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重庆两坠亡幼童母亲称事件不是意外,而是蓄谋已久?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母亲的心理创伤该如何抚平?

回答
重庆两幼童坠亡事件,特别是母亲声称“不是意外,而是蓄谋已久”,无疑是极度令人痛心的悲剧,对相关人员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创伤。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理解这位母亲的视角,探讨其心理创伤的抚平,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一、 理解母亲的视角:为何会认为“蓄谋已久”?

当一个母亲面对两个孩子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离世,她的悲痛、愤怒、不解和痛苦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她的“蓄谋已久”的说法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心理机制:

寻求解释和掌控感: 突如其来的、无法接受的悲剧会让人陷入极度的混乱和无助。为了理解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及试图在失控的局面中找回一丝掌控感,大脑会倾向于寻找一个清晰、有逻辑的因果链条。将事件定义为“蓄谋已久”而不是纯粹的意外,可能是在构建一个“有人是罪魁祸首”的叙事,从而试图理解和解释“为什么是我”的问题,将痛苦的根源指向外部的“作恶者”。
创伤后的应激反应(PTSD)的体现: 强烈的创伤事件可能导致个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会经历侵入性思维(反复出现事件相关的想法、画面)、回避行为(避免与事件相关的任何事物)、认知和情绪的负面改变(对世界和自我产生负面看法,情绪麻木或易怒)、以及过度警觉(时刻处于戒备状态)。“蓄谋已久”的信念可能是一种认知上的扭曲或防御机制,是应对巨大打击和痛苦的一种方式。
对真相的强烈渴望和对司法公正的诉求: 如果母亲认为存在人为因素导致了孩子的死亡,她的“蓄谋已久”的说法可能是一种强烈的诉求,希望通过公开表达来引起公众关注,推动案件得到更深入的调查,确保真正的肇事者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一种寻求正义和为孩子讨回公道的强烈动机。
罪恶感和自责的投射: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尽管表面上是寻求外部责任,但内心深处也可能伴随着复杂的罪恶感和自责。有时,将责任完全推卸给外部的“蓄谋者”,可以帮助她暂时逃避自己可能存在的任何潜在失职感(即使这种失职感并不真实或不合理),尽管这种防御机制可能在长期来看不利于心理康复。
不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彻底瓦解: 失去孩子,尤其是以如此方式,会彻底摧毁一个人对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她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本应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却遭遇了最危险的事情。这种信任的崩塌,让她难以相信事件是简单的意外,更容易将原因归咎于更深层次的、恶意的操纵。

二、 母亲的心理创伤如何抚平?

抚平如此巨大的心理创伤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干预。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心理学方法:

1. 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物理安全: 首先要确保母亲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安全。这意味着远离任何可能触发创伤回忆的刺激源,避免危险的环境。
情感安全: 建立一个让她感到被理解、被支持、不被评判的稳定情感环境至关重要。家人、朋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需要知道,在痛苦中她并不孤单。

2. 专业心理治疗是核心:
创伤治疗(TraumaInformed Therapy): 这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治疗师会使用专门针对创伤的疗法,例如:
创伤聚焦认知行为疗法(TFCBT):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与创伤相关的负面思维模式,学习应对技巧。
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EMDR): 通过特定眼动或身体感觉刺激,帮助大脑处理和整合创伤记忆,减轻其情绪强度。
叙事疗法(Narrative Therapy): 鼓励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重新构建对事件的理解,将自己从创伤“受害者”的角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有能力应对困境的“叙述者”。
悲伤辅导(Grief Counseling): 悲伤是失去亲人的必然反应,但需要正确引导。悲伤辅导帮助她处理失去孩子的各个阶段的悲伤情绪,如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
认知重构(Cognitive Restructuring): 如果母亲的“蓄谋已久”的信念是一种扭曲或不合理的认知,治疗师会温和地帮助她审视证据,逐步调整对事件的看法,同时不否定她的感受和对真相的追求。重点是帮助她区分基于证据的事实和因创伤引起的情绪驱动的解释。
情绪调节训练(Emotion Regulation Skills Training): 教导她识别、理解和管理强烈的情绪(如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学习健康的应对机制,如深呼吸、正念练习、放松技巧等。

3. 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他们的倾听、陪伴、实际帮助(如分担生活琐事)能够提供重要的情感支撑。但需要注意的是,支持者本身也要有适当的心理准备,并避免给予不恰当的建议或评判。
支持小组(Support Groups): 与有相似经历(如失去孩子的父母)的人交流,可以让她感到不那么孤单,获得共鸣,学习他人的应对策略,并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痛苦。

