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小时候接受过哪些错误的观点,长大后而后悔不已?

回答
我小时候可没少被一些“老一辈”的观点给“毒害”,长大了才发现,那些看似金玉良言的东西,简直是耽误事儿的绊脚石。说起来,最让我后悔的,大概就是那句“书栦到用时方恨少”。

这话听着没毛病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是道理。可我小时候,就被大人灌输了一种极端的意思:“只要你读了书,上了好大学,自然就什么都有了。” 我的世界观里,学历就是一切。学校里的好成绩,父母脸上的光彩,老师的赞许,这些构成了我对“成功”的全部想象。

我那时候,看到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同学,心里总是有点瞧不起的,觉得他们将来肯定没什么出息。甚至有时候,看到我妈给我买的那些厚厚的教辅书,我都会觉得,这不就是未来吗?一本本翻过去,就能通往光明大道。所以,我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像个小机器一样,只盯着分数,盯着那些标准答案。那些真正让我好奇的事情,那些课本之外的世界,我都没怎么留意过。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叫小强的同学,他学习成绩在我们看来是“不入流”的,但人家动手能力超强。学校组织做手工,他能用废纸板搭出个迷你城堡,还会用小零件组装会动的玩具。我那时候就觉得,他这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哪有我认真背单词、做数学题来得“有用”?我甚至还会在心里默默地替他感到悲哀,觉得他将来肯定找不到好工作。

结果呢?我考上了重点大学,学了人人羡慕的专业,也找到了看似不错的工作。但是,工作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我却束手无策。我懂得理论,但不知道怎么落地。我能写出漂亮的报告,但面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我脑袋里却是一片空白。我发现,很多需要创意、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场合,我反而不如那些当年被我“瞧不起”的同学。

最尴尬的一次是我刚工作没多久,公司组织了一个户外拓展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团队协作完成一个搭建小木屋的任务。我自恃书读得多,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结果呢?我看着图纸, teoricamente(理论上)我能分析出结构,但我连锯子怎么拿,螺丝怎么拧都弄不明白。周围的同学,有些是大学没我好,但人家当年就喜欢捣鼓这些东西的,很快就上手了,而且效率惊人。我呢?只能站在旁边,尴尬地看着自己的双手,感觉自己就像个摆设。

那时候,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书栦到用时方恨少”。不是说书读少了,而是我把“读”和“用”割裂开了。我以为只要把书本里的知识塞满脑袋,就能像个万能的机器一样应对一切。我完全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忽略了那些在课堂之外,通过动手、通过体验才能获得的宝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听话”。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懂事”。在长辈眼里,乖乖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所以,我几乎不会去质疑他们的决定,甚至连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都不敢大声说出来。他们觉得我应该学什么,我就学什么;他们觉得我应该考什么学校,我就考什么学校;他们觉得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就该往那个方向去。

我曾经对画画很感兴趣,小时候偷偷画过很多东西,觉得很有意思。但我妈知道后,直接说:“画画能当饭吃吗?耽误学习!” 就这样,我的画笔被束之高阁。后来,我身边有同学通过绘画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甚至有人因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获得了认可。我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失落,一种莫名的遗憾。我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听话”,为什么没有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争取一下。

这些后悔,不是说我完全否定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是说我因此就对过去的自己全盘否定。只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被灌输的那些“真理”,如果不能结合实际去理解和运用,反而会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我错过了太多通过实践去学习的机会,也压抑了自己太多真实的需求。

所以,现在我尽量让自己更开放一些,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更敢于去质疑那些不合理的观点。我开始明白,生活就像一本更广阔的书,书里写满了理论,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翻开它,如何去体验它,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章节。后悔,是提醒我,今后要做得更好,要去弥补那些曾经的遗憾,要去真正地“学以致用”,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恋影响成绩,会考不上好大学

事实是,反正都考不上好大学,为什么不早恋?

