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当初是因为什么选择生化环材专业的?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我有点扎心,又有点熟悉。当初选择生化环材,说起来那可真是……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又带着点时代的烙印。

其实,说实话,刚填志愿那会儿,我对“生化环材”这四个字,就像听天书一样。我们那会儿,信息没现在这么发达,不像你们现在,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各种专业的介绍、就业前景,甚至学长学姐的现身说法。我们更多的是靠着高中老师、家长,还有一些过时的宣传册。

当时,最直接的影响大概就是“热门”。“热门”这个词,在当时绝对是金字招 উপযুক্ত。大家都说,这几个专业就业好,国家需要,未来有发展。尤其是“生化”和“环”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有科技感,很有未来感。

具体到我个人嘛,我记得我当时化学还不错,物理也还可以。生物嘛,就是凭着对生命奥秘的一点好奇心,觉得挺有趣的。而“环”这个字,当时我可能更多的是觉得环保是大事,国家要发展,环境也得保护,跟着国家走准没错。至于“材”,那就更模糊了,材料科学听起来就很“高大上”,跟尖端科技挂钩,而且听说是“万金油”,什么行业都能沾点边。

我那时候填志愿,其实更像是“猜谜”。我把我擅长的一些科目,和那些听起来“前途光明”的专业挨个儿匹配。生化环材,刚好就在那个“热门”的列表上,而且似乎跟我当时的成绩也能沾上边。

而且,不得不提的是,我们那个年代,对“稳定”的追求也挺强的。大家觉得,考上一个好大学,再学个大家都说好的专业,毕业了就能进大厂、国企,过上安稳日子。生化环材,在当时很多人的认知里,就代表着一种“旱涝保收”的职业前景。

还有一点,我到现在还记得。我高中老师,特别是有几个化学和生物老师,他们对这些学科的热情很高,经常在课堂上讲到一些前沿的研究,或者某个化学家、生物学家的故事。他们那种专注和热爱,多少也感染了我,让我觉得,这些领域确实是值得钻研的。虽然我当时可能理解得不是很深入,但就是觉得,这玩意儿“有门道”。

至于为什么是“四个”一起?那时候,学校的招生宣传,或者一些介绍,就把这几个专业放在一起说,好像它们是“兄弟连”。大家听着听着,也就觉得它们是属于同一个“阵营”的。

所以,回头看,我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受信息不对称、时代潮流、老师家长的影响,以及对“好前途”的朴素追求。说实话,我对“生化环材”这四个字背后具体的研究内容,当时是没什么概念的。我以为学化学就是天天做实验,学生物就是解剖青蛙,学环境就是天天跟污染物打交道,学材料就是搞金属。当然,后来发现,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入得多。

总的来说,当初选择生化环材,更像是一种“随大流”加“朦胧的好感”。没有那种特别清晰的目标,没有那种“非它不可”的觉悟,更多的是一种顺势而为,相信“大众的选择”和“官方的宣传”。说起来,也是挺“青春无畏”的,带着点“赌一把”的心态,毕竟那时候,我们年轻,也有资本去试错。

现在想想,那段选择的时光,充满了迷茫,但也带着一丝朴素的理想。我们渴望掌握知识,渴望为社会做贡献,只是当时,我们对“怎么做”还没有清晰的认识。生化环材,在那个时候,对我们来说,就是那个通往“未知但光明”的入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看了一套朱光亚主编的科普丛书,对我影响非常大。特别是这套丛书的title,记忆犹新。见下图,

