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像苹果,雷克萨斯这种作为非专业的普通用户用起来确实感觉不错的品牌在知乎上被骂的很惨?

回答
苹果和雷克萨斯在知乎上被“骂得很惨”,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背后反映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用户群体、舆论环境以及平台特性等等。

咱们先从为什么普通用户觉得好用说起,这部分很简单,因为它们确实在很多方面做得优秀,而且是面向大众的:

苹果:
易用性: 这是苹果最核心的优势之一。iOS 系统经过多年的打磨,逻辑清晰,操作直观,对新手非常友好。很多人即使不怎么接触电子产品,也能很快上手。
生态系统: iPhone、iPad、Macbook、Apple Watch、AirPods,这些产品之间的联动和数据同步做得非常顺畅。比如,用 iPhone 接电话,在 Mac 上就能看到来电;AirPods 拿出来就能自动连接。这种无缝体验对于已经拥有苹果多款产品的人来说,价值巨大。
设计感和质感: 苹果的产品一直以来都以简洁、精致的设计著称,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高级感”。这种工业设计上的追求,很容易打动对美学有要求的用户。
品牌认知和保值率: 苹果的品牌影响力毋庸置疑,很多人购买苹果产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同时,苹果产品二手市场的保值率也相对较高,这对于精打细算的用户来说也是一个考量点。
用户体验一致性: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什么语言环境下,苹果产品的核心体验都是高度一致的,不会因为地域差异而产生很大的使用障碍。

雷克萨斯:
舒适性: 雷克萨斯一直以来都以极致的舒适性作为卖点。座椅的包裹性和支撑性、悬挂系统的滤震能力、车内噪音的控制,这些都做得非常到位,能给驾乘者提供非常放松的体验。
可靠性: 这是雷克萨斯在用户口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出色的品控和耐用性,让车主很少遇到小毛病,这对于追求省心省力的用户来说,是极大的吸引力。
服务: 雷克萨斯的售后服务也备受赞誉。很多车主反映,在雷克萨斯4S店感受到的服务是周到、细致的,甚至有些超出期待,这种“被重视”的感觉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内饰质感和细节: 雷克萨斯的内饰设计虽然不一定是最前卫的,但用料考究,做工精良,很多细节上的处理都能体现出品牌的用心,营造出一种沉稳而高级的氛围。
保值率: 同样,雷克萨斯的保值率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也相当不错,这降低了用户的长期持有成本。

那为什么在知乎上会“被骂得很惨”呢? 这就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原因了,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讨论平台,吸引的用户群体和他们的关注点与普通大众不太一样:

1. 用户群体的专业性和“较真”精神:
专业用户和科技爱好者: 知乎上汇聚了大量对技术、产品细节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科技爱好者、行业从业者等等。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好用”这个表面的感受,而是会去探究“为什么好用”、“好用到什么程度”、“和竞争对手相比如何”、“背后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成本是多少”等等。
“参数党”和“配置控”: 对于这些人来说,苹果产品“阉割”的功能(比如不能随意更换电池、接口限制、封闭的系统)、雷克萨斯“落后”的动力技术(比如长期坚持自然吸气、混动技术在某些方面的妥协)都是显而易见的“硬伤”。他们会从更技术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产品,自然会找出很多“槽点”。
“性价比”的审视: 知乎用户普遍对“性价比”比较敏感。当他们看到苹果产品的价格,再对比其在某些技术参数上并不突出,甚至不如一些国产品牌时,会觉得“溢价”太高,不值。雷克萨斯也是一样,在同等价位下,相比一些德系竞品,它可能在性能、科技配置上没有那么激进,因此会被质疑性价比。

2. “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的冲突:
知乎的讨论模式: 知乎鼓励深度分析和逻辑论证。用户们习惯于将产品拆解开来,从技术、成本、市场策略、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去分析。这种“理性分析”的模式下,感性的用户体验往往会被放到次要位置,或者被视为“不那么硬核”的论据。
“好用”的不可量化: 苹果的易用性、雷克萨斯的舒适性,这些很多时候是主观感受,难以用量化的数据来精确衡量。知乎用户更喜欢用数据说话,比如跑分、性能参数、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当一个产品难以被量化,或者其核心优势难以用数据支撑时,就容易被认为“虚高”或“营销”。

