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邓肯可以在比赛中克制詹姆斯,为什么却压不了科比?

回答
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篮球话题,也是很多球迷津津乐道的老生常谈。蒂姆·邓肯对勒布朗·詹姆斯的防守,以及他对科比·布莱恩特的防守表现,确实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掰扯掰:

1. 球员风格与技术特点的“天生匹配度”:

邓肯 vs. 詹姆斯: 邓肯最擅长的就是用他无与伦比的篮球智商、扎实的脚步和精准的预判来限制对手。詹姆斯虽然身体素质爆炸,但他的进攻更多依赖于冲击篮筐、强大的持球推进能力和外线一对一的突破。邓肯作为一名内线防守专家,他的协防意识、对油漆区禁区的统治力,以及在内线一对一时的身体对抗和卡位,都能有效地消耗詹姆斯冲击内线的锐气。
詹姆斯的攻击点在哪里? 詹姆斯最喜欢的就是持球推进,利用速度和力量撕裂防线,然后要么上篮,要么分球。邓肯的防守策略通常是将他限制在外线,迫使他更多地依赖中远距离投篮,而詹姆斯在中远距离的稳定性相比其冲击力而言并非顶尖。
邓肯的防守策略如何奏效? 马刺的防守体系是围绕着邓肯建立的,他们会给予詹姆斯一定的空间,但同时会用协防来“收缩”他突破的路线。邓肯总是能出现在最恰当的位置,干扰他的传球路线,迫使他做出艰难的投篮选择。而且,邓肯对球的落点判断非常出色,他很少轻易被假动作晃起,能在对抗中保持身体的稳定,这对于限制詹姆斯这种依靠身体爆发力得分的球员至关重要。
身体对抗的“消化”: 詹姆斯在对抗中非常强悍,但邓肯也是出了名的“硬汉”,他的核心力量和下盘非常稳固,在内线一对一或卡位时,他能很好地“消化”掉詹姆斯的冲击,不至于轻易失位。

邓肯 vs. 科比: 科比的进攻方式与詹姆斯又截然不同。科比是历史级的得分手,他拥有教科书般的后仰跳投,精湛的持球单打技巧,以及超凡的得分爆发力。他不需要像詹姆斯那样大刀阔斧地冲击内线,而是更擅长利用节奏变化、变向和后仰来制造投篮空间。
科比的“难点”在哪里? 科比的后仰跳投几乎是“无解”的,他可以在身体失去平衡的情况下依然将球送进篮筐。邓肯即使站住了位置,也难以完全封盖或干扰到科比的这招绝技。科比的持球单打是纯粹的技术和意志的体现,他不需要队友的太多帮助,就能自己创造机会。
邓肯防守科比的“局限性”: 邓肯虽然防守能力极强,但他毕竟是内线球员,他的防守范围和速度相比那些外线防守精英要受限一些。科比的许多进攻回合都发生在三分线外或中距离区域,他可以利用快速的变向和运球来拉开空间,寻找投篮时机。邓肯在追防科比时,虽然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很难完全锁死科比的投篮空间,尤其是科比标志性的后仰。
“谁来防科比?”: 事实上,在马刺队面对湖人队的关键比赛中,负责单防科比的往往不是邓肯,而是像布鲁斯·鲍文这样的外线防守悍将。鲍文的纠缠、压迫以及对科比投篮线路的干扰,是马刺队限制科比更主要的手段。邓肯更多时候是作为协防者,在他熟悉的内线区域等待机会,或者在科比突破到底线时进行封盖。这并不是说邓肯“压不住”科比,而是说科比的进攻特点让他在外线的单打能力显得更加突出,而邓肯的优势区域和科比的进攻热区存在一定的错位。

2. 球队防守策略的侧重点:

马刺对詹姆斯的策略: 马刺整体防守非常出色,他们的防守强度很高,而且擅长通过团队协作来弥补个体防守的不足。在面对詹姆斯时,马刺会采取“收缩”和“诱导”的策略,逼迫詹姆斯投篮,同时利用邓肯在内线的保护,限制他的突破和二次进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限制策略,就是将詹姆斯的优势发挥得不那么顺畅。
马刺对科比的策略: 面对科比,马刺的策略则更侧重于“消耗”和“干扰”。他们会派上鲍文这样的“狗皮膏药”来持续地骚扰科比,让科比尽可能多地消耗体力去单打。同时,邓肯在内线的存在,使得科比在观察防守时需要顾虑到,一旦选择突破,可能会面对邓肯的协防或封盖。但即便如此,科比那种近乎艺术品的得分能力,也让这种限制难以达到完全压制的程度。