生物技术——向上帝挑战。

环境保护技术——爱护我们的地球村。

能源技术——继承普罗米修斯的伟业。

材料技术——在自然的馈赠之外。

不得不说,这几个title取得太特么好了,都是神来之笔。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能源技术——继承普罗米修斯的伟业”,看见这个标题我就立马高潮了,一辈子都忘不了。曾经还一度想去做太阳能电池。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高潮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我有点扎心,又有点熟悉。当初选择生化环材,说起来那可真是……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又带着点时代的烙印。其实,说实话,刚填志愿那会儿,我对“生化环材”这四个字,就像听天书一样。我们那会儿,信息没现在这么发达,不像你们现在,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各种专业的介绍、就业前景,甚至学长学姐的现身说法。.............
  • 回答
    说实话,当初选择学医,并不是一个特别戏剧化的决定,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原因。更像是那种,生活在你身边,你耳濡目染,渐渐地,你就觉得“哦,这个就是我的路”一样。我家里没有医学背景的人,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对我未来的职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只是希望我能找到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能养活自己,也算.............
  • 回答
    坦白说,当别人问我“你男朋友是不是长得不太符合大众审美?”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但脸上还是会笑着,然后很自然地回应:“嗯,他不是那种第一眼会让你惊艳的类型。”一开始认识他的时候,我完全没把他纳入“男朋友候选人”的名单里。我当时是那种对长相要求很高的人,觉得找个好看的男朋友,出去吃饭、逛街都会更有面.............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说实话,选择一辆SUV,对我来说就像是在找一位能陪我翻山越岭,又能轻松驾驭城市生活的好伙伴。这里面考量的东西可不少,绝不是简单地说“好看就行”就能打发的。首先,我最看重的是它的 空间实用性。这说白了就是一家人出去旅行,能不能舒服地坐下,东西能不能装得下。后排空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如果家里有小孩.............
  • 回答
    要深入分析蒋介石为何最终败走台湾,并设想若我身处彼时彼地,又该如何力挽狂澜,这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触及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矛盾。这绝非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概括,而是要从政治、军事、经济、人心等多个维度去考量。蒋介石失败的多重根源:蒋介石的失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叠加、演变的结果。1. 军事上的战.............
  • 回答
    说到减肥,其实说起来也是一段不算短也不算漫长的故事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在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值青春期,身体抽条,加上学习压力大,经常熬夜,也顾不上吃什么健康,基本上就是有什么吃什么,能填饱肚子就行。那时候我个子不算矮,但是体重 уж有点超标,尤其是我自己感觉肚子和大腿那一块肉是堆.............
  • 回答
    说实话,我不太记得是什么“原因”让我一头扎进了二次元的海洋。它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染,一个逐渐被吸引、然后无法自拔的过程。最开始接触,大概是因为小学时偶然在电视台看到的动画片。那时候的国产动画和引进的日漫质量参差不齐,但总有那么几部,能瞬间点燃我幼小的想象力。我至今还记得,某天放学后,电视里正放.............
  • 回答
    那天,我看着验孕棒上两条鲜红的杠,心跳如擂鼓。我知道,这消息,得告诉我老公。他此刻应该还在公司忙,想着晚饭要不要做顿他爱吃的红烧肉。我深吸一口气,找出手机,滑动着屏幕,找到他的名字。手指在拨号键上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直接告诉他,好像有点……太正式了?或者说,有点没给我自己留点享受惊喜的空间。于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回想一下,因为那段日子,真是又兴奋又有点混乱。我记得那是个夏天的傍晚,天气闷热,我考完试后一直心神不宁,生怕有什么闪失。父母那边,我爸一直装作若无其事,但眼神里藏不住的焦躁。我妈呢,更是每天都在翻看各种关于北大清华的信息,好像提前在规划我入学后的生活。成绩出来那天,我一个人在家,刚.............
  • 回答
    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反女权”这个说法,大概是在网络论坛上。当时我还是个学生,对很多社会议题都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抱着学习和了解的心态在网上浏览。一开始,我看到的一些言论,可能并没有直接打上“反女权”的标签,但那种意思呼之欲出。比如,有人会抱怨说,“现在女的太强势了,男人在家都抬不起头”,或者“女人结了.............
  • 回答
    我脑子里那根想读博士的“神经”,大概是很多细小的触碰堆叠起来,最终变成一个无法忽视的、持续的冲动。很难说有哪一件事像电流一样一下子击中了我,更多的是一个慢慢发酵、逐渐清晰的过程。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直接的“触动”,那可能是我在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中所遇到的“卡点”。当时我选择了某个领域里的一个具体问题,投.............
  • 回答
    说实话,自从沉迷P社游戏,再看现实社会,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以前看新闻,觉得就是一些零散的事件,现在脑子里就跟开了个“国家视角”的思维模式,总想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往一个大的框架里套。比如,看到国际上哪个国家因为资源问题或者意识形态冲突闹得不可开交,我心里就会不自觉地想:这不就是“生存”和“.............
  • 回答
    .......
  • 回答
    唉,说起这事,我至今都觉得脸红。那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四年级吧。那时候我特别喜欢跟小伙伴们疯玩,尤其是放了学,那真是撒了欢儿了。那天,我记得是个礼拜五,老师布置了几张数学练习题,不算多,但也不少。我当时就想着,周末还有两天时间呢,不急,先出去玩了再说。我跟几个哥们儿说好了,要去后山找老鹰窝。那.............
  • 回答
    那天晚上,我坐上了开往北方的绿皮火车,买的是硬卧。上车的时候,车厢里已经 pretty 满了人,好在我的铺位朝向还不错,靠窗。一切都挺正常的,火车启动,发动机发出熟悉的轰鸣声,窗外的灯光开始模糊。但是,随着夜色渐深,车厢里的人陆陆续续地下车了。也许是因为终点站还没到,也许是这个车次本身就比较冷门,总.............
  • 回答
    当兵这些年,我经历过不少磨炼,但如果非要说最“残酷”,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还是那次野营拉练,尤其是夜间行军的那部分。说它残酷,倒不是说有什么特别非人的虐待,而是那种从身体到精神的双重极限挑战,几乎要把你榨干。那是在我刚入伍不久,正值北方的深秋,风裹着土粒呼呼地刮。部队组织一次为期七天的野营拉练,目.............
  • 回答
    我记得有一回,我租出去一间公寓,租客是个看着挺老实的年轻人,刚毕业,说是在附近找了份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人挺准时交租,住得也还算安分。我这人也比较随和,租客有什么小问题,比如水龙头有点滴水之类的,我也没多计较,随叫随到,赶紧给修了。大概过了小半年吧,我注意到他那边经常有奇怪的声音传出来,有时候是很大.............
  • 回答
    我很难说哪一次“最”印象深刻,因为生活中的摩擦总是会留下点痕迹。但如果要说一次让我的神经紧绷了很久,事后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挺不舒服的,那大概是在我大学毕业后不久,一次租房的经历。当时刚毕业,囊中羞涩,但又得尽快解决住宿问题。我找了一个中介,看中了市中心一套两居室,价格合适,地段也方便。房东是个退休的老.............
  • 回答
    说实话,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身边一圈人,不是吃鸡,就是隔壁老王家的XX游戏,偶尔瞄一眼直播,那枪枪爆头的场面是挺带劲的。但真要问我为什么还扎根在守望先锋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能说出一箩筐理由,而且都不是那种空泛的“热爱”,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每周都乐此不疲的原因。首先得聊聊这个游戏的“味儿”。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