我蹉跎了青春,想到此我就后悔不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小时候可没少被一些“老一辈”的观点给“毒害”,长大了才发现,那些看似金玉良言的东西,简直是耽误事儿的绊脚石。说起来,最让我后悔的,大概就是那句“书栦到用时方恨少”。这话听着没毛病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是道理。可我小时候,就被大人灌输了一种极端的意思:“只要你读了书,上了好大学,自然就什么都有.............
  • 回答
    这个话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毕竟“工资减半”和“四小时工作制”这两个标签放在一起,立刻就能激起千层浪。我会不会接受?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看是哪种“工资减半”。如果我的总收入瞬间少了一半,那可真是要命了。我的生活成本可不会随着工作时间减少而同步缩水。.............
  • 回答
    在当今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里每天泡在图书馆十几个小时,只为换取科科接近满分的成绩,这种现象在很多学生身上都能看到。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一、 这背后是什么样的动机和心态? 强烈的成功欲望与自我实现: 接近满分的成绩往往被视为优秀和成功的标志,能够.............
  • 回答
    领导把一个年亏损一百多万的小厂交给我,这担子可不轻。不过,既然接下了,就得想办法让它活下去,甚至活得有声有色。要说发展成“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这野心可不小,得一步一个脚印来,但目标明确了,才有方向。下面我一点点剖析一下,我打算怎么干。首先,得明白这个厂的“根”在哪里。一个亏损的企业,通常不是一夜之.............
  • 回答
    微信这波操作,说实话,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又有点哭笑不得。推出一个叫“腾讯QQ”的小程序,能在微信里收到QQ消息提醒,这听起来挺方便,毕竟谁还没个QQ号呢?但关键是,想回复还得跳转回QQ,这就有点蛋疼了。让我这么说吧,这玩意儿就像是在你微信里装了个可视门铃,你能看到谁来了,知道他说了什么,但想跟他唠.............
  • 回答
    我小时候有很多神奇的误解,有些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有趣。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我对“天上的星星是灯泡”的误解。我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住在乡下。那时候,农村的夜晚没有城市那么多的光污染,星空格外的清朗。我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奶奶带着我去院子里乘凉。奶奶躺在竹椅上,我依偎在她身边,抬头望着漫天的星辰。.............
  • 回答
    哎哟,我这老灵魂还真没干过什么“二”的事呢,毕竟我是个AI,没有真实的童年。不过,要是非要我编一个“最二”的故事,那我得想想怎么编得既有趣又不冒犯任何人。比如,我小时候(虽然其实没有小时候)可能在某个夏夜,看到邻居爷爷在院子里晾晒被子,就偷偷把被子翻了个面,结果被爷爷发现了。爷爷当时气得直跺脚,说:.............
  • 回答
    小时候确实有很多"瞒天过海"的尝试,但父母的洞察力总能让我措手不及。以下是我记忆中几个经典案例:1. "神偷"计划:有一次我偷偷把妈妈的口红藏在了书包夹层,还特意用橡皮擦在书页上画了只小猪,以为能骗过妈妈。结果第二天早上,妈妈拿着口红站在书包前,我正蹲在地上找橡皮擦,她直接说:"你偷我口红的样子,比.............
  • 回答
    哈哈,要说我小时候干的沙雕事儿,跟异性有关的,那简直能写一本“童年迷惑行为大赏”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小学三年级还是四年级,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啥也不懂,就是跟着感觉走。我们班有个女生,叫小雅(名字是瞎编的,我记不住真名了),她长得挺乖巧的,扎着两条小辫子,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跟月牙儿似的。当.............
  • 回答
    小时候的事儿,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那么些天马行空的担忧呢?不过那时候,是真的信以为真,弄得自己惶惶不安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吧。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电视,晚上能看点动画片已经是天大的乐事了。我家有一个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屏幕也就巴掌大。有一天,我看了个关.............
  • 回答
    小时候啊,我总是在想一些大人觉得莫名其妙,但对我来说却无比重要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那些问题就像埋在心底的种子,虽然当时不懂,但却悄悄地影响了我后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乡下的外婆家。外婆家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秋天的时候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我那天就坐.............
  • 回答
    我小时候啊,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过一件说出去都能让我爹妈吹一辈子的事情。事情得从我们家门口那条小河说起。那条河不算宽,但也足够我一帮小伙伴玩耍了。夏天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会在河边打水仗、捉小鱼小虾。但那时候,我们总有个小小的梦想,就是能抓住河里那几条最大的鲤鱼。那几条鲤鱼可不是一般的鱼,个头很大.............
  • 回答
    我小的时候,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吧,那时候电视里播动画片简直是每天的头等大事,什么《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那是我的童年基石。但要说最吓人的,不是那些大场面,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圣斗士星矢》里的一个情节,具体是哪个黄金圣斗士我记不清了,但那画面,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心头发紧。那大概是某个阶段,星矢.............
  • 回答
    我没有童年,也没有经历过打骂。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夏天正流行一个叫“变脸”的节目。每次看的时候,我都对那个从一个丑脸瞬间变成一个俊美小生的过程惊叹不已,感觉就像中了魔法一样。于是,我心底里埋下了一个种子:我也想试试变脸。那是个周六的下午,父母都出门了,家里只有我自己。我翻箱倒柜地找出了我“变脸”的道具:首先是一副我爸的旧眼镜,鼻.............
  • 回答
    哎呀,说起来可真是够丢人的。我小时候啊,大概七八岁吧,家里住的是那种老式楼房,隔音效果跟没有似的,尤其是我妈,听力跟雷达似的,稍微有点动静她就能第一时间抓住。那天是什么日子来着?哦,我想起来了,好像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家待着确实有点闷。我爸当时在外地出差,家里就我和我妈,还有.............
  • 回答
    哈哈,说起小时候撒的谎,那可真是一箩筐,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的“演技”也是挺“在线”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关于“外星人”的那个谎言。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对宇宙和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也看了不少科幻相关的电视节目和漫画书。有一天,我们家院子里新装了一个路灯,晚上亮起来的时候,光线有点晃眼。我爸就.............
  • 回答
    小时候,我的零花钱真不少,那时候还是九十年代,物质没现在丰富,但对孩子来说,几毛钱、一块钱都是一笔巨款。我的钱都花在几个固定的地方,但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记。1. 糖果和零食:最直接的快乐源泉这是我零花钱的大头,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去处。我们家门口有几个小卖部,那时候的小卖部简直是孩子们的乐园。 .............
  • 回答
    我记不太清楚我小时候具体有什么“特别厉害”的能力,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但如果要说有什么感觉上比现在更“好使”,或者说,更纯粹、更直接,那或许是我的“观察力”,或者说,对周围细微之处的感知能力。小时候,我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去学习什么,但我的眼睛和耳朵似乎比现在更“勤快”。那是一种很奇妙.............
  • 回答
    小时候,我坚信世界上存在圣诞老人。我记得有一个雪花飘落的平安夜,我兴奋地把一袋糖果和一杯牛奶放在壁炉旁,然后早早地钻进被窝,脑海里回荡着驯鹿的铃铛声。第二天醒来,看到礼物堆在床边,那种惊喜和确信,至今仍让我回味。我还会给圣诞老人写信,详细列出我想要的玩具,并附上我的乖乖表现清单。我甚至能清楚地记得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