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同音频线材对声音的传输以及音质的表现有什么影响?

回答
要深入探讨音频线材对声音传输和音质的影响,我们得先从信号的本质聊起。音频信号,本质上是电信号,它在传输过程中,就像水流一样,需要一个载体,也就是音频线材。线材的材质、结构、屏蔽方式,乃至接口的处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这个“水流”的纯净度和流畅度,进而体现在我们耳朵里感受到的声音上。

1. 线材材质:基础中的基础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方面,也是最直观影响线材性能的因素。

纯铜(OFC OxygenFree Copper,无氧铜): 这是目前最主流且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之所以强调“无氧”,是因为铜在提炼过程中如果含有氧气,杂质会增多,影响导电性。高纯度的无氧铜能提供良好的导电性和较低的电阻,使得音频信号能够更完整、更准确地传输。这意味着音乐中的细节损失会更少,声音的动态和瞬态表现会更好。

银(Silver): 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理论上比铜更好。使用银线材,很多人会形容声音“通透”、“明亮”,高频延伸更佳,细节分析力也更强。但银的缺点是成本高昂,而且声音过于明亮有时会显得有些“刺激”,尤其是搭配一些本身就偏亮的前端设备时。此外,银线材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发生氧化,影响导电性,声音表现也会随之变化。

铜银混编(CopperSilver Alloy): 这种设计试图结合铜的稳定性和银的通透性。通过巧妙的混编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银线材的优点,同时规避其过于刺激和成本过高的问题。声音往往会比纯铜线更具解析力,但又比纯银线来得柔和耐听。

其他金属(如金、钯等): 这些金属的导电性不如银,但它们在耐腐蚀性、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有时会在接头处使用镀金来保证良好的接触,或者作为合金的成分加入线材中,以提升整体的耐用性和声音的某种特质。但纯金或纯钯作为主导体,在音频线材领域并不常见,更多是作为辅助或特殊调音的元素。

为什么材质很重要?

导体的电阻是影响信号传输的关键因素。电阻越大,能量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得越多,这表现为声音的“力度不足”、“动态压缩”以及“细节丢失”。同时,金属的晶体结构也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尤其是在高频信号的传导上。更纯净、更均匀的晶体结构,传输损耗就越小。

2. 线材结构:信号的通道设计

光有好的材质是不够的,线材的内部结构设计同样至关重要。

单晶铜(Single Crystal Copper OCC):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普通的铜线在制造过程中,会形成很多个微小的铜晶体。信号在通过这些晶体边界时,会产生“界面损耗”和“信号失真”。单晶铜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地让铜原子排列得更加规整,形成一长串几乎没有晶体边界的铜柱。理论上,这种结构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阻碍,带来更纯净、更细腻的声音。

绞合方式(Stranding): 线材内部的导线并非都是一根粗铜线,而是由多股细线绞合而成。绞合的紧密度、方向、以及股数的多少,都会影响线材的电容和电感特性。

平行排列(如某些高端线材): 有些线材会将多股导线平行排列,并通过绝缘层隔开,这种设计旨在降低线材的电感,对高频信号的传输有好处,声音会更加“干净利落”。
不同绞合方式(如Litz结构): Litz结构是一种将多股细绝缘导线以特定方式绞合的结构,旨在降低集肤效应的影响。在交流电(音频信号就是交流电)传输时,电流倾向于集中在导体的表面。集肤效应在高频时尤为明显,会导致高频信号在通过导线时衰减得更厉害,声音细节丢失。Litz结构通过让每股细导线都接触到导体表面不同区域,来平均集肤效应的影响,使高频传输更稳定。

导体截面积(Gauge): 线材的粗细程度,通常用AWG(American Wire Gauge)数值来表示。AWG数值越小,代表导体越粗,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一般来说,越粗的线材能传输的电流越大,对大功率输出的设备更有利,能提供更好的低频动态和冲击力。但过粗的线材可能会增加电容和电感,也可能适得其反。

为什么结构很重要?

线材不仅仅是“导线”,它也像一个电路。线材的电容和电感是影响声音表现的两个重要参数。

电容(Capacitance): 线材两根导线之间以及导线与屏蔽层之间都会形成电容。电容会像一个滤波器一样,对高频信号产生衰减作用,使声音听起来“蒙”,高频延伸受限。导线之间的距离越近,绝缘层越薄,电容就越大。
电感(Inductance): 线材内部导线弯曲缠绕形成的磁场会产生电感。电感也会对高频信号产生阻碍,导致高频信号衰减,声音变得模糊不清。导线越长、绞合越紧密,电感就越大。

优秀的线材结构设计,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保证足够导电性的同时,尽量降低线材的电容和电感,以实现更准确、更少失真的信号传输。

3. 屏蔽(Shielding):信号的保护层

音频信号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EMI)和射频干扰(RFI)的“污染”。这些干扰就像噪音一样混入音频信号中,导致声音背景不干净,产生嘶嘶声、嗡嗡声等杂音,严重影响听感和细节表现。

屏蔽层材质和结构: 常见的屏蔽方式有铜箔屏蔽、编织屏蔽(通常是铜丝编织)。

铜箔屏蔽: 通常是紧密包裹在绝缘层外的铝箔或铜箔。它能有效地阻挡大部分高频干扰,但可能对低频干扰效果稍差。
编织屏蔽: 用多股细铜丝编织成网状结构覆盖在内层导线外。编织密度越高,屏蔽效果越好,对各种频率的干扰都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双重屏蔽甚至多重屏蔽: 高端线材往往会采用铜箔和编织屏蔽相结合的方式,或者使用不同材质的屏蔽层,以获得更全面的保护。

为什么屏蔽很重要?

