主动性而非被动索取:你的想法更侧重于父母是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爱,而不是在完成任务后等待孩子回报“感恩”。这可以避免一些父母将自己的付出视为一种投资,然后要求孩子在未来回报以某种方式(例如事业成功、照顾自己等)。

反对或需要补充的理由:

1. “健康快乐”的复杂性与主观性:虽然父母有义务提供“健康快乐”的条件,但“健康快乐”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主观的概念。父母能提供的仅仅是基础和引导,孩子能否真正实现健康快乐,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性格、经历、选择以及外部环境。而且,父母的“努力”和“付出”很多时候远不止于满足基本物质需求,还包括牺牲个人时间、精力和情感,去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成长环境。
2. 感恩的价值与情感联结:感恩不仅仅是对物质或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更是一种对他人付出和爱的情感回应。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往往源于他们感受到父母超越“义务”的爱、牺牲和支持。这种感恩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如果完全否定感恩,可能会削弱这种情感纽带。
3. 个体差异与父母的特殊付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只是“履行义务”。很多父母会倾尽所有,为孩子付出远超法律和社会定义的责任,例如为了孩子的教育放弃自己的事业,或者在孩子生病时日夜守护。这些付出往往包含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爱,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孩子“没什么可感恩的”,可能会显得有些过于“冷漠”或不近人情。
4. 感恩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能够认识到他人的付出并表达感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能力和成熟的表现。如果孩子完全意识不到父母的付出和爱,而仅仅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是一种成长上的缺失。

更深入的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

义务是基础,爱是升华。 父母有义务养育孩子,这是基础。但很多父母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注入了深厚的爱、牺牲和情感投入。正是这些超越义务的付出,才让“感恩”有了发生的土壤。
感恩不等于“还债”。 感恩不是为了偿还父母的“恩情”,而是对父母付出的认可和情感上的回馈。它是一种双向的情感流动,而不是单向的“施予回报”模式。
孩子“应不应该”感恩,不如思考“能否理解和珍视”。 强求孩子感恩可能会适得其反。但如果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付出,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并以自己的方式去爱和回馈父母,那会是一种更自然、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总结来说,你的想法并非全错,它很有洞见地指出了父母的责任是首位的,不应将亲子关系建立在过度功利化的“感恩”之上。 父母抚养孩子是他们的责任,履行责任不应被视为孩子必须回报的“恩情”。然而,将“感恩”完全排除在外,也可能忽略了亲子关系中情感交流和相互珍视的深度。

更理想的状态可能是:父母尽责地抚养,并给予无私的爱;孩子在感受到这份爱和付出时,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父母的理解、尊重和珍视,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回馈,这种回馈也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感恩图报”,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爱与陪伴。

所以,你这个想法很深刻,但如果加上对父母超越义务付出的理解,以及对感恩作为一种情感回馈的正面认知,可能会让这个观点更加完整和圆融。最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你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价值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吧,要是亲爹亲妈跟亲儿女之间还能把账算到这种细度,那人这一辈子,可能也就真的再也没啥乐趣可言了。

什么义务,什么感恩,你都是从哪学的这些狗屁词,我就问你一句,你亲爹亲妈,你不爱他们吗?

人就活个感情二字,理智再强也是为感情服务的。这辈子就这样了,下辈子祝你托生个有情有爱的家庭吧,哪怕当只猴呢,挂在妈妈身上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user avatar

我妈就是这样跟我讲的。

她说她做的一切都是自己愿意的,不需要我感激,更不需要我报答。她一生孤单,能把无处安放的爱都给我,这是她的幸福,而不是牺牲。

我也是这么告诉我女儿的。

user avatar

郑渊洁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事:照顾别人和被别人照顾。


大家是互助关系。

拿了多少还多少,付出多少索取多少就很君子了。



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感恩我,但是我为ta付出的部分ta能感知到,能学习到,愿意在我困难的时候也这样待我,这孩子就算养成功了。

并不想道德绑架ta孝顺。

亲子能维持基本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就可以了。

Ta有自己的人生。

我也是。


有的家长歇斯底里要讨债,是因为养孩子的过程中几乎毁了自己的人生。

我从来不推荐家长这样养孩子。

请各位平衡好事业爱情和养娃。

我们大多数人要的其实还就是老了困难了需要被搭把手。


付出多付出少,核心诉求都是这个。


明明有些家长是自己没有自己的人生,把执念全栓孩子身上,却需要孩子用一生来偿还,我觉得这个属于强买强卖。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200万➕,收藏8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第一,语境问题。

