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我不了解。但美国三线城市的一个现状是:物流的最后几公里严重缺乏,消毒与防护物资也极端缺乏,所以很多人想出去吃饭不敢去,想点外卖也点不了,小餐馆想送外卖送不出,只能关门。居民只能每隔几周就冒险去城中有限的几个大超市去采购物资。
我有家人就在美国这样的城市。说实话,相比于这2400刀,我更希望当地政府出钱搞个饿了么。
美国这种时候发钱,就相当于武汉市政府在2月时把给每个小区运送物资的预算拿来给每个武汉人发钱促进大家出门消费。
政府出面进行物资调配难免运行中有疏失甚至腐败,例如垃圾车送爱心肉,直接发钱恐怕就是赞美声一片了。
所以到底直接打钱蠢不蠢?一点都不蠢,聪明的很,这钱拿来直接调配物资沟通供需关系,才是出力不讨好的蠢办法。
注意,美国疫情跟中国是不一样的阶段,我不反对中国现在发钱,但如果要比较今天美国的措施,请用2月的武汉。
优惠券是为了刺激消费,发钱是为了应急。
我曾经在这个问题里说起过,虽然日本人感觉收入比中国人高很多,但可支配收入方面可能未必强过中国人。
同样,针对经济危机的刺激措施,发放优惠券和发钱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
中国现在主要刺激消费还是用优惠券为主,不发钱。是因为如果真发钱很可能大家反而会存起来不消费,另外也没法掌控到底这钱是流入哪个消费领域了。但用优惠券就没这个问题。中国的一般民众,其实抗风险能力挺高,只要不生病,生活质量降低一些也没关系,最多就是忍忍。而且越穷,越没有资产的人抗风险能力越高。对于三和大神来说一天50人民币就够了,有的还能更低。就算在有房的人也就是个房贷,维护费和物业费很低,有家庭的很多双职工,还有双方父母帮忙,所以一旦疫情过去,主要是消除恐慌危机,回复消费。这时候不需要发钱。
但对于有一种人,中国是直接发钱的,这就是贫困户。可以说,最终各地的一些贫困户的解决方法就是直接发现金,你给他优惠券也没有意义。他们的生活保障就是饿不死就行。
而美国和日本则体现了另一面,经济正常运转的时候你的生活很美好,但抗击经济风险能力很低,一旦1-2个月没有收入,房贷房租、保险、各项税收都会形成巨大压力,而一旦没法缴纳则记入信用系统,今后的经济活动都会很困难。
我曾经在2009年享受过一次日本的全民发钱,当时首相麻生,给所有国民一人发了1w2000日元,给老人发了2w日元。相当于给全国人民发了总额2兆日元。当时几乎所有主流经济学家都批评,说你这2兆日元投入什么地方不好?比如你可以给汽车行业,一辆车国家补贴40w日元,就能给500w辆车补贴,而这么大的补贴,会刺激汽车厂商投入宣传和研发,带动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养活下游的上万家和汽车相关的企业。当然,麻生脑子简单,想不到这么多,所以2兆日元直接投下去了,我用这1w2,贴点钱搬了台PS3回家。
但是,2020年这次一人发10w日元,却没有什么经济家反对,反而是反对一开始安倍的30w补贴计划,认为太慢了,国民拿到都要饿死了。公民党直接带头以逼宫的方式让安倍同意了这10w发钱的刺激经济政策,因为国民等不起了。
和09年不同,当时麻生全国发钱那么多人反对,是因为当时虽然经济不好,但世界大势没有那么差,中国08年投入了4w亿经济刺激政策,美国救两房,经济回复是可以预期的。日本经济可以借着中美的东风回复起来,经济政策刺激消费即可,并不需要这种给国民发钱的方式。但2020年是全世界经济不好,而且为了防疫严防死守人员流动,这种情况下无法预期今后经济回复的时间,而大部分人又关在家里,可能会失去工作2个月以上。
那就很恐怖了,一个发达国家的正常收入中产阶级,虽然看上去有房有车,但由于支出大所以抗风险能力很差,美国40%的人拿不出400美元现金。日本有25%的人没有存款,60%的人存款在100w以下。突然失业虽然可以申请救济金,但也是有限度的。很多家庭也许会因为突然的收入减少陷入真正的困境。这时候你给优惠券他们也消费不起,直接给钱,帮他们度过眼前的困难,熬过经济危机期间,至少有一个缓冲期降低自己的经济负担,所以直接发钱是最好的。
简单的例子:中国人收入为100,支出为50,每月有50的余额。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忍住,把支出降到20苟一段时间过去了。但美日的收入为200,支出为150,一样每个月有50的余额。一旦遇到经济危机,这支出成本150只能降低到100,那很短时间就会花完积蓄出现赤字了,这时候需要国家直接发现金救急帮忙度过这段时间。
不过,美国和日本发钱的立场一开始还不一样,美国是要提供社会安全号码,也就是说会排除留学生,交换学者这类虽然有长期签证但在美国的外国人,并且年收入在7.5w美元一下,你要报税才行。而日本一开始的30w补贴,是给年收入在200w日元以下甚至更低,免报税或者家庭突然收入大幅度下降的人。也就是说,美国的现金是接济有贡献的,而日本的现金是接济穷人的。
当然,日本这种过于花时间,所以再追加一个10w日元的全国民的补助,这个没有条件,没有国籍限制,只要是居民就能拿到。
大家都很清楚发钱的后果。
如果你今天说领到10万日元,那么问一句:为什么日本不发100万日元,1000万日元呢?