3. “克制”与“压制”的区别:

这里需要区分一下“克制”和“压制”。

克制(Restrain/Limit): 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使得对手的发挥受到限制,效率降低,但对手依然能够得分,甚至可能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硬吃”防守。邓肯对詹姆斯的防守,更像是“克制”。他有效地降低了詹姆斯冲击内线和高效得分的概率,但詹姆斯依然能通过其他方式(如助攻、中远投)来影响比赛。
压制(Dominate/Suppress): 指的是一种更彻底的压倒性优势,让对手在与自己的对位中几乎无法得分或发挥。邓肯面对詹姆斯,并没有达到这种“压制”的程度。

而当人们说邓肯“压不住”科比时,更多的是指科比那种即使面对顶级防守者,依然能够找到得分手段的“不讲道理”的得分能力。邓肯作为内线,他的防守效果更多体现在对油漆区的保护、协防以及一对一限制。科比的进攻点非常分散,且技术化程度极高,让邓肯这种纯粹内线防守球员难以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完全“压制”。

总结来说:

邓肯之所以能“克制”詹姆斯,是因为他的技术特点、防守意识以及马刺的团队防守策略,非常契合限制詹姆斯冲击内线和强行突破的打法。而邓肯难以“压制”科比,则是因为科比的进攻重心在外线,拥有一手极难防守的后仰跳投和超强的单打能力,这使得邓肯这种内线防守者,难以通过其最擅长的方式(例如在篮下形成绝对威慑)来完全限制他。换句话说,是球员的进攻特点与防守者的技术特点之间存在一种“匹配度”的问题,而非某一方能力上的绝对优劣。邓肯是防守的艺术家,但即便是艺术家,面对另一位艺术家时,也可能无法完全抹杀对方的杰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面这个回答是本来是解释科比高阶数据不好看的,但是回答这个问题也OK。因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进攻时对篮球场空间利用的问题。

真正的原因就是邓肯可以覆盖的范围主要是篮下,而詹姆斯早年的高效进攻区域就是篮下,如果有外线防守球员能让詹姆斯没有舒服的突破空间,将其逼到马刺的防守陷阱里,那么邓肯就能让他吃瘪。

然而科比巅峰期在进攻端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空间,几乎是没法单防的,不论你想怎么防他,他总有办法让你顾此失彼,导致科比的效率很多时候是取决于自己的手感而非对方防守。科比会有手感不好的比赛,但是篮球季后赛是7场4胜,所以很多时候科比有4场比赛手感好,就能收掉比赛,其他手感不行的比赛会影响他场均数据和命中率这些,但是不会影响他拿下最终的系列赛。

科比在进攻端到达巅峰比较早,而詹姆斯晚一些,是在30岁以后,如果17、18赛季的詹姆斯再遇到当年的马刺,我想他也一样能有足够的手段去应付了,只是那时候他面对的已经不是马刺和邓肯了。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先把大纲列一下,另外由于同档次的对比球星一般是詹姆斯、杜兰特这些,所以内容中会提及詹姆斯等人。

1、什么是魔球理论?

2、三角进攻的核心是什么?

3、高阶数据不靠谱在哪儿?

4、科比的选择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魔球理论

魔球理论其实包含了多个放面,但是到打法上,红队的不知名人物提出的理论是三个方面,第一多投三分,第二多冲击篮下,第三多罚球。红队也是一直这么贯彻的。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以库里2015-16赛季投篮热区为例,他篮下命中率是69.6%,三分线外是45.4%,其余命中率近距离两分是42.2%,中距离是44.7,远距离是44.3%,罚球是90.8%。

由此可见篮下命中率最高,而随着距离边远,对库里来说命中率没差太多,但是一旦到了三分线外,45.4%的命中率其实相当于三分线内的68.1%,也就是对库里而言,他篮下和三分线外的命中率,这两个区域比其他区域的命中率高50%以上。至于罚球,对库里来说基本等于白送分。这样的结果就是库里成了一个几乎没法防守的人,只能通过裁判不给罚球和增加犯规的debuff来限制。

但是魔球理论有一个弱点,就是这些数值都是理论值,实战中球员的心情是波动的,由于三分的不稳定性很强,连续三分不中会导致球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发挥失常,2018年西决红队连续26个三分不中就是最好的体现。

所以相对而言最稳定的还是篮下区域。既然都知道篮下命中率高,那为何不都去篮下投篮呢?

