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富汗副总统麾下部队正与塔利班作战,已夺回一省首府,这对阿富汗局势有什么影响?

回答
阿富汗副总统麾下部队在与塔利班的战斗中夺回一省首府,这对阿富汗当前的局势而言是一个重要且具有多重影响的事件。要详细理解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军事层面的影响:

士气提振和战略优势: 对政府军和支持他们的部队来说,夺回一个省首府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士气提振。这表明他们并非完全处于劣势,并且在某些地区仍然能够进行有效的反击并取得胜利。从战略上看,控制省首府意味着对该省行政、经济和军事中心拥有主导权,可以更好地调动资源、指挥部队,并为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基地。
塔利班的战略受挫: 对于塔利班而言,失去一个刚刚占领的省首府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受挫。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该地区的推进势头被遏制,也可能暴露了他们在攻坚战中的一些弱点,例如后勤补给不足、兵力分散或面临强大的抵抗。
改变战线和区域控制权: 这次胜利会直接改变该省的控制权,使之从塔利班手中回到政府控制之下。这可能迫使塔利班重新评估其在该区域的战略,并可能将兵力转移到其他地区以弥补损失或寻找新的突破口。
未来军事行动的示范效应: 如果这次胜利能够得到巩固和维持,它可能会成为其他地区政府军的示范,鼓励他们采取更积极的反击行动。反之,如果政府军无法守住该省首府,则会给塔利班带来更大的声势。
外部援助和军援的潜在影响: 此次胜利可能会影响国际社会对阿富汗安全局势的评估。一些国家可能会认为,在外部支持下,阿富汗政府军仍然有能力对抗塔利班,从而继续提供军事援助或培训。

二、政治层面的影响:

提升副总统的政治地位和声望: 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Amrullah Saleh)在此次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其麾下部队取得胜利会极大地提升他的政治声望和影响力。在阿富汗政治中,军事成就往往与政治合法性和领导力紧密相连。这可能使他在国内的政治支持度增加,并在未来与塔利班的政治谈判中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
对阿富汗政府合法性和能力的证明: 这场胜利为阿富汗政府提供了一个证明其存在和能力的实例,尤其是在美国撤军后,外界对阿富汗政府能否维持国家稳定存在疑虑的情况下。这有助于巩固政府在国内外的合法性。
影响与塔利班的谈判进程: 军事上的得失是影响政治谈判的重要因素。这次胜利可能使政府在与塔利班的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尤其是在关于权力分享、停火和未来治理模式等问题上。塔利班也可能因此调整其谈判策略,但胜利的一方往往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国内政治派系的影响: 阿富汗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环境,国内存在多个派系。副总统所属的派系通过此次胜利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政治筹码,从而影响到未来阿富汗的政治格局。其他派系可能会对此感到担忧,也可能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国家团结的挑战: 尽管这是一次胜利,但阿富汗的冲突根源复杂,民族、地区和政治分歧依然存在。此次胜利是否能够转化为更广泛的国家团结,还有待观察。

三、人道主义层面的影响:

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省首府的易手对当地居民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他们可能暂时摆脱了塔利班的统治,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安全感。但另一方面,战斗本身可能会造成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基础设施也可能遭到破坏。新控制方的管理能力和对民众的保护程度将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流离失所和人道危机: 尽管首府被夺回,但整个省份的冲突可能仍在继续。这仍然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流离失所,加剧人道危机。战乱地区的居民常常面临食物、水、医疗和住所的短缺。
基础设施的修复与重建: 被夺回的省首府及其周边地区可能在之前的冲突中遭受了破坏,其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将是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

四、区域和国际层面的影响:

地区稳定和安全: 阿富汗的局势对整个南亚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这次胜利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该地区国家的安全评估,一些邻国可能会因此松一口气,而另一些则可能对局势的变化保持警惕。
国际社会的反应: 国际社会(特别是支持阿富汗的西方国家)将密切关注这一进展。他们可能会以此为依据来调整对阿富汗的援助政策,包括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这次胜利可能会被视为阿富汗政府抵抗塔利班的能力的证据,从而鼓励继续支持。
对阿富汗和平进程的影响: 尽管塔利班在军事上受挫,但其在阿富汗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仍然巨大。这次胜利并不意味着阿富汗的和平进程就此改变,但它可能会影响谈判的动力和结果。塔利班是否会因此改变其策略,还是会继续其军事行动,将是关键。
恐怖主义风险: 塔利班与一些国际恐怖组织(如基地组织)的联系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塔利班的控制范围缩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为这些组织提供庇护的风险,但这仍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具体到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Amrullah Saleh)的部队夺回省首府,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