我觉得应该发1000万。
当年瑞士说全民发钱怎么说的,请看答案
当时的回答是如何的?
更高的税收和通常,工作动力下降,外国劳动力引入,中产阶级是瑞士社会中流砥柱,理性和保守的社会氛围,高度的职业精神。
瑞士这个国家太吊,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即使钱不发到手里,也会用到有益于社会的地方。不会产生捞一点是一点的想法。
将钱财分发给人民,这在民主政治中是有害的,但是在贵族政治中却是有益的。这是一条基本准则。前者使人民丧失公民精神,后者使人们恢复公民精神。
完全的复制粘贴当年的话,一个字都没改。
现在美日发钱呢?中国不发呢?
就是本问题下的回答了。
为什么瑞士不发钱,就那么多的溢美之词,为什么中国不发钱,下面答案都是那样呢?
因为人家瑞士“国家的主人”,有“公民精神”。
那中国发钱呢?那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还有人开始说,发达国家如何惨,美国人民如何如何活不下去,加拿大人民如何如何活不下去。
开玩笑!怎么可能活不下去?人家是发达国家好吧,你真LOW,你知道美利坚生活成本多低吗?
我天天都看立党在我们表演5块钱的鸡腿,3块钱的盒饭,他昨天才发了2块钱的糖醋鸡块盖饭。怎么可能活不下去,你侮辱美利坚对吧?
哦对了,深圳的房子涨价了,涨到七万,我瞄了一下美股------这是要创新高么?看来发的钱流向那边算是有点眉目了。
全国一堆城市,就深圳涨得飞快,还被央行给按了, 其他地方的房子,我瞄了一下武汉:原地踏步走,人家美利坚在疫情破100万的情况下,股市能疯长,再看中国,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金融还是很落后啊。
那为什么美利坚疫情突破100万,死的人比越战都多,大家不讲。倒是发了这点钱大家纷纷称善呢?
人家人类灯塔,能和你中国一样吗?中国也就会控制个疫情了,都不会发钱的。
我等了半天也没人说什么现代货币主义什么的,老实说,如果说这次疫情能践行现代货币理论的主张-----我倒是谢谢美利坚和日本了,风险太大,你们发达国家先趟路。真的趟好了,真的没危险了,我们这落后国家就上呗。
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货币政策用尽就用尽。
老实点说,不会怎么样。
从刺激消费的角度,发消费券确实比发钱有用。
但像国内这样,每人平均发个二三十的消费券,还限定商户,满减才能使用,还要下载app注册,手机验证身份证验证人脸识别认证...最后还要定时抢,去抢了也未必抢得到。
就真不知道谁在当谁是傻子了。
优惠力度可能连平日里商家自己随便做的折扣活动都不如,太惠民了也。
知友们可能会觉得在疫情影响下的美国人,都过的跟轮子哥 @vczh 一样爽,天天在家里隔空办公。不跑通勤,不考绩效,工资一分钱不少,额外再发一笔买办公大屏幕的补贴。其实不是这样的啊!轮子哥那种只有很少数,我这种才是受苦受难的大多数啊!