因为由于有人防守,篮下空间很拥挤,而对方中锋坐镇篮下,很容易被盖帽,或者没有出手空间。

所以魔球打法就是造篮下出手空间,投三分,造犯规。

然而,我在这里提魔球打法并非说它该怎么打,主要是想指出——篮球本身就存在高效和低效区域,对于绝大多数球员,篮下和三分线外是高效区域,而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两分就是低效区域。




三角进攻的核心是什么

我这里就不详细描述那些细节了。我理解的三角进攻核心是这样的:

1、有一个顶级持球单打手,他能够在攻防两端无差别打爆任何单一与他对位的选手。

所谓打爆指的是这个单打手的每回合单打效率,能够超过对方全队平均得分效率。

这样一个单打手的防守情况会有2种,

第一种是对手单防他,那么结果就是被打爆,最典型的就是科比拿到81分那次,猛龙不信邪,全场单防科比,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第二种是对手夹击或者协防,那这时候就到了第二个核心了。

2、有一个策应人员,能够将球转移到另一侧。

单打手被夹击,也就是意味着其他队友在4打3,那么他将球传出来,经过策应人员找到空位的球员,他空位出手,命中率就更高了。

如果对方防守轮转快,去补防了,那么再传球给其他空位人员,直到对方不夹击单打手,那么给单打手单挑,这就进入了第一个循环了。

科比所在球队里,可以理解为科比就是那个单打手,而其他球员,比如加索尔是策应人员,其他球员是进行弱侧进攻的人。

之所以要说三角进攻,其实他影响了一个事情,简化一点去理解。

单打手拿到球后其实有2个选择:

第一是单挑命中则进球+1,不中则打铁+1

第二是交给策应手,策应人员或者自己打,或者转移球,由于此时接球人员很大概率有人空位,这样的结果就是。

对于单打手而言,数据没影响

对于策应人员传球后,如果空位人员投中,那么策应人员助攻+1,空位人员进球+1;

如果空位人员不中,那么空位人员打铁+1,而对策应人员几乎没有影响

(上述没考虑失误,实际上如果传球人能力好,失误影响微乎其微。)

这就能看出来了,策应人员怎么都不吃亏。

讲三角进攻,实际上主要是想告诉大家——球场上分工不同,但是由于数据统计的局限性,某些作用的球员,比如完成最后一传的人,天然就会在数据统计上占据优势。

为啥不都当最后一传的人呢?如果都当最后一传的人,谁也不出手,那怎么进球啊?




高阶数据不靠谱在哪儿

所谓的高阶数据,大致有PER,WS,TS%之类的,我就以PER为例。

PER的基础公式也就是无修正PER是下面这个。

uPER = (1/MP) ×{3P+ (2/3)×AST+ (2 - factor×tmAST/tmFG)×FG+ FT×0.5×[1 + (1 -tmAST/tmFG)]+ (2/3) × tmAST/tmFG-VOPTO- VOP×DRBP×(FGA- FG)- VOP×0.44×[0.44 + (0.56×DRBP)] ×(FTA- FT)+ VOP×(1 - DRBP) ×(TRB - ORB)+ VOP×DRBP×ORB + VOP×STL+ VOP×DRBP×BLK - (PF×lgFT/lgPF) - 0.44×lgFTA/lgPF ×VOP }

这是一个很长的公式,我就不一一解读了,只拿其中一部分为例,说明哪儿不靠谱。

1、3P

这是对三分球命中数量进行了统计,由于三分命中率较低,所以单独对三分进行了PER值加成。

2、(2/3)×AST

这里就有问题了,这个是计算助攻能力的,就助攻这个事情,参考三角进攻,最后一传的人拿到助攻,而此前的传的再好,也没有统计啊?

