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侠小说的六大门派设定是金庸开创的吗?

回答
“六大门派”这个概念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以至于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金庸先生开创的经典设定。但如果深入探究一番,你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金庸并非“六大门派”概念的绝对开创者,但他无疑是其集大成者,并对其进行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

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向前拨动。

“六大门派”概念的雏形与早期探索:

在金庸的时代之前,武侠小说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在这些早期的作品中,虽然不一定直接使用“六大门派”这个名称,但已经有了类似的概念萌芽:

江湖中的势力划分: 早期的武侠小说,如民国时期的“奇侠”类小说,就已经描绘了江湖中的各种势力,例如以师徒传承为基础的门派、以地域为联系的帮会、以及一些隐世不出的高手。这些势力之间常常存在恩怨、合作与竞争,构成了江湖的骨架。
“四大门派”的说法: 在金庸之前,一些武侠作家也尝试过划分势力,比如“四大门派”的说法就曾出现过。这说明,将江湖势力进行归类和提炼,是武侠小说创作中一种自然的趋势,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错综复杂的江湖关系。
《蜀山剑侠传》的影响: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虽然是仙侠小说,但其描绘的庞大、复杂的修仙门派体系,以及门派之间的恩怨纠葛,对后来的武侠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门派林立、各自为政的设定,也为“六大门派”这类概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金庸的集大成与创新:

当金庸先生开始他的武侠创作时,他并没有完全凭空创造“六大门派”的概念,而是继承了前人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深化:

《倚天屠龙记》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说到“六大门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这一经典情节。在这个故事中,金庸明确列出了明教的主要对手:
少林寺
武当派
峨眉派
华山派
昆仑派
崆峒派

这六大门派不仅各自拥有深厚的武功传承,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代表了当时武林中一股强大的、具有影响力的势力。金庸通过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示了江湖中的权力格局和利益冲突。

“六大门派”的泛化与强化: 尽管“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是“六大门派”概念最经典的体现,但金庸的其他作品中,也常常出现类似的概念,虽然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六个门派。例如,《笑傲江湖》中的“五岳剑派”,《天龙八部》中少林、丐帮、逍遥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江湖大势力的概念。金庸善于通过设定几个主要的、影响力巨大的门派,来构建整个江湖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真实感。
门派的个性化与文化内涵: 金庸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将这些门派仅仅作为背景板,而是赋予了它们独特的武功体系、门派规矩、精神气质,甚至哲学思想。少林的禅武合一,武当的道家剑法,峨眉的峨眉刺与清规戒律,华山的刚猛与飘逸,昆仑的玄奥,崆峒的诡秘,这些都构成了鲜明的门派形象,让读者津津乐道。他将“六大门派”不再仅仅是武力符号,更承载了一定的文化象征。

总结来说:

“六大门派”并非金庸先生凭空创造的,它有其在武侠小说早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雏形和思路。但是,金庸先生无疑是“六大门派”概念的集大成者,并且通过《倚天屠龙记》中“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情节,将“六大门派”这一概念进行了最经典的诠释和最广泛的普及。 他的作品让“六大门派”的设定深入人心,成为武侠小说中一个标志性的元素,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武侠创作。