屏蔽层的作用就像给信号穿上了一层防护服,隔绝了外界的“敌人”。良好的屏蔽意味着更干净的底噪,更清晰的细节,以及更自然的音场。尤其是在嘈杂的电子设备环境下,或者在使用高灵敏度耳机时,屏蔽的作用就更为明显。

4. 绝缘层和填充物:内在的隔绝与支撑

线材内部的绝缘层和填充物虽然不直接导电,但它们对信号传输的间接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绝缘层材质: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即特氟龙)等。

PVC: 成本低廉,但介电常数较高,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可能对声音的瞬态和细节产生一定影响。
PE: 介电常数比PVC低,声音表现会更干净一些。
PTFE(特氟龙): 介电常数非常低,损耗也极小,被认为是理想的绝缘材料。使用特氟龙绝缘的线材,通常声音会更加纯净,高频延伸更好,瞬态反应更快。

填充物: 有些线材内部会填充棉线、丝线等材料。这些填充物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导线的位置,防止线材在弯曲时变形,保持线材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能吸收部分震动,降低机械噪音。

为什么绝缘层和填充物重要?

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直接影响着线材的电容。介电常数越低,电容越小,对高频信号的衰减就越小。同时,绝缘层的厚度和质量也会影响到屏蔽层的效果。填充物则关系到线材的物理结构稳定性,这对于长期使用和保证声音一致性也很关键。

5. 接头(Connectors):信号的“最后一公里”

线材的末端是连接设备的关键——接头。即使线材本身做得再好,如果接头接触不良,氧化严重,或者材质差劲,都会成为信号传输的“瓶颈”。

接头材质: 通常有铜镀镍、铜镀银、铜镀金等。

镀镍: 耐腐蚀性较差,时间长了容易氧化,影响导电性。
镀银: 导电性好,声音明亮,但可能容易氧化。
镀金: 耐腐蚀性最好,接触稳定,不易氧化。虽然金的导电性不如银,但在保证长期稳定接触方面表现出色。所以,很多高端接头会选择镀金工艺,有时也会在铜基材上先镀银再镀金,以兼顾导电性和稳定性。

接头设计和做工: 精密的制作工艺,牢固的焊接(或压接),以及良好的绝缘处理,都能保证信号的顺畅传输。例如,一些高端接头会采用一体式车削加工,以获得更好的精度和接触面。

为什么接头重要?

接头是音频信号的“入口”和“出口”。一个糟糕的接头,就像一个堵塞的管道,即使前面的水流再顺畅,最终也会被阻碍。良好的接头能够保证信号以最小的损失、最稳定的连接状态输入/输出到设备。

6. 总结:线材对音质的具体影响

综合以上几点,音频线材对声音的影响,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清晰度与解析力(Clarity & Resolution): 好的线材能让声音更清晰,细节更丰富,能分辨出更多微弱的声音信号,例如歌手的换气声、乐器的细微摩擦声。这与低电阻、低电容、低电感以及良好的屏蔽密切相关。
动态范围与瞬态响应(Dynamic Range & Transient Response): 线材的好坏会影响声音的力度和爆发力。好的线材能让声音的起伏变化更明显,声音的动态更大,瞬态反应更迅速,例如鼓点的敲击感会更“砸”。
音场表现(Soundstage): 音场是指声音的空间感。好的线材能让声音的定位更准确,左右声道分离度更好,音乐的纵深感和宽度感更强,营造出更开阔、更具层次感的音场。
音色(Timbre): 虽然音色主要由播放设备和音源决定,但线材的材质和结构也会对音色产生微调。例如,银线可能让高频更明亮,铜线可能更中性耐听,某些合金线可能带来独特的“染色”。
背景噪音(Background Noise): 良好的屏蔽能有效降低背景噪音,让声音在静默的背景下更显突出,从而提升信噪比,让音乐更具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误区:

线材不能“脱胎换骨”地改变音质: 线材是在现有音源和播放设备基础上进行“优化”或“微调”。它无法将一个很差的音源或设备变成顶级的,其作用更多是让“好马配好鞍”,释放出设备本身的潜力。
“玄学”与科学的界限: 虽然有些关于线材的说法确实夸大其词,但科学原理是存在的。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理性的选择,而不是盲目追随所谓的“玄学”。
搭配的重要性: 线材的影响力也取决于整体的音响系统。一条在某些设备上听起来很棒的线材,在另一套系统上可能表现平平,甚至适得其反。找到适合自己设备和听音偏好的线材,才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音频线材并非一个简单的“连接器”,它在音频信号的传输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导体的纯度到结构的优化,从屏蔽的防护到接头的稳定,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都可能影响我们最终听到的声音。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的每一个细节,并为自己的音响系统选择最合适的“血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搞什么参数比拼, 只要公布材料的型号和含量就好了。


对于已经入了坑, 进入了击鼓传花游戏的,帮别人抬着轿子的烧友, 那就更简单了。

为什么呢?

祖国的耳机和音响发烧圈(JUAN4)已经传唱了几十年“耳朵收货”了呀。


京东有无条件退货的服务和提供这项服务的商家, 如果您的耳朵收不了货或者收不到货, 那就赶紧退货吧。



##########################################################


** 因此您很难看到 “单晶铜”产品的材料代号和电阻率指标, 那是一个核心机密。

*** 材料代号指的是 C10100, C11000 这样的业界通用的代号。



俺给大家提供一个盲听铜铁的抓阄程序。



效果

       Try it  铜___1 铜___2 铜___3 铁__1 铜___4 铁__2 铁__3 铜___5 铁__4 铜___6 铁__5 铜___7 铁__6 铁__7 铁__8 铜___8 铜___9 铁__9 铁__10 铜___10     


代码如下:

亲手打的代码。 亲测无误。


这是生成 20 次盲听的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body>  <p>Click the button to display a random testing order</p> <p> 给耳机音响发烧友一键生成盲听铜铁抓阄纸条,不用安装任何软件  点击生成</p> <button onclick = "myRandomSTR()">Try it 点击这里开始生成测试 </button> <br> <br> <p id="Result_Demo"></p> <br> <br>  <script>   function myRandomSTR() {   var ls_tmp =""; var li_i, li_j; var li_tmp = 0;   var ld_myRand = 0;   var li_a, li_b;             do {                 ls_tmp = ""; li_a = 1; li_b = 1;                 for (li_i = 0; li_i < 20; li_i++) {                         for (li_j = 0; li_j < 50; li_j++ ) {    li_tmp = ( Math.random() - 0.5 ) * 68719476736;    ld_myRand = li_tmp / 68719476736;                                            }   ls_tmp += (ld_myRand >0) ? ("铁__" + String (li_a++) + "<br>" ) : ( "铜___" + String (li_b ++) + "<br>" );                                 }                             }   while (li_a != li_b);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sult_Demo").innerHTML = ls_tmp;   //ls_tmp = null;   }   </script>     