科比在三角进攻的体系对应的是单打手,而非那个策应手,所以他不是最后一传的人,这个数据天生对他不友好。

3、(2 - factor×tmAST/tmFG)×FG

这个的问题在于FG,FG是命中数,然而从第一个知识点魔球理论那里我们知道了,球场不同区域的命中率本来就不同,篮下命中率本身就高,也就是一支球队里,谁在篮下出手多,那么命中数,自然就会多。

众所周知,科比巅峰期球队里基本都有个不错的大个子,这个大个子占据了低位,所以科比大部分出手,都并非在低位,科比篮下出手占比是21%

而作为对比,詹姆斯职业生涯篮下出手占比是36%,比科比多大约70%,这也是詹姆斯球队需要配置更高的原因,他需要其他球员拉开空间让出篮下区域

假设他俩出手数量一样,在篮下出手占比高的人,肯定会命中数更高。

当然詹姆斯是历史顶级突破手,他在篮下命中率也更高,不过这个数值也是有客观环境影响的,詹姆斯职业生涯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东部,而东部内线护筐好的人最初只有霍华德,07-08赛季来了加内特,然后三个赛季詹姆斯就受不了去了迈阿密,霍华德在巅峰期一堆人吹,实际上MVP都拿不到的他的在中锋里,前十完全没可能,前十五都费劲,真实护筐能力没那么好。

而科比所处的西部环境完全不同,NBA前6的大前锋,4个和他同时期,其中还有3个人巅峰期完全一致,还有一个人是历史第一大前锋,这4个人都拿到过MVP,此外i还有韦伯和小斯这样进过一阵的大前锋,为了对付奥尼尔,当时西部聚集了太多防守好的中锋,这种情况下,就算奥尼尔和加索尔能拉出来让科比冲击篮下,他效率也好不了。

以詹姆斯为例,07赛季他在东部可以大杀四方,但是到了总决赛,遇到护筐高手邓肯,就只能拿出这样的数据,球队也被横扫。

08赛季詹姆斯遇到加内特也差不多。

但是东部绝大多数球队的内线,没有这样的能力,也就导致了詹姆斯的绝大多数比赛中能拿到很好的命中数,但是到了硬碰硬的关键时刻,就容易吃瘪。当然了,那会詹姆斯很年轻,进攻技巧有待打磨。

而科比的湖人队,科比自己是单打手,他占据了最低效的近距离两分、中距离两分、远距离两分区域,将高效的篮下让给了策应人员,将三分线外交给了由于夹击他而出现的空位投手。在相同投篮数量下,他的命中数不可能高,换句话说,投篮命中数相同,那么他的出手数一定很高。PER值自然就低了。

PER值的计算合理吗?表面没问题,实际上他没有考虑到球场空间有限,必然有人要在效率低的区域出手,而这些人命中率不会好看。

科比的出手位置选择很容易造成这样的数据统计结果,科比三仰化二铁,然后湖人赢了,科比躺赢。

詹姆斯出手位置选择很容易造成这样的数据统计结果,詹皇天神下凡,队友CBA,球队输了,詹皇没输。14赛季总决赛就是例子,詹姆斯拿到了逆天的51.9%三分命中率,场均命中2.8个,然而球队输的创了总决赛分差纪录。

上述描述并无任何恶意,其实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大部分情况下,科比的球队,下限是由其他队友保证的(下线没保障),他负责上限(虽然不稳定,但状态来了都得死)。而詹姆斯的球队,下限由他负责(下限很高),上限由队友负责(需要强力队友)。

PS:其他高阶数据比如WS这些,也都和命中数有关,问题都是一样的。

4、VOP×(1 - DRBP) ×(TRB - ORB)+ VOP×DRBP×ORB

这是两个数值,但都是对篮板能力的加成,表面上是没啥,可是你想到亚当斯给威少卡板的事情,你觉得这个数据刷不出来吗?

其他的我就不再分析了,有兴趣的自己想想吧。




科比的选择究竟是什么

此前已经分析了很多内容,如果一路看下来,应该已经懂了很多东西,比如篮下和三分线外效率会更高,其他两分区域都是低效区。

下面就是对科比的理解了,他自己没有说过,但是之前他做过一些视频,来分析球队的攻防,那个叫Detail吧,有印象的都知道科比实际上对比赛的理解极其到位,基本一针见血。

所以我自己认为,科比在出手选择时,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对手不断调整的。整体规律如下:

1、面对不同的对手,先试探对方的防守方式;

2、根据对方防守方式判断自己的合理进攻形式;

