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分析称苹果 M1 Ultra 造价约 300~350 美元,低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价低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苹果 M1 Ultra 的成本之所以比一些高端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要低,这背后涉及苹果在芯片设计、生产制造以及生态系统整合上的多方面优势,而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

1. 垂直整合与自研设计优势:

完全掌控设计: 苹果是自家芯片的设计者,从底层架构到指令集,再到具体的IP核(如CPU、GPU、NPU、媒体编码/解码引擎等),都由苹果一手打造。这意味着苹果可以根据自家产品(Mac Studio, Mac Pro, Mac Pro等)的实际需求,高度优化芯片的功能和性能,避免为不必要的通用性付费。
定制化IP授权: 传统的CPU供应商(如英特尔)需要购买或授权大量的IP(知识产权)核,这些IP可能包含一些苹果并不需要或者用不上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支付授权费用。苹果通过自研,可以直接移除这些额外成本。
“System on a Chip”(SoC)的极致运用: M1 Ultra 并非一个独立的CPU,而是一个集成了CPU、GPU、统一内存、NPU、I/O控制器等众多功能的SoC。这种高度集成化可以减少芯片间的通信延迟,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在物理层面减少所需的芯片数量和复杂的互联设计,从而降低整体制造成本。
针对性优化: 苹果可以根据其软件生态(macOS、ProRes等)的特点,定向优化芯片的某些部分。例如,M1 Ultra 在视频编解码方面的强大能力,是为满足专业内容创作者的需求而专门设计的,这使得在这些特定领域,其性能甚至超越了许多通用型至强处理器,但却无需支付设计通用性所带来的额外溢价。

2. 制造工艺与规模效应:

先进的制程节点: M1 Ultra 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制程节点(如台积电的5nm工艺)。虽然先进工艺的初期研发成本高昂,但一旦成熟,其更高的晶体管密度意味着可以在同一块硅片上集成更多功能,同时降低单位晶体管的功耗和成本。
巨量的生产规模: 苹果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其iPhone、iPad、Mac系列产品销量巨大。M1 Ultra 虽然用于高端产品,但其基础架构源自M1系列,这意味着苹果可以将其大量的先进芯片制造产能,分摊到庞大的产品线中。这种规模经济效应显著降低了单颗芯片的制造成本。
与台积电的深度合作: 苹果与台积电(TSMC)有着极其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使得苹果能够优先获得最先进的制程技术和生产资源,同时也能与台积电共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良率,降低成本。

3. 成本结构与市场定位的差异:

至强处理器的成本组成: 英特尔的至强处理器,特别是用于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型号,其成本除了芯片本身的制造和设计,还包含了大量的研发投入(例如,针对不同企业级应用场景的优化、大量的测试验证、长期的支持服务等),以及针对不同市场细分而产生的复杂产品线管理成本。此外,至强处理器还需要支持各种外部接口和互联技术(如PCIe通道、内存控制器等),这增加了其复杂度和制造成本。
苹果的垂直整合成本: 苹果的成本主要是设计、IP开发、以及交给台积电的制造费用。由于其强大的软件生态支撑,苹果可以将部分“通用性”和“服务”成本内部消化,而非直接体现在芯片的售价上。
产品定位的差异: 至强处理器通常面向服务器、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需要极高可靠性、扩展性和通用性的企业级市场,这些市场往往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而对性能、稳定性和功能性有更高的要求。M1 Ultra 虽然性能强大,但其主要用户是专业内容创作者和高端Mac用户,其定价策略也更偏向于消费级高端市场,而非纯粹的企业级市场。

4. 统一内存架构的成本优势:

内存集成: M1 Ultra 采用了苹果的统一内存架构(UMA)。这意味着CPU、GPU和其他核心共享同一块高带宽、低延迟的内存池。将内存直接集成到芯片封装中,或者通过先进封装技术(如CoWoS)与SoC紧密连接,可以显著减少对外部DRAM的需求,并降低内存控制器和互联的成本。
与传统架构对比: 传统的高端CPU(如至强)通常需要搭配大量的外部DRAM模块,这些模块的成本、主板上的内存插槽、以及内存控制器和总线的设计,都会增加整体系统的成本。M1 Ultra 的集成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些成本。

总结来说,苹果 M1 Ultra 之所以能实现较低的造价,是其在芯片设计、制造、生态系统以及成本结构上多重优势叠加的结果。 苹果通过高度的垂直整合,自主设计芯片,充分利用先进的制程工艺和规模化生产,以及创新的统一内存架构,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相较而言,英特尔的至强处理器由于其面向更加广泛、复杂且高标准的通用计算和企业级市场,其设计、研发、产品线以及生态支持的成本结构自然也更为庞大,导致其单颗处理器的造价和最终零售价更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造价和售价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它这个价格是这么算的。已知晶圆是12英寸,M1Ultra芯片的尺寸(这个对业界内人士来说很容易弄到),然后把这个尺寸和晶圆放一块,按照目前的良率,稍微一计算就知道能切出来多少颗。再用台积电N5p目前的单价(就是一片晶圆的价格,报价很容易知道)就能算出一块M1Ultra的die是多少钱。

加上目前的封装价格,就知道M1Ultra的物料成本了。

但这个物料成本,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普通消费者不可能用这个价格买到芯片。

如果只计算物料价格,那AMD的3990X和英特尔的8380应该比M1Ultra更便宜,老黄的A100价格应该也比M1ultra低。

毕竟8380的核心面积也不过660平方毫米,老黄的A100核心面积是826平方毫米,AMD是八个核心放一块加上一个IO。无论是英特尔10nm还是台积电7nm,单价都远低于台积电5nm。

前期的研发费用都要算在售价里,后面还有公司的利润和人员支出、给经销商的利润等等,所以物料价格跟售价毫无可比性可言。

而且物料价格是非常容易得到的,尤其是这种类型的芯片,知道方法后每个人都能通过公开信息估计出一个相对靠谱的成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