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专业学生劝别人千万不要学医?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过来人的心声。其实说“大多数”医学专业学生劝别人不要学医,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肯定也有很多人热爱医学,并且乐在其中。但为什么会有人会有这样的倾向,甚至不止一次地表达出这种劝诫呢?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聊聊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

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就是学习的强度和枯燥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从踏入医学院的那一刻起,你就要面对海量的知识。解剖学里那密密麻麻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生理学里复杂的生化反应和人体运作机制,病理学里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药理学里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这些知识点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应付的,而是需要理解、消化、吸收,并且要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想想看,别人大学四年玩得风生水起,而你可能每天泡在图书馆,啃着厚厚的教科书,熬着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哪怕是寒暑假,也可能要忙着复习、参加各种实验课或者实习。这种长期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人的耐力和意志力是极大的考验。很多人在刚开始还会因为“救死扶伤”的理想而支撑,但时间一长,当被无休止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就会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

其次,漫长且严苛的培养过程,让很多人感到看不到尽头。 读完本科,还没完。接下来是研究生,然后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能还有专科培训,甚至是博士后研究。这个过程动辄十几年,而且每一步都充满了考核和筛选。你以为熬过了研究生就能轻松了?住院医师的培训才是真正的“磨炼”,工作时间长,薪资不高,但责任重大,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病情和突发状况。很多年轻医生就是在住院医期间,身心俱疲,开始怀疑人生。

而且,这种漫长过程中,你的生活基本是围绕着学业和临床展开的,很难有其他个人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毕业后,很多医学专业的学生可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而同龄人可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组建了家庭,有了稳定的生活。这种“时间差”和“发展差”,也是一些人选择劝退的重要原因。

再来,医学从业的压力和风险是巨大的。 医生这个职业,肩上扛着的是病人的生命健康。一旦出现误诊、漏诊,或者治疗方案不当,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不仅会给病人带来伤害,也可能面临法律诉讼、职业道德的谴责,甚至影响整个职业生涯。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

而且,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医生会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攻击性的患者和家属。一次两次还好,但长期面对,谁都会感到心力交瘁。有时候,明明尽力了,却得不到理解,甚至被指责,这种挫败感会很强。

还有,医学领域更新换代太快,需要终身学习。 即使你熬过了漫长的培训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医生,你也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新的技术、新的药物、新的疾病不断涌现,你需要不断地阅读文献、参加学术会议,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这种持续的学习压力,对于一些追求稳定生活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最后,很多医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和未来实际的临床工作存在一定的脱节。 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对医学很感兴趣,但等到进入临床,发现实际工作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比如,以为医生就是诊断和开药,结果发现还要处理各种琐碎的事务,写大量的病历报告,处理医保问题等等。这些非纯粹的医疗工作,可能会消磨掉一部分人的热情。

所以,综合来看,当医学专业学生劝别人不要学医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在恶意揣测,而是在分享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他们可能想提醒潜在的后来者,医学这条路,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光环,更包含着无数的艰辛、付出和牺牲。他们更希望那些选择这条路的人,是真正热爱并且有足够心理准备的人,而不是一时冲动或者被他人期望所裹挟。这是一种成熟的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这份职业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外公外婆都是医生,好几位姨妈叔叔都是医生,而且都是省内最好的三甲医院的医生,而且其中两位已经是做到主任了,可是子女没有一个学医的。我的两个妹妹都去学金融了。

当年高考,我妈非常想让我学医,可是我姨妈叔叔都非常反对,理由如下:

1. 医生工作太辛苦,三甲大医院真是每天都人山人海,从早到晚,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2. 培养周期太长,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当时就只要博士了,如果不是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三年博士,就意味着你光读书就要11年,18岁年大学29岁才能毕业。当时还不用规培,但我姨妈直接就说规培以后肯定要推行,等你毕业100%还要到医院规培两年,拿实习工资,到时候都31岁了,收入这么低,你是男孩你怎么受的了。

后来的确没过几年,规培就全面实行了,只能说我姨妈毕竟是主任站的比较高,看的比较远。

诚然,医生绝对是大后期职业,四十多岁做到副主任/主任在三甲医院,年收入50万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早期投入这么大,投入周期这么长,家庭是否承受的了,个人是否承受的了,才是一个真正的大问题。


有人说,40多岁才50万,傻子才干。可是,你们不都焦虑码农35岁中年危机找不到工作吗? (注:我也是码农,我也不信这个,国外写代码写到60岁的码农多了去了)