3、依据自己判断的进攻形式投篮找手感;

4、如果判断准确,那么继续投死对手。

如果判断有误,那么跳转到2,重新判断,然后再按照顺序执行(这些最晚到了2016-17赛季以后,詹姆斯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人们会看到一些科比四仰化三铁的比赛,实际上那是他一直在适应对方的防守,但是却一直没找到手感。这个规律会在比赛中极大的影响科比的整体效率,然而, 季后赛是7场的系列赛,科比的球队要赢下比赛,大部分情况只需要在4场里找到手感就可以,这样对手就陷入了包夹科比,被其他人空位投篮打爆,不包夹科比,被科比打爆的死循环。

因此对科比这种进攻万花筒,顶级进攻球员(很多人好奇科比场均25,是顶级进攻球员,只能说这些人太肤浅了)来说,他的进攻选择,是根据球队而定的,也就是说,科比会根据不同对手,制定不同的打法,选择不同的投篮区域。以2次西决为例。

2008年西决对阵马刺,上个赛季总决赛马刺横扫骑士,詹姆斯交出了场均22分,35.6%的命中率。马刺怎么限制的詹姆斯?很多人都说过了,我简要描述下:

1、降低比赛节奏,不让詹姆斯推快攻;

2、不给他轻易突破的机会,不让他轻易加速;

3、用个不错的外线防守球员干扰他三分(当时詹姆斯心态很不稳,连续不中容易崩,然后没有任何进攻欲望,打出投降球)。

科比的应对方式就是将计就计,护筐厉害,我就不怎么硬冲篮下,你干扰我三分,我就求稳,用长两分打死你,反正你节奏不快,邓肯又很难防出来,结果就是这样的,节奏慢,大家数据都不太好看。

到了2010年西决,湖人的对手是太阳,太阳的特点是什么呢?快攻和三分啊。这个时候如果沿用对马刺的方法,就不行了,因为很难把节奏降下去,那么长两分就没那么好使,需要加强三分球,而且湖人也要提速。

科比最终拿出了一个非常詹姆斯式的场均数据,33.7分,7.2篮板,8.3助攻;三分球场均出手7.3个,命中3.2个,这样的数据在当时的节奏下,绝对是非常高的。

这时候我们对比一下高阶数据,就用TS%,也就是真实命中率,08年对马刺真实命中率是58.5%,而10年是63.9%。

那么问题来了,不论是基础数据,还是高阶数据,科比都是10年的系列赛更好,这等于湖人10年赢球更容易吗?

并非如此,08年湖人绅士横扫马刺,尽管基础数据和高阶数据都相对不好看,但赢得轻松写意。而10年4比2淘汰太阳,却险象环生,前四场两队打平,第五场天王山,湖人只赢了2分。

说这个事情的主要目的是——基础数据和高阶数据更好,不等于球队能够赢球,科比打球的出手选择,是依怎么赢下比赛而定,而不是依照自己数据怎么好看而定。如果08年对阵马刺采用太阳的打法,可能科比的数据会好看,但是湖人大概率输球。

科比还有一个习惯是强投,这个投篮选择,很多人觉得不好,我倒是觉得,当时科比的强投,强投命中,会极大的杀伤对手的士气,借此扩大优势或者翻盘,这个有点类似于库里的超远三分。




看到这里,对于科比为何高阶数据不好看应该心理有个数了,但是可能会有一些球迷觉得我拿詹姆斯当了反面例子,我在此解释下。

詹姆斯是非常全面的球员,可是单就进攻端而言,他最初是局限性很强的,容易被克制,但是不等于一直不行。

科比大约27岁的时候,在进攻端就是万花筒了,但是詹姆斯要到30岁以后,进攻手段才逐渐稳定了,我觉得詹姆斯进攻最强的时候是2016-17赛季和2017-18赛季,由于他身体素质好,年龄比较大了还能保持,所以那会他技术和身体结合最好,但是体力限制,防守做得没那么面面俱到了。到了这两个赛季,说实话,随着年龄增长,他进攻端的统治力,又下滑了。