萨利赫的“北部联盟”背景和影响力: 萨利赫曾是已故阿富汗副总统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Abdul Rashid Dostum)的盟友,并且在阿富汗北部地区拥有一定的民族和军事基础。他领导的这支部队很可能包含这些支持者,其胜利也可能反映了这些区域力量的反抗意志和动员能力。
塔利班在特定地区的弱点暴露: 塔利班可能在攻占省首府后,因为资源分配、内部协调或当地居民的反抗而显得力不从心,从而给了政府军反攻的机会。
政府“反击能力”的展现: 这次胜利是政府在经历一系列失地后的一次“反击”。其成功与否,以及能否守住阵地,将是衡量政府实际控制力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总结来说,阿富汗副总统麾下部队夺回一省首府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该省的军事控制权,提振了政府士气,也可能对阿富汗国内政治格局、与塔利班的谈判以及区域和国际安全产生连锁反应。然而,阿富汗的局势仍然极其复杂和脆弱,一次胜利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巩固此次胜利,并将其转化为更广泛的国家稳定和和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苏德:“哪怕我只控制一顶帽子大小的区域,我也将继续在塔利班面前捍卫它。”


已更新

user avatar

越来越有李自成进京内味了,塔利班进军的时候政府军根本没抵抗,很可能是欠饷了,与其打塔利班不如跟着塔利班一起进京讨薪。跟当年李自成进军的时候沿途明军望风而降一模一样。

但是塔利班进了京以后很快会发现自己也养不起这些人,塔利班连杀了京城滚滚诸公捞钱都做不到,人家贪的钱都存国外了。

坐等出个大西王。

user avatar

我看阿富汗人玩实景游戏的水平,比美国人高多了。

现在的积分就是省会城市数量,现在的装备就是youtube宣布,现在的甜头就是换来的外国援助换成可以带得走的外国钞票。

喀布尔局势转变为何超乎预料,开机关机,需要9天,是太长还是太短?机场混乱以及塞妖拐上掉人,是不是越看越像焦虑症大发作?

这个小伙子,摇身一变宣布继任总统,假模假式“打”下一个比小镇还小的省会,这下20亿美援就来了,比在硅谷深圳中关村开个starter还赚。

user avatar

马苏德不是阿富汗(毛派)出身,他是伊斯兰促进会骨干,希克马蒂亚尔是旗帜派出身但人家杀毛派向伊斯兰主义者交投名状,所以有些答主瞎胡咧之前做好功课。






在跟我们最紧密合作的阿富汗领导人当中,一名年轻的名叫阿姆鲁拉·萨利赫(Amrullah Saleh)的年轻塔吉克人尤为出色。我在2004年9月9日第一次见到萨利赫,当时,他带我到潘杰希尔山谷参加为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这位传奇圣战者领袖——在他的前总部的追悼仪式。三年前,在那个地点,马苏德被假扮成摄影记者的基地组织成员暗杀。当我们观看悼念仪式时,四周是一群长满胡须、表情严肃的人,马苏德的前武装成员、那年33岁的萨利赫表述了他作为一名副手是如何为马苏德工作的。他清脆、流利的英语,令人敬畏的领悟力和对抗塔利班的热情给人们留下了直接的印象。自那时起,他被晋升为阿富汗国家安全委员会(NDS)的主任,当我在2009年到达阿富汗时,他仍然担任这个职位。

我意识到,对于许多在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人来说,真正的合作关系是全新和令人不安的,但这不能阻止我们促成这种关系。如果要让每个人都感到安心才行动,我们早已经输了。