来说说疫情比美国好看很多的加拿大。
航空企业是仅次于餐饮酒店的重灾区。3月15日,疫情爆发初始,加拿大航空公司就宣布裁员50%的机组,共5000人。随后两周的3月30日宣布再裁员17000人。加航对媒体喊话说,我们去年这个季度现金入流是47亿加元,今年这个时候是nothing, nothing!除了几架飞机要把还在国外的加拿大人接回来,全都停掉了。
到今天为止,4月25日,全球商业航班运营只有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全球35万民航飞行员,有23万没有办法正常开工资,处于减薪或失业状态。而且我甚至觉得剩下12万没受影响的飞行员一大半还都在中国。
民航是整个产业链上直接服务人群的最表层企业。后面飞行训练,模拟机制造,飞机主机制造,发动机制造,飞控航电液压燃油系统支持,流体力学动力学模拟软件,一层层的传导上去全都受影响。
这些人都是有正式职业的全职员工,属于社会最稳定的中间力量。平时工资里面都是要自动缴纳失业保险employment insurance (EI)的。按照政策一旦因为行业裁员而失业,政府要支付他们9个月55%的工资,上限是每个礼拜600加元(兑人民币大约1:5吧),并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直到他们再次找到工作。
然而疫情当前,3月22日一周就50万人申请EI,直接就领崩盘了。全国负责EI的主席就出来说,我们EI设计是针对正常时期某个行业的不景气,现在这种全国性疫情我们也给不起啊。
而且大家注意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申请EI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按小时工作,出一分力拿一分钱,没有失业保险。那真的是停下手干活就停下嘴吃饭。
所以加拿大政府紧急出台了发钱计划,叫做CERB。怎么发呢,从3月15日开始,每四个礼拜,发放2000加元,连发整整16周。不管你是中国人外国人有没有枫叶卡有没有护照,只要你能满足三个条件就可以拿钱:1,目前居住在加拿大,有社保账号。2,去年一整年收入5千刀以上。3,因为疫情连续两周以上没有收入。
猜多少人申请?600万人!4月13日CBC的报道,连EI带CERB将近600万申请救助。加拿大一共才三千万人啊,去了25岁以下的65岁以上的家庭主妇无业游民,就业人口也就1500万。现在600万人领救济,基本3个人就有1个人失业。这些失业的人,房贷车贷房产税物业费医疗险车险手机费网费都是停不掉的。说句讽刺的,连他们住的别墅后院私人泳池春天的开池钱都停不掉!因为停掉就臭堂子啊!
真的是有全民发钱,这600万人就能在家活。没全民发钱,这600万人就信用破产出门要饭。
这么一说大家明白了吧,国外发钱和国内发购物券根本不是一回事情。国外从来就没有别的选项,要活下去就必须发钱。如果知乎上一定要问国内发券好还是国外发钱好,那国内需要给所有失业停薪的每人每月发一万人民币的购物券才能放在一个问题里面去类比的。
有人问外国这么全民发钱,那以后怎么办?谁也不知道,只能先把今年活过去再说。加拿大的媒体自己也说,估计这次的损失,要用整整一代人未来的劳动来慢慢消除。
PS1:加拿大历来有万税之国的称号,工资税购物税等等,有统计数据,正常时期55%的国民收入都是用来支付税收的。一个劳动力可以额外提供两人份的福利。
PS2,驰名海外的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就是总部蒙特利尔圣劳伦斯河港口,分部常年驻场拉斯维加斯澳门等世界大赌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那个太阳马戏团,疫情期间裁员95%。然而为了给世界人民加油,从3月27日至今每周五下午3点北美东部时间全球播放一小时的历史特辑演出。都存在youtube, Cirque du Soleil, 60 minutes special 播放列表里。会翻墙的敬请享受。
PS3, Let’s stay connected (画彩虹~)
5.1更新
@李建秋 的回答实在太扯淡了,我憋了几天还是忍不住反驳一下。拿瑞士发钱和美日发钱做对比,这都不叫偷换概念,这是明抢概念啊!瑞士当年是太平盛世,然后准备持续性的全民发钱,这种脑子被驴踢了的政策被人反对不是很正常么?
如今美日以及其他国家发钱只不过是临时的,并且是在社会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什么叫江湖救急?你要饿死了,我给你20块钱去买盒饭,这叫江湖救急;你要饿死了,我给你一张20-5的优惠券,或者告诉你我准备花3年时间在你家门前修个地铁站,到时候你就可以被带动致富,去买盒饭了,这能叫江湖救急吗?
说实话,现在这个状况,我是倾向于认为传统经济危机时期“以工代赈”的方法是鞭长莫及的,也就是支持发钱。但是没发钱的国内各位,肯定是要找理由说没发钱的好处,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不过搞出这么扯淡的类比,我就觉得有点儿拿人当傻子了。
利 益 相 关:
这10万我也有份儿。
一开始这个问题的关注和回答都不多,提问又看起来很傻,没想到会有很多人看,所以原答案只是胡言乱语说了一下个人的看法。但是现在点赞比较多,为了避免误导大众,再详细解释一下自己的观点。
1.通胀
每次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发钱的新闻下面,都会看到有“通胀”的声音出现,说明很多人在初中政治课上认真听讲了,值得表扬。但是实际上发钱并不一定会引起通胀,比如澳门的发钱,就是以政府财政盈余作为财源,这样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就没有增加,只是政府的让利于民。
而另一种情况,比如这次疫情下美日的发钱,都毫无疑问是财政赤字下的发钱,也就是加印钞票。美国自然有全世界作为转嫁对象,而日本也不是吃素长到200斤的——日本已经深陷通缩多年,安倍经济学一直致力于扩大民间消费,目前日本的房贷利率已经下探到0.5%以下,面向企业的融资利率也在1%到3%之间徘徊,这种情况下你和安倍说,“小安啊,发钱会引起通胀,万万使不得啊!”安倍会摸着你的大腿说,“阿呆啊,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啊!”
