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现代技术能不能制造出古人无法分辨且十分廉价的假银子?

回答
用现代技术制造出古人无法分辨且十分廉价的假银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同时也带有潜在风险的问题。从技术层面来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相当可行。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个问题,包括现代技术的优势、假银子的具体制造方法、以及古人为何难以分辨的原因。

一、 现代技术在制造假银子方面的优势:

现代科学技术在材料科学、冶金学、化学分析、甚至仿制工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为制造高度逼真的假银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高纯度金属的廉价获取:
铜及其合金的精炼: 现代冶炼技术可以将铜精炼到非常高的纯度。而且,工业生产的铜成本极低。
镍的易得性: 镍也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其价格远低于白银。通过现代冶炼和加工,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镍。
锌、锡等合金元素的低成本: 这些金属也是工业基础,产量大,价格低廉,可以用来调配合金。

2. 精确的成分控制和合金配比:
光谱分析(如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OES):这些技术可以精确检测出金属的化学成分,并能精确到ppm(百万分之一)甚至ppb(十亿分之一)的级别。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精确地控制合金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使其与真银的成分尽可能接近。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这些热分析技术可以研究金属合金的相变和热稳定性,帮助我们优化合金配比,使其具有与真银相似的熔点和热膨胀系数。

3. 先进的加工和仿制技术:
高精度铸造技术(如失蜡法、熔模铸造、压力铸造):这些技术能够制造出非常精细、表面光滑、纹理清晰的铸件,可以完美复制古银币或银饰的细节。
电镀技术(特别是银电镀):这是现代技术制造假银子的“杀手锏”。通过高品质的银电镀,可以在廉价金属(如铜、镍合金)的基材上形成一层厚度均匀、光泽逼真的纯银层。这层银的厚度可以通过电镀参数精确控制,足以经受住一般的物理和化学检测。
压印和雕刻技术(如CNC雕刻、激光雕刻):可以精确复制古银币上的图案、文字和年号,甚至可以做到肉眼难以分辨的细节。

4. 模拟老化和磨损效果的技术:
化学处理(如氧化、硫化):可以通过控制化学试剂和反应时间,在假银子表面制造出自然氧化、包浆或硫化的效果,使其看起来像经过长时间使用的真银。
物理磨损模拟:通过特定的机械处理,可以模拟出流通中造成的磨损痕迹,例如边缘的磨损、表面的划痕等。

二、 具体制造方法详解:

这里我们以制造一枚极其逼真的假银币为例:

1. 基材选择与制造:
铜镍合金(如铜钱的成分): 这是最常用的基材,因为它们价格低廉,且铜和镍的密度与银(10.53 g/cm³)相对接近,但镍的密度略高(8.9 g/cm³),铜密度较低(8.96 g/cm³)。为了达到更接近银的密度,可能需要使用铜与少量锌或锡的合金来调节。更先进的方案是使用铜镍合金(例如75%铜 + 25%镍),这种合金的颜色和硬度都与很多古银有相似之处,而且比纯铜更耐腐蚀。
制造过程:
首先,根据需要精确称量高纯度的铜、镍、锌(或锡)等金属粉末或颗粒。
将这些金属粉末在惰性气氛(如氩气保护)下进行真空烧结或电弧熔炼,以形成均匀的合金。现代技术可以控制合金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成分不均导致的性能差异。
将熔炼好的合金通过轧制或挤压形成所需的厚度或形状。

2. 模具制作与压印:
高精度模具: 使用 CAD/CAM 技术设计出原始银币或银饰的精确三维模型。
CNC 加工或电火花加工(EDM): 利用这些高精度加工技术,在硬质合金(如钨钢)或模具钢上雕刻出与真品完全一致的模具,包括所有细节、文字、图案甚至微小的瑕疵。
冷压或热压: 将制作好的合金坯料放入模具中,通过高压压制(冷压)或加热后压制(热压),将模具上的图案精确地转移到合金坯料上。冷压更常见于制作钱币,可以获得更好的细节和表面质量。