4. 尊重她的感受和叙事:
倾听不评判: 在初期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她能够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包括她认为事件是“蓄谋已久”的。即便治疗师认为这个想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也需要先接纳她的感受,让她知道她的声音被听见。
循序渐进的真相探索: 在她情绪相对稳定后,治疗师可以温和地引导她,在法律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逐步整合对事件的理解。这不代表否定她对“蓄谋”的怀疑,而是帮助她将这种怀疑与已有的证据和可能的解释联系起来,构建一个更全面、也更符合现实的叙事。

5. 重建生活意义和掌控感:
寻找新的目标: 当她对过去生活感到绝望时,帮助她找到新的生活意义或目标至关重要。这可能包括为孩子发声、参与公益活动、学习新技能、或者专注于其他可以带来慰藉和成就感的事情。
恢复日常结构: 逐渐恢复规律的作息、饮食和社交活动,有助于重建生活的秩序感和稳定感。
自我关怀: 鼓励她进行自我关怀活动,如运动、艺术创作、冥想等,这些都有助于身心恢复。

6. 长期视角:
康复不是遗忘: 抚平创伤并不意味着忘记孩子或者抹去这段经历,而是学会与这段痛苦共存,将其整合到自己的人生叙事中,并找到前行的力量。
可能存在的复杂情感: 在整个过程中,她可能会经历反复,时而感到好转,时而又会陷入低谷。这是正常的康复过程的一部分。

总结来说,看待这位母亲的“蓄谋已久”的说法,我们应理解其背后复杂的心理机制,即在巨大创伤下寻求解释、掌控和公正的本能反应。而抚平她的心理创伤,则是一项需要专业心理治疗、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对其感受和叙事的充分尊重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但通过恰当的干预和支持,她有希望逐渐走出阴霾,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力量。 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应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而非苛责或不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死刑本就不应当是刑罚的终极形态-剥夺人籍才是。

