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下:很多人可能知道 M1 非常彪悍,但具体是如何实现彪悍的并不清楚。从系统、芯片层面来看,M1 当然比 A14、A15 性能更好。但如果脱离系统,单看 CPU 部分的核心,就不一样了。
如果脱离“系统”去谈性能,情况会是不同的:
最近 AnandTech 公布苹果 A15 的评测,有下面这样一张图。这个表的纵轴代表了 SPECint2017 的性能成绩,自然是越往上,表示性能越好。这里 A15 大核的性能成绩是 7.28。这是个什么水平呢?AMD Ryzen 5950X 的 Zen 3 核,在 AnandTech 的数据库里是 7.29...
而苹果 M1 的 Firestorm 核在这里的成绩是 6.66。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 A15 的 CPU 性能和桌面级的 Ryzen 5950X 处理器差不多了,而且比 M1 还牛逼?
当然,这是个很讽刺的说法啊。就是这里的性能成绩说的是核心(且是整数性能),而不是说整个芯片,更没有考虑到系统层面——他们在描述上就有层级上的很大差异。
把某一个核心放到一个具体的系统里面去,再来谈性能其实才比较有现实意义。
苹果 A15 大核 Avalanche 和 AMD Zen 3 核同等性能水平。但如果从芯片层面来看,AMD Ryzen 5950X 是什么规模?16 核心、32 线程,睿频 4.9GHz...就算不往上看整个系统,从这个芯片规模也能知道,谁性能更好。那么再看其 105W TDP 及配套散热设计,到 Ryzen 5950X 处于整个系统中时,又是个什么状况。
针对“为什么苹果 M1 不能用在手机上”这个问题,回答应该是,A14 其实就是手机版的 M1。A14 和 M1 的 CPU 部分,大核都是 Firestorm,小核都是 Icestorm;只不过频率、核心数不同,cache 也有变化,周边支持的内存带宽、延迟也有差异。
换句话说 M1 其实是以另一种方式用在了 iPhone 上的。只不过 A14 和 M1 在芯片层面的规模,配套系统层面的设计都是存在差异的;毕竟一个是放在手机里,一个是放在 PC 中。
在周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苹果真的已经算是把 M1 用到了手机上。
还有一个例子,去年参加第 11 代 Intel 桌面酷睿处理器 Rocket Lake-S 的发布会。Rocket Lake 用的 CPU 核心是 Cypress Cove。如果对 Intel 产品熟的话就会知道,Cypress Cove 本质上是基于 Sunny Cove 核心(十代酷睿 Ice Lake),并且 backport 到 14nm 以后的核心微架构。
也就是说 11 代桌面酷睿处理器,其实用的还是上一代核心。
而 11 代移动酷睿处理器——就是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的 Tiger Lake,CPU 核心则采用 Willow Cove 架构。虽然就微架构层面,Willow Cove 相比 Cypress Cove 也没什么大变动,但一方面制造工艺更先进(10nm),另一方面变动不大也不是没有变动,cache 还是有改良的。
所以其实 11 代移动酷睿处理器的核心性能,理论上会优于同为 11 代的桌面酷睿处理器核心。
当时我记得发布会后,有媒体提问,这么说来今年的笔记本处理器性能比桌面处理器还好吗?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脱离了系统去谈性能。核心层面,Willow Cove 的确比 Cypress Cove 要好,在不考虑温度、功耗的情况下,单核性能前者优于后者是肯定的。那我们是不是就能说 11 代酷睿的笔记本处理器性能比桌面处理器性能还好了?当然不可以。
TDP 数值不是为了填充表格的,基频也不是放那儿看看的;笔记本配备电源适配器的功率也不是随便标的。
就像 M1 很牛逼,Firestorm 核心很牛逼,IPC 之王了;但它充其量就是个低压处理器,而且规模也就 8 个核心,M1 不可能用到专业工作站上。我们说 Firestorm 核心很牛逼,这是核心层面的;我们说 M1 是低压处理器,这就不单是核心层面的问题了;我们说 M1 不能用于专业工作站,这就更是个系统级的问题了。
再举个更激进的例子。亚马逊云服务器,有很多实例已经开始用亚马逊自己的 Graviton2 处理器了——这个处理器 CPU 的核心架构是 Arm Neoverse N1...其实 Neoverse N1 某种程度可以看成是 Cortex A76...单就这个核心层面来看,它比你 iPhone 13 所用的 Avalanche 大核,在先进性上是有落差的。
只说核心,Neoverse N1 在绝对性能上肯定是无法和 Avalanche 相比的——如果大家都能开足马力的话。但你会说亚马逊云服务器的性能连你的 iPhone 手机都比不上吗?
这是非常典型的一例,需要加上芯片、板级、系统,甚至更高层级的考量,来谈性能问题。
其实再往大了说,超算处理器和手机处理器也有类似这种奇妙的关系。把应用于 HPC 和超算的富士通 A64FX 芯片,拿来跟苹果 A15 比比,核心层面在微架构规模、制造工艺上可能都比不过(虽然其实 A64FX 也算是比较特殊的设计)。难道就可以说超算处理器性能还比不上手机处理器吗?
针对这个问题,苹果 M1 为什么不用在手机上,最简单的回答就是 M1 是个笔记本处理器,它在整个芯片的规模,以及 TDP、配套的散热与系统设计等方面,都不是给手机做准备的。那么它又怎么能用于手机呢?
不同的平台要做不同的芯片,这是基础。说起来,某种程度上 A15 就比 M1 先进,干嘛用 M1 呢......
(补充一下:这个回答没有去谈不同平台对性能需求的差异、芯片出货量摊薄成本的差异,这些话题扯起来更多...以上!)
一个满载30+W的CPU用在手机上?就算你不介意一天五充,手机的散热也搞不定啊,你想拿着用吃铁板烤猪蹄还是揣兜里吃桑拿鸡腿?
能不能缩减点规格降低功耗给手机用?当然能,那不就是A14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