引自

《重任在肩——美军四星上将军事回忆录》

麦克里斯特尔

《阿富汗逊尼派抵抗组织硏究1975——1992》

段霞韦

user avatar

本来都不想关注阿富汗了,为了“潘杰希尔雄狮”再来写一次吧。

还好马苏德没有丢父亲的脸(那个自封临时总统的萨利赫是老马苏德的家臣),收拢了一万多政府军败兵夺回了一个省会,看来塔利班命里犯马苏德,不过有意思的是塔利班这边未来指挥作战的是奥马尔的儿子。


最终还是小坎大哈野兽赢了,小马苏德显然没有他父亲老马苏德的军事指挥能力,更没有其神一般的个人魅力,虽然他戴上了那顶如精神信仰一般的奇特拉里帽,穿上了M65风衣,在形象上极力营造一种老马苏德在世的感觉,但他依旧无法扛起领导北方联盟反抗塔利班的这杆大旗。

而反观塔利班,奥马尔的儿子叶而孤白也是30出头的年纪,但并没有立刻承袭其父塔利班领袖的职位,而是谦逊的将位置让给了更具资历的阿洪扎达,显然,这对于团结塔利班内部最终取得全国是非常重要的。他即将出任新政府国防部长,未来不可限量。



按照目前的局势,如果不出意外,潘杰希尔这座曾经坚不可摧的堡垒很快就将陷落,从此以后,人们就只能通过谷口苏军坦克的残骸,还有矗立于兴都库什雪山脚下的马苏德陵墓凭吊这片神奇的山谷了。按照塔利班的计划潘杰希尔塔吉克的政治权利将被大大削弱,分给效忠他们的巴达赫尚塔吉克人。。

user avatar

没任何影响。小马苏德除了继承他爹的名头和影响力外几乎自小就在国外长大缺少军事经验,论在山沟里打游击的经验和塔利班的泥腿子们相差太远了。

塔利班现在也在促进和谈,在取得缓和国际环境的关键期不太会动手,但政府军也翻不起大风浪了。美国军队已经准备撤退,周围一圈邻国的大使馆没一个撤的,各方已经说明态度了。

user avatar

我个人微信公众号“史客郎”刚发了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萨利赫

今天我还是要继续聊阿富汗的事。

好几天了,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喀布尔都被攻占了,怎么在潘杰希尔谷地,突然冒出了一支抵抗阿塔的军队来?

这支军队怎么来的,大家应该有点清楚:那个逃走的阿富汗总统加尼有个副总统,名字叫萨利赫,他说加尼逃走了,按照阿富汗的法律,他就是临时总统;另外马苏德的儿子小马苏德跑回了潘杰希尔谷地。两人反抗大旗一竖,就有不少对塔利班不满的人投奔。

现在他们的军队已经大致控制了两个省:一个是潘杰希尔省,当年就一直是马苏德的老巢,到现在为止,塔利班也没攻占过;另一个就是帕尔旺省,这个省主要是省会恰里卡尔,农村很多地方还在塔利班手里。

不管是萨利赫,还是小马苏德,狠话都放了不少。

像最近,小马苏德就给美国《华盛顿邮报》投稿,说他准备追随其父亲的脚步,再次与塔利班作战,发誓会和塔利班抵抗到底。

萨利赫说:“我们没有失去斗志,我们看到未来巨大的机会”,还呼吁阿富汗全国的人“无用的警告已经结束,加入抵抗行动吧”。

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自从搞下那两个省会后,萨利赫和小马苏德仅限于放放话,部队也没怎么动。塔利班那边,也在装傻,好像没这么回事,忙着和各派谈判,准备组建过渡政府。

今天有一个消息说:萨利赫和小马苏德那支部队,已经从塔利班武装人员手中夺回阿富汗东北部巴格兰省的三个地区。

后来找消息人士核实了一下,其实是这么一回事:前段时间,巴格兰省不是被塔利班占了吗?当地现在也在讨论分权,有两队人马觉得分配不均,一怒之下,换了萨利赫和小马苏德那支部队的旗号,打下三个区,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并不能真正算他们那支部队打下的。


绿色为萨利赫和小马苏德他们控制的地盘

这件事绝对不是有群人看不惯塔利班,一怒举起反抗大旗这么简单,背后藏着非常多的内容:个人恩怨、民族矛盾、大国纠葛。

所以我要从老马苏德的人生经历说起,说完了大家就差不多明白了。

老马苏德的全名叫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前面两个名字不重要,它们在阿富汗是烂大街的名字,因为杜兰尼王朝的开国君主、现代阿富汗的国父名字是艾哈迈德·沙阿·杜兰尼。所以阿富汗人的名字中,一大堆带“艾哈迈德·沙阿”的。

