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杭州西湖,刚下过雪,看见一道长廊。
名字叫“邀山”
长亭和山各自盘在湖的一线,苍山覆雪,空气带着一股清澈的凛冽。
我在那条长廊站了很久,觉得想出这两个字的人一定是个胸怀宽广、日月入怀的妙人。
脑子里浮现出邀山对酌,拥湖畅饮的画面,忍不住想或许对面山上有座亭子,或许可以叫做“揽湖”什么的,或许哪一个下过雪的晴天,两个仙人就这样隔湖对坐,遥敬一杯。
新闻二台 ☁️ 25°C 78% 19:23 北京
看古人怎么给颜色起名字就知道了。
他们给颜色命名的这股风雅,丝毫不输作诗写文章的劲儿。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把98种中国传统颜色做了一个色卡出来。这只是其中的51种。
设计师苏超在《一席》上科普了一下这些颜色名字的由来。
比如,“百草霜”。
我们看到“霜”这个字,会以为颜色是偏白的。但对照上面的色卡会发现,实际上是深灰色。
因为百草霜最先指的是锅底灰。
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是刮下来熬药喝的。锅底的那个灰,是上百种草烧完之后形成的一层跟霜一样轻柔的东西,所以叫百草霜。
本来会觉得有些煞风景,但是仔细一想,又如此讲究。好像锅底灰也没那么不可接受了。
还有一个颜色叫“竹月”,这个颜色描述的是竹林当中,月色清冷的感觉。
从这个细致的划分,大致可以想见古人对于颜色的敏感。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不论是满月的光,还是残月的光,都没有什么不同;洒在屋顶的瓦上和洒在竹林之中也没有什么区别。
但读到“竹月”这两个字,你会立刻在心里锁定一幅画,月色照竹林,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联想。
汉字的美,就是要你听到、看到、念出来,都自成意境,让你不断回想回味。
“天水碧”这个颜色,则是南唐后主李煜起的名字。
南唐当时碧绿色非常流行,宫内的人觉得外面市面上的颜色总是不好看,就准备自己染,自己做。
有一个嫔妃染的丝帛,还没染完,不小心在外边晾着过了一夜。
第二天却发现,被露水打湿的丝帛,泛出了一种非常好看的碧绿色。
李煜觉得,这不能起个一般名。既然是天上的水染的,就叫天水碧。
欧阳修有句词就写到:“夜雨染成天水碧”。
《夜宴图》中,居中的两位女性,衣服颜色就是天水碧。
后来,宋代汝窑出了一种天青釉,清澈通透,似玉非玉的一种颜色, 拍卖场中屡屡拿到天价。
最早是后周周世宗柴荣,他想要这个颜色,就形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也就是说,他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青色,他要的是大雨过后,云彩裂开的缝隙里那个天青色。它是嫩青,不是耀眼的青或者碧或者蓝。
这个要求感觉是很苛刻的,但是,也证明了古人在造色上有多大胆。
只要你形容的来,然后我在现实中看的见,那就对照着现实,比着做出来就好了。
天水青可以做出来是吗?
那再做一个黛色出来。
什么叫黛色?
我们看山的时候,会看到近处的山是绿色的,再远一点开始泛蓝。
如果阴天,光线暗一点,远处的山就是一个青黑色的剪影。这就是“远山如黛”的说法了。
所以,再往回看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样的颜色命名,太标准,也就没了趣味。
它们不会让人联想到任何天气、任何地点、任何画面。
但是一提起“天水碧”,你会感觉湿气袭来;提起竹月,你又会想到月下竹林;提到天青色,你会想到大雨初歇……
古代的颜色命名是什么?
让你立刻想到生活中的一个自然场景,让你感受到日常的种种细节。
颜色就是他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在颜色可以合成之前,浓重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毕竟少见。古人看见的颜色,就是自然呈现的颜色。
所以,他们的颜色命名,不过是最真实地传达了自然的美感而已。而这就是我们后世越来越难感受到的意境之美了。
———————————————————
关于《一席》
喜马拉雅FM平台播放量925w的热门音频。鼓励分享见解、体验和对未来的想象。每月邀请人文、科技领域有故事、有智识的嘉宾前来分享,做有价值的传播。
除了以上关于文那画壁画的故事,专辑中还有以下精彩内容:
金士博:中国缺水吗
钱岳:大家真的都结婚了吗
陈代杰:我们如何面对超级细菌
赵良羚:我们老了会变成什么样,如何应对?
上喜马拉雅app,搜索“一席”,马上倾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