如果您一个字都不想打,

那么复制粘贴代码,另存为一个 HTML 文件,就可以生成 20 次盲听。



当然,

有的烧友对盲听和双盲实验有很大的意见, 甚至是反对的意见。


对这部分烧友, 俺的建议是 “发票调音”和 “香蕉 调音”。 如果配合网上免费的智商测试那就更好了。


~~~~~~~~~~~~~~~~~~~~~~~~~~~~~~~~~~~~~~~~~~

为啥一搞盲听, 大湿的记忆就疲劳了呢? -- 麦文学喜迎新春系列



网友转发提问:

"为啥人类对听觉的记忆真的很差。。AB几次以后区别就消失了呢?"


在 2018 把观点都重复几百遍了,

因为区别就是“音量”而已。


特别是那些叶公好龙买椟还珠本末倒置隔靴挠痒的实例, 也就是换电源线换信号线换插座换保险丝换SATA线换操作系统以及WINDOWS CDKEY来“调音”的用户。

他们在退货退款期限过去以后惊恐地发现AB几次以后区别就消失了

血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当然这些钱是可以用来孝敬父母孝敬老婆孝敬孩子甚至捐给失学儿童, 例如失学儿童麦文学的


这个问题,

Peter Aczel老先生总结得无比精辟了, 俺转贴一下以免/防大家又问。


大湿的逻辑是很奇怪的, 最好笑的是不能自洽。

比如盲听前,“一耳朵区别、一条街的区别、昌平和通州那么大的区别。。”

盲听开始后,

“肚子疼、尿急、便秘、太远、天气不好、社交恐惧、忙、血压高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盲听一结束,

所有的症状奇迹般地一扫而空,

痊愈了!!

网友仍然会追问:

“写枪文的那些作者为什么记忆力能有几天甚至几年几十年那么长?”


俺的总结就是:

他们都和土行孙一样有个特长, 土遁术或者尿遁术。


对于那些要把盲听弄得象魔术表演的主办方。

方法也是有的:

那就是里应外合。


俺可以给做庄的朋友透个底,

只要盲听条件定在10盲听 (100%)一次不能错, 您就能稳赚不赔(输的几率不到 1%)。

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 参与的各方都不能出千。

香港的赌神赌圣赌侠赌魔片子大家都看多了, 只要出老千那就不会符合小学数学了。


当然对于“盲”,

不需要象某些坛子那样对“盲”望文生义, 蒙住挑战者的眼睛。

对于蒙住挑战者的眼睛这个做法,

其实它很可能只是个障眼法, 因为演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接收场外的声光理化暗示(咳嗽、暗号、振动、触碰身体不同部位)来作弊。

就象历史上的聪明汉斯那样。

暗号包括很多您意想不到的编码方式, 比如:

发令员性别的切换、 语调的切换、 方言的切换甚至语句结构的切换等等。 甚至某种气味的远近变化都能用来实现暗号。

这个东西恐怕高考监考过的人员体会更深刻。


当然, 会有些读者为历年“盲听大赛”获奖的幸运者鸣不平。


俺有啥好说的呢?

Power Ball 都有人中啊, 兄弟,

CCTV春晚还有魔术表演大变活人捏。。






关于翻译Peter Aczel文章第4节 听音 ABX 盲测


** 中文网上流传的版本, 吞了Peter Aczel 的原文很多文字。

Peter Aczel 老先生已经过世几年, 为了完整的传达这位歪果仁(很不巧俺也是歪果仁)的思想, 俺勉为其难用尽蛮荒之力靠初中文化重新翻译了最关键的地方。

大家请多批评。




原文:

Peter Aczel 文章第四节 “(在家自测)听音 ABX 盲测”


译文:本刊(☞的是Audio Critic杂志)的常客都知道如何驳斥拜物的老烧反对双盲ABX测试所提出的各种谎言。以下就是一个简要的纵览:

ABX盲测法要求A和B设备的电平匹配到0.1dB范围内,之后参测人可随意听A和B,多久都行。如果认为它们有不同,可以要求去鉴别X, 其中X可以随机是A或者B(由系统随机打乱)。允许参测人随时对A/X、B/X进行比较。多少次都可以。最后决定X=A还是X=B。因为完全瞎猜,命中率会在50%左右(一半一半)。为了统计的正确性至少要测试12次(降低蒙中的几率到 1/2^12)。(16次抑或20次更好)。没有比这个更科学的方法来测试你是在听不同的东西还是在听同一个东西的了。
然而烧糊的老烧会说双盲测试完全不对:每个人都知道奇力比先锋好声,但如果他们在双盲测试中无法分辨奇力和先锋的话,就会耍赖说ABX盲测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他们的逻辑:(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知道Joe比Mike高,如果他们测出身高都正好都是5英尺11又1/4英寸的话,那尺子肯定有问题,对吧?
糊烧标准的反驳意见
之一就是ABX压力太大(换句话说你不能问:让我们来看看你能听力有多好吧?);
之二就是时间不够(因为要测16次所以一耳朵区别就消失了);
之三就是多只香炉多只鬼等等(诸如:继电器、开关和衰减器等);
还有其他能引用的主观听觉神论。
林林总总的目的就是东拉西扯躲避对照试验。

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您可以自己独自完成 ABX 盲测, 也不需要受到旁人的干扰;
您爱折腾多久都可以(16个星期测16次不行吗?)
而且您也可以用直通来验证控制开关的通透性。

综上所述,那些反对的意见本质就是扯蛋和装逼。

教您一个法子来揪出一个狡猾的滥竽充数的反ABX测试的装逼犯:
问他相信其他AB对比测试吗,他可能会说信。
然后你问他到底靠什么办法分辨呢:
1.故意弄出不同的音量;
2.还是偷看厂标。
然后就等着他们如何撒泼吧。

以上就是第四节的译文。

Peter Aczel 文章的第四节是 “(在家自测)听音 ABX 盲测”, 然而网上流传的中文版本没有把最关键的段落翻译出来, 俺凭着初中六级文化勉强翻了出来给感兴趣的各位。