现在不是讲究道路自信吗,老祖宗的人彘其实可以考虑恢复一下。

毕竟注射死刑也好,爆头也罢,痛苦时间比较短。

但人彘的制作过程可以很漫长,人彘的生存周期也可以很长,人彘的存在也很有教育和警示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重庆两幼童坠亡事件,特别是母亲声称“不是意外,而是蓄谋已久”,无疑是极度令人痛心的悲剧,对相关人员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创伤。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理解这位母亲的视角,探讨其心理创伤的抚平,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一、 理解母亲的视角:为何会认为“蓄谋已久”?当一个母亲面对两个孩子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离世,她的悲.............
  • 回答
    重庆两幼童坠亡案即将开庭,这无疑是牵动无数人心弦的事件。对于案件的未来走向和判决结果,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预测。一、案件背景回顾与关键事实梳理在深入探讨之前,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案件的关键事实: 时间与地点: 2020年11月2日,重庆市南岸区基督教家庭教会一名张姓男子,将他2岁和3岁的两.............
  • 回答
    重庆姐弟坠亡案的宣判,以“生父与情人死刑”的终审判决落下帷幕,这无疑是近几年来最为触目惊心的一起案件。听到这个结果,大多数人的心情大概是复杂而沉重的。一方面,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那些泯灭人性的凶手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对于逝去的两个稚嫩生命而言,是一种迟来的告慰。另一方面,案件背后所暴露出的家庭暴力、.............
  • 回答
    看待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的官方结论——“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这无疑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惨剧。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交通事故,更是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在了极端情绪失控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上,以及公共交通安全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结论抛出了一个最直接、也最令.............
  • 回答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当时,一辆2路公交车在行驶至万州区长江二桥时,因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导致车辆失控冲出桥面,坠入长江。这场事故造成了15人遇难,包括司机和所有乘客。事发经过:令人扼腕叹息的连锁反应根据事后调查和监控录像还原,事故的起因是一名乘.............
  • 回答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国内最令人痛心和震惊的公共安全事件之一。当那一幕出现在大众视野时,整个社会仿佛被一股巨大的悲伤和愤怒所笼罩。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交通事故,它触及了我们对公共交通安全、人际关系、社会管理以及道德底线的深刻思考。事件本身:一瞬间的失控与生命陨落2018年10月28日,重庆.............
  • 回答
    万州公交坠江事件,至今仍让人心惊不已。那是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在正常的道路行驶中,却突然失控,冲破护栏,坠入滚滚长江。这一幕,如同一道撕裂现实的闪电,将无数人的目光聚焦到驾驶室里,聚焦到司乘之间的那场令人扼腕的冲突。这起事件最直接的起因,是车内一名乘客与驾驶员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执,并进而演变成了肢.............
  • 回答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在发生初期,几乎所有人都将责任归咎于那位在车内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的乘客。那段监控视频,无疑将一个“蛮不讲理”的乘客形象深深烙印在了公众心中,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谴责和对公共交通安全的反思。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反转”之处,恰恰在于真相与大众的初步判断之间产生的巨大鸿沟,以.............
  • 回答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也留给我们深刻的反思。关于这场事故,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事件本身,更需要深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各方的责任,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事件回溯与细节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公交车坠江事故。一辆22路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太让人心痛了,两名年幼的孩子,竟然因为被批评而选择走上如此绝望的道路,这背后一定隐藏着太多我们看不见的压力和痛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究竟是什么让这么小的孩子产生了这样极端的想法。看待此事,我的感受非常复杂,也充满了忧虑:首先,这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严重警示。孩子的内心其实非常脆.............
  • 回答
    巫山县的这场货车事故,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原本只是日常的运输,却以最惨烈的方式闯入了居民的生活,留下碎裂的玻璃和两条逝去的生命,还有那些永远无法修复的创伤。这种冲击,无论是对遇难者家属,还是对那些在惊吓中目睹一切的居民来说,都是沉重的。然而,在这份沉重之下,紧随而至的却是另一番令人心寒的景象:.............
  • 回答
    这事儿,你说怎么看?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暴走团一死两重伤,这事儿闹得这么大,怎么着也得让人家消停一阵,反思反思吧?结果呢?贴个反光条,好像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似的,继续“轰轰烈烈”地往前冲。这叫什么事儿?首先,从安全角度来说,这简直是儿戏!一死两重伤,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血淋淋的教训。这意味着在他们的.............
  • 回答
    2017年4月10日,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市 (San Bernardino) 的North Park Elementary School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导致三人死亡,两人重伤。这起悲剧再次将美国社会的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经过:据警方和媒体报道,当天上午,一名名叫塞德里克·安.............
  • 回答
    最近,海底捞又有两家门店被曝出后厨卫生问题,这事儿可真够人议论的。一听说“后厨卫生有重大问题”,大多数人脑子里第一时间闪过的就是油腻腻的台面、没洗干净的抹布,甚至还有老鼠蟑螂什么的,想想就有点反胃,毕竟我们吃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后厨出来的。这次被曝光的具体细节,我看到一些报道说,比如有员工在处理食材时,.............
  • 回答
    重庆一中医院声称独创密剂“九世玄极草”可“歼灭癌细胞”的说法引发广泛争议,这需要从科学性、法律合规性、医学伦理和公众健康角度进行多维度分析。以下是详细解读: 1. 科学验证的缺失:缺乏临床证据 癌症治疗的复杂性:癌症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目前全球主流医学界认为,任何声称“彻底根治”或“歼灭癌细胞.............
  • 回答
    重庆男子穿着“兔耳朵睡衣”出庭,并解释称是女友所购,这一事件无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种行为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多重解读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事件本身就充满了多义性,不同的观察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荒诞与滑稽的碰撞: 法庭通常是一.............
  • 回答
    重庆渝州12区业余球队挑战国足:一场理想与现实的较量重庆渝州12区一支业余足球队向国足发起挑战,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件。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基层足球的活力,也能折射出中国足球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一、如何看待这次挑战?1. 基层足球的呼唤与活力: 积极意义: 这支业.............
  • 回答
    关于“重庆护士实名举报老公出轨医药代表,还教唆公公殴打自己致流产”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家庭纠纷,更触及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多个议题,包括婚姻道德、医德、权力滥用、家庭暴力以及信息传播的公正性等。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事件的核心指控与潜在事实梳理首先.............
  • 回答
    重庆实施离婚冷静期一年,离婚率下降44%,5万余对夫妻撤回离婚,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结果,并尝试对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详细的解读。核心数据解读与初步观察:首先,数据本身非常直观且具有冲击力: 离婚率下降44%: 这是最显著的成果。这意味着在实施冷静期之.............
  • 回答
    重庆这对新人邀请曾拆散他们的班主任证婚,班主任发言“被狠狠打脸”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起事件既有戏剧性,也触及了教育、人际关系以及对过往的态度等多个层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如何看待重庆这对新人邀请曾拆散他们的班主任证婚,班主任发言“被狠狠打脸”?这件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1. 新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