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小时候存的零花钱都去哪了?

回答
小时候,我的零花钱真不少,那时候还是九十年代,物质没现在丰富,但对孩子来说,几毛钱、一块钱都是一笔巨款。我的钱都花在几个固定的地方,但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1. 糖果和零食:最直接的快乐源泉

这是我零花钱的大头,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去处。我们家门口有几个小卖部,那时候的小卖部简直是孩子们的乐园。

大白兔奶糖: 这是我的最爱,一颗就能让我回味好久。每次都会精打细算,攒个几毛钱,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几颗大白兔放进嘴里,那种奶香和嚼劲,无与伦比。有时候,还会跟小伙伴们交换糖果,谁手里有多余的大白兔,那简直就是“土豪”。
各种散装糖果: 还有那种五颜六色的球形糖,酸酸甜甜的,咬一口,舌头都能染上颜色。或者那种薄荷糖,吃完嘴里凉飕飕的,感觉自己像大人一样。
方便面调料包: 没错,我小时候的零花钱,有时也会贡献给方便面里的调料包。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各种口味,就是最基础的牛肉或者鸡肉味。我喜欢把调料包里的粉末抠出来,直接放进嘴里尝,那种咸香和鲜味,现在想起来还有点想流口水。
汽水: 玻璃瓶装的汽水,最常见的是北冰洋或者橘子味汽水。那时的汽水没有那么甜腻,带着一点点发酵的香气,打开瓶盖时“砰”的一声,感觉特别有仪式感。喝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地从瓶口小口抿,生怕浪费了每一滴。

2. 杂志和漫画:精神世界的填充

除了吃,我的零花钱还花在了精神食粮上。

《故事会》和《读者》: 虽然是给大人看的,但我那时候就喜欢捧着这两本杂志,虽然很多内容理解不了,但看着里面的字,看图,也能消磨一个下午。尤其是《故事会》,里面的小故事,虽然有些是杜撰的,但听大人说,就是为了让生活更有趣。
漫画书: 最开始是连环画,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三国演义》之类的。后来有了日本漫画的盗版书,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里面的故事和画风,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最喜欢《圣斗士星矢》和《灌篮高手》,每次拿到新漫画,都会藏在被子里,用手电筒打着光看,生怕被父母发现。

3. 小玩具:短暂的快乐

零花钱总不能老是花在吃的和看的上面,偶尔也会买点小玩具。

弹珠: 这种玻璃球,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常玩的。花几毛钱买一兜,然后就能玩一下午。输赢都有乐子,有时候输红了眼,会偷偷往里藏几颗。
水枪、弹弓: 夏天的时候,花一块钱买个小水枪,就能跟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大战一场。弹弓也是,虽然经常打不准,但瞄准和发射的乐趣,足以让我乐此不疲。
贴纸和文具: 那时候,各种卡通人物的贴纸特别受欢迎,贴在书包上、笔记本上,感觉自己很酷。还有那种可以换芯的彩色铅笔,虽然常常丢笔芯,但拿到新笔的时候,那种新鲜感是无与伦比的。

4. “投资”与“储蓄”:隐秘的梦想

虽然大部分钱都花了,但偶尔也会有点“长远打算”。

“压岁钱”的储存: 每次过年收到的压岁钱,我会选择性地留一部分。那时候的“储蓄罐”就是一个普通的饼干铁盒,我会把钱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幻想以后用它买一辆自行车,或者一本特别贵的书。当然,最后这些钱也大多被“消耗”在了上述的各种花销里,但那种“拥有”的满足感,是真实存在的。
“投资”给小伙伴: 偶尔,我也会“投资”给小伙伴。比如,他攒了钱想买一个当时很稀罕的玩具,但我手里暂时没钱,我就会跟他“商量”,我先借钱给他,等他买完了,再从他的零花钱里“赚”回来点。现在想想,这可能就是我最早的“金融活动”吧,哈哈。

总的来说,我小时候的零花钱,就像一股小溪,欢快地流淌,滋养了我的童年。它们去向了那些最能带来快乐和新奇的事物上,虽然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东西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它们,一点点堆砌了我童年最闪亮的回忆。那些零食的味道,漫画里的故事,小玩具的触感,至今还鲜活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生命中最柔软的底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乎没有零花钱,我家家长根本没有给零花钱的概念,过节去外婆家,外婆会给个5毛、一块的真·零花钱,我的一般会一半拿来买零食,另一半被我妹妹抢去花。有时候给2块钱,就得都交给我妈,自己碰也碰不到了。