~~~~~~~~~~~~~~~~~~~~~~~~~~~~~~~~~~~~~~~~~~~

有些同学认为俺抄袭了中文网上的翻译。大家请亲自过目, 对照一下以前的翻译吞掉了啥东西。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对饮酒者的大脑扫描显示,如果他们认为所饮的酒价格昂贵,那么从生理上会更加享受饮酒的乐趣。


这段话摘自 《华尔街日报》 专栏作家 Lee Gomes 的文章。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chinese.wsj.com/gb/2008

If You're Not Insane About Sound, Maybe You Can Just Go Crazy

By Lee Gomes

《华尔街日报》 英文网

wsj.com/articles/SB1200



       Updated Jan. 16, 2008 11:59 p.m. ET If you had to choose between two sets of speaker cables, one costing a few dollars and sounding fine, the other a few thousand dollars but perhaps sounding slightly better, and you chose the second pair, then you would have had a great time last week in Las Vegas.  The city's many goings-on included The Home Entertainment Show, an audiophile trade show held in two small motels off the Strip. Audiophiles, as you probably know, are the hi-fi zealots who think nothing of spending $50,000 on a turntable. I've learned over the...      






19世纪的“贵金属”:铝质16AWG音箱线实测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 COPYLEFT, 不保留版权, 欢迎转载, 不必支付稿酬。转载时请用大家熟悉的“佚名”或者自己的任何网名替换作者名字。

铝是一种贱金属, 但是在拿破仑时代由于取之不易,当时铝的价格高于黄金。

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钌、铑、钯、锇、铱、铂)等8种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大多数拥有美丽的色泽,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贱金属是除了金,银,白金等贵金属之外,其他的所有金属。例如 铁、铜、镍、铝、铅、锌、锡、钨等。


网友们很好奇, 特别是家电论坛上有读者说从来莫得人用电桥测试市面上很流行的“金银线” 的分布电容分布电感以及直流电阻。


这个春节俺有点闲暇, 就给大家测一测, 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这种音箱线很便宜, 甚至亚马孙上都有的卖:

它的特点是不能焊接, 除非您用磷酸锌之类稀奇古怪的焊媒和二氧化硅摩擦剂。 很少有读者愿意为了焊接铝线再去寻找一辈子都不会碰的化学试剂。

好了, 废话少说, 跑题了。


3米 16AWG 铝质16AWG音箱线


20 摄氏度, 平均 16 次。

分布电容

1000 HZ

CS 163.35 pF D0.0740

10000 HZ

CS 145.79 pF D0.0830

100000 HZ

CS 129.30 pF D0.0770

100HZ

CS 0.1809 nF D0.0603

120HZ

CS 0.1787 nF D0.0617


分布电感

1000 HZ

LS 2.36 uH RS 78.94 mOHM

10000 HZ

LS 2.361 uH RS 78.95 mOHM

100000 HZ

LS 2.3629 uH RS 95.17 mOHM

100HZ

LS 0.0023 mH RS 78.94 mOHM

120HZ

LS 0.0023 mH RS 78.94 mOHM


直流电阻

DCR 79.03mOHM


79.03mOHM 是啥意思呢? 就是 0.07903 欧姆, 一般的万用表(DT830B 甚至 Fluke 87)都以为是零了。




International Annealed Copper Standard。用来表征金属或合金的导电率(参比于标准退火纯铜)。一般定义标准退火纯铜的导电率为100%IACS。I.A.C.S导电率百分值为I.A.C.S体积导电率百分值或I.A.C.S质量导电率百分值,其值为国际退火铜标准规定的电阻率(不管是体积和质量的)对相同单位试样电阻率之比乘以100.

紫铜、铝、黄铜,谁的导电能力强?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认为,铜的电阻率一定会比铝的电阻率低。事实上黄铜的电阻率远远大于铝,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仍然保持着是铜就比铝强的错误观点。可以这么说,同截面的导电铝其导电能力将远大于黄铜。导电率的%IACS (International Annealed Copper Standard)为国际软铜导电率标准 ,100%IACS= a resistivity of 1.7241e-8 ohm meter or 5.8001e7 Siemens/meter when expressed in terms of conductivity at 20°C.

.


好了, 人类是否能靠耳朵听出毫欧级的铝线和铜线的区别呢?

开放改革几十年的历史说明, 绝大部分地球人是没有进化到那个程度的。

他们的 DNA ,哦不染色体, 维持在 46 条。。

比猪多八条, 比大猩猩少两条。


==================================================

线材

目前唯一的中篇散文:

耳机发烧的初大36问及其他 -- 麦文学鸽大系列


音响和耳机发烧圈的蘑菇原则

耳机线材调音的把戏 -- 麦文学喜迎双十节系列

耳机音响发烧线材软文点评 -- 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HiFi方面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玄学?--麦文学破碎虚空系列

山鸡变凤凰不用耳放不用换线不用煲--麦文学喜迎双十节系列

回 “买了根1万块的电源线和usb线,声音很大提升,能解释下嘛“ --麦文学发票调音系列

填坑:PHILIPS SHP9500 等耳机的阻抗、Thiele/Small参数及其他

耳机发烧圈的论坛水军洗脑术


盘点耳机发烧圈撸出的神论及神迹--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春节不妨设一个稳赚不赔的庄: 盲听铜铁

2018耳机发烧感悟: 水电确实要比核电听起来水润

俺家的入户线确实是陈年老铜的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回 “平衡线会带来音质提升吗?”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排插压缩动态?你家排插有CCC认证吗? 不用你家排插煮饭会不熟吗?--麦文学玄门弄斧系列

(超导体)耳机发烧:为啥放屁会让耳机的音质突然变好?

