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密歇根大学校长 Mark Schlissel 因性丑闻被开除?

回答
密歇根大学校长马克·斯利塞尔(Mark Schlissel)的离职,无疑是近期美国高等教育界最受瞩目,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任期结束,而是源于一起涉及性骚扰指控的丑闻,并最终导致了其被驱逐出局的命运。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

首先,事件的 起因 是斯利塞尔与一名与他关系密切的女性之间的“不当关系”。这名女性并非密歇根大学的学生或教职员工,而是与大学业务有联系的人。丑闻的曝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 知情的内部人士 的举报和对媒体的披露。这些披露并非一夜之间爆发,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酝酿和调查。密歇根大学的董事会(Board of Regents)在收到相关信息后,开始了内部调查。

调查的过程和内容,是理解整个事件的关键。据公开报道,调查发现斯利塞尔的行为 违反了大学的行为准则,尤其是涉及到利用其职位权力或者利用大学资源支持这段不当关系。更重要的是,调查还指向了斯利塞尔 在处理此类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不透明和可能存在的掩盖行为。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问题,更是对大学领导层信任度和责任感的一次严峻考验。

随后,密歇根大学董事会做出了 开除 斯利塞尔的决定。这个决定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 维护大学声誉和价值观的必要之举。作为大学的最高领导者,校长的行为对整个校园文化有着示范效应,任何越轨行为都可能对学生和教职员工传递错误信号。尤其是在当下社会对性骚扰和权力滥用高度敏感的背景下,大学必须展现出零容忍的态度。

另一方面,也有 对程序公正性的讨论。虽然大学董事会拥有最终决定权,但围绕调查的细节、证据的收集以及斯利塞尔本人申辩的机会,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一些人可能认为,董事会的决定过于仓促,或者未能充分考虑到所有情况。然而,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董事会在此事上的立场是相当坚定的。

斯利塞尔被开除后, 留下的权力真空和信任危机 也是事件的重要后续影响。密歇根大学作为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其校长的职位至关重要。这次事件无疑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了损害,也可能影响到未来的招生、捐赠以及学术合作。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位能够服众且有能力重振旗鼓的继任者,将是董事会面临的巨大挑战。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斯利塞尔事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 美国高等教育界面临的普遍性挑战的缩影。近年来,许多大学都经历了与领导层道德操守、权力滥用以及性骚扰相关的丑闻。这些事件暴露了大学在权力监督、内部治理以及应对危机方面的漏洞。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问责机制,如何更好地保护校园内的弱势群体,以及如何在维护学术自由的同时,确保校园的道德底线,是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都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可以说,马克·斯利塞尔的下场,是一个 关于权力、责任、道德与制度的警示。它提醒着所有身居高位的人,无论你所在的机构有多么显赫,个人的品行和对规则的遵守永远是底线。而对于大学这样的公共机构而言,透明度和公正的调查程序更是维护其公信力的基石。这次事件无疑是密歇根大学历史上一个痛苦但又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件事应该能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像一个SB,说起话来像一个SB,做起事来也像一个SB,那他真的很可能是一个SB。即便他身居高位,荣誉加身。

user avatar

这个校长真的是密大有史以来最令人诟病的校长。前些年美国左派抵制以色利支持巴勒斯坦的时候,密大一位左派教授因抵制以色列而拒绝为一名犹太裔的学生提供去以色利大学交换项目的推荐信,结果遭到这个Schlissel校长的严重处分(降薪还是降职我忘了...) 结果整个学校因为偏左 所以为了这事彻底炸锅了,说什么侵犯教授的人权和言论自由,学生和教授们还把校长痛批一通。对了,我忘了说这个校长本人也是犹太裔,所以他的立场就不用多说了吧。

前段时间,校议会还投票罢免这个校长来着,最后投票结果居然通过了罢免,但学校董事会不允许罢掉校长(估计怕是负面影响太大)。

总之,我密还是全美公认的公立第二强校的,千年老二这个地位不会因为一个拉垮校长被开除而动摇的。

user avatar

Mark Schlissel就是很招黑的体质,之前密大一个教授,拒绝为学生写推荐信,理由是学生要去以色列留学,而教授本人抵制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Mark Schlissel居然动用行政手段处罚了该教授(Mark Schlissel本人就是犹太人)。这事遭到了密大教授们大规模的抵制, 指责他滥用职权,侵犯言论自由和学术独立。

Mark Schlissel 在18年的时候,拒绝接见该校climate change activists,被学生堵在办公室出不来,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察才逃出办公室。他居然起诉了这帮学生, 然后又drop the charge. 这件事他处理得也是莫名其妙,要么就跟学生死磕到底,把威胁到他人身安全的学生送进监狱。要么一开始就不要走法律程序,大事化了,小事化无。这种官司打了一半又撤诉,未免让人觉得他鼠首两端,引发了大规模的批评,主要是指责他浪费学校的法律资源abuse of the school legal resources.