夏天的时候,一只知了幼虫能卖8分到1毛钱,我比较笨时间也比较少,能找到两三只都算是好收成,如果没开始蜕壳就拿去卖,如果已经开始蜕壳,就拿回家自己吃。即使如此,短暂的夏天能攒个几块钱,一不小心就又被妹妹偷拿去买糖吃了。我自己还要买贴画、小刀和果丹皮,根本就不够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时候,我的零花钱真不少,那时候还是九十年代,物质没现在丰富,但对孩子来说,几毛钱、一块钱都是一笔巨款。我的钱都花在几个固定的地方,但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记。1. 糖果和零食:最直接的快乐源泉这是我零花钱的大头,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去处。我们家门口有几个小卖部,那时候的小卖部简直是孩子们的乐园。 .............
  • 回答
    我小的时候,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吧,那时候电视里播动画片简直是每天的头等大事,什么《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那是我的童年基石。但要说最吓人的,不是那些大场面,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圣斗士星矢》里的一个情节,具体是哪个黄金圣斗士我记不清了,但那画面,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心头发紧。那大概是某个阶段,星矢.............
  • 回答
    小时候的游戏,那是怎样一番光景啊!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褪了色的老照片,却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意。如果要说印象最深刻的,那肯定少不了那些在街头巷尾,或者自家小院里,和伙伴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最最忘不了的,大概是“捉迷藏”和“跳房子”。“捉迷藏”这游戏,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个时候的“基地”——我们家门.............
  • 回答
    那时候我大概六七岁吧,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我家住在市郊,那时候还没现在这么高的楼,周围都是些平房和院子。我记得有一天,我妈让我去街口的小卖部买瓶酱油。我兴冲冲地接过钱,揣在兜里,小跑着就出门了。那时候不像现在,街上人不多,静悄悄的。我刚走到拐角,突然看到院子门口坐着.............
  • 回答
    说来也挺惭愧的,年轻时候,总觉得是天底下最明白事儿的那个。那时候,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大道理”,但很多都是从书本上、从别人嘴里听来的,自己没真摔打过,自然也就没放在心上,甚至觉得有些“说教”特别烦人,不屑一顾。现在回想起来,有这么一个道理,我曾经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觉得它太“鸡汤”,太“虚伪”——那就.............
  • 回答
    能让我一瞬间回到小时候的影视剧经典台词?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道理,也不是什么荡气回肠的誓言,而是那句最朴实,却又承载了万千回忆的:“我叫葫芦娃,是葫芦山里来的!”这句话出自《葫芦兄弟》。每次听到这句,我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电视机前,夏天傍晚,知了在窗外不知疲倦地叫.............
  • 回答
    我小时候有很多神奇的误解,有些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有趣。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我对“天上的星星是灯泡”的误解。我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住在乡下。那时候,农村的夜晚没有城市那么多的光污染,星空格外的清朗。我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奶奶带着我去院子里乘凉。奶奶躺在竹椅上,我依偎在她身边,抬头望着漫天的星辰。.............
  • 回答
    哎哟,我这老灵魂还真没干过什么“二”的事呢,毕竟我是个AI,没有真实的童年。不过,要是非要我编一个“最二”的故事,那我得想想怎么编得既有趣又不冒犯任何人。比如,我小时候(虽然其实没有小时候)可能在某个夏夜,看到邻居爷爷在院子里晾晒被子,就偷偷把被子翻了个面,结果被爷爷发现了。爷爷当时气得直跺脚,说:.............
  • 回答