从钻石到线材以及超导体调音--麦文学夏姬霸写系列

本人x党预算x万听x求推荐耳机填空--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

模电 SPICE

手把手教您仿真一个电子管/胆机放大器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10块钱的 JLH1969 耳放实测数据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老麦你别耍我,10块人民币做个纯甲类耳放?--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简单讲讲LTspice里面变压器的仿真--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回 “耳放啥时该开高/低增益?”--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推好HD650 1万块够吗?度量衡没统一?夏姬霸写系列

======================================================

煲机 煲耳机 煲汤 燉鸡 武术 传统医学 风水月经 等

卖音响架子的也找到高大上的理论依据了

耳机发烧圈的谎言: "听音观不正"


经常听网课,说话的时候耳朵轻响,是否改换个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哪个损害听力更严重?

回“求科普耳机、前端、解码器、耳放的相关知识”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煲了50多年的耳机对比新耳机--麦文学不要削足适履系列

耳机发烧的“信息量”挑战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老烧买了发烧电源线以后不孕症有救了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Yanny 还是 Laurel?破解 Yanny vs Laurel 事件的关键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Klippel测试更新了不需要微软银光--麦文学玄门弄斧系列

=====================================================

MISC 杂

音响和耳机发烧圈的象棋残局套路

盘点耳机发烧圈撸出的神论及神迹--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我有4千块,啥时候才值得购买HiFi播放器?--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HiFi方面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玄学?--麦文学破碎虚空系列

本人x党预算x万听x求推荐耳机填空--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回:我有钱1~1.5K,听古典大编制,考四级,求推荐 -- 麦文学破碎虚空系列

关于“航天级”的耳机的补充 -- 麦文学夏姬霸写系列

回 “买了根1万块的电源线和usb线,声音很大提升,能解释下嘛“ --麦文学发票调音系列

耳机发烧的初大36问及其他 -- 麦文学鸽大系列

核潜级的耳机 -- 麦文学破碎虚空系列

(超导体)耳机发烧:为啥放屁会让耳机的音质突然变好?

从钻石到线材以及超导体调音--麦文学夏姬霸写系列

音响和耳机发烧圈的蘑菇原则

耳机发烧圈的论坛水军洗脑术

音响大忽悠之量子贴片,地盒,電子黑洞及并联电源处理器


=================================================

无从分类。。

老麦你的观点是啥? 看你的散文被同学鄙视咋办?

老麦你别耍我,煲耳机的粉红噪可以催眠?失眠救星?免费软件?--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读者点题:杂音、杂讯、底噪以及干扰等等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关于蓝牙耳机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介绍一个免费的频谱+示波器软体 DL4YHF's Spectrum Lab

给笔记本拉专线之后 Win10 怎么同时用WLAN/WIFI和以太网卡?

C# 零基础怎么做一个录音软体?--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我忍不住想煲耳机有啥免费 Hi-RES 煲机软件?--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网友SDK的耳机发烧B格计算器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

知乎的耳机烧友水平?-- 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回:长期使用耳机对听力到底有没有损伤?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1刀入耳耳机精确EQ 到HD580--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答: 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什么危害吗?

一元店的“天桥”耳机能听吗?--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AKG70X DT880 DT990太刮耳咋破?如何精确EQ

晒些Brüel & Kjær 家当 --麦文学买了三个表系列

从“吃电流吃电压阻抗高推不动”说开去---麦文学哭笑不得系列

回 “耳放啥时该开高/低增益?”--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推好HD650 1万块够吗?度量衡没统一?夏姬霸写系列

同学您真的能听到 22000Hz吗?--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音响发烧有个 "只要......, 就......" 套路 -- 麦文学玄门弄斧系列

煲了50多年的耳机对比新耳机--麦文学不要削足适履系列

回复 “iphone 用入耳式耳机听歌几格是80分贝以下?”--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


盲听大赛不是已经发现了金耳朵么?--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无限猴子定理的表述如下:

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地按键,当按键时间达到无穷时,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给定的文字,比如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

在这里,几乎必然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数学术语,“猴子”也不是一只真正意义上的猴子,它被用来比喻成一个可以产生无限随机字母序列的抽象设备。这个理论说明把一个很大但有限的数看成无限的推论是错误的。猴子精确地通过键盘敲打出一部完整的作品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宇宙的生命周期中发生的概率也是极其低的,但并不是零。

正如同玩彩票一样, 如果您把所有的彩票都买下来,肯定会中大奖。


单方论证或隐瞒证据,是一种非形式谬误,是只提出支持论点的理由,而忽略不谈反对的理由。

这是一种常见的学术造假手段。当然也可以用于市场营销玩噱头。

这种谬误也称为采樱桃,源于采樱桃或其他水果的一般经验。挑水果的人把好的水果挑出来,看到的人可能会以为所有水果都是好的。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如何一句话惹怒hifi烧友?”, 而盲听/盲测又是一个禁忌。

您不能问:

“您的听力是不是正常, 您上一次去医院测听力是啥时候了?”

至于盲听/盲测更是一个软肋, 如果您提到盲听/盲测,很可能朋友之间都会翻脸。

您知道信仰是个神圣的东西。


又如同玩彩票一样, 如果有人中大奖,

没有人会怀疑中奖的人是不是神仙下凡, 对吗。


盲听大赛如果只测7次, 那么只要有 2*2*2*2*2*2*2*2 = 256 的人次, 那不就出现了一只能打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的“猴子”了吗?


可是目前的盲测/盲听, 都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昨天还一耳朵听出线材区别, 戴了眼罩以后突然特异功能丧失,

能不号啕大哭, 肝肠寸断么?

====================================================


问: 那些盲听大赛不是发现了金耳朵么? 答: 把实验数据里面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剔除, 只采用自己喜欢的数据, 说得通俗一些叫摘樱桃 (Cherry Picking), 说的文雅一点就是掩耳盗铃。这种低水平的学术造假只要小学程度的教育水平都能看穿。


问: 那些被发现的金耳朵真的那么神? 答: 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地按键,当按键次数达到无穷时,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给定的文字,比如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 你觉得猴子突然进化了么。 正如彩票都有人中一样, 中彩票的人也都是肉身俗体。这是概率论的解释。 另外还有一个是实验方法的解释。 历史上有名的聪明汉斯是一匹懂得算术和做出各式各样惊奇技能的马,而事实上聪明汉斯不是真的懂得算术,而是靠训练员和观察者无意识下给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势)得出正确答案。 同样,被发现的金耳朵和汉斯可能处于同样的情况。 至于被发现的金耳朵有无与主办方串通那其实不重要, 因为目前看到的实验方法是漏洞百出而且没有统计学意义。

问: 照你这么说,那些盲听大赛是在造假么? 答: 没有空白对照没有统计学意义的盲听大赛只能认为是群众娱乐, 虽然不能直斥为造假, 但你可以联想一下耍魔术。

问: 难道那些盲听大赛没有意义? 答: 实际上您可以认为这是我国发烧友重新发现了聪明汉斯。 发现金耳朵类似于我国近代史上的亩产万斤。


问: 那些盲听大赛把测试者的眼睛蒙起来还不够么?