马苏德是塔吉克族。

中国也有个民族叫塔吉克族,但名字一样,其实是不同民族。中国的塔吉克族,在国外普遍被称为帕米尔人,阿富汗的塔吉克族和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是同一个民族。

正因为除了语言上属于东伊朗语这个大类外,和不管是塔吉克斯坦,还是阿富汗的塔吉克族没啥关系,自古以来,中国的塔吉克族对国家非常忠诚,世世代代都为国戍边。

马苏德老家在潘杰希尔,是阿富汗的名门望族,可以从小就在首都喀布尔受教育。他中学是在一所法国人开的学校念的,所以他能说很流利的法语;然后他考入喀布尔大学,读土木工程专业。

当时的喀布尔大学,一堆牛人:比如说马苏德有个老师,名字叫布尔汉努丁·拉巴尼,三次出任总统,2011年塔利班派人,把他炸死了;马苏德还有个同学,叫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当过总理。最近这段时间,塔利班说要组建“包容性”的政府,老拉巴尼的儿子小拉巴尼,还有希克马蒂亚尔,都在和塔利班谈判。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1973年,阿富汗国王的堂兄发动政变,国王逃到意大利,国王的堂兄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国。希克马蒂亚尔性子比较急躁,联络了一帮人,准备搞暴乱,打游击。事情没成,消息走漏,政府到处抓人,马苏德其实一点都不知道这个事,但他和希克马蒂亚尔平时走得比较近,受了连累,逃到巴基斯坦避风头。

马苏德这人,挺爱看书的。他家里有钱,在巴基斯坦也没事干,就到处找书看,结果无意中看到了《毛选》,读完了之后,觉得太震撼了,从此之后他只要有空,就会经常看《毛选》。

这两天网上到处流传塔利班读《毛选》之类的文章,其实阿富汗搞游击的,很多人都读过,塔利班读过,这不稀奇。连美军为了知道怎么对付塔利班,都专门组织人研究过《论持久战》,只不过研究了也什么用,最后还是没熬过塔利班的持久战。

马苏德后来是这么说的:“我从毛主席那学到了很多知识,切·格瓦拉(古巴革命领导人)和毛主席相比,就有点肤浅了。”

中间那位是马苏德

等到了1979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下事情大条了,全世界纷纷谴责,当然也包括中国。

美国人尤其积极。

那时候小巴和美国关系非常好,小巴是木司令国家,就由它出面,把流窜到它国内的阿富汗各派小社团组成了一个圣战联盟。

前面说过,这帮人之前都是教授、大学生之类,没啥经验,不少人也就喊喊口号,国内有什么小道消息传来,就赶紧报给美国人,说是自己的功劳,骗点小钱花花。

马苏德没有。他一路潜伏,从巴基斯坦回到了家乡潘杰希尔谷地,按照《毛选》上的内容,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刚开始时只有30多人,还选了一个好地方:萨朗山口。

为了让大家知道潘杰希尔谷地在哪里,我找了张图。

潘杰希尔谷地,就是黄色标示部分

看到没?阿富汗整个国家,被兴都库什山脉隔成了两块,要从喀布尔到北面去,就得通过潘杰希尔谷地,这是交通要道。

而潘杰希尔谷地的要隘,就是萨朗山口。

这个山口,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马苏德每打一次,总能缴获很多,也就变强一次。弄到后来,首都喀布尔的汽油供应都成问题了。

潘杰希尔谷地有多险峻,大家感受一下

苏联人当然不愿意做“运输大队长”,先开始小打,对马苏德扫荡了4次,每次都被马苏德溜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嘛。

苏联人火了,发动了第5次进攻,兵力有1.2万人,天上飞机轰炸,直升机、坦克一起上,空降部队还搞机降,堵游击队的后路。但马苏德他们是本地人,每一条小路,一个小洞穴都熟悉,哪里搞得到他们?反正就是苏联人白天一来,他们就逃之夭夭,晚上再摸回来,就这么搞了好几个月,弄得苏军筋疲力尽。