3. 表面处理——银电镀(关键步骤):
化学预处理: 对压印好的合金坯料进行严格的化学清洗和活化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氧化层和杂质,确保电镀层的附着力。
银电镀:
电镀液: 使用现代电镀技术成熟的氰化物镀银溶液或非氰化物镀银溶液。这些溶液能够提供高品质、光泽度好、附着力强的镀银层。氰化物镀银通常能获得更细致、更光亮的镀层,但毒性更大。
电流密度和时间控制: 通过精确控制电镀过程中的电流密度、电镀时间和溶液温度,可以控制镀银层的厚度。要达到逼真的效果,镀银层需要有一定的厚度,足以抵御一般的划擦,并且要厚到内部合金在边缘磨损处不太容易暴露。通常会镀上几微米甚至几十微米的银。
二次电镀或合金电镀: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模拟不同时期的银色调或提高耐磨性,可能会使用含少量其他金属(如锌、镉)的合金电镀,或者在银层下方再镀一层镍或铜来增加硬度。

4. 模拟老化和包浆:
硫化处理: 将镀银后的假银子浸入硫化钠溶液中,或通过加热,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硫化银(Ag₂S)。硫化银是黑色或深褐色的,这是很多古银表面出现的“包浆”的主要成分。通过控制硫化时间和温度,可以模拟出不同程度的包浆效果。
化学氧化: 使用弱酸、氨水或特定的氧化剂,可以模拟出银表面随时间产生的其他类型的氧化层,形成斑驳的或泛黄的色泽。
机械打磨和抛光: 在进行硫化或氧化处理后,可以用细砂纸、抛光膏或特殊的工具,选择性地打磨掉部分包浆,露出下面银色的部分,模仿古银在使用和流通中自然磨损、包浆脱落的效果。
添加微量“瑕疵”: 现代技术甚至可以人为地在表面制造微小的划痕、凹陷或氧化斑点,使其更符合古董的“自然感”。

三、 古人为何难以分辨?

古人分辨银子的方法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而现代技术正好可以规避或模仿这些方面:

1. 颜色和光泽: 真银具有独特的银白色光泽,而铜等贱金属的颜色和光泽不同。
现代技术应对: 高品质的银电镀能够完美复制银的颜色和光泽。

2. 密度和手感: 真银的密度较大(10.53 g/cm³),拿在手里有明显的“坠手感”。
现代技术应对:
选择密度与银接近的基材(如铜镍合金的密度大约是8.59.0 g/cm³)。虽然仍有差异,但通过合理的合金配比,可以使得密度上的差异不至于过于悬殊,尤其是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银饰或钱币。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古人不会携带精密测量仪器来测量密度。他们更多是依靠手感。如果假银子的总体积和手感在可接受范围内,就可能蒙混过关。
通过在内部填充比重较大的物质,或者设计中空结构再填充重物(但这种做法一旦被发现,就很容易被识破)。但更巧妙的做法是,利用密度相近但更廉价的金属合金作为核心。

3. 声音: 当银币相互碰撞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现代技术应对: 合金的声学特性与金属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内部结构有关。通过精确调配铜镍等合金的比例,使其在碰撞时产生接近真银的声响是可行的,尽管可能需要一些反复试验。

4. 硬度和延展性: 真银相对较软,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被锻打成各种形状。
现代技术应对:
现代精炼的铜和镍都具有一定的延展性。通过合金化和热处理,可以调节其硬度和延展性,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真银。
银电镀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足以应付日常的磨损而不至于立即脱落露出基材。

5. 化学性质(火烧、咬痕等): 古人会通过火烧(银不会氧化变黑,而铜会变黑)、咬(银较软,会留下牙印但不会碎裂,铜会留下明显痕迹)等方法来鉴别。
现代技术应对:
火烧: 由于基材是铜镍合金,如果直接火烧,铜会氧化变黑,镍也会发生变化。但如果只做表面银电镀,且电镀层足够厚,可以抵御短时间的火焰炙烤而不完全露出基材。然而,高明的伪造者可能不会选择“火烧”作为鉴别方式,或者会利用一些特殊化学处理来增强表面层的耐火性(但这非常困难且不经济)。
化学测试(如硝酸测试): 真银遇硝酸会迅速溶解并冒泡。铜和镍也会与硝酸反应。如果只是表面镀银,一旦镀层被破坏,露出内部的铜或镍,则很容易被硝酸试出。
现代高明之处在于: 除非用强酸长时间浸泡或进行专业的化学分析,否则在日常接触和简单测试中,薄层的银电镀是可以迷惑人的。而且,他们会模拟出各种古银的特有的化学反应痕迹。