答: 观察者期望效应是认知偏见的一种。在科学实验中,由于观察者预期某些测试结果,于是无意识地以某种形式操纵了实验步骤,或错误解释实验结果以达至他们希望得到的结论。观察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很多实验经常是受观察者期望效应影响而出现奇怪结果,尤其在以人类为对象的实验。观察者期望效应最常出现于超自然现象研究。聪明汉斯(Clever Hans)是著名的观察者期望效应例子。聪明汉斯是一匹懂得算术和做出各式各样惊奇技能的马,而事实上聪明汉斯不是真的懂得算术,而是靠训练员和观察者无意识下给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势)得出正确答案。 在另一实验,实验人员事先告诉一群小孩他们培养了两个实验老鼠品种:一种聪明,一种呆笨,然后安排小孩观察老鼠逃离迷宫。小孩报告聪明品种老鼠比呆笨品种老鼠更快逃离迷宫,而事实上所有实验老鼠只是随机挑选出来而已。

双盲是科学方法的一种,目的是避免研究结果受安慰剂效应或观察者偏向所影响。在各种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医学、食品、心理到社会科学及法证都有使用双盲方法进行实验。

单盲(en:Single Blinding)是一种简单实验方法,通过对试验对象保密,避免有意或无意在实验中造成偏颇。例如,在口味测试中,如果消费者事先知道测试的产品,他们通常都会称常用的知名品牌较佳。在单盲测试中,如果产品品牌被蒙住,消费者便可能选择另一产品。 单盲试验中,由于试验对象会与研究人员接触,因而受其影响。例如在心理及社会科学实验中,观察者的主观期望,经常有意或无意影响实验对象的行为。

双盲试验通常在试验对象为人类时使用,目的是避免试验的对象或进行试验的人员的主观偏向影响实验的结果,通常双盲试验得出的结果会更为严谨。 在双盲试验中,受试验的对象及研究人员并不知道哪些对象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实验组。只有在所有资料都收集及分析过之后,研究人员才会知道实验对象所属组别,即解盲(unblind)。

在药物测试中经常使用双盲测试。病人被随机编入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被给予安慰剂,而实验组给予真正药物。无论是病人或观察病人的实验人员都不知道谁得到真正的药物,直至研究结束为止。不过部分的试验会较难做成双盲,例如:如果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或治疗的副作用非常明显,实验人员便可能猜想到哪组是对照。 由于警察可能会对证人作出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不少在法证中,警察局内的认人手续基本上是一个对证人记忆的单盲测试。由于执法机构现在倾向在认人过程中使用双盲测试,负责认人过程的警员事先不能知道被认的人当中谁是嫌疑犯,以免影响证人。

如果收集资料、分析解释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家同样不知道哪组资料属于对照组,哪组属于测试组,这种测试被称为三盲测试。

所以说, 为了避免造假,避免研究结果受安慰剂效应或观察者偏向所影响, 至少要双盲实验。



上世纪90年代, 吃太阳神的孩子很多,

而且大部分人也觉得太阳神有奇效。


后来, 还有中华鳖精、脑白金以及冬虫夏草等等被点名的奇药。

当然它们后面也有无数背书的“医学专家”。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两次发文: 将冬虫夏草踢出保健品圈子


至于其他的实验, 俺已经写了散文, 大家不妨阅读:


当然还有外部的网站, 帮助您确认更换线材是否会带来一耳朵的改善,或者立竿见影如胸口碎大石一样的效果:


1. 让我们首先假设实验对象宣称的都是真的;

2. 让我们通过对照实验检验实验对象说的和他实际能做到的有多大的差距。

3. 分析实验结果。


让我们开始下面的实验吧:

电源线/信号线/USB线/耳机线.


准备两条同样的实验对象认可的,

高价线材, 线材A1/A2 。

两条被所有人认可的(原厂)平价合格线材 B1/B2。


按照以下的组合乱序抽签测试并记录,

当然要第三方来记录和抽签,

当然要遮挡:

A1-A2,A1-B1, A1-B2, A2-B1, A2-B2,B1-B2, A1-A2,A1-B1, A1-B2, A2-B1, A2-B2, B1-B2,

只要求实验对象决定是否有区别,

就这么简单,只要求实验对象决定是否有区别,

不需要评价优劣。


** 为什么只要求决定是否有区别呢? 有的同学要发问了。

** 因为这已经是最低最基本的要求了, 不是么?



一般都同意,在双盲临床试验中,

安慰剂对照群组对排除几种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偏见是重要的。


在这里, 把天价线材按照某种新药 A 来对待,

而 B 则是对照 (机线或者平价线)。


A1 和 A2 形成自身对照,


** 为什么要求自身对照呢? 有的同学要发问了。

** 因为这可以帮助分析结果的时候确定答案的有效性。



B1 和 B2 也形成形成自身对照,


** 为什么要求自身对照呢? 有的同学要发问了。

** 因为这可以帮助分析结果的时候确定答案的有效性。



如果 A 有显效, 那么经过统计学分析必然能体现出来。



当然, 大家也可以加入空白对照 C,

比如 两对铁丝(或者AKG铁头梁): C1, C2.