2.负担
另外一种关于发钱的嘲讽来源于“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一看法——现在发给民众,到时候还是由民众来负担。确实,政府发钱,然后发行国债来填补赤字,最后再通过税收偿还国债,看起来确实负担回到了民众身上,但是这个观点的逻辑链条太短,考虑的事情太少。日本这次向国民以及合法长居的外国人每人发放10万日元,但是若干年后通过税收往回找补的时候,富人交的税更多哇!发钱的时候一视同仁,负担的时候穷富不同,同学们,这是什么?这是英特纳雄耐尔,这是均贫富啊!
另外,我觉得并不需要讨论负担的问题,因为现在全世界都在撒钱赈灾,只不过有的国家是垂直向下撒到民众手里,有的国家是通过银行和“支柱产业”撒到一部分人手里。都是要承担巨大财政负债的屁民,别人起码还得了一点儿在手里,而某些屁民只能给别人擦屁股,自己一点儿都得不到,还拼命叫好,令人费解。
3.效果
财相麻生太郎反对这个计划,为啥?因为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麻生是首相,就发过钱,后来证明大部分被用于储蓄,根本没有投入到社会再生产。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但是这次疫情造成的冲击很大,估计一部分人是真的需要江湖救急,所以储蓄率可能比照上次略有下降。但是说实话,不管我花了还是存起来了,我有钱拿,我很开心。
原答案:
每次一提到“发钱”,就马上有人跳出来高喊“通胀”、“资本主义的选票游戏”、“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次又多了一个“美国有全世界买单,日本则是作死”。
经济、军事、历史,这些都是重灾区,人均专家。很多人往往区分不出,公园里胡侃的大爷和国务院总理,哪个对于经济的主张更专业。
政府对于经济的刺激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历史上有名的1933年“罗斯福新政”和2008年“中国4万亿”,将钱用于基础建设以及投放至央行再经由商业银行之手贷款给企业家,能够创造就业,稳定社会体系。
另外一种则是这次的主角——直接向民众发钱。其实动机很好理解,美国和日本都是发达国家,三产占比极高,而服务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人的消费可以快速且直接的转化为另一个人的收入,所以当三产受到冲击的时候,直接发钱给民众是更快且更有效的方式。
其实两种救济政策殊途同归,同样是政府将钱撒到民间,只是花在谁身上的区别。况且这一次政府也不是只提出了“发钱”这一个经济刺激政策,以日本为例,面向中小企业的“无担保、无利息”的贷款已经在接受申请及发放了,双管齐下,静待后效。
至于“通胀”这位老朋友也不用过于担心,日本政府的国债不仅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异常稳定,所以再发一次国债就好了。何况对于通缩的日本来说,适量通胀说不定还是好事儿。
不过也不是说有利无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日本虽然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但是作为世界上负债比例最高的国家政府,即使国债由本国银行大量持有,比较安全稳定,但是真的可持久吗?看着硬,也得能坚持才行。
再就是如何保证民众将发下来的钱用于消费?政府发了12兆,结果一半被用于储蓄,这就等于白发。
有些人眼里把美国日本干啥都是错的,中国干啥都是对的。摆明了屁股决定脑袋,我相信如果反过来,中国发钱,美日搞大基建炒房,他们也能找出一万种理由来说中国发钱是多么的合理,美日搞大基建炒房子是多么的愚蠢。所以跟这种屁股先行的人有什么好讨论的意义呢?
这不是没办法才发的嘛。。。不发的话民众活不下去,那一个个都是动乱之源啊。另一方面美国的经济形态高度依赖消费,如果全国大规模的断掉,经济上会出现大问题,发钱也是为了缓解经济问题。不过这样直接发钱,对财政的消耗是巨大的,没有配套,财务上就平衡不了,任何国家都没办法长久支撑的。
我们为什么不发?因为不发也没问题啊。。。有谁活不下去了吗。
我们肯定不会发钱的,储蓄习惯太强了,储蓄太多了,发了钱估计都要存起来。存起来的钱都回收不掉(无法进入流通,收不到税),财务上就是大窟窿。美国虽然财务上应该也平衡不了,但是发的钱都必须消费出去,总有一部分会变成税收回收到财政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