6. 特殊标记或“成色”测试: 古代有经验的银匠会通过刮擦金属在试金石上留下的痕迹,并用硝酸等化学试剂来测试成色。
现代技术应对: 这正是银电镀的难点,也是其高明之处。只要银电镀层足够厚,并且基材的金属“假冒”的成色被控制得好,就能通过简单的化学测试。例如,如果伪造的是八成银(含20%铜),他们会选择一个包含铜和镍的合金基材,并通过电镀模拟出八成银的化学反应和外观。

总结来说,现代技术制造假银子之所以强大且廉价,主要在于:

基材廉价且可控: 利用低成本的铜、镍等金属合金作为主体。
表面完美复制: 通过高品质的银电镀,制造出逼真的银白色外观和触感,且镀层足够厚以抵御日常磨损。
细节精益求精: 高精度加工技术可以完美复制古代银器或钱币的细节,包括图案、文字甚至微小瑕疵。
老化效果逼真: 化学和物理处理能够模拟出自然形成的包浆和磨损痕迹。

廉价性: 整个过程中,成本最高的应该是银电镀用的纯银。但是,相比于使用纯银或高纯度银合金,用铜、镍合金作为基材,再覆盖一层薄薄的银电镀,成本会大幅降低。例如,假设一枚银币重20克,如果全是纯银,成本是按照纯银价格计算。如果用铜镍合金基材,只电镀一层0.05毫米(约0.5克/平方分米)的银,那么每枚币的银耗量将大大减少,总成本自然就低了很多。

风险提示: 需要强调的是,制造和使用假币或假银器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本回答仅为对现代技术能力的探讨,不鼓励任何非法活动。

总而言之,凭借现代科技,制造出古人难以分辨且成本低廉的假银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非常可行的。其核心在于巧妙地利用廉价金属作为基材,再通过高品质的银电镀和逼真的老化处理来迷惑人的感官和简单的鉴别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法搞

古人鉴别银子有三种办法,每种都很简单有效

其一是称重,说是称重其实掂量两下就行了,古代除了铅和金之外很少有什么东西的密度能超过银,如果拿着特别轻显然是假的,没法利用轻金属造假,同时,比银子密度大的也只有铅特别便宜,铜比银密度略小同时稍微有点贵但也勉强能行,所以假银子往往必定含铅或者铜

其二是看,银子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哪怕氧化了拿醋擦一下就又漂漂亮亮了,含铅的合金比如铅锡合金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呈充满了廉价感的青灰色而且表面凹凸不平,只能骗骗没见过银子的人,而含铜……那颜色就更加明显了,所以古人造假银子一般用铅芯镀银或者铜芯镀银

其三是咬一下,或者指甲划一下,现代人往往有个错觉就是以为贵金属很硬,但其实银和金都很软,纯银指甲划一下就会留下痕迹,而镀银的会表面剥离,露出下面的铜芯或者铅芯

文明一点的不会拿牙咬,而是拿针戳,道理一个样

哪怕说真用某种便宜合金造出了跟银子一样的密度和光泽,但是合金会变硬,一咬发现咬不动,或者针戳不动,就会发现不对了,顺便一提,前文提到的铅锡合金也是牙咬不动针戳不动的