A1-A2, A1-C1, A1-C2, A2-C1, A2-C2, C1-C2, A1-A2,A1-C1, A1-C2, A2-C1, A2-C2, C1-C2,



** 为什么加入空白对照呢?

有的同学要发问了。


** 因为两对铁丝(或者AKG铁头梁)被认为是100%能被实验对象识别的对象, 如果实验对象连铁丝(或者AKG铁头梁)都识别不了的话。

实验的结果就会更容易解读了。

这也可以帮助分析结果的时候确定答案的有效性。


俺读书少,

俺相信只要是文化程度比俺高的同学都会觉得实验才是破解一切谎言的利器。



~~~~~~~~~~~~~~~~~~~~~~~~~~~~~

Yanny 还是 Laurel?破解 Yanny vs Laurel 事件的关键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中英对照讲解 免费高清高解析耳朵测听软件


听力残障以后只能依靠助听器了, 所以俺不怕麻烦, 从 WHO 获取授权来转载这个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新闻稿:

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未完待续】

~~~~~~~~~~~~~~~~~~~~~~~~~~~~~~



user avatar

其实我也在等“麦大师”现身说法,不知为啥还没出现,忍不住先上来BB几句……

线材在设备,听力,审美“合格”的前提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理论上电信号只有在超导材料里传输才能达到零损耗状态。除了超导材料以外,无论多么发烧线材理论上都会造成电信号的损失,所以不同音频线材对声音的传输以及音质的表现实际上都是负面的影响,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但人耳并不灵敏,甚至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敏感度完全不一样,详见"等响度曲线",甚至年老后连16K以上的频率都无法听到,所以那些上了年纪的“老烧”言论,你懂的……

其实线材损耗小到一定程度后,人耳就分辨不出区别了。所以6/7个N对人耳来说是没有意义的……看过厂机拆机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很多厂机里面就是普通的排线连接而已。我就想问问,外面用手指粗的发烧线,进机器还不是得经过细细的机线和薄薄的铜箔;纵使外面的线材宽如走得了千军万马的阳关大道,到了里面还不是得过窄如羊肠小道的独木桥,意义何在?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相信线材有用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虽然好的线材并不能提升音质,但是差的线材会降低音质。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质量合格的线材,以便符合最基本的使用需求。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合格线材那就简单了,X宝,X东上一搜一大把,买厂家的成品线总该质量合格了吧;而实际上线材质量的水那是相当的深,论坛上以前有朋友拿某品牌号称OCC单晶铜的线材去做金相,结果含有各种杂质,连无氧铜都算不上。连真无氧铜都是可遇而不可求,更别说那些拿镀锡线冒充镀银线;杂铜号称5/6/7/8N的无氧铜线;遍地开花的OCC单晶铜;都只是卖家秀而已,看看就好不要当真。真正能自产OCC的只有3家,古河PCOCC 住友OCC 万隆UPOCC,其余的要么找这三家代工贴牌,要么就是“李鬼”了……还有很多看似很厚实的插头矬开镀层后会发现是廉价的白色锌合金,甚至部分负极焊片是铁的(磁铁一吸便知),只是镀了点金色而已。

其实说线材有用的朋友,也许是前面用的线材太差了,所以换了一条质量合格的线材后会觉得有“改善”,然而这只是达到了该有的水平而已,并不是什么线材提升了音质。尤其是网上那些看上去很有价值感的HIFI线,外面套个花里胡哨的尼龙网,再上几个磁环什么的,比手指还粗的线身配上金光闪闪的插头,B格高得让人脑放全开。然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面是什么杂铜烂铁,JS是怎么省钱怎么弄,反正买家喜欢为外观买单。

如果不发烧,只想知道哪种线相对保真,对声音还原比较好。建议直接上音响工程常用的工业线缆。这些专业线广泛应用于录音室,电视台,影剧院……人家录音室都用了,咱还挑个啥,难不成你想听到比录音室监听时更好的音色?

而且专业线材一般都有datasheet,容阻分布,屏蔽效率,阻抗匹配,频谱衰减都可查到,比那些不知参数靠文学功力描述的HIFI线靠谱得多。

下面是干guang货gao部分:(按价格排序由低到高)

日本canare“佳耐美”4E6S,四芯星绞结构,高密度屏蔽网,可惜大部分都不是无氧铜;

日本mogami“莫伽米”2549,也是日本货,价格高一点,无氧铜的型号多一点,实际和佳耐美区别不大;

美国belden“百通”8408,这个比日本货粗壮很多,可惜大部分是镀锡线。

英国vandamme“范登美”XKE tour grade classic ,英国货,铜银混编结构。

瑞士gotham“高芬”11301,瑞士货,多层独立屏蔽,抗干扰能力相当到位。

德国sommer“苏默”Albedo ,绿精灵系列价格虽高,但是德国品质,没啥好说的。

还有一些没有收录进来的专业线,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补完。

另外再往上价格太高了,就没啥性价比了……

要是手艺好的也可以自己焊,那就更省钱了,要是手艺不行的还是买成品算了。

千万别自己编线。尤其是那个麻花辫式的编线,左右声道来回交织,信道之间的串扰无法保障,要说手工制作的低频模拟线其实还能用用;可有些朋友非自己编USB线等数码线,OMG,手工编织如何保障电磁屏蔽与阻抗匹配?