苏军进攻潘杰希尔谷地

苏联人一看不行,又紧接着搞了第6次进攻、第7次进攻,还是被马苏德拖了个半死。苏军兴师动众,却始终没能把潘杰希尔谷地清除干净。

正因为这样,马苏德的名气就很响亮了,大家都称他为“潘杰希尔雄狮”,为什么呢?因为在当地话中,“潘杰希尔”本来就是“五只狮子”的意思。

但是,这里要说一下:马苏德和美国的关系不是特别紧密。

他的那位老同学希克马蒂亚尔和美国人关系很好,美国人把筹集到的武器和物资交给他分配,希克马蒂亚尔总是给他自己人,马苏德分到的很少。

可能因为中学上的是法国人开办的学校的原因,马苏德和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关系很好。在当年法国媒体也特别喜欢报道他的事情,在法国他的知名度非常高。

苏联人终于耗不起了,从阿富汗撤军。马苏德也因为扛住了苏联的人进攻,而声名大噪,成了阿富汗的民族英雄。

马苏德的部队,也扩展到了数万人。

之后的事,我之前也讲过:马苏德也成了军阀之一,和其他军阀不断混战,再后来么,塔利班崛起,这些相互混战的军阀为了活下去,又只好抱团,组成了“北方联盟”,一起对塔利班作战。

当时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觉得塔利班太极端,还怕对自家的木司令起到鼓动作用,所以“北方联盟”最初几年,之所以能在塔利班大举进攻下,还能苦苦支撑,其实背后是俄罗斯。

2001年,基地组织派人,伪装成伦敦伊斯兰观察中心的记者,说要采访马苏德,在摄像机里装炸药,炸死了马苏德。

介绍完了后,我们就能看出来:马苏德这个派系,和俄罗斯、法国关系比较密切。

顺便说一句,别看法国是北约成员国,俄罗斯经常和北约闹矛盾,但俄罗斯和法国的关系向来都是非常不错的,如果说英美之间有特殊关系,那么俄法之间其实也有特殊关系。

再聊一下这个跑到潘杰希尔谷地,举起大旗的副总统萨利赫,他家庭出身一般,但受了马苏德的很大提拔,他后来作为马苏德这一个派系的代表,去了喀布尔任职。所以别看他现在身份看上去高贵,什么“副总统”啦,什么“临时总统”的,那只是给外人看。

我之前说过的那个朋友,他在阿富汗混过多年,对这方面情况比较熟悉。他说,其实在阿富汗,人人都知道,小马苏德才是这支部队的真正老板,萨利赫只是打工的。

那么这次事件背后,是不是俄法直接指使的呢?目前不清楚,就当存疑吧,不过自从这支力量出来后,俄罗斯方面是很表示支持的。这条新闻挺值得关注的,上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20日的新闻

另外还有一条新闻:今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都说,塔利班还没控制阿富汗全国啊,反抗力量正在潘杰希尔谷地集结啊,然后拉夫罗夫再次呼吁阿富汗各方政治力量进行对话,组成一个“代议制政府”。

如果背后真是俄法,不用太担心,因为法国人在阿富汗没啥太大的利益,最多也就是来刷一波存在感,他们挺爱那种还是世界大国的感觉,做什么事都喜欢插一手。只不过法国实力有限,所以他们喜欢玩一些靠投机取巧来长长脸的事。

另外呢,最近法国有点丢脸。不少小伙伴应该知道,非洲西部是法国的传统地盘,最近这十年土耳其支持了一帮木司令KB组织还有一些民兵,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边缘地区活动,法国派出重兵去围剿,搞了8年后,最近也像美国一样,玩不下去了,也在这段时间只好撤军了。

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在西非撒哈拉边缘地带的竞争中,居然输给了土耳其,法国国内舆论其实最近是一片大哗,只是非洲比较远,那里发生的事大家没怎么注意。所以法国也有不花多大本钱,找个地方展现一点力量,把脸捡回来的需要。

至于俄罗斯,它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修条管道,把它的油气资源通过中亚、阿富汗、再到伊朗的恰巴恰尔港或者通过巴基斯坦的海港,输送到印度洋沿岸,这条通道对它的利益很大。对俄罗斯来说,它当然会希望能在阿富汗保有一定的力量。

