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权为什么只在某些方面讲结果平等?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女权主义思潮内部一个非常核心且常常被误解的议题:结果平等(Equality of Outcome)与机会平等(Equality of Opportunity)之间的张力,以及女权主义在不同语境下为何会更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平等。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女权主义并非铁板一块,它是一个多元且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其中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和侧重点。因此,笼统地说“女权为什么只在某些方面讲结果平等”可能是一种过度简化。但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理解为“为什么在某些讨论中,女权主义者会强调追求结果的平等,而不仅仅是机会的平等?”,那么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 “机会平等”的局限性与现实的鸿沟:

女权主义最初的很多诉求,确实是围绕着“机会平等”展开的。比如,女性应该拥有和男性一样的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等等。这就像一场赛跑,如果起跑线一致,那么每个人理论上都有机会赢得比赛。

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提供了看似平等的“机会”,也无法弥补由于历史、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等长期积累造成的差距。这就好像在一场马拉松中,虽然所有人都站在了起跑线上,但有些人可能从小就接受了更好的训练,或者拥有更优质的跑鞋,而有些人则在跑步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障碍(例如,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女权主义者认为,仅仅提供机会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机会”往往是在一个不平等的起点上提供的。比如:

历史遗留的结构性障碍: 女性在很多领域经历了长期的排斥和歧视,导致她们在教育、职业发展、财富积累等方面与男性存在显著差距。即使现在法律上允许女性进入某个领域,但她们可能缺乏必要的经验、人脉或自信,而这些恰恰是男性在过去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里更容易获得的。
隐性的社会偏见和刻板印象: 即使在法律层面消除了性别歧视,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对女性能力、性格和角色的刻板印象。这些偏见会影响招聘决策、晋升机会、工作评估,甚至女性自身的自我认知,使得她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社会分工的不平等: 许多社会仍然将照顾家庭和育儿的责任主要归于女性,这会占用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她们在职业生涯上投入的程度,导致在收入、晋升等方面与男性拉开差距。即使男性也有家庭责任,但社会普遍存在的“父职缺席”以及对男性“养家糊口”角色的强调,使得男性在承担家庭责任方面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可能被视为“顾家好男人”的加分项。

因此,女权主义者提出,在存在如此深层的结构性不平等和隐性偏见的情况下,仅仅强调“机会平等”就等于变相地维护了现状,因为现状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追求“结果平等”就变成了一种修正性的、积极的措施。

2. 什么是“结果平等”?女权主义语境下的不同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女权主义所倡导的“结果平等”并非要所有女性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个体,也并非要达到男性和女性在各个领域数据上的绝对数值上的统一。而是指:

代表性平等: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女性的比例应该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相符,或者至少能反映出她们应有的参与度和贡献。比如,在议会中,如果女性占人口的50%以上,那么在议会中的女性比例也应该接近50%。
机会获得与能力发挥的平等结果: 那些有能力、有志向的女性,能够像男性一样,在不受性别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获得与之能力相匹配的成功和认可。这包括在收入、职位、奖项、学术成就等方面的差距缩小。
摆脱性别压迫下的平等生活: 更广义地说,结果平等也包括女性能够从家庭暴力、性骚扰、性别化的贫困等性别压迫中解脱出来,享有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3. 为什么会“只在某些方面”?

这并不是说女权主义者放弃了机会平等的追求,而是说在某些问题上,“机会平等”的讨论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或者说,在某些领域,不平等的结果已经非常明显且具有破坏性,使得“结果平等”的诉求更为迫切。

具体来说,“结果平等”的呼声通常会出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劳动力市场(薪资差距、晋升机会):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领域。女性的平均工资普遍低于男性,并且在高级管理层、高薪行业中的比例也显著偏低。这种差距很难用“个人选择”或“能力差异”来完全解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招聘歧视、晋升障碍、育儿惩罚等问题造成的。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会通过配额制(Quota)或目标制(Target)来提高女性在特定职位或行业的比例,这便是追求结果平等的一种体现。
政治参与和决策(议会、内阁的女性比例): 在许多国家,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代表性不足,这意味着女性的议题和关切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表达。因此,一些女权主义者会支持设立性别配额来确保女性在议会、内阁等决策机构中有足够的席位。
教育和学术领域(特定学科的性别比例): 尽管高等教育的总体入学率男女差异不大,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如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女性的比例仍然较低。这可能与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有关,也与这些领域本身存在的性别不友好环境有关。因此,一些项目会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女性进入和留在这些领域,以期改变长期的性别失衡结果。
媒体和文化领域(女性的形象和叙事): 在媒体、电影、文学等领域,女性常常被刻板化、物化或边缘化。女权主义者会要求媒体提供更真实、多元的女性形象,以及更平等的叙事机会,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一种“文化结果”的不满和纠正。