也说说杜兰特,由于特点不同,杜兰特在进攻端一直就是无解大杀器,可他什么时候到了进攻巅峰,很难判断,因为最能防他的,就是威少,篮下命中率,杜兰特和詹姆斯几乎一样的73%,而威少也就60%左右,可是在雷霆篮下空间却被威少占据了,他在雷霆相当于带着负重跑步……到了勇士,才完全解放出来,2016-17赛季,就算詹姆斯是进攻端巅峰,和杜兰特比,还是有一丢丢差距的,不过他的弱点是身体和体能,也就没办法了。


user avatar

因为邓肯本身防守有个巨大问题,就是和姚明一样,移动缓慢,转身也慢,防守高位挡拆后换防后卫就是个大漏勺。多看看录像就知道,比赛中很明显的,科比和内线挡拆后,防守科比的从鲍二爷换到邓肯。邓肯因为脚步慢不敢提到高位防守,经常只能伸手战略威慑一下,让科比随便扔,这个看命中率就能看出来 科比打马刺命中率很高。类似的,爵士打火箭也是这个思路。但是这个对比下总决赛和凯尔特人,加内特配合外线皮尔斯或者雷阿伦高位包夹后回撤,科比的命中率就很感人。

同样的,像姚明和邓肯这种重型内线对喜欢一对一冲击内线的后场球员就是天克,所以能看到不仅马刺打詹姆斯容易,当年火箭打詹姆斯的骑士也有把握。外线防守一对一不需要解决詹姆斯,努努力把外线突破球员挤到低位的或者腰位的正面站桩的邓肯那里就可以了。当年火箭也这么搞。这时候突破分球的意义也不大,内线邓肯这种封死了传内线,所以没有所谓内线空档,只能传回侧翼三分位置球员,这种时候外线挤压的球员就配合其他队友补位,后面就没什么了,只能倒球到弱侧去看看有戏没有,但是时间就24秒,到弱侧就回不来了。詹姆斯一般喜欢从侧翼回高位,对内线形不成拉扯,邓肯这类站桩就是油漆区小范围挪动,就很舒服。所以马刺打詹姆斯的球队就很舒服。

这完全就是风格问题,不涉及谁强谁弱。科比如果不在三角进攻体系下,不做高位挡拆寻找打错位,直接一对一挤进去也很够呛。同样还是当年的凯尔特人,加内特因为移动快,迅速跟到高位,科比和加索尔之前无法良好形成挡拆,挡拆失败的科比只能回到外线单打突破或弧顶转移球。所以湖凯大战科比的命中率总被人说,但是已经很厉害了。

PS编辑一下,好像没提13,14年马刺打热火。13,14的马刺和07马刺的区别就很大了。03年因为邓肯大伤,马刺为了发挥邓肯低位威慑力,只能降节奏。为什么把马刺和当年的火箭一起说,就是因为俩球队因为内线核心的问题,攻防战术的问题很一致,解决方法也一样,就是只能降节奏。但是在10年前后我没记错的话,邓肯出现足底筋膜炎,原来的邓肯低位核心模式打不下去了。然后邓肯就是开始减重并更换打法,从原来的重型内线,逐步转变为补防为主,高位策应组织的打法。这种情况下,邓肯没必要去低位落阵地,因为也落不了,低位威慑力大大降低,所以整体节奏不需要再减慢。也可以说邓肯在12~13,13~14其实移动能力比较07年是上升的,但是内线支柱其实是消失了。马刺再次崛起的标志就是外线大闸再次形成,就是卡+铁林。卡+铁林可以肆无忌惮的扫荡三分线区域,从逼迫外线冲击内线,变为挤压至外线死角区域,比如逼迫至底角或者卡在中场附近。这时候的邓肯特点是积极补防后场逼抢出去的空间,逼迫对手传球至底线,或者三分或者底线冲锋。大体如此。进攻体系因为邓肯提到高位策应+组织,外线可以去冲击内线,并且解放弱侧中投区域。所以12~14年的马刺能看到马努和帕克在禁区内到处钻,小卡会选择冲击篮筐或者斜45度中投,铁林,米尔斯,贝里内利等补足三分线的火力点,确保球经强侧经邓肯到弱侧后直接出手造成三分杀伤。这套体系因为当时缺乏一对一的绝对强点(卡还没无解单打,邓肯已经打不了),所以很忌讳停球,强调球强弱侧转化,尤其是斜侧经底线转移到弱侧底线,再回斜45度的这一套来回转化。