2020年, graduate student employee union密大研究生学院工会, 举行了从1975年开始的首次游行,反对Mark Schlissel在covid期间重开校园。Mark Schlisse在9月起诉了密大研究生学院工会,研究生学院又联合 Faculty Senate 要求 board of regents校董举行投票,罢免Mark Schlisse。

motion本身最终通过了,不过美国大学校长对校董负责,而不对 faculty senate负责。随后校董又举行了一轮关门不记名投票,最终决定留任Mark Schlisse。不过经过这事,Mark Schlisse也是彻底的站到了所有教职人员的对立面了。即便board of regents校董事会最终对他投了信任票,但匿名投票的方式,本身就说明校董内部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跟他切割了,没有人愿意公开支持他了。说实话,校董们彼时还愿意保他,也未必是多待见他,而是宣示权威,不想被faculty senate 和employee union工会牵着鼻子走。

就算是没有这个性丑闻,估计这哥们最好的结局也就是熬到这一期任职结束,毁誉参半的退休了。这哥们一度是美国公立大学最高年薪的校长,年薪超过90万美金,假设他顺利退休,前五年也可以拿退休前一半的薪水,也会活得相当的滋润。

Mark Schlissel的老婆是硅谷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可能是受他老婆的影响,Mark Schlissel特别喜欢跟人打官司。除了之前说的起诉了游行的学生,他还以学校的名义起诉了自己学校的研究生学院工会。是非对错放一边,频繁的陷入诉讼给人的感观也特别不好,败光了路人缘,让人质疑他的协商和沟通能力,真的有必要每件事都搞到上法庭吗?反对者指责他滥用/浪费学校的法律资源,也不是空穴来风。

Mark Schlissel是少数一共干了也没几年,上台后把学生,教授,行政全得罪了一遍的(这次罢免是校董全票通过的,并且校董公开了他和下属调情的全部邮件,简直就是对其进行公开处刑。估计一次次袒护他的校董们也实在受不了这哥们的不靠谱了,以最不堪的方式让他滚蛋了)。考虑到这哥们是已婚,老婆又是顶尖的大律师,曾经代表过美国国防部打官司,估计他的离婚官司也是美国高校接下来几年的八卦了。

Mark Schlissel之前在加州伯克利大学任教了很多年,之后又在brown布朗大学任教。美国大学faculty教职和administration行政一直都分得比较开,从他上台之后各种谜之操作,难免不让人觉得常年做教职的他,缺少必要的行政经验,接受了一个明显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职位。Mark Schlissel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大学教授。普林斯顿本科,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双博士(MD医学博士和Physiological Chemistry 博士),麻省理工的博士后。但他可能真的不适合做管理,不善于处理错综复杂的行政管理关系。