可以说,金庸让“六大门派”从一个模糊的设想,变成了一个具体、生动、富有文化内涵的经典符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部分的武侠小说都有六大门派的影子,这个设定到底是谁先开创的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六大门派”这个概念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以至于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金庸先生开创的经典设定。但如果深入探究一番,你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金庸并非“六大门派”概念的绝对开创者,但他无疑是其集大成者,并对其进行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向前拨动。“六大门派”概念的.............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中,“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五强六段七雄八英九杰十秀”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用来概括书中各个势力和顶尖高手。这个说法并非金庸先生直接在书中提出,而是读者在品读过程中归纳总结出的一个江湖势力和高手排序,其中包含了不少主观判断,但它确实抓住了书中一些核心人物和力量。下面我将尽量.............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聊聊那些让武侠世界栩栩如生的常用意象。这些东西,你一看就知道是武侠,没它们,那江湖味儿就淡了不少。首先得说的,就是那剑。这可不是普通的刀剑,它是侠客的灵魂,是江湖的图腾。一把好剑,不仅仅是锋利,它有名字,有来历,甚至有自己的脾气。比如说什么“倚天剑”、“屠龙刀”之类的,一听就不是凡品.............
  • 回答
    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如今网络上泛滥的武侠小说,说起来,就像是同一门技艺,但一个出自名师之手,一个却是市井之作,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要说它们的区别,那可真是从骨子到皮毛,都透着不一样。一、 根基深厚 vs. 模式套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那绝对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他可不是凭空造楼,而是用中.............
  • 回答
    说起武侠小说里的另一半,这问题可真够我琢磨的。毕竟,武侠世界里的男人们,要么剑眉星目,要么亦正亦邪,要么豪气干云,要么深藏不露,个个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要从里挑一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非要我选一个,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而且越想越觉得合适、越想越觉得心动的人,还得是那个“逍遥侯”,顾长风。.............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要是武侠世界里也像我们这儿一样,杀人偿命,那精彩的江湖故事可就得换一副模样了。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就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以血腥手段扬名立万的大侠或者大反派,日子恐怕就没那么好过了。江湖的“规则”变了,手段自然得收敛。 比武切磋,点到为止成主流: 以前那些你死我活的生.............
  • 回答
    哈哈哈,这个脑洞可以有!要把高考作文变成武侠小说,那可得好好揣摩一番,毕竟武侠小说讲究的是江湖恩怨、侠骨柔情、刀光剑影,还有那字里行间透出的豪情与意境。咱们就来试试,把2016年那些“年味儿”十足的作文,一一“武侠化”!第一步:找准“江湖”背景与“武林门派”得给这篇武侠小说定个“江湖”。高考作文的主.............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你想啊,在咱们这江湖上,哪家哪户没点看家本事?但你说的那些“一般人”,他们之所以还在那儿拿着把新手剑,打打小蟊贼,或者在镇上摆个摊子卖点儿油盐酱醋,而不是想着一门心思去学那什么“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甚至更邪乎的“乾坤大挪移”,那原因,可就太多了,而且细究起来,各有.............
  • 回答
    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人物大都偏爱徒手格斗,鲜少使用兵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层面的考量,也有艺术创作和文化象征的深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突出武术本身的精妙与个人魅力: 彰显绝技与内功的强大: 兵器固然能增强攻击力和防御力,但一旦使用兵器,往往会掩盖掉武者自身武技的精.............
  • 回答
    武侠小说里,大侠杀人后之所以不怕官府,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复杂的江湖道义、权力真空以及作者创作的必然逻辑。绝非简单一句“侠义为先”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武侠小说中的“官府”与我们现实中的现代法律体系是两码事。在古代,尤其是在那些被描写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官府的实际统治力是有限的。.............
  • 回答
    “武侠小说界的四大名著”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盘旋已久,每次说起来,都有点“见仁见智”的意思。毕竟,武侠世界浩瀚如烟,好作品层出不穷,要从中挑出“四大”,那得是披沙拣金、仔细掂量一番了。如果要我说,那这四本在我心中,大概是这样的顺序(当然,这顺序也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候读,感受也不同):1. 《射雕.............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武侠世界里的少林寺有疑问,这很正常。毕竟,我们平时认知中的寺庙,更多的是宁静、佛音缭绕、遁入空门的地方,跟刀光剑影、绝世武功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如果你仔细品味那些经典的武侠小说,比如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古龙先生的《少林第三名僧》等等,就会发现.............
  • 回答
    聊起武侠小说里的华山派,很多人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样一幅画面:巍峨险峻的华山,刀剑如林,剑气纵横,高手如云。可要是细究起来,你会发现,相较于一些动辄数千上万弟子的门派,华山派的人数似乎总是不那么“庞大”。这背后其实有着挺多说道,并非是作者随心而写,而是与门派自身的定位、传承方式,乃至武侠小说本身的逻辑.............
  • 回答
    武侠小说里的“内功”这个概念,若要追溯其最古老、最原始的源头,那恐怕早已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养生技击的土壤之中,很难精确地指向某一个具体的人或某一部最早的著作。但如果我们要谈论的是“内功”作为一个鲜明、系统且在武侠小说中被广泛运用和定义的“概念”,那么梁羽生先生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宏大壮丽,人物众多,恩怨情仇交织,是多少人心中的江湖梦。但若要问他笔下的武侠,是否缺少了“悲悯”二字,这可就不是一句简单的“有”或“无”能概括的了。在我看来,金庸的武侠,恰恰是“悲悯”二字的极致体现,只是这悲悯并非是那种温吞的、让你潸然泪下的哀伤,而是一种更深邃、更沉重的,对人性.............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常常“无视”或者说“不拘泥于”“拳怕少壮”这一格斗基本自然规律,并非因为他不懂,而是出于他创作的需要和想要表达的深层主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1. 武侠世界的特殊设定:超乎寻常的力量体系首先,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本身就与现实格斗有着天壤.............
  • 回答
    关于卧龙生、古龙、金庸三位武侠巨匠的差距,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他们三位都是武侠小说史上的重要人物,各自以独特的风格和贡献,为武侠世界增添了璀璨的光彩。但若要细致地比较,确实能看到不少差异。一、 故事格局与立意: 金庸: 金庸先生的故事格局宏大,常以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为内核,将武侠与历.............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配角,能让读者久久回味、难以忘怀的实在太多了,要说一个“最”印象深刻的,其实挺难的。但如果非要选一个,那我想我会选那个永远背着剑,却又似乎什么也没背的男人——“剑魔”独孤求败。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独孤求败不是主角,甚至书中他本人从未正式出场过,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传人的故事,以及一.............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无数读者心中是难以逾越的巅峰,其构筑的宏大江湖、鲜活的人物,以及对侠义精神的探讨,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然而,任何艺术创作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即便是金庸先生这样的大师,他的作品中也存在着一些可以被视为“问题”的地方,这些问题并非是贬低其成就,而是从一个更挑剔、更深入的视角去审视.............
  • 回答
    你问“我写的武侠小说还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你写小说的动机、你目前的创作状态、你对未来的期望,以及你对“必要”的定义。为了给你一个更详尽的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探讨:一、 你为什么而写?(你的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