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品牌方出现类似新疆棉事件时,明星主动解约,如果后续品牌平安过关,吃亏的是不是终究是明星?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讨论此类事件时常有的疑虑。当品牌方卷入类似新疆棉这样的国际争议,明星选择迅速且公开地与其划清界限,这背后牵涉到的不仅是个人立场,更是一笔复杂的商业账。而当事件最终平息,品牌方“平安过关”,明星是否就成了那笔“冤枉账”,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背后原因相当值得细究。

首先,我们得明白,明星与品牌之间的解约,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切割”动作。

明星解约背后的考量:

政治站队与舆论压力: 类似新疆棉这样的事件,往往具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在中国大陆,公众舆论对此类事件的态度往往非常鲜明,一旦被贴上“支持”或“漠视”涉及争议问题的标签,对明星而言是极其危险的。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会被放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抵制和负面评价,甚至影响演艺事业的发展根基。因此,在事件发生的初期,为了保全自身在主流市场的声誉和商业价值,主动解约是一种更为“稳妥”的应对策略,以表明自己的立场,迎合国内的舆论导向。
商业利益的权衡: 明星代言品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代言费。更重要的是,通过代言可以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时尚度以及品牌影响力。然而,当品牌方出现负面新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可能引发抵制时,继续与该品牌捆绑,对明星来说就是“负资产”。继续合作意味着将潜在的舆论风险转嫁到自己身上,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代言费,还有未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因此,解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止损行为,是对未来商业前景的投资。
品牌方与明星的议价能力: 正常情况下,品牌方与明星的合作是基于双方的商业价值评估。但当危机发生时,这个力量对比会发生微妙变化。对于明星而言,一旦品牌被“点名”,其在中国市场的受损程度往往是巨大的。此时,明星往往是掌握一定主动权的,他们可以通过解约来规避风险。而品牌方在危机初期,也可能为了挽回中国市场而不得不接受明星的解约要求,甚至承担一定的违约成本。

品牌方“平安过关”的可能性与明星的“吃亏”: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明星主动解约,品牌方却安然无恙”的情况呢?这其中的“吃亏”又是如何发生的?

1. 市场策略的调整与重塑:
危机公关的胜利: 有些品牌在危机爆发后,虽然面临舆论压力,但通过其专业的公关团队和强大的危机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引导、舆论安抚,甚至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例如调整供应链信息、发布官方声明等),从而逐渐平息国内市场的负面情绪。
战略性退出或调整: 对于一些品牌而言,中国市场虽然重要,但并非其全球业务的全部。在面临巨大舆论压力时,品牌方可能会选择暂时“冷处理”,甚至策略性地退出中国市场一段时间,待风波过后,再以新的形象、新的代言人等方式重新进入。这种“暂避风头”的策略,可以让品牌方避免直接与舆论硬碰硬,从而“平安过关”。
目标受众的转移或区分: 少数情况下,品牌方可能能成功将负面舆论的影响范围限定在某个群体,而其核心消费者群体对此并不敏感,或者仍然保持忠诚度。这样一来,品牌方即便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整体的商业利益并没有受到颠覆性的打击。

2. 明星的“吃亏”体现在哪里?

巨额违约金与潜在机会成本: 明星在解约时,通常需要承担一部分违约责任,例如支付解约费用或一部分代言费。虽然解约可以规避更大的风险,但直接的经济损失是客观存在的。更重要的是,一旦解约,意味着明星失去了为该品牌继续代言的机会,这不仅是当下的经济损失,也失去了通过代言巩固自身商业价值和曝光度的机会。

信任危机与关系重塑的难度: 明星与品牌之间,尤其是长期合作关系,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在危机时刻主动解约,即使是出于避险,也可能让品牌方产生不信任感。而当品牌方“平安过关”后,双方过去的关系可能难以修复,明星想要再次获得类似级别的代言机会,或者与该品牌所在的母公司建立合作,都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站队”的长期影响: 尽管明星在危机时刻的解约是出于保护自身利益,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切割”行为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政治表态”。如果品牌方最终确实因为某些原因(例如在中国市场采取了某种姿态)而“过关”,那么明星当初的解约行为就可能被解读为“过于激进”或者“反应过度”。虽然当下可能赢得了国内舆论的支持,但长远来看,可能会限制其在其他国际市场的发展,或者在未来与其他品牌的合作中,留下某种“不确定性”的标签。

失去“议价筹码”的尴尬: 当品牌方“平安过关”后,意味着其在中国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并未受到根本性损害。此时,明星当初的解约行为就显得有些“错位”。如果明星当初选择更谨慎的方式处理,例如与品牌方沟通,尝试达成一个更加缓和的解决方案,或者等待事件明朗后再做决定,或许能够避免直接的经济损失。然而,在信息不对称和舆论瞬息万变的当下,这种“等待”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风险。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来模拟一下:

假设一个知名国际服装品牌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与一位当红的中国一线明星A签订了为期三年的代言合同。合同金额巨大,并且包含各种肖像权使用和宣传活动。

突然有一天,某个国际媒体爆料,该品牌在某个环节存在“涉及新疆问题”的不当言论或行为。这在中国大陆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

明星A的团队在评估后,认为如果继续代言,将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粉丝抵制,可能导致其辛苦建立的公众形象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很难接到其他国内品牌的合作。

于是,明星A的团队迅速发布声明,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终止与XXX品牌的合作”。与此同时,品牌方也收到明星方的解约通知。

情况一:明星A“吃亏”了

立即损失: 明星A可能需要向品牌方支付巨额的违约金,比如剩下两年代言费的50%或更高。这笔钱可能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
机会成本: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一年里,由于“解约”这个动作本身,可能会让一些其他品牌对明星A产生顾虑,担心其“政治立场不稳”或“反应过激”,导致明星A错过了其他原本可能到手的代言机会。
形象的潜在影响: 虽然在国内获得了短暂的好感,但在国际上,如果该品牌最终被证明其指控不实,或者其应对策略得当,明星A的解约行为就可能被部分国际人士视为“政治站队”或“缺乏独立判断”,反而可能影响其在国际上的形象。

情况二:明星A的损失相对较小,品牌方“过关”了

品牌方策略: 品牌方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布声明,强调其尊重中国主权,并承诺进行内部审查,同时可能通过国内媒体进行一些正面宣传,例如展示其在中国市场的社会责任贡献。
舆论转变: 随着时间推移,或者由于其他更重大的事件转移了公众注意力,最初的争议逐渐冷却。该品牌可能通过更替代言人(换一个国内接受度更高的明星,或者启用品牌大使策略),或者在产品上做一些微调,重新赢回一部分市场。
明星A的回应: 明星A在解约后,继续深耕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实力说话,逐步淡化解约事件的影响。然而,那笔违约金和失去的代言机会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关键在于“平安过关”的定义和程度。 如果品牌方最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基本恢复,甚至有所增长,那就可以称之为“平安过关”。而在这种情况下,明星A的损失就显得尤为突出:他承担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失去了继续合作带来的潜在商业利益,而原本可能通过合作获得的品牌价值增益也化为泡影。他为规避风险付出了代价,但当风险并未完全发生(或者说品牌方有效化解了),这个代价就显得有些“冤枉”。

总而言之,明星主动解约,在类似新疆棉事件这样的敏感时期,更多的是一种风险管理和利益保护的策略。当品牌方最终能“平安过关”,明星确实有可能面临“吃亏”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损失(违约金)、潜在的商业机会损失、以及未来与品牌方及同类品牌合作的难度增加等方面。这背后折射的是明星在处理公关危机时,如何在个人立场、公众舆论和商业利益之间进行复杂权衡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它没法平安过关。我承认Nike啊什么的国内够响,但我相信这波抵制会在青少年心里打一个楔子。Nike可能会坚持一段时间,但等青少年成为主要购买力,那么Nike就凉了。

我们要警惕的,是那些拿了Nike宣传费用的大V,就是他们这种软骨病患者,会趁着热度下降后,假装理客中,吹Nike这么好那么好,国际大牌,你穿上你逼格就高云云。现在学校里的小朋友,攀比起来挺严重,有的孩子回家跟父母说,“我要穿Nike的哪个款鞋,同学都穿了就我没有,你们买别的我不穿,你们不买我不上学”,给父母听的心塞。

面对这种小朋友,父母说穿什么鞋都一样啦,穿Nike的磨脚啦,家里没钱啦,都是没用的。怎么教育?“穿Nike就是不爱国”“你买Nike,就是给美国捐子弹”,效果保证立竿见影。

(说到这里,我们还得感谢当年的美分日杂们,是他们发明了这些脍炙人口的话术)

另外我觉得最重要的,还真不是我们怎么去抵制,而是国家要刮起这阵风。先给Nike定性,再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关掉几个旗舰门店,媒体紧接着一顿狂轰滥炸,竖立一些典型,国家教育小朋友不比个人教育更有效率?这么操作,保证让Nike彻底凉。

user avatar

没办法,这钱赚不了。

现在的大环境是尽快地摆明立场,别装死不回应,外面的言论严重不受控,为了利益不把自己立场说清楚,下意识也是说着自己愿意为了五斗米折腰,对于流量高和背后有着无数人的明星,不是好事。

所以当面对到立场要坚定的时候,就要以大事为重,利益需要放一边,这是很多人都应该要有的基础认知,再加上他们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既然做到了事业这种高度,树立正确的榜样是必须的。

user avatar

1、甘蔗不能两头甜,该丢就得丢

2、都是公司对公司,不存在纯个人

3、都是权衡利益后的决定(绝没有任何贬义)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