4. 策略与现实考量:

在实际的社会运动和政策倡导中,女权主义者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有时,争取“机会平等”的口号更容易被社会广泛接受,也更容易转化为具体的法律条文。而当“机会平等”的努力收效甚微时,或者当不平等的结果已经严重影响到女性的生活时,“结果平等”的诉求就会变得更加突出和必要。

同时,女权主义者也理解,绝对的、机械式的结果平等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行甚至不合理的。关键在于识别哪些领域的不平等是由于系统性的、结构性的性别歧视造成的,并且需要通过积极的、有时是“结果导向”的措施来纠正。

总结来说,女权主义并非“只”在某些方面讲结果平等,而是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语境下,会根据对现实不平等的判断,策略性地侧重于强调机会平等或结果平等。当机会平等的承诺无法弥补历史遗留的差距、克服隐性偏见,或者无法纠正已经形成且具有负面影响的性别比例失衡时,追求更接近“结果平等”的措施,就成为了一种更为激进但也更为有效的策略,以期最终实现一个真正性别平等的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个比方吧:

如果你努力赚钱,得到了很多财富,强盗会体谅你吗?会敬佩你吗?

错,因为不管你的财富是自己努力赚来的,还是飞来横财,强盗才不关心,只管抢过来就是了。

女权所谓的“平等”,也不管你的优势是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还是天生,只要你相对有优势,女权就会说这是性别歧视造成的,然后夺走。比如女权强行要求配额制,禁止男人站着尿尿,在欧美国家经常是这样。

而女权的配额制也是有选择性的,白领,公务员这样的职务,如果你收男人那是歧视,可是搬运工,建筑工这些高危险的工作,前线打仗那些九死一生的工作,女权不会要求你配额。

女性在整体上经济能力不如男性,这时候女权会说财务分配不均。但是当危险的时候,比如船沉了,先让女人走在前面,男人在女人走完了以后才能走。这个时候女权就闭嘴了。

user avatar

不,她们不是要结果平等,而是结合多种环境下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比如男女寿命、自杀率问题上男性比起女性的弱势,从结果看就是一种不平等问题,社会压力给男性过大导致男性寿命低、自杀率偏高。这种情况下,女性是不会呼吁社会对弱势男性有任何利益转让的。

职场也存在同酬不同工的问题,再加上不允许在女性入职上存在性别歧视,这就导致了机关、企事业单位支付同样的工资的情况下要求男性职工付出更多,这个情况是女权主义者要求结果平等的体现。