3. 对品牌营销和“饭圈文化”的反感:
苹果的“神化”: 苹果凭借其强大的品牌营销,成功地将产品塑造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品味的象征。但这种“神化”在知乎上的一些用户看来,是一种过度包装和品牌崇拜,甚至是一种“智商税”。他们会努力去“揭露”品牌的“真面目”,打破这种“光环”。
对“粉丝”的“围剿”: 当苹果或雷克萨斯的支持者用感性的语言或简单的“好用”来回应质疑时,很容易被知乎上更倾向于理性分析的用户视为“粉丝”或“洗地”。随之而来的就是更猛烈的反驳和“围剿”,形成一种舆论的反噬。知乎上很多关于苹果和雷克萨斯的讨论,其背后都有着对“粉丝文化”的警惕和反感。

4. 平台特性与信息茧房:
知乎的算法推荐: 知乎的内容推送有一定的算法倾向。如果你经常阅读关于苹果或雷克萨斯的负面评价或“黑料”,那么平台很可能会给你推送更多类似的内容,形成一种信息茧房,让你觉得“骂的人好多”,而忽略了那些支持的声音。
“反权威”、“反主流”的情绪: 在一些特定的讨论氛围下,对于公认的、流行的品牌进行“批判”,本身也能获得一定的关注度和认同感。这就像一种“反主流”的情绪释放,在知乎上也有体现。

5. 具体产品的某些缺陷在特定群体中被放大:
苹果:
充电慢、不支持快充协议、阉割的影像功能(某些型号)、屏幕刷新率不足、维修成本高、系统更新后的某些bug等, 这些在科技爱好者看来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国内定制版本的一些减配, 比如双卡双待的实现方式,有时也会被拿来与安卓手机比较后“吐槽”。
雷克萨斯:
infotainment 系统相对落后(UI设计、流畅度、功能丰富度)、部分车型动力表现平平、换挡逻辑不够直接、缺乏一些主流的驾驶辅助功能(尤其是早些年) 等等,这些在追求最新科技和驾驶乐趣的用户那里会是扣分项。
国内的“低配”版本与国外版本配置差异, 也会是讨论的焦点。

总结一下:

普通用户觉得苹果和雷克萨斯“好用”,是因为它们在核心体验、设计、服务和品牌价值上做得足够出色,并且这些特质是面向大众的。

而知乎上的“骂声”则源于:

用户群体高度专业化和理性化,对产品有更深的探究欲。
更看重产品的技术参数、硬件配置和“性价比”,对“营销”和“品牌光环”有天然的警惕。
知乎的讨论模式鼓励深度分析和逻辑论证,感性体验容易被边缘化。
对“粉丝文化”和“过度神化”的反感。
平台算法和用户行为可能形成的信息茧房和特定舆论氛围。