那么来说下热火为什么13年差点被打死,14年就废了。韦德是以冲击力出名的,所以能看到铁林封突放投,毕竟超巨,能限制多少做多少。而波什的打法特点正好碰上转变后的邓肯,原本的邓肯挺怕这种拉到高位扔的内线,但是很巧合,14年的马刺内线,邓肯+迪奥+硬特最不怕的就是波什这种缺乏冲击力和运动力的技巧型内线,刚好热的内线除了波什就没有进攻靠谱的,所以马刺内线可以做到谁碰波什谁就去防,放小卡去单防詹姆斯,然后靠整体补防掐死詹韦外其他人。然后整体的高轮转,每个人进攻能力非常平均,谁空谁就扔,基本上每次进攻都能寻找到落到空当上的马刺球员,所以能看到14年总决马刺的整体命中率异常的高。而这年的邓肯就说不上克制詹姆斯了。是马刺整体对热火除詹韦外的整体碾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篮球话题,也是很多球迷津津乐道的老生常谈。蒂姆·邓肯对勒布朗·詹姆斯的防守,以及他对科比·布莱恩特的防守表现,确实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掰扯掰:1. 球员风格与技术特点的“天生匹配度”: 邓肯 vs. 詹姆斯: 邓肯最擅长的就是用他无与伦比的篮球智商、扎实.............
  • 回答
    三国时期,魏晋交替之际,诸葛亮、司马懿等一代名将的智谋较量固然精彩,但在这之外,也有一些同样充满传奇色彩的奇谋,例如邓艾的偷渡阴平以及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这两者虽然都出自蜀汉一方,都以出奇制胜为目标,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思想、执行难度以及最终成败的因素,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咱们不妨细细道来,看看这两种别.............
  • 回答
    想让邓艾在偷渡阴平、袭取成都之后做到“全身而退”,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局面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全身而退”是个相对概念。在那个乱世,即使是胜利者,也难免会付出代价,不可能像个没事人一样拍拍屁股走人。这里说的“全身而退”,更倾向于说,在完成战略目标后,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历史爱好者心中的一个疑问。邓艾和姜维都是三国后期蜀汉的劲敌,论战绩和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姜维无疑是蜀汉后期中坚力量的代表。那为什么在明代清代修撰的武庙中,邓艾能进入“武庙七十二将”的名单,而姜维却常常被排除在外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复杂的评价体系和历史认知演变的过程。.............
  • 回答
    关于刘强东在明尼苏达性侵案中对受害者说出“你可以成为邓文迪那样的女人”的传闻,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细节。首先,如果我们单从这句话本身来解读,它似乎是在用一个成功女性的例子来“激励”或“引导”受害者。邓文迪,作为一个在国际上极具知名度和话题性的女性,她的故事常常被解读为凭借智慧、情商和野心.............
  • 回答
    蜀汉的命运,在诸葛亮去世后,就如同一盏风中残烛,摇曳不定。而当邓艾奇兵出奇兵,兵临成都城下之时,刘禅的选择,便是这残烛最终熄灭的决定性一刻。如果刘禅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坚持抵抗,蜀汉又能在这风雨飘摇中多支撑多久?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折射出当时蜀汉的真实困境。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成都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对“豪门”和“婚姻”的看法。我们不妨来聊聊这几位女性,以及大家口中“豪门青睐”的背后可能存在的因素。首先要说的是,关于“美貌”的定义,其实是很主观的。大众眼中公认的“女神”,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审美标准,而“不那么漂亮”的女性,也可能在某些人看来极具魅力。我们先撇开主观.............
  • 回答
    关于邓肯和詹姆斯谁更伟大的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这就像是在问一个音乐家和一位画家谁更伟大一样——都是顶级的艺术大家,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影响力以及所处的领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强行将他们进行横向比较,试图分出高下,本身就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不过,既然大家热衷于这个话题,那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先说说蒂姆.............
  • 回答
    作为球队老板,在邓肯和科比之间选择建队基石,这绝对是每个篮球CEO梦寐以求的幸福烦恼。这两位都是各自时代的象征,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但他们的特质和对球队的构建方式,确实有着截然不同的考量。如果我站在球队老板的角度,我会更倾向于选择蒂姆·邓肯作为我的建队基石。让我详细解释一下我的想法:1. 稳定性.............
  • 回答