恰巴恰尔港(属于伊朗)和瓜达尔港(属于巴基斯坦,中国在开发)

好了,到这里,就说我个人的预测了:这应该是萨利赫和小马苏德他们在向塔利班喊价,无非是想说我们实力这么强,可不能把我们当那些投降你的人一样,随随便便就打发了,估计他们只是想分得更多而已。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这个派系当年那些和苏联人打过仗的兵都老了,马苏德的名头虽在,有没有当年的实力,很难说。

现在大家都只是装腔作势一下,除非大家谈破了,才会真的开打。而且就算打,也是为了谈。等到时候,背后是不是有俄法在,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至少目前从整体形势上来看,不存在诱使他们打个你死我活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另外,我听到一个小道消息,说小马苏德的叔叔艾哈迈德·齐亚·马苏德正在巴基斯坦和塔利班在谈,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突然出现这支“抵抗军”,背后的事不简单啊。

打赢之后,怎么分,也挺麻烦的啊。

我这段时间写过不少关于阿富汗的文章,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我公号“史客郎”上来看。

user avatar

没什么影响,打也不过是为了活命而已。

这些兵力如果能做到哪怕“南北分治”,美军也不用撤,前总统也不用跑,一众老百姓也不用去机场抱起落架了。所以压根也别想着来个绝地大反击。

但是毕竟是前政府军,进山剿匪估计他们没少干,说白了这是和塔利班有血仇的一批人

降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那特么先打两枪呗,反正塔利班现在说他们要和平,那能以打促谈给哥几个谋条生路不是挺好的,不比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好吗?

user avatar

8月塔利班开始发动大规模攻击,让外界出乎意料的是,战前拜登政府信誓旦旦宣称的30万“装备精良”的阿富汗政府军在塔利班攻势面前兵败如山倒,仅仅不到20天就让塔利班席卷全国。

塔利班顺风顺水的攻势让美国在全世界颜面尽失,所有媒体都拿着1975年西贡政权迅速倒台后美国人狼狈不堪撤军做对比。很明显,这次阿富汗政府军垮得更快。

塔利班如此迅速夺得全国政权其实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我来给大家捋一捋其中的时间线。

7月6日,拜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信心满满宣称:

其一,美国与北约训练装备了30万阿富汗政府军,数量远远高于塔利班的7.5万;所以,即使美军撤出阿富汗,阿富汗现政权也未必会倒台。(这就是著名的“30万对7万,优势在我”);

其二,拜登特别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看到人们从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争夺直升机逃命的画面——很显然,南越政权垮台后,南越官员在美国大使馆争夺直升机的画面对美国刺激太大,美国不希望同样的画面在阿富汗重演。

拜登这番表态依据是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报告——预计美军撤军之后阿富汗政府军至少可以抵抗塔利班6个月左右,这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结果(原因我们后面来谈)。

但是,很显然,某些大国并不希望拜登这个如意算盘得逞。

7月28日,塔利班高级领导人访问中国。

在会谈中,我们王毅外长表态希望塔利班未来要以“包容”态度去建立新政府。

在塔利班来访之后,中国外交部就向阿富汗中国公民提出警告,要求中国公民迅速撤离阿富汗——很明显,这个时候中方已经得到塔利班即将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准确情报。

8月初,塔利班果然发起大规模攻势,政府军几乎一触即溃,丢掉大批地盘。

眼见阿富汗政府军如此拉胯,美国人也急了,8月7日,拜登下令驻阿富汗美军使用B-52轰炸机与幽灵炮舰对正在进攻的塔利班军队进行打击。很明显,拜登政府绝不希望阿富汗政府垮得太快,希望美军用空袭提升阿富汗政府军的抵抗意志。

但是,这一次有点邪门,塔利班军队居然顶着美军空袭继续进攻,阿富汗军队依然毫无斗志,一遇到塔利班进攻就大批大批投降,美军空袭这针强心剂毫无用处。

美国人现在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美军空袭匆匆结束。拜登手忙脚乱又调集了几千美军返回阿富汗——这一次美军调动可不是给阿富汗政府军打气,而是为美方人员撤离争取时间(美国驻阿富汗人员超过2.5万人)。

但是塔利班推进速度更快,8月15日几乎每一小时都能看到塔利班又出现惊人的进展——仿佛塔利班根本不是在作战,而是开着车在政府军控制区域自驾游。

所到之处政府军根本就毫无抵抗,连被美国寄予厚望可能给塔利班造成大麻烦的阿富汗最精锐的安全部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15日下午塔利班才抵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近郊,到了晚上塔利班就进入喀布尔市区阿富汗总统府!