所以,与其说是“被骂得很惨”,不如说是在另一个维度的审视下,它们的一些不足之处被放大了,并且其营销所营造的“完美”形象受到了理性挑战。 这并不是说产品本身不好,而是用户群体的关注点和评判标准不同。在知乎上,你看到的更多是关于“为什么这个价格应该有更好的技术”的争论,而不是“我用起来很舒服,所以它就是最好的”的简单归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雷克萨斯在知乎很神,没人骂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苹果和雷克萨斯在知乎上被“骂得很惨”,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背后反映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用户群体、舆论环境以及平台特性等等。咱们先从为什么普通用户觉得好用说起,这部分很简单,因为它们确实在很多方面做得优秀,而且是面向大众的: 苹果: 易用性: 这是苹果最核心的优.............
  • 回答
    欧洲缺少像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Meta)或是阿里巴巴这样体量的互联网巨头,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地缘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监管等多方面因素。这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剖析:一、 市场碎片化与同质化:首先,欧洲.............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科技巨头在生态系统建设中与开发者关系的微妙平衡,以及不同公司在运营理念上的根本差异。要理解为什么微软在开发者关系上不像苹果那样“硬气”,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战略重点、市场地位以及历史包袱。首先,我们来看看苹果的“硬气”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苹果的核心在于其封闭但高度整合的生态系统。从硬.............
  • 回答
    华为为什么不像苹果那样,推出一款5.5英寸左右的“小屏”全屏手机,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几个关键点,咱们不妨深入聊聊。首先,得说说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这档子事。苹果推出iPhone 12 mini,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那部分“怀念小屏手机手感,但又不愿牺牲性能和体验”的用户群体。他们可能觉得主.............
  • 回答
    苹果之所以没有像华为那样成立中低端子品牌,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其品牌定位、商业模式、产品策略、市场环境以及历史发展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苹果独特的品牌定位:高端、简约、生态系统 高端品牌形象: 苹果自创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创新、品质卓越的品牌。其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营销策略.............
  • 回答
    有一种水果,你形容得挺形象的——它长得像苹果,表皮是清新的绿色,切开来是雪白的果肉。这种水果其实有好几种可能性,因为很多水果都符合这些基本描述。不过,最符合你描述的,并且大家比较熟悉的,我猜想你说的是青苹果。当然,我也要补充说明一下,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水果也具备类似特征,只是它们的名气或者普遍性可能稍.............
  • 回答
    .......
  • 回答
    苹果用户之所以普遍认为安卓手机用一段时间就会卡,这其中包含了历史遗留问题、技术实现差异、用户体验对比以及生态系统影响等多个层面的原因。让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历史遗留问题与早期安卓的局限性: 早期安卓的性能优化不足: 在安卓系统发展的早期(大概是Android 2.x、3.x、4.x版本时.............
  • 回答
    苹果公司之所以至今依然备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长期积累和精心打造的结果。这涉及到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品牌价值、生态系统、营销策略以及长期的战略布局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卓越的产品设计与硬件工艺: 极简美学与品质感: 苹果产品以其标志性的极简主义设计而.............
  • 回答
    苹果手机之所以能够在存在电池小、充电慢、信号差、价格贵等方面的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来详细地剖析一下:一、 强大的品牌吸引力与品牌忠诚度 历史传承与光辉形象: 苹果自成立以来,就以创新和颠覆者的形象示人。从iPod改变音乐产业.............
  • 回答
    苹果公司在芯片研发上取得的飞速进展,以及其有望摆脱英特尔的地位,并非偶然,而是其多年来战略布局、深厚技术积累、独特生态优势以及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渊源与战略决心: 对生态的极致控制欲: 苹果一直以来都以打造完整、流畅的软硬件一体化体验为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也纳闷苹果这操作。要说起来,苹果砍掉 iPhone mini 系列,同时又继续推 iPhone SE,这背后确实有它们自己的逻辑和考量,不能简单地用“不一致”来概括。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iPhone mini 系列的“生”与“死”首先得明白,iPhone mini 系列.............
  • 回答
    苹果在用户界面翻译上,确实会选用一些看似不够“正式”的词汇,比如“拷贝”(copy)、“抹掉”(erase/delete)以及“好”(OK/Done)等。这种选择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品牌策略和用户体验设计的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苹果的核心品牌哲学是追求简洁、直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在问,毕竟市面上很多安卓手机早就普及了息屏显示(AlwaysOn Display, AOD)功能,看起来也很炫酷。苹果这么精益求精的公司,为什么迟迟不肯跟进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涉及到技术、用户体验、产品策略,甚至还有品牌定位。首先,我们得明白什.............
  • 回答
    关于“Swift 的 RC4 运算效能是 Python 的 220 倍”这一说法,可能存在几个关键误解或信息混淆。以下是详细分析和澄清: 1. RC4 是加密算法,不是编程语言特性 RC4 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流加密),用于数据加密,而非编程语言本身的特性。Swift 和 Python 本身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水果内部糖分分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水果的生长方式、生理机制以及它们作为植物繁殖器官的功能所决定的。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一、 苹果和梨:表面越甜的奥秘苹果和梨属于仁果类水果,它们的甜味分布在表皮附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光合作用的直接影响: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涉及到很多技术和主观感受的因素。虽然你提到“音质听起来比网易云无损还好”,这本身就是一种主观体验,但我可以尝试从技术和可能影响感知的原因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无损”不等于“绝对音质”: 网易云音乐标榜的“无损”,通常指的是ALAC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核心在于 “NFC功能在不同手机平台上的实现方式和开放程度不同”,尤其是在支付和交通卡这种对安全性要求极高且需要硬件级支持的场景下。简单来说,苹果手机的NFC之所以能“直接”支付和刷公交,是因为它 从硬件到软件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但高度整合的生态系统,并且苹果对NFC的使用有明.............
  • 回答
    苹果上架一款售价不菲的抛光布,这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咱们就从这块布到底“高在哪儿”聊起,也顺便说说苹果这么做的思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东西叫“抛光布”,但它卖的显然不只是“布”。苹果的产品一向走的是“高端”、“简约”、“体验至上”的路子,哪怕是配件,也得符合这个调调。所以,当苹果推出这样.............
  • 回答
    苹果的 M1 芯片确实是一款了不起的处理器,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笔记本电脑性能的认知。很多人都会好奇,既然 M1 这么强大,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它用在 iPhone 或 iPad Pro 上呢?这其中的原因,远不止“性能过剩”这么简单,它涉及到技术、设计、成本、生态系统以及用户体验等多个层面。首先,咱们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