所以你看,要不要结果平等,还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女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女权主义思潮内部一个非常核心且常常被误解的议题:结果平等(Equality of Outcome)与机会平等(Equality of Opportunity)之间的张力,以及女权主义在不同语境下为何会更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平等。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女权主义并非铁板一块,它是一个多元且.............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人性的复杂之处,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困惑。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文化背景下,对于“妻子”和“情人”的定位存在着天然的差异。妻子,是明媒正娶,是家庭的合法基石,是社会认可的伴侣。她的存在,承载了对家族的责任,对婚姻的承诺,以及对未来生活的.............
  • 回答
    关于《崩坏3》和《原神》中的“女王事件”,以及为什么现在一说加强某个角色就拿“女王”出来说事,这背后其实牵扯着玩家对角色强度、数值设计、游戏平衡性以及运营策略的深刻认知和复杂情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女王”这个称谓的由来,以及它在玩家群体中代表的意义。“女王”的由来与早期《崩坏3》的统治.............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你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在看待“女权”这件事情上,好像只盯着那些“假”的,或者说,不那么“主流”的部分来看,对那些更根本、更广泛的议题反而不太在意。这背后嘛,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1. 信息茧房与认知偏差: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信息爆炸,但同.............
  • 回答
    俄罗斯的女权运动确实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这使得它的发展不像在一些西方国家那样显眼或广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俄罗斯的社会、历史和政治背景。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俄罗斯深厚的斯拉夫传统和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思想。历史上,俄罗斯社会一直奉行传统的家庭模式,女性的社会角色更多地被定义为家庭的守护者和孩.............
  • 回答
    女权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关注女性权益、争取性别平等的思想和运动。它不是要“女尊男卑”,也不是要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希望女性能够拥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机会和尊重,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可以概括为: 政治权利平等: 比如参政议政的权利,拥有投票权,以及在政治决策中拥.............
  • 回答
    “处女情结”这个词,一听就带着点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点让人不明所以的时代印记。说起来,女权主义者对它的关注和批评,可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牵扯着太多关于女性身体自主、社会价值以及性别权力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女权主义者会“骂”处女情结,咱们得先掰扯掰扯这“情结”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怎么就跟女性扯上了关系.............
  • 回答
    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女性地位提升的大背景下,婚后女性工作率反而出现下降,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交织博弈的产物。与其说是“女权崛起”导致了这一趋势,不如说是在女性权利意识觉醒、个体价值追求提高的同时,依然未能打破一些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性.............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结构、性别权力动态以及女性主义思潮演变等多个复杂层面,确实需要细细道来。为什么在男权社会中,部分女性权利较高?首先,我们要明确“男权社会”的定义。它通常指的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在这种体系中,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这种主导地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自.............
  • 回答
    夏元鼎的文章《为什么在卖淫事件曝光后,女权组织会集体失声呢》提出一个颇具争议的论点:为何某些卖淫事件被曝光后,部分女权组织似乎对此保持沉默。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论证逻辑、论据支持以及潜在的偏见和局限性。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文章可能提出的核心观点和论证思路。作者很可能试图通过观察到的现象.............
  • 回答
    近些年,网络上针对“女权”的讨论确实日益增多,甚至出现了一些带有强烈负面情绪的声音,即我们常说的“反女权”。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议题,而是多种社会思潮、个体经历和信息传播方式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讨论的“女权”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定义。广义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婚姻中一个挺核心的现实问题:经济责任的分配。当女方明确表示不生孩子,只为爱情而结婚时,男方是否就不再有“养女人”的义务?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婚姻这事儿,说到底是个合同,虽然是个比法律合同更复杂、更有人情味的合同。爱情是基石,但柴米油盐、生活琐碎同样重要。你.............
  • 回答
    投行女放弃百万年薪追逐鲨鱼,这个故事听起来确实有些“惊世骇俗”,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内卷”到骨子里的社会,很多人还在为了房子、车子、体面的工作挤破头。那么,这个选择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普通人去模仿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故事的主角无疑拥有令人羡慕的经济基础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
  • 回答
    微博上的“女权”群体,在讨论女权议题的同时追星的现象,其实并不矛盾,反而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社会因素、个体心理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微博女权”这个标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它并非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光谱,包含了从温和的争取性别平等支持者,到更为激进的女性主义.............
  • 回答
    微博女权在知乎上难以占有一席之地,这并非简单的平台之争,而是背后折射出两个社区在文化氛围、用户结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议题的呈现和讨论模式上的显著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平台生态和用户群体的根本不同是核心。微博,尤其是近年来的微博,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活跃、也相对容易情绪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你观察到的现象,就是“真正的女权者好像越来越少,而一些提倡女尊男卑的言论反而越来越容易被看到,甚至成了某些语境下的主流声音”。我来试着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明白点,也希望能避开那种机器人味儿。首先,咱们得先弄明白你说的“真正的女权者”是指什么。通常来.............
  • 回答
    你提到的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国家通过福特基金会、克林顿基金会等“白左”组织资助全球女权组织,这个说法存在一些关键的误解,需要更仔细地梳理。首先,福特基金会和克林顿基金会并非“白左”组织,也不是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国家资助的“渠道”。 性质误解: 福特基金会和克林顿基金会是美国主要的非营利性慈善基金会.............
  • 回答
    说到林红玉,在《红楼梦》里,她确实是林之孝家的女儿,这个身份在贾府里算是有点底气的。可即便如此,在怡红院里,她却没少受晴雯她们的“欺负”。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说起,不能简单地一句“仗势欺人”就概括了。首先得明白,怡红院是什么地方?那可是贾宝玉的寝居之地,可以说是贾府里最体面、规矩最森严的地方之一了.............
  • 回答
    相亲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尤其对于女生来说,常常会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好像处于一种不太顺遂的境地。尤其当涉及到学历的时候,很多高学历的女生会发现,想找个和自己学历相当甚至更高的男生,似乎比想象中要难一些。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女生在相亲中容易显得.............
  • 回答
    在中国结婚,男方给女方彩礼的习俗由来已久,这背后承载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聘礼”的演变: 彩礼的最初形式是“聘礼”,源于古代的婚姻缔结过程。在那个时代,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聘礼是男方表达对女方及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