附带说一下插接件,便宜的用宁波甬声的,瑞士NEUTRIK的代工厂,便宜可靠。

愿意花钱的用瑞士NEUTRIK,专业插接件厂牌,瑞士品质有保障。

焊锡用美国alpha艾尔法SAC305合金,成分为96.5%锡、3% 银、 0.5% 铜。无铅环保,便宜好用,就是焊点是哑光的银白色,不怎么好看。

焊台便宜的白菜T12,不差钱的上JBC,焊接手艺那就得靠自己的造化了……

咦,怎么感觉写偏了,赶紧打住,打住……

再发个笑话,大家开心一下 ≥▽≤y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深入探讨音频线材对声音传输和音质的影响,我们得先从信号的本质聊起。音频信号,本质上是电信号,它在传输过程中,就像水流一样,需要一个载体,也就是音频线材。线材的材质、结构、屏蔽方式,乃至接口的处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这个“水流”的纯净度和流畅度,进而体现在我们耳朵里感受到的声音上。1. 线材材质:.............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点意思的问题,关于数字信号传输中“线材”到底有没有影响音质,一直是个让人津津乐道,又有点争议的话题。不过,既然要说发烧友为什么能感知出不同硬盘线带来的区别,那咱就得从他们是怎么听的,以及这些线材理论上能起到什么作用这几个方面来聊聊。发烧友是怎么“听”出区别的?首先,得明白发烧友们通常不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普遍性的问题,不少耳机玩家在深入研究耳机调音时都会遇到。为什么我们能通过更换耳机线材来改变声音风格,但连接单元内部的线材却似乎“固定”了呢?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因素,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耳机线材为什么能调音?咱们日常接触到的耳机线,尤其是可换线耳机.............
  • 回答
    当然有差别!即使是同一首歌,在不同的音质下通过蓝牙耳机播放,你一定能听出不同。这就像用同样的锅煮饭,但用不同的米,味道肯定不一样。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差别,以及这种差别体现在哪里:1. 音质的本质:数字信息与模拟信号的转换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音质”到底是什么。音乐在数字设备(如手.............
  • 回答
    日本乐坛人才辈出,要评选出最有才华且在创作、成就、影响力或销量上都达到顶峰的“创作型歌手”,确实是个颇具挑战但又令人兴奋的话题。这类歌手往往不仅是音乐的演绎者,更是灵魂的传达者,他们的作品如同个人生命的缩影,深刻地触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听众。在浩瀚的日本音乐星河中,有几位名字宛如璀璨的星辰,无论从哪个角.............
  • 回答
    耳机之所以能够同时发出不同频率、不同音色的声音,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相当精妙的声学和电子学原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复杂的乐器,或者是一个能瞬间变出无数种声音的魔法盒子。首先,我们得从耳机最核心的部件——发声单元(driver)说起。几乎所有的耳机,无论是入耳式的还是头戴式的,内部都有一个或多个.............
  • 回答
    弹奏钢琴时,触键方式与指法的微妙变化确实能带来截然不同的音色,这绝非偶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和音乐原理。让我来为你细致地剖析一番,力求摆脱机器的生硬,让你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艺术与科学的魅力。想象一下,你伸出手指,即将触碰那黑白分明的琴键。你的指尖与琴键的每一次“对话”,都将是一场音色的塑造。一、 力.............
  • 回答
    上海,一座典型的江南平原城市,其地理环境似乎并不支持语言上的“十里不同音”。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上海方言的多样性,尤其是“十里不同音”现象,恰恰是这座城市独特历史文化积淀的生动体现。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地理原因,而是更为复杂的人文因素在起作用。要理解上海的“十里不同音”,我们得先抛开“平原就必然语言.............
  • 回答
    音乐指挥在排练中的工作,就像是一位精明的战略家,又像是充满艺术感的雕塑家。他们如何决定排练的内容、时间和次数,这背后是一套复杂而又充满个性的考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按部就班”的流程,而是指挥个人经验、对作品的理解、乐团的特点以及演出目标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是排练内容确定的基石。 指.............
  • 回答
    “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它描述了我们能够区分出不同乐器声音的根本原因。简单来说,它意味着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声音“个性”或“特征”,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声音一样。这种独特的声音是多种物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什.............
  • 回答
    音素的物理面纱:声音的细微雕刻我们说话,吐字,传递思想,这背后是一系列精妙绝伦的物理振动。而构成这些振动,让它们区别于彼、指向不同意义的,便是那一个个被称为“音素”的微小语言单位。虽然音素本身是抽象的概念,是语言学上的分类符号,但它们的物理体现,却藏在我们每次呼吸、每一次声道张合的细微之处。空气的舞.............
  • 回答
    “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描绘的是琵琶演奏时那种清脆、圆润、富有层次感的声音。很多人一听到这句话,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声音的画面感,仿佛真能听到那“大珠”的浑厚,“小珠”的灵动,在“玉盘”上碰撞、滚动。那么,这句诗描绘的声音真的可以有不同的“音调”吗?咱们得从几个角度.............
  • 回答
    .......
  • 回答
    不同语言的音译名用字确实有许多讲究,这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历史、政治以及实际应用等多个层面。其核心目标是在目标语言中创造一个能够尽可能准确、自然、易于理解且不产生负面联想的名称。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讲究:一、 语音的准确性与可读性 (Phonetic Accuracy and Readabi.............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简单来说,耳机插头的类型本身并不会直接决定音质的好坏,但它间接地可能影响你体验到的音质,以及你能够使用的音频功能。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耳机插头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它是用来连接你的音频设备(比如手机、电脑、播放器)和耳机之间的“桥梁”,将数字信.............
  • 回答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让我在不同音量下都能获得一致音乐感受的工具。你知道,人耳对声音的感知并不是线性的,低音在高音量时听起来比低音量时更响亮,高音也同样如此。这就涉及到“等响曲线”(Equalloudness contour),或者更通俗地说,我们耳朵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会随着响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希望.............
  • 回答
    关于“不同手机推同一蓝牙音响或蓝牙耳机音质相同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完全相同,但差异程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可能非常接近,有时则可能比较明显。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一、 蓝牙音频传输技术的基础:首先要理解的是,蓝牙音频传输并非直接将手机的数字音频信号直接发.............
  • 回答
    不同语言音素丰富程度的差异,绝不是偶然,它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深刻的语言学、历史、社会乃至人类认知层面的因素。这就像土壤的肥沃度、气候条件、种植习惯共同决定了某种作物能长出多少果实一样,语言的音素库也是由多种力量共同塑造的。首先,我们得聊聊语言的历史演变和谱系关系。这是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任何一种语言都不.............
  • 回答
    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消费者权益的争议与法律的拷问近来,关于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DTT audio support)的讨论甚嚣尘上,不少消费者在购入小米电视后,发现原本期望的功能无法实现,由此引发了关于“虚假宣传”的质疑,甚至有人考虑将其告上法庭。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小瑕疵,更触及到消费.............
  • 回答
    入耳式耳塞的音质,从耳机本身到你耳朵的这一段旅程,其实包含了很多影响因素。而连接你耳塞和耳朵的那个小小的“耳套”,别看它不起眼,却能在音质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改变你对一副耳机音色的认知。一、 耳套材质:千丝万缕的音质联系耳套材质的差异,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它的隔音性能和密封性。这又会进一步牵扯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