如果父母这么觉得那没问题,因为父母并不求索取,但是如果你是孩子这么觉得那就有问题。

抗洪抢险解放军冒着生命的危险,用身体堵住了决口的大堤。你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吗?当然是。而且你感谢解放军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不要你的东西,同时告诉你,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但你如果站在旁边说好好堵着,这就是你应该做的。你猜旁边会不会有人想把你一脚踹下去?这就是语境的不同。

第二,所谓义务只是一个最低水平。就像法律也规定了子女必须赡养老人的义务。但真正有不赡养的案例发现法院判罚的时候,要求的只是子女履行一个最低限度的养老费用。套用你题目说的这些比如营养均衡,这可不好说了。你经常吃海鲜叫做营养均衡,一天只吃一次肉也叫营养均衡。不给你买玩具也能促进你的健康成长,不让你读大学,早点工作也可以让你身心健康。所以虽然有义务,可但凡条件允许父母为你做的,肯定是高于法律义务的。法定要求从来都是最低水平。

第三,法律的规定和最终的结果是两回事儿。比如司机开车遵守交通规则不出事故,这是法律要求的最低限度了吧。但是几十年长期安全运行的司机往往会受到表彰。因为如果出事了,那么即便你对司机进行相应的惩罚,可能也弥补不了事故带来的损失。套用到你这里,虽然法律规定了父母的养育义务,但有的父母就是不做的啊。你就算剥夺了他的监护权,对他进行惩罚,也弥补不了你所受到的不可逆的伤害。你剥夺他监护权他更好,本来就不想养你。

一个家庭只能用一个线索来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么你用亲情,要么你用法律,如果你用亲情的话,那么父母现在做的一切都比较合理了,那你也应该感恩,因为这根本就没有扯到法律的问题,如果你强行要用法律来解释的话,那么父母给你的每一样东西给你的每一块钱你都好好想一想,这是不是法律要求的最低义务的范畴,如果不是的话你赶快退还给人家。而且法律规定的养育义务只到18岁28岁大概也就是你考上大学的那一年,也就是你大一。开始的所有学费和生活费都需要靠你自己了。更不要说以后。刚开始工作不够交房租时候怎么办?结婚了想买房,首付不够怎么办?这些父母可都没有义务帮你啊。

user avatar

如果你是父母,你这么想很对,非常对。

如果你是孩子,你这么想很错,非常错。


觉得双标?不理解?

换个例子:

地震了,你被压在坍塌的房子底下,一片绝望。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来了,把你挖了出来,救你一命。

解放军说:这没啥,都是我应该做的——没毛病。品格高尚,众口称赞。

你说:这没啥,都是解放军应该做的——等着社死吧!估计群情激奋得恨不得再挖坑把你埋里边。


是的,位置很重要,屁股坐哪里很重要。

任何话都是有语境的,不是拿来杠的。

user avatar

这样想没问题,但有一个前提,你必须也要生养一个孩子,并且按照你要求父母的这些来要求自己。

如果你说,我觉得我没法给孩子健康快乐,所以我不生孩子。那你就是在玩儿双标,只要权力,不要义务。好处都自己占了,好话都自己说了,得了便宜还卖乖!

人类社会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当你想要什么的时候,应该先想想自己应该负什么责。如果你打算要逃避责任,无论你编得理由再好,无论你怎么给自己洗脑,无论你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没用!人们只会因为你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尊敬你,不会因为你逃避责任而支持你。


如果你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健康快乐,那么为什么华为连源代码都愿意公开,还会被打压封禁?中国人996为啥还要被打压?国家,企业尚且没有办法无忧无虑,你凭什么觉得你理所应当没心没肺,傻玩傻乐?

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是理所应当健康快乐的!这里是人间,不是天堂!

user avatar

你发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却没讲清楚:今年《家庭教育法》实施后,孩子可以认为父母对自己好是“没办法”。我以前治熊孩子时就说:你爸妈可以自己大鱼大肉,就给你一碗白饭,不饿死你就尽到了抚养义务,一点不违法。现在这招没用了。以后孩子学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后,可以把父母的真心也当成被迫。将来可以专心琢磨自己到底可以升到P8还是P10,不用内疚父母在乡下是贫是病。

user avatar

孔融:父母于子女无恩。

曹操: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说什么。刀了刀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