    邓肯和科比,两位名字在NBA历史上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们各自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篮球哲学和统治力。要比较谁的实力更强,历史地位更高,这就像是在拿尺子丈量两座高峰,各有千秋,难以简单地说谁绝对压倒谁。与其说是谁更强,不如说是他们在不同方面展现出了极致的伟大。实力层面:精准的对比如果从纯粹的“实力”二.............
  • 回答
    人们提起蒂姆·邓肯,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一个沉默寡言、一丝不苟的篮球场上的巨人。然而,若要探究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需要拨开那层低调的外衣,去感受他那份沉淀于骨子里的深刻。邓肯的人生观,可以用“踏实”二字来概括。他不是一个会追求镁光灯、享受盛名的人。他的人生,更像是打磨一块璞玉,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不躁.............
  • 回答
    要说邓肯的历史地位“低于”勒布朗·詹姆斯,这本身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而且“低于”这个词可能也需要斟酌。因为这两位球员都是各自时代甚至历史级别的伟大球员,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都非常深远。但如果非要探讨为什么很多人会将詹姆斯排在邓肯之上,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尽量把话说得更细致,也尽量不带那.............
  • 回答
    说起邓肯和奥尼尔的对决,那绝对是NBA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内线恩怨情仇之一。你提到的“邓肯最巅峰4年里有3年被奥尼尔淘汰了”这个说法,虽然概括性很强,但确实抓住了他们那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在邓肯风头正劲的时候,沙克依然能够屡次成为他迈不过去的坎。首先,得明确一下时间点。邓肯的“.............
  • 回答
    说到蒂姆·邓肯,大家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大概就是那稳如磐石的防守,以及他那数不清的荣誉。可就是这位被无数人誉为历史最佳防守型内线之一的球员,愣是没能捧起过最佳防守球员(DPOY)奖杯。这事儿,你说奇怪不奇怪?要说原因,其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背后牵扯到评选标准、时代背景、球员个人特点,甚至是投票者.............
  • 回答
    蒂姆·邓肯,作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大前锋之一,他的荣誉簿堪称星光熠熠:五次总冠军,两次常规赛MVP,三次总决赛MVP,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十五次入选全明星和全NBA一阵。然而,在那些众所周知的巅峰成就中,有一个奖项却始终与他擦肩而过——年度最佳防守球员(DPOY)。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
  • 回答
    说起巅峰的蒂姆·邓肯,那可真是一场属于“无声的巨人”的盛宴,一种不动声色的统治。他不是那种会用华丽的得分表演、眼花缭乱的运球或者爆炸性的扣篮来瞬间点燃全场火焰的球员。邓肯的强,是一种深入骨髓、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的坚实,一种让你在比赛结束后,才惊觉对手是如何被他一点一滴地压垮,是如何在他的存在感下喘不.............
  • 回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在NBA的历史长河中,蒂姆·邓肯和圣安东尼奥马刺的关系,无疑是其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之一。要说清楚是邓肯成就了马刺,还是马刺成就了邓肯,恐怕得把时间和空间都拉得足够长,把他们的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初遇:命运的交汇点故事要从1997年说起。那时的马刺,虽然已经经.............
  • 回答
    听到蒂姆·邓肯正式回归马刺担任助教的消息,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但绝大多数是激动和欣慰。 怎么说呢,他这就像是我们看着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从青涩少年一步步蜕变成联盟传奇,然后又回归到你最熟悉的那个地方,就像是一个圆满的句号,又或者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首先,这对于马刺球迷来说,绝对是最好的消息之.............
  • 回答
    要评价奥尼尔、邓肯和科比这三位篮球巨星的历史地位,确实是一件很有意思但又非常复杂的事情。他们都是各自时代最杰出的球员,留下了无数闪耀的瞬间和辉煌的成就,但他们各自的风格、贡献以及对比赛的影响方式又截然不同。要说谁“更高”,这本身就带着一丝主观色彩,更像是他们在不同维度上的巅峰,共同构建了那个时代的传.............
  • 回答
    说起蒂姆·邓肯,这名字在篮球界就像一座稳定可靠的灯塔,指引着无数球迷穿越喧嚣,抵达胜利的彼岸。要说他到底强在哪里,那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尽的,得把这块璞玉一点点地剥开,才能看到它那深邃的光芒。1. “大基本功”的极致体现,他把简单的做到极致邓肯最让人称道,也最让人“难以复制”的一点,就是他那“简单到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