塔利班旋风一般的行动让美国政府异常尴尬——美方人员都还没撤完,塔利班已经控制喀布尔,匆忙之间美国只能祈求塔利班接管喀布尔之后不要攻击美国大使馆,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塔利班将获得美国援助在内的国际援助。

8月15日,塔利班新闻发言人纳伊姆公开宣布:在阿富汗的战争已经结束!纳伊姆还表示,塔利班已经准备好与阿富汗各方人员进行对话,并将保证他们将得到必要的保护,纳伊姆称,塔利班希望与所有人和平相处!

纳伊姆这番表态揭开了最近十几天塔利班势如破竹的谜底!

我是拜登也会吐血三升!因为拜登很明白,美国被阿富汗各方以及某大国结结实实摆了一道!

为什么?

呃,这个问题不好明说,我就含蓄给大家解释一下。

以下是我猜测的内容,大家权当瓦舍听书好了。

最初,我猜测美国与某大国做了一场交易,交易内容是希望某大国出面斡旋,让塔利班掌权之后“善待”阿富汗傀儡政府成员。

美国佬的如意算盘是:如果阿富汗政府各级官员在得到某种人身的安全保证之后,能在美军撤军后尽力抵抗塔利班的进攻,如果能相持几个月,阿富汗这么敏感的地区一定有各方势力掺和进来混水摸鱼,最后把阿富汗搞成一个军阀混战的烂摊子。

一旦阿富汗被打成烂摊子,那么恐怖主义组织就会死灰复燃,最后倒霉的还是周边几个邻国,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都会被牵扯极大的精力,特别是我们在巴基斯坦实施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结果当某大国真的出面斡旋阿富汗各方,特别是表态希望塔利班要以“包容”心态对待未来政权建设时,美国佬还洋洋得意,布林肯就公开表态支持某大国与塔利班接触。

结果,万万没想到,某大国斡旋的结果竟然是——阿富汗政府军以放弃抵抗为条件,换取塔利班对其“不清算”!

所以,才有了塔利班攻势如同自驾游一样轻松,阿富汗政府军根本就没有抵抗,连美军主动空袭也没有改变政府军不抵抗的行为。

美国佬这才发现自己被摆了一道——说起来某大国没有违背自己承诺,确实也让塔利班“善待”阿富汗傀儡政府成员,但是绝没想到“善待”的条件竟然是阿富汗政府军不抵抗!

现在回头来看,阿富汗政府军以放弃抵抗为条件,换取塔利班对其“不清算”的交易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伟大领袖曾经有句名言——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慢不得!这句话套在阿富汗局势竟然毫无违和感,塔利班基本这是遵循这样的规律——抗美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慢不得!

塔利班旋风一般迅速席卷全国粉碎了某些国家企图在美军撤离之后掺和阿富汗局势的美梦。呃,这里的某些国家就包括雄心勃勃的印度。

塔利班迅速占领阿富汗全境让美国在全世界颜面丧尽,所有的媒体都把此次事件与1975年南越政权垮台比较——西贡垮台速度已经很丢人了,没想到阿富汗垮台速度更快!

跟着美国佬当狗腿子一茬不如一茬,这让美国在全世界的其它狗腿子唇亡齿寒噤若寒蝉,美国佬精心策划的阿富汗撤军行动变成本届拜登政府最大的败笔。

美国佬拍拍屁股走人,在阿富汗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在某些大国的有力斡旋下,阿富汗战争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结束了,这对于阿富汗人民以及周边邻国都是一件幸事,但是即便如此,阿富汗面临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

首先是军队的问题。

塔利班军队人数约有8万,再接受了近30万政府军队投降之后,阿富汗军队已经达到40万,怎么养活如此庞大的队伍?