前段时间,华裔科学家Mung Chiang不愿出任USC校长(不是南加大,是南卡大学),选择老老实实做科研,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密歇根大学校长马克·斯利塞尔(Mark Schlissel)的离职,无疑是近期美国高等教育界最受瞩目,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任期结束,而是源于一起涉及性骚扰指控的丑闻,并最终导致了其被驱逐出局的命运。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事件的 起因 是斯利塞尔与一名与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华裔密歇根小姐凯西‧朱(Kathy Zhu)因其关于种族和性别犯罪率的言论而被取消头衔的事件。事件背景凯西‧朱(Kathy Zhu)是一位华裔美国人,她在2019年被选为密歇根小姐(Miss Michigan)。然而,在她获得桂冠后不久,她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争议,最终导.............
  • 回答
    密歇根州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确实发生了与计票系统相关的争议事件,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问题并非源于软件本身的根本性缺陷,而是特定操作流程中的技术性失误。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该事件的背景、技术原因及影响: 一、事件背景2020年大选期间,密歇根州部分县的计票系统在处理邮寄选票时出现了数据传输错.............
  • 回答
    密歇根州近来爆发的这场集会,聚集了数千名抗议者,他们的矛头直指州长 Gretchen Whitmer 推行的居家令。这场抗议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的缩影,折射出疫情之下,人们在自由、安全、经济生存以及政府权力边界等问题上的深刻分歧。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放在抗议者的诉求上。他们高举“自由”、“开.............
  • 回答
    2020年4月18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个人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一条颇具争议的推文,内容是“解放弗吉尼亚!解放密歇根!解放明尼苏达!”。这句话发表的时机非常敏感,正值新冠疫情在美国肆虐,各州纷纷采取封锁措施以控制病毒传播。特朗普此举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首先,从特朗普的意图来看: .............
  • 回答
    密子君的体重变化,说实话,这事儿挺让不少人关注的。毕竟人家是靠“吃”出名的,观众们对她的身材多少会有些期待和好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首先,人会胖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个本身就从事高热量摄入行业的人来说。密子君的工作内容就是吃,而且要吃得香、吃得多,这本身就需要她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而且,.............
  • 回答
    欧盟的这次“密会”传闻,如果属实,其核心内容“别让阿富汗难民过来,把他们留给邻国”触及了欧盟在人道主义援助、国际责任、国家安全以及地区稳定等一系列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从人道主义和道德层面来看: 背弃承诺的疑虑: 欧盟作为一个强调普世价值和人权的国家联盟,在阿富汗.............
  • 回答
    日本宣布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各国在面对奥密克戎变种时,在防控策略上的高度警惕和不确定性。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奥密克戎变种对各国的影响,并解释为什么日本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 一、 奥密克戎变种的出现与特性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在2021年底被世界卫.............
  • 回答
    关于奥密克戎变种在美国导致日均死亡人数超过德尔塔高峰期这一现象,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背后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了解。首先,得承认奥密克戎变种的传播速度确实是惊人的。它比德尔塔更具传染性,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更多的人被感染。即使我们知道疫苗和加强针在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 回答
    约翰·波德斯塔的密友彼得·卡兹迪克主管FBI重启的希拉里邮件门调查:一场复杂而敏感的信任危机当2016年FBI突然宣布重启对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事件的调查时,整个美国政治圈为之震动。而这一重大转折的幕后,一个与调查直接相关的关键人物——彼得·卡兹迪克(Peter Kadzik),FBI局长詹姆斯·科.............
  • 回答
    男童用密码锁锁喉妈妈的事情,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我们对孩子行为教育的深刻反思。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绝非偶然,而是可能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如何看待男童用密码锁锁喉妈妈这件事情?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无论施暴者是成人还是孩子,受害者是谁。这件事最直接的观感就是令.............
  • 回答
    关于美国“奥密克戎”毒株周感染率占比逼近四分之三这个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牵扯着病毒演变、公共卫生策略以及社会反应等多方面因素。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周感染率占比逼近四分之三”这个表述的含义。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在某个特定周内,美国报告的绝大多数新增新冠病毒感染.............
  • 回答
    关于“专家说奥密克戎症状低于流感”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并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可能存在的研究局限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一、 专家说奥密克戎症状低于流感是如何得出的?这个结论的得出,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和研究: 临床观察和病例报告: 医护人员在治疗奥密克戎感染者时,观.............
  • 回答
    以色列宣布将禁止外国人入境,此举是为了防范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的传播。这项措施的出台是在奥密克戎变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恐慌的背景下,以色列政府根据其一贯的“超前防御”策略做出的决定。这项政策的背景和理由: 奥密克戎变种的未知性与高传染性担忧: 奥密克戎变种最早在南非被发现,并迅速在全球传播。尽管初.............
  • 回答
    “央视新收视密码庄晓莹”这个说法,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和一些评论圈子里被提及得比较多。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观众和业内人士对央视节目内容创新、特别是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的一种观察和期待。要详细地说,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庄晓莹是谁?如果大家对她不太熟悉,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庄晓莹是央视纪录片频道(CC.............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终结”欧洲疫情、甚至欧洲可能进入“群体免疫”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也引发了很多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表述的深层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理解“终结疫情”与“群体免疫”的含义: “终结疫情”并.............
  • 回答
    滇池南岸的“水泥森林”:一场失落的生态告白与潜藏的未来变局滇池,这颗镶嵌在彩云之南的璀璨明珠,曾几何时是“高原明珠”、“昆明之魂”。然而,如今当我们审视其南岸,触目惊心的是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别墅群,它们如同一张巨大的灰色网,将曾经湿润而生机勃勃的土地层层包裹,形成了一座座冰冷的“水泥森林”。“生态功能.............
  • 回答
    都美竹的密接事件,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说道的事情。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事儿涉及到的层面挺多,而且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这事儿的起因和经过。公开报道说,都美竹在某次活动或者行程中,被告知自己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根据当时的防疫政策,密接者通常需要进行隔离.............
  • 回答
    特朗普的推特密码被破译这件事,说实话,确实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而且挺有戏剧性的。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聊聊。首先,从技术层面讲,这件事本身就挺让人惊掉下巴的。你想象一下,一个前总统,掌握着那么多敏感信息,他使用的推特账号,居然能被破解,而且据说还是一个普通人干的。这不就相当于你家门锁是大名鼎鼎的五.............
  • 回答
    吉林一名护士用密码锁锁住厕所门“占坑”的行为,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事儿吧,细想起来,确实挺让人不是滋味,也触及到了不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痛点。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的背景说清楚点儿。护士在医院里,尤其是基层一线的护士,那工作强度可不是盖的。长时间站着、忙碌地穿梭于病房之间、处理各种医嘱和突发情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