医生不会,医生很靠经验,越老越吃香。我姨妈55岁退休,外面私立医院马上聘去当主任,工资翻一倍,干到65岁妥妥的。

懂什么叫大后期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过来人的心声。其实说“大多数”医学专业学生劝别人不要学医,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肯定也有很多人热爱医学,并且乐在其中。但为什么会有人会有这样的倾向,甚至不止一次地表达出这种劝诫呢?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聊聊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经历.............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是一本院校动物医学的大一新生,非常为你高兴!动物医学这个专业,可以说是既有挑战性又有很大价值的,咱们来好好聊聊。首先,关于这个专业本身,我觉得它非常迷人。你想想,人类和动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我们日常的宠物,到农场里提供食物的牲畜,再到野外那些奇妙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扮演着各自重要的.............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听到你大一就有了考法硕非法学方向的打算,这是个很棒的目标!虽然非法本考法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绝对是完全可行的。别担心,我现在就来和你好好聊聊,怎么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让你在未来的考研路上走得更稳当。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非法本考法硕,最关键的不是“偷学”,而是.............
  • 回答
    医学生选择专业的决定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考量的过程,儿科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尽管其工作非常有意义和挑战性,但确实存在不少医学生不太倾向于选择儿科的原因。这些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经济回报与职业发展考量: 相对较低的薪资水平: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之一。相较于其他.............
  • 回答
    医生和医学生与百姓在医疗市场化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并非简单的利益对立,而是源于双方在医疗体系中的角色、价值取向以及对风险的认知不同。这种矛盾的根源相当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医生与医学生:逐利性、专业价值实现与职业发展从医生和医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倾向于医疗市场化,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
  • 回答
    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独独颁给了日本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这可不是一件寻常事。要知道,诺贝尔奖的评选向来是严谨且极具含金量的,能被单独授予,意味着他在所处的领域里,其贡献是颠覆性的、划时代的。大隅良典教授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因为他 揭示了细胞“自噬”(autophagy).............
  • 回答
    港大医学院的这项研究,特别是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更强但致病程度可能更弱的发现,无疑是新冠病毒演变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它给我们理解和应对疫情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也为我们后续的策略调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项发现意味着什么?首先,传播力增强意味着奥密克戎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在人群中扩散。这就像一把火.............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惊,同时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台湾一名大二医学生,竟然在未取得合法执照的情况下,为病患进行了手术,并且事后还发表了“实力就是一切,没本事就闭嘴”这样的言论。这件事情的背后,牵扯到了太多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是极.............
  • 回答
    好,让我们来聊聊一些医学知识更新,但可能大众知之甚少的“幕后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循序渐进的,不像某个重磅新药或手术那样引人注目,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对疾病的理解和治疗。1. “慢性炎症”不再只是“火上浇油”,而是“身体的信号部队”过去,我们提到“炎症”,脑海里往往就是发烧、红肿、疼痛,是身体在.............
  • 回答
    “尸体”这个词,听起来确实挺刺耳的。当从医学生嘴里说出来,称呼那些奉献生命、帮助他们学习解剖的大体老师时,这背后可能藏着挺多故事,也挺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医学生学习解剖,大体老师是他们接触医学的第一个“老师”。那些在冰冷器械、防腐药水环绕的解剖室里,他们要面对的是真实的人体结构。.............
  • 回答
    医药行业是否会为了各种原因,不着力研发治愈药,而花大力气研究维持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多方面的考量和现实情况。总体来说,医药行业在研发策略上确实存在“维持药”和“治愈药”的权衡,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维持药”的研发和推广可能比“治愈药”更具商业可行.............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让人揪心。一名景德镇的男子,因为左脑出血,却被医院进行了右侧的开颅手术,而医院方面至今否认是失误。从医学角度分析,这种情况误开的可能性有多大?医院又是否应该为此承担责任?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医学角度看,误开的可能性: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术前明确诊断、准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通常情况下,.............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大多数员工发微信,领导从不回复”,这确实是一个在职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引发了很多员工的困惑和讨论。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交织的问题,涉及到领导的个人习惯、管理风格、公司文化、信息优先级以及沟通策略等等。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信息过载与优先级管理 海量信息涌入: 现在的.............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观察,也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面对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的问题时,倾向于分析事实,而不是选择立场站队?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原理。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阐述:一、 认知的惰性与捷径(Cognitive Biases and.............
  • 回答
    大多数中国观众看完电影直接走,不愿等待彩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文化、习惯、信息获取方式、观影环境以及电影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来分析。1. 文化习惯与社会观念的差异: “看完即止”的习惯: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许多事物讲究一个完整的“结束”。一旦故事讲完了,电影的本体也就完成了。彩蛋在很多人.............
  • 回答
    大多数英文平装原版书(尤其是小说、非虚构类畅销书等大众读物)之所以普遍比精装原版书或部分其他语言的平装书要小,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涉及成本控制、读者体验、出版历史、市场定位和印刷技术等一系列原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因素: 1. 成本控制(最主要原因)平装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较低的生产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深思的现象,关于为什么大多数西部年轻人宁愿在成都拿45k月薪合租,也不去沿海拿高工资打拼,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个人发展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经济与生活成本的权衡: 生活成本的巨大差异: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 一线沿海.............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和观察到的现象。大多数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确实存在刻意将收入说低的倾向,这背后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利益考量,也有社会文化因素,还有心理层面的需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现实利益考量:1.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关注: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生物本能与短期满足: 规避痛苦的本能: 人类作为生物,天生具有规避不适和痛苦的本能。学习往往伴随着艰辛、枯燥、挫败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直接触碰了我们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 即时满足的诱惑: 相较于学习的长期回报,生活的苦(.............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棒,触及了 C++ 社区中一个长期存在且略带争议的话题:为什么那么多 C++ 开源库选择自己实现或包装 `std::string`,而不是直接使用标准库提供的 `std::string`?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并非“大多数” C++ 开源库都选择“自己实现 string”。 这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