要知道,过去阿富汗政府近80%财政预算主要靠美国政府买单,也就是过去30万阿富汗军队主要靠美国来养活,现在美国佬拍拍屁股走了,谁来养活这40万军人?

如果强行裁军,阿富汗目前的经济状况绝无可能有合适的工作让近30万军人再就业——所以,一旦裁军,这30万军人丢掉饭碗之后,大概率会变成恐怖组织的兵员。

当年ISIS崛起其主力兵源就来自于伊拉克裁军的军人。

另外,阿富汗经济状况也很不乐观。

据联合国估算,阿富汗每年GDP大概只有190亿美元,已经少得可怜了,偏偏这190亿美元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军带来的GDP。

从2001年到2020年,20年间美国向阿富汗提供了1300亿美元的直接援助,平均每年就是65亿美元,在190亿美元中占比超过30%,现在美军撤走了,相当于阿富汗GDP直接就要打7折。

阿富汗目前失业率高达40%—50%,美军撤离之后失业率还会更高,全国人口大致是4000万,其中有120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

此外因为连年战争,阿富汗还有近300万难民跑到周围邻国,现在战争结束,这些难民也要回归阿富汗,如何处理这300万难民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以上就是塔利班夺权之后拿到的一手烂牌。所谓一穷二白正是阿富汗现状的真实写照。阿富汗唯一比较丰富就是矿产资源,估算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但是开矿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更需要较长的回报周期,而阿富汗什么都没有。

顺便插播一条好玩的信息,2001年美军入侵阿富汗之后,我们舆论场的公知就编造各种谣言来美化阿富汗“民主化”的后果,偏偏如此离谱的谎言就有无数人相信。

这几日俄罗斯已经联合中亚各国在阿富汗边境进行军事演习,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显然很不看好塔利班夺取政权之后能稳定阿富汗局面。

还是那句话,阿富汗如果陷入动乱,巴基斯坦大概率会倒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们在巴基斯坦巨大投入,包括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以及瓜达尔港口的投资都会受到波及。

拜登政府虽然在美军撤军问题上失了一局,但是现在未尝不是抄着手等着看阿富汗的笑话。

所以,阿富汗未来的经济重建非常考验塔利班的执政能力以及周边各大国的态度——对于阿富汗人民而言,阿富汗战争的结束究竟是开始的结束还是结束的开始,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

原创 | 中美天津会谈后续的全球博弈

原创 | 危机四伏前传:解放战争中最凶险的一战

user avatar

已经被美国人调教了二十年的势力,出不了名将。

早被空前的腐败掏空了。

user avatar

俯瞰当今阿富汗全域,谁都可以向塔利班投降,唯独小马苏德不可降,与塔利班有杀父之仇,倘若放弃尊严向仇家匍匐乞命,绝对是辱没先人的忤逆之举,纵然苟活于世也与猪狗不如!

潘杰希尔熊狮的旗帜岂能再让贼人践踏,小马苏德唯有端起乃父的钢枪与仇家血战到底,马苏德家族哪怕仅剩一人,也要将家族荣誉捍卫到最后一刻的.

小马苏德带着反塔利班武装从潘杰希尔峡谷出发,夺回了3天前被塔利班控制的帕尔旺省省会恰里卡尔。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支武装虽然集结了一大批人,但已经从原来“开悍马的”变成了“骑摩托的”,而现在塔利班则从“骑摩托的”变成了“开悍马的”......这支临时拼凑出来的武装,想要击败塔利班,感觉还是有点悬。

user avatar

从吃瓜的角度来看,能有个尾声总是不错的

毕竟美国人来之前塔利班也并没有做到完全统治整个阿富汗,要是美国来了一整最后在塔利班面前没人能出来抵抗一下就显得过于平淡了。

但是吧,除非漂亮国突然又决定返回了,否则感觉也撑不了太久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反正阿富汗上次统一都是1992年以前了,这边塔利班建国,那边继续打着仗也没啥不可以

user avatar

没看到权威报道。

但杜斯塔姆跑到乌兹别克斯坦整顿越境的残军,还有塔族在塔吉克斯坦的武装也都开始准备反攻,这也是事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