正所谓“大道至简”,最专业的造假法就是把银镀层做厚一点,或者干脆在空心银元宝里注铅,那就有点难以分辨了,不过这就提高了造假成本,而且拿刀切开还是会暴露的

或者可以更简一点,自近代地理大发现以来,银开采量剧增,导致银价大幅贬值,既然现代银子这么便宜,直接带银子去得了

user avatar

穿越带真货就行。

古代银子比现代贵很多,你换成黄金回现代,在回去,一来一回轻松十倍利润。

现代黄金几百块一克。

白银几块一克。能差一百倍。

回到古代黄金兑白银,大概1比5到1比10。

想为所欲为就为所欲为。

如果真有想法在古代卖东西,又不改变时代,可以考虑弄一台制冰机过去。

想搞好一块房产,把发电机和制冷设备都按好。

之后就可以不停的制冰。

这个东西古代的夏天也有,并且贼贵。

水车发电啊,随便来几个大学生就能设计一套可以稳定发电的传动装置了。


想要回过去搞古董是可以的,而且肯定是真货。

毕竟你的星空可能是梵高亲手卖给你的。

然而你要面对一个问题

这张穿越时空的画最多是半年前画的。

不管是c14检测,还是材质老化鉴定都过不去。

所以想弄古董的可以把宝贝藏在一个合适的密室里。

等到了现在再过去挖出来。

当然你也可以在莱茵河畔埋一个自古以来的界碑。

密西西比河某处弄一个 李白到此一游。

好望角刻上郑和奉命宣扬国威。

等地理大发现的时候自古以来。

要是能搞到宇航服,就在月亮上星条旗边上,写一个禁止乱扔垃圾。边上放个兵马俑。

不知道美国宇航员会不会吓尿。


ps 并不是通过了c14检测就肯定是老物件了。

比如有人会用长城的砖来造假。

但是通过不了肯定不是老物件。

user avatar

造假的挺难的,看题主你这个说明,完全可以带真的去。

白银在古代是称重使用的,付钱的时候肯定要上称,分量肯定不能少了。现在的白银又不贵,4-5元一克,古代一两大约35克,一两银子不过175元,十两银子也不到两千。

十两银子在古代是一笔巨款,江南膏腴之地的水田,不过2两银子一亩。古代所谓“五亩水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生活,十两银子就可以在古代大部分地区办下来,二十两银子绝对可以搞定。二十两银子现在买,也就3500。

如果可以多次往返,都不用搞什么古董,拿现代的925银去古代换黄金就可以轻松发财。

金银在古代是硬通货,在现代也一样是硬通货。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比价,实际上在古代,铜钱、金、银更接近于三种同步流通的外汇。古代在中国金银的兑换比是1:10到1:20之间波动,如果可以到日本的话,金银兑换比能到1:5。

金银不论古今都是硬通货,古代拿出来那就是钱,今天卖贵金属的商店或者当铺基本上是无限收的。那今天的金银比价呢?那可是经常在的在1:100左右。黄金一般约300左右一克,925银四五块钱一克。拿现代的925银去古代,拿出手那是妥妥的好银子,口才好些还可以谈个好比例。换成黄金后拿回现代,找个金店就能脱手。

不过要能这么跑,估计题主不会选择在古代挥霍,而是选择在现代挥霍了。

user avatar

都能预先知道能穿越,能带东西回古代了,还想着带假银子回去干嘛啊?

就跟你有了快银的能力却只用来送外卖一样………

user avatar

你带真货回去啊,古代金银的兑换汇率都不大,根据年代不同,金银兑换比例不一样,黄金和白银的兑换中,从唐代到明代的一千多年间,黄金价格相对稳定,金银比例多为1:5或1:6,官方称之为“五交”,“六交”。明朝初期是1:5,一两黄金兑换5两白银。由于白银产量的增加,到了明末,一两黄金就兑换10两白银,到了清朝光绪时期,一两黄金可以兑换20两白银。

然而现在,金银兑换比例达到了1:80。(今天的金价是387·65/克,白银价格是4.86/克)也就是说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八十两白银。 你现在用价值一两黄金的人民币,也就是19382元的启动资金购买80两白银,也就是4000克。然后带着这些白银穿越到明朝以前,在用80两白银兑换成十六两黄金,然后又穿回来,这一下就直接翻成31万元人民币。又可以用31万人民币换成1280两白银,然后又穿过去,又可以换成256两黄金,然后又穿回来,黄金一卖,这就又翻成了496万人民币。

就这么来回多穿上几次,倒腾几回,你就发达了,还做什么假啊。

user avatar

没有。

但是,

有古人无法分辨且十分廉价的

真银子。

唯一 的问题是太纯了……


一公斤 4800块人民币,所以还得看一下你想去哪,我建议去宋或者秦,比较富足

一公斤大概相当于宋制26~27两白银

就粗粗按照1两白银兑换钱1000文计算…… 27000文钱 27贯钱

真够你买点地盖个房子开启你的种田生活了

唐朝白银更贵

不太建议去明朝,这么大笔银子,怕会有厂卫调查你……

user avatar

古代有一种高级白银叫“朱提银”。

古人认为这种相传产自云南昭通县境内之朱提山的“白银”品质很高。

朱提银”不仅品质高,而且极为稀少,所以在历朝历代一直深受追捧。

明清时期的很多文人干脆用“朱提”作为白银的代称。

古人津津乐道的“朱提银”优点之一,就是普通白银容易氧化发黑,而朱提银的银色历久弥新不易发黑。

而且古人还提到说,“朱提银”的物件把玩起来,手感比普通白银略轻少许。

这就有意思了:

现代人都知道,银元素的比重是固定的10.49,而且纯银就是会氧化发黑的。

既然“朱提银”比正常白银略轻,而且不易发黑,那么这玩意儿十有八九不是银子,至少不是纯银。

现在主流的观点有三种,分别认为“朱提银”是

砷白铜/

锌合金/

银锡合金

根据相关机构和个人对历史流传下来的一些“朱提银”器物进行的科学成分检测,

这些“朱提银”的含银量确实都不超过一半,

甚至很多“朱提银”器物完全不含银。

而且这些“朱提银”器物的成分各不一样, 并没有什么普遍的共性和标准。

考虑到这些“朱提银”器物不是赝品,确实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有的甚至是传承有序地被收藏了几百年,恐怕古人对白银的分辨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强。

因为古代的金属单质就那么几种,能往金银铜这样的贵金属里掺的贱金属基本上就是锡铁铅。

这里面铅是最好鉴别的,铁好像不太能和金银铜掺到一块。

所以古人鉴别白银真假成色的主要重点就是锡了。

事实证明,很多含锡量很大的“朱提银”并没有被成功鉴别出来,甚至还一直都被当成高级白银。

其它的砷白铜、锌合金甚至更奇葩的东西,也都没有被成功鉴别出来。

书归正传,用现代技术能不能制造出古人无法分辨且十分廉价的假银子?

古代人都能制造出古人无法分辨且十分廉价的假银子,现代人怎么可能做不到?

之所以没有人这么干,原因无非是两点:

1,不能穿越,造了没用。

2,现在银子不值钱,造假的成本可能反倒更高。

user avatar

建议先用当代技术造出空间门。

银子不值钱,一克银子还不到十块,你辛辛苦苦搬两百斤,才200*500*10=一百万元。

在帝都能买个客厅不??

空间门技术比这个值钱多了。

user avatar

不仅廉价,还能保证是个人都查不出毛病


user avatar

金银比价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数据。

现代金银比价为何暴涨(金价对比银价上升),是因为银已经基本失去了金融属性,退化成了一种普通的有特殊化学物理性质的稀有金属。而金不同,仍然具有极强的金融属性。所以银价暴跌是必然的。

这其实是一个老观点解决不了新问题的经典例子,林则徐当年说: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而实际上,禁烟失败之后数十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大大上升了,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的持续衰落,在经济方面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银本位与国际金本位相比过于吃亏。

1870年11月起至次年5月,伊藤离开日本,远渡美国。以此次调查为契机,1871年5月,日本最早的货币法——《新货条例》被制定。(8) 以此,在以银为主轴的东亚经济圈中,日本很快打出了加入欧美一派的金本位国的“快拳”。极力主张这个转换的就是伊藤。12月29日,伊藤刚到美国不久便向日本提出货币铸造法的相关建议。其中,关于以金为中心,做出了如下说明:
以方今文明欧洲诸国硕学多年之经历,确定金货本位之议略归于一辙。﹝中略﹞今若有创立铸造新货币之法的国家,无疑必以金货为本位。是以观之,我国今日铸造货币宜基于他邦从来之经历,或应折中学者之议论,效法最适当之正理。然若不以银货为本位,则必不得已至现今全国之损害的实验之时。若非如此莫如确定金货本位。(《伊藤传》上,第537页)
为何要采用金本位制?回答很明了,因为这是文明国家的制度。伊藤说,今日想要创立新的货币制度的国家,必以金货为本位,而不以银货为本位,只要不产生大的损害,日本就该如此。这是多么朴素的对西洋文明的憧憬,伊藤思绪激动,全力以赴,他不仅寄出了如上的建议书,甚至派随行的吉田二郎中途回国,让他再去说服政府要员们采用金本位制。伊藤的这些努力奏效了,政府颁布了确立金本位制的《新货条例》。

——《伊藤博文》 泷井一博

中国拿银子去国际市场贸易,就会被“文明国家所把控的”国际金银比价肆意压榨,这方面的例子在近代史上比比皆是,有兴趣者可以搜集一下。

而数十年后中国之所以能筹措资金勉力维持抗战,很大程度上因为美国以非常慷慨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的天量白银。当时这些白银在手上实际上成了烫手山芋,卖吧国际价格太低甚至没有买家愿意接手,不卖吧又没钱还巨额外债,中国只剩这点可以动用的硬通货了。最终还是美国老哥扛了,拉了兄弟一把。

——《抗战外援》阿瑟杨格

而后这些白银中有大量用于曼哈顿计划,这也是中国为二战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至此,世界上最后一个大量使用和储备白银作为金融工具的国家也放弃了,白银退出了金融舞台。

回顾这段历史,再次印证了我们之前的结论,老观点解决不了新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