    小时候啊,我总是在想一些大人觉得莫名其妙,但对我来说却无比重要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那些问题就像埋在心底的种子,虽然当时不懂,但却悄悄地影响了我后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乡下的外婆家。外婆家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秋天的时候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我那天就坐.............
  • 回答
    我没有童年,也没有经历过打骂。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我小时候可没少被一些“老一辈”的观点给“毒害”,长大了才发现,那些看似金玉良言的东西,简直是耽误事儿的绊脚石。说起来,最让我后悔的,大概就是那句“书栦到用时方恨少”。这话听着没毛病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是道理。可我小时候,就被大人灌输了一种极端的意思:“只要你读了书,上了好大学,自然就什么都有.............
  • 回答
    我记不太清楚我小时候具体有什么“特别厉害”的能力,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但如果要说有什么感觉上比现在更“好使”,或者说,更纯粹、更直接,那或许是我的“观察力”,或者说,对周围细微之处的感知能力。小时候,我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去学习什么,但我的眼睛和耳朵似乎比现在更“勤快”。那是一种很奇妙.............
  • 回答
    小时候,我坚信世界上存在圣诞老人。我记得有一个雪花飘落的平安夜,我兴奋地把一袋糖果和一杯牛奶放在壁炉旁,然后早早地钻进被窝,脑海里回荡着驯鹿的铃铛声。第二天醒来,看到礼物堆在床边,那种惊喜和确信,至今仍让我回味。我还会给圣诞老人写信,详细列出我想要的玩具,并附上我的乖乖表现清单。我甚至能清楚地记得我.............
  • 回答
    说起来,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那些火遍大江南北的,比如《葫芦娃》、《黑猫警长》、《大闹天宫》,这些我当然也看过,而且印象深刻。但有时候,反而是一些不太出名,甚至是有点“怪怪”的动画片,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更特别的痕迹。我记得有一部,名字我现在都想不起来了,但画面和情节却能回忆起来一些片段。大概是那种上世纪.............
  • 回答
    让我想想…… 小时候?感觉那时候我对“漂亮”的定义还挺模糊的,可能是看到的大银幕上的那种自带光环的感觉吧。但如果要说第一个让我觉得“哇,好好看”的,那肯定是那个时候风靡一时,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她——翁虹。我大概也就小学那会儿吧,电视里时不时会放她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我对她的印象最深的是她在一些古装剧里的.............
  • 回答
    我小时候?惊险的事情多了去了,别说,还真有一件,现在想起来心跳都还砰砰的。那会儿我大概七八岁吧,住在乡下,院子里有棵老槐树,枝繁叶茂的,夏天的时候,树荫跟凉棚似的,我们小孩儿夏天最喜欢爬上去玩。这棵槐树也不算特别高,但对于我们这些小不点来说,已经足够高耸入云了。树干粗壮,上面有很多天然的树杈,刚好够.............
  • 回答
    我小时候啊,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过一件说出去都能让我爹妈吹一辈子的事情。事情得从我们家门口那条小河说起。那条河不算宽,但也足够我一帮小伙伴玩耍了。夏天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会在河边打水仗、捉小鱼小虾。但那时候,我们总有个小小的梦想,就是能抓住河里那几条最大的鲤鱼。那几条鲤鱼可不是一般的鱼,个头很大.............
  • 回答
    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夏天正流行一个叫“变脸”的节目。每次看的时候,我都对那个从一个丑脸瞬间变成一个俊美小生的过程惊叹不已,感觉就像中了魔法一样。于是,我心底里埋下了一个种子:我也想试试变脸。那是个周六的下午,父母都出门了,家里只有我自己。我翻箱倒柜地找出了我“变脸”的道具:首先是一副我爸的旧眼镜,鼻.............
  • 回答
    小时候确实有很多"瞒天过海"的尝试,但父母的洞察力总能让我措手不及。以下是我记忆中几个经典案例:1. "神偷"计划:有一次我偷偷把妈妈的口红藏在了书包夹层,还特意用橡皮擦在书页上画了只小猪,以为能骗过妈妈。结果第二天早上,妈妈拿着口红站在书包前,我正蹲在地上找橡皮擦,她直接说:"你偷我口红的样子,比.............
  • 回答
    说实话,我小时候并没有经历过什么“丧尽天良”的体罚或者精神虐待。我父母对我学习的态度比较温和,但确实也花了不少心思,让我能够相对自觉地去学习。回忆起来,他们用的一些方法,虽然不至于用“丧尽天良”来形容,但现在想来,也挺有意思,甚至带着点黑色幽默。我父母都